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钢笔有技术门槛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蕴含着不少门道的物件。说钢笔有没有技术门槛,答案是:有,而且门槛分布在不同的层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说的“技术门槛”不是指它像制造航天飞机那样复杂,而是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用好”,以及从“简单制笔”到“精工制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显性技术门槛:从制造角度看

1. 笔尖的工艺: 这是钢笔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
材料选择: 笔尖的主要材料是铱粒(或者其他类似硬质合金),它需要耐磨、耐腐蚀,并且有良好的书写弹性。铱粒的纯度、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书写体验。
笔尖开槽( slit): 这是笔尖最精妙的部分。从笔尖中间切开的细长缝隙,它的宽度、深度、形状(如直切、圆切、螺旋切等)决定了墨水的流动速度、出墨量和笔画粗细。这需要极其精密的刀具和稳定的机械臂来完成,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洇墨、刮纸或者不出墨。
笔尖打磨( tipping & grinding): 铱粒被焊接在笔尖末端,然后通过精细的打磨,形成不同的尖端形状,如圆珠形、方头形、斜尖形等,这直接决定了书写时的触感和线条变化。这个过程极其考验工匠的手艺和经验,不同的打磨角度和力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书写效果。
笔尖的弹性与回弹: 优秀的笔尖在受力时会有轻微的形变,产生粗细变化,但又能迅速恢复原状。这需要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相结合,以达到理想的弹性曲线。

2. 供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笔尖虽然好,但没有顺畅的供墨系统,它就只是个装饰品。
墨水通道( feed): 供墨系统通常由笔舌( feed)和墨水通道组成。笔舌是一个具有复杂鳍状或沟槽结构的部件,它利用毛细作用引导墨水从墨水囊/储墨器流向笔尖。这个结构的几何形状、密度、材料(如赛璐珞、酚醛树脂、金属等)以及与笔尖的配合精度,都直接影响墨水的稳定供应。
虹吸作用与气体交换: 供墨系统还需要考虑墨水流动与空气交换的平衡,以防止墨水倒吸或堵塞。这涉及到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原理。
墨水囊/活塞/真空储墨: 无论是传统的墨水囊、吸墨器,还是更复杂的活塞式、真空式储墨方式,其内部结构的密封性、操作的便捷性、储墨量的多少,都代表了不同的技术水平。比如,真空式储墨器需要精确控制气密性和活塞运动,其制造精度要求极高。

3. 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
笔身材料: 从早期简单的硬橡胶、赛璐珞,到现代的贵金属(金、银、铂)、高强度塑料(ABS、PC)、亚克力、树脂、木材、碳纤维等,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抛光技术、表面处理(如烤漆、珐琅、雕刻)都代表了不同的工艺水平。
金属部件的精度: 笔帽的旋转机制、笔夹的弹簧强度和耐用性、笔身螺纹的精密程度,都要求金属零件有很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工艺,以保证使用的顺畅和寿命。

隐性技术门槛:从用户体验与维护角度看

1. 书写手感与调节:
“个性化”的书写体验: 即使是同一款钢笔,不同人的握笔姿势、力度、角度都不同,优秀的钢笔应该能适应这些差异,提供舒适的书写体验。这需要在笔尖设计、笔身平衡、握持部分(笔握)的形状和材质上进行大量的优化和人体工程学考量。
笔尖的“校准”: 很多时候,新笔到手,可能需要稍微“磨合”一下,或者进行细微的调整,才能达到最佳书写状态。这个过程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了解笔尖的特性。

2. 墨水搭配与选择:
墨水兼容性: 不同的钢笔(甚至同一款笔的不同批次)对墨水的兼容性可能不同。有些笔适合浓稠的墨水,有些则偏爱流动性好的。选择合适的墨水,能显著提升书写体验,避免堵笔。
颜色与特性: 墨水不仅仅是颜色,还有干速、防水性、飞白等特性。了解这些,并能根据需求选择,也是一种“技术”。

3. 维护与保养:
清洗: 钢笔需要定期清洗,以保证顺畅书写。清洗方法、清洗剂的选择,都是需要了解的。
修笔: 对于一些资深的钢笔爱好者,他们甚至会自己学习修补笔尖、更换零件等技术,这就进入了更深的门槛。

总结来说,钢笔的技术门槛体现在:

制造层面: 笔尖的精密加工、供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硬门槛。
使用层面: 了解不同笔尖的书写特性、选择合适的墨水、掌握钢笔的维护保养方法,则是软性的、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获得的门槛。

因此,一支普通的水笔、圆珠笔,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是批量生产的工艺;而一支顶级品牌、采用特殊材料、精密制造的高端钢笔,则凝聚了大量的精工技术、设计智慧和材料科学的积累。从“制造”的角度看,有;从“使用好”的角度看,也有。只是它不像显卡、CPU那样是硬核的数字技术,而是更多地融合了精密机械、材料学、流体力学以及一定程度的手工技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技术门槛。 而且很高。

