问题

晚清可以造军舰,为何民国连大炮都造不出?

回答
要说晚清能造军舰,民国连大炮都造不出来,这说法其实有些绝对,但背后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曲折和困境。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其中的原因。

晚清时期:摸索中的起步与有限的成就

首先,说晚清能造军舰,这基本是真的。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当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兴办军事工业,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这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最初是为了仿制西方的先进武器,后来也开始尝试制造。它不仅能生产子弹、火炮,还能制造船只。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就曾造出过“寰泰”号、“驭远”号等早期的小型蒸汽兵轮。虽然这些船和同时期的西方军舰相比,技术上还有很大差距,速度慢、火力弱,但对于当时中国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福州船政局: 这个局可以说是晚清造船业的集大成者,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聘请了大量的外国技师和工人。在这里,中国不仅能造出排水量上千吨、装备洋枪洋炮的铁甲舰,比如“万年清”、“扬威”、“海安”等,还建立了配套的发动机制造厂,能够自己生产蒸汽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福州船政局培养出的海军人才,也为后来的中国海军打下了基础。

但这些成就,我们得辩证地看:

1. 依赖性强: 尽管能造,但很多关键技术、设备、材料,甚至重要的技师,仍然依赖于西方。比如,设计图纸、关键的机床、高质量的钢铁,很多时候都需要进口。当外国断供或者提高价格时,中国的造船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2. 仿制为主,创新不足: 晚清的军事工业更多的是在“学”和“仿”,模仿西方现成的技术和设计。虽然有自己的工程师在学习,但原创性的突破非常少。很多技术细节、工艺流程,仍然是外国人手把手教的。
3. 体系不完善: 造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包括采矿、冶金、机械加工、精密仪器等等。晚清虽然有了一些工业,但离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很远的距离。很多配套产业非常薄弱,无法支撑大规模、高水平的军舰生产。
4. 政治和经济因素: 晚清虽然有心发展军事工业,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相对薄弱,各地督抚在发展工业时有各自的算盘。而且,长期的对外战争赔款,也严重消耗了国力,难以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来发展重工业。

民国时期:军事工业的断层与衰退

到了民国,情况反而变得复杂,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倒退的。导致“连大炮都造不出”的说法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辛亥革命的冲击与政局动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随之而来的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各派军阀忙于争夺地盘和资源,对发展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缺乏长远规划和稳定投入。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技术和人才难以汇聚,工业体系也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发展。
2. 主要军事工业基地的丧失: 晚清时期那些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在民国初年,很多都落入了军阀手中,或者因为战乱而遭到破坏。而且,随着清朝的灭亡,原有的官办模式被打破,新的、更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3. 外国控制与技术封锁: 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中国有殖民或半殖民意图的国家,并不希望中国拥有强大的自主军事工业。他们通过控制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出口,或者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来限制中国军工技术的发展。例如,日本在侵占东北后,就极力摧毁了当地的兵工厂。
4. 技术人才的流失与断层: 晚清时期培养的一些技术人才,很多在民国初年的动荡中失散或流失。由于缺乏稳定和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研发投入,新一代的技术人才培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即使有少数人在努力,也难以形成规模。
5. 经济基础薄弱: 中国本身的经济基础就非常薄弱,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缓慢。要建立起能够生产先进大炮的工业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原材料和熟练工人。在内忧外患的民国,这些条件都很难同时满足。
6. 购买的便利性与国产化的阻力: 对于民国政府来说,直接从国外购买现成的武器装备,相比于从头建立和发展自主的军工体系,往往显得更为“便捷”和“高效”。这种“买办”式的军工思路,也阻碍了国产化的进程。即使有想要发展国产化的,也常常因为技术、资金、政治等因素而举步维艰。

那么,民国到底有没有造大炮?

其实也并非完全为零。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些兵工厂在生产一些相对简单的火炮,比如迫击炮、山炮等。比如,巩县兵工厂在抗战前就已经能够生产一些轻型火炮。但要说生产像大型野战炮、舰炮这样复杂和先进的火炮,能力就非常有限了,而且很多时候,也只是仿制和改进,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

总结一下:

晚清时期,虽然中国在军事工业上起步较晚,但凭借洋务运动的推动,在造船和部分武器制造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这种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模仿和外国援助基础上的。

而民国时期,虽然推翻了帝制,但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经济困难、外国势力干涉以及军阀混战,使得中国本就脆弱的军事工业体系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在许多关键军事技术上,民国时期相比于晚清的某些成果,反而显得更为“无能为力”。与其说民国连大炮都造不出,不如说,民国在自主发展先进军事工业的道路上,遭遇了更为严峻和复杂的挑战,导致其能力严重受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国可以自造水上飞机母舰,贵清表演一个?

民国可以自造2000吨轻巡三艘,贵清表演一个?

民国还可以自造晋16式105mm榴弹炮、辽19式105mm加农炮、辽14式150mm榴弹炮,贵清继续表演一个?

鞑清无非是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撑腰,看民国像屌丝。然而你清自造能鄙视民国了?一百步笑九十九步而已。都是主力靠买,你两有啥好比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