做为设计国内高端钢笔的公司有话要说

首先就是看你要做什么等级的钢笔。 如果是做一般的钢笔那确实没技术门槛。 目前我国的无论笔杆制造技术还是笔尖制造技术都堪称完美。 甚至德国都来我国代工笔尖。 大家都知道德国有bock笔尖。 那为什么还要来我国代工。 并不是因为便宜。 而是因为工期。

来一个厂子代工。 你首先得承认他技术和产品吧。 如果我国产品和bock差距太大。 那德国人也不傻。 所以从侧面看来我国笔尖质量肯定是不次于bock的。 至于为什么我国市场上没有看到和bock对标的好笔尖。 一句话。 给多钱办多大事。 能便宜着赚钱我做那么好我是有病吗?

我们还没自产尖的原因单纯因为穷。。。。。

然后说笔杆。 我们作为对标万宝龙, 且作为笔杆先发的公司。 在这上面吃尽了苦头。

一句对标万宝龙不是随便说说的。 你要说对标。 那不光设计对标。 设计美感能不能对标是一码事。 至少你做工要达到“拿在手里是好东西”这个最低标准。

而这个最低标准。 我们追了5年

拿我们最像猎枪的黑森林来说。 这个刻花

万宝龙是手工的, 我们一开始也想手工 , 但手工不可能达到现在的价格。 太贵了。 必须达到机器批量生产才能达成价格目标。 (在这里说一句。我们的黑森林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外观上都不是抄袭, 具体原因去看我B站视频, 我用法律原因分析过)

而这个机器量产。 给我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首先去问木头厂。 木头厂说做钢笔的木头指标必须是。

  1. 木头厚度达到2mm以上才可以刻花。 否则在刻的过程中木头就散架了。 但2mm的话因为木头厚。 金属零件就要很大。 就导致整笔很重且比例不协调。 你们看看除了我家的木头包铜笔是不是都很重。 但我家最后是唯一能保证在50克内且重心不跑偏的。
  2. 刻花木头保养很麻烦。 这点在后来的售后中确实有体现
  3. 木头刻花的时候粘刀。 所以正常机器无法做我那种深且细密的刻花。 那个是刻金属的机器做的。 但你把木头放到刻金属的机器上做。 直接散架。
  4. 目前国内没有这种机器。 你要刻出来这个效果只能手工 。 要么你去国外试试。

我不服。 我和师傅说我就要这个木头1mm 。 还不能散架。 还要刻出来0.5mm深的花纹来。

师傅骂了无数句娘。 但还是去做了。 因为没有机器。 师傅也没有做木头的经验。 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闹出了很多笑话。 大家如果接触过黑森林那个笔之前的版本就知道和现在的版本区别很大。 就是因为中间师傅终于搞定了怎么在雕金属的机器上雕0.8mm的木头管还不雕散架的技术。

而这个技术。 我们研究了2年。

虽然后来随着木头开裂的问题明显。 我们加厚了木头。 改成了1.5mm, 但这个过程叫我们明白。 一句赶超龙鸟不是随便说说。 也不是随便抄抄样子。 你要拿出真正的东西来。 才能叫赶超或者对标。

还有 , 你要做钢笔。 技术必须走在设计前面。 否则就会出现设计好了, 工厂生产不出来的情况。 我们从2016年提出概念笔的时候。 就是下面这支

设计好吧。 没法做

于是我们研究了5年。 终于快研究出来了, 现在竟然开始画图了, 这进步速度我自己都吃惊

这支笔出来之前。 先把另一款类似工艺的笔发布了再说。 就是2020年度笔巴赫。 2020年因为疫情耽误了。 我们现在发布。 笔帽已经做好。

都知道我们的笔好卖。 赚钱。 你们抄吧。 我不怕被抄。 请随便抄, 我看谁能抄出来 我话就摆在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蕴含着不少门道的物件。说钢笔有没有技术门槛,答案是:有,而且门槛分布在不同的层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说的“技术门槛”不是指它像制造航天飞机那样复杂,而是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用好”,以及从“简单制笔”到“精工制造”所.............
  • 回答
    .......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古典钢琴家和爵士钢琴家在演奏技巧和音色上的差异,以及如何在爵士演奏中融入古典的音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让我们从根本上剖析一下这两者在演奏上的区别。古典钢琴演奏与爵士钢琴演奏:技巧与音色的深度剖析古典钢琴演奏,承载着几个世纪的音乐传统与规范。它的根基在于精.............
  • 回答
    说起英雄钢笔,那可是很多人的第一支钢笔回忆了。 作为国产钢笔的老牌子,英雄钢笔承载了几代人的书写记忆,也一直在推陈出新。要说推荐,其实英雄钢笔的系列很多,不同型号适合不同的人群和需求。我来给你仔细聊聊,希望能帮你找到心仪的那一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你买钢笔主要是为了什么呢? 日常练字/书写?.............
  • 回答
    哈哈,说到钢笔笔圈的笑话,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说起来得娓娓道来,就像我们磨墨一样,得有耐心。你问我笑话?那可不是那种讲完就没了的,更像是咱们钢笔爱好者的“黑话”和“梗”。比如说,最常见的,绝对是关于“中毒”的。 “中毒”笑话: 你看,咱们刚开始玩钢笔,可能就是被一支好看的颜色吸引,或者是听说某个牌.............
  • 回答
    新钢笔吧和钢笔吧之间的“矛盾”,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的分歧,很难用简单的对立来概括。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老牌的传统茶馆,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打“新式茶饮”的店,两者都有茶,但吸引的客群、追求的体验,乃至经营的理念都可能不太一样。钢笔吧,作为“老大哥”,它承载了太多岁月的痕迹。这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钢笔吸水管上那个亮闪闪的金属套,它到底有啥用处,别看它小,作用可不少呢!你想啊,钢笔这东西,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脾气”和“讲究”。尤其是吸墨的时候,要把墨水“吞”进去,这个过程得顺畅,还得保证墨水乖乖地待在笔里,不漏出来。那个金属套,就是在这儿发挥大作用的。首先,最直接的作用是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情况。很多人以为钢笔就是高级的象征,用钢笔写字就一定好看,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这里面其实涉及几个关键因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一、钢笔的“脾气”和书写习惯的契合度钢笔和中性笔,在设计原理上就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脾气”。 钢笔: 核心是笔尖的金属片(通常是.............
  • 回答
    想找支好用又不贵的钢笔?这可真是个好问题!毕竟,谁不想花小钱买到大快乐呢?现在市面上的钢笔选择实在太多了,什么牌子、什么型号、什么价位都有,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我心目中那些性价比超高、用起来舒坦,而且钱包也不会大出血的好笔。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好用”和“不贵”的标准。 “好.............
  • 回答
    说到性价比高的钢笔,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很多人想体验钢笔的魅力,但又不想一下子投入太多,或者觉得高价笔才好用。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用不高的价格就能让你感受到钢笔的独特之处,甚至能写出让你惊喜的字迹。我个人认为,评判一支钢笔的“性价比”,主要看几个方面:1. 书写体验: 这是最重.............
  • 回答
    .......
  • 回答
    想入一支钢笔,既要练字好看,又得日常好用,这可是个大学问!我揣摩着你的心思,给你扒拉扒拉几款市面上评价不错,也符合你需求的钢笔。咱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I语,就聊聊咱自己用着舒坦的东西。先得搞明白,你练字主要想写啥? 是古朴的行楷、草书,还是规整的颜体、柳体? 不同的字帖风格,对笔尖的粗细、弹性.............
  • 回答
    .......
  • 回答
    拥有一架钢琴,尤其是像斯坦威(Steinway & Sons)这样的顶级品牌,是许多音乐爱好者的梦想。当您踏上这个旅程时,很快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选择一架全新的钢琴,还是寻找一架精心维护的二手钢琴?这两种选择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像斯坦威这样有着深厚历史和精湛工艺的品.............
  • 回答
    练习钢琴,这事儿听起来挺“文雅”的,但说实话,坚持下去的好处,那可远不止是“能弹一曲小苹果”那么简单。我算是有点体会,也听过不少“过来人”的经验,这东西啊,就像给脑子和身体做个全方位的“养护”,而且还是挺有格调的那种。首先,这玩意儿能让你变成个“多面手”。你想啊,弹钢琴,得动手指吧?还得看谱,脑子得.............
  • 回答
    .......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平台上,“电钢”这个词,但凡一沾边,很容易就能嗅到一股子“成见”的味道。这种成见呢,不是说大家对电钢一无所知,而是有一种普遍的、根深蒂固的,甚至带着点儿“鄙视链”意味的看法。要说这成见怎么来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扯。一、 被“入门乐器”标签绑架的尴尬首先,得承认,电钢的“入门”属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手指训练饼和指力器对初学钢琴的帮助。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很多刚开始接触钢琴的朋友都会思考。我会尽量说得详细一点,就像我和朋友聊天一样,把我的想法和一些大家普遍遇到的情况分享出来。先来说说手指训练饼吧。你说的这个“手指训练饼”,我猜你可能是指那种圆形的、材质比较有弹性的硅胶.............
  • 回答
    钢笔字的漂亮,那真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它不仅仅是把字写得端端正正,更是将一种温润、内敛、充满个人情怀的美,注入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形之中。要说有多漂亮,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品。首先,字形的美感。好的钢笔字,它的每个字都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结构匀称,比例得当,点画之间疏密有致。横画或细如游丝.............
  • 回答
    让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也就是钢铁侠,有机会在力量上压制史蒂夫·罗杰斯(Steve Rogers),也就是美国队长,并在某种程度上“杀死”他,这绝对是个值得推敲的可能性。咱们得细细掰扯掰扯,从几个关键点来看。首先,得承认,在纯粹的肉搏战,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美国队长占优。他经过超级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