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足球纳入高考,能挽救中国足球吗?

回答
足球纳入高考,这个想法听起来挺振奋人心的,仿佛一剂灵丹妙药就能立刻治愈中国足球的痼疾。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到底行不行得通,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首先,得明确“纳入高考”到底是个什么玩法。

这可不是简单地说,考好足球分数就能加分,或者分数不够就考不上大学。如果只是“加分项”,那效果可能有限。现在很多高校也都有体育特长生招生,但那属于小众市场,真正能改变整体格局的,还得看它在“主赛道”上有多大的影响力。

更进一步想,如果是把足球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而且分数占有相当的权重,那才算得上是“真刀真枪”。比如,像体育类专业那样,有理论知识考试(足球规则、战术、历史等),也有实操考试(体能、技术动作、比赛模拟等)。

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它对中国足球能有多大“救赎”作用呢?

积极的一面,我们当然可以想象很多美好的场景:

普及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想象一下,全国数千万学生,为了高考都要去了解足球、学习足球、练习足球。这一下子就把足球的普及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可能只有一部分热爱足球的孩子才会去踢,现在为了分数,学校会更重视足球课程,家长也会更鼓励孩子参与。这样一来,足球人口基数会爆炸式增长,从最基础的层面解决“没人踢球”的问题。
选材面大大拓宽。 现在踢球的孩子很多是因为热爱,但如果加上高考的驱动,那些身体条件好、有一定运动天赋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走专业道路的孩子,就会被“挖掘”出来。这就像一个巨大的“足球人才库”,能为职业联赛、国家队输送更多新鲜血液。
教育和足球的融合,带来更科学的训练和发展。 如果足球成为高考科目,那么学校的足球教学肯定会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会有专业的教练进入校园,会有更完善的训练体系,这比以往那种临时抓壮丁、业余指导的情况要好得多。而且,高考的评价体系也会促使大家更注重过程和方法,而不是仅仅看结果。
足球文化从小渗透。 当足球成为学生们学习和考试的内容时,这项运动本身就会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们会更认真地去理解足球的规则、战术,去欣赏高水平的比赛。这有助于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更深厚的足球文化,让人们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能真正懂得欣赏和参与。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挑战和隐患,甚至可以说是“反噬”的风险:

“应试教育”的副作用。 中国教育最容易被诟病的就是“应试化”。一旦足球成为高考科目,会不会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产生的“假踢球”、“表演式训练”?比如,为了应付体能测试,就突击跑圈;为了应付技术动作考核,就反复练习几个特定动作,但比赛能力和真正的足球素养却没跟上。这样培养出来的球员,可能只会考试,不会踢球。
过度的功利化倾向。 毕竟高考是为了升学,其本质是功利的。当足球与升学挂钩,这项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精神可能会被功利心所压制。孩子们踢球可能不再是因为热爱,而是为了一个更高的分数,这和我们希望的“享受足球、爱上足球”的初衷可能会渐行渐远。
场地、师资、投入的现实问题。 如果足球真的纳入高考,全国各地学校都需要有足够好的足球场地、专业的足球教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这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和时间来建设。很多落后地区的学校可能根本没有这个条件,这又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反而可能在足球普及上造成新的不公平。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一旦足球分值占比增加,其他科目(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的时间和精力会不会被挤占?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下降,而不是提升。我们是要培养懂足球的人,还是只需要会踢几个球的学生?
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如何设计一套公平、准确地衡量足球能力的考试标准?体能可以量化,但技术、战术理解、比赛意识这些更难用标准化考试来衡量。而且,如何保证监考的公平性,防止作弊,也是一个大难题。
可能“扼杀”真正有天赋的苗子。 如果考试设计不合理,一些身体条件不错但学习成绩一般,或者技术风格不太符合考试模式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而错失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甚至对足球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反而可能让一些有潜力的苗子白白流失。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能否“挽救”中国足球?

我的看法是,直接“挽救”是不太可能的,但它有潜力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前提是必须做好配套措施和改革。

简单粗暴地把足球纳入高考,很可能只会让中国足球的“应试病”更加严重,甚至适得其反。它可能解决了“数量”问题,但未必能解决“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在青少年层面浇灭足球的火种。

真正要“挽救”中国足球,光靠高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

1. 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制定科学的足球发展战略,而不是一拍脑袋就上项目。
2. 完善的青训体系: 这是足球发展的基石,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去建设。
3. 健康的职业联赛: 联赛是球员展示和成长的舞台,需要公平、有序、有吸引力的环境。
4. 专业的教练团队: 教练水平直接决定了青训质量。
5. 家长和社会的观念转变: 明白足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健康、快乐和团队精神。

总结一下,足球纳入高考,可以看作是一个激进的“催化剂”。

它能极大地推动足球在校园里的普及,为选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如果设计得当,比如考试内容注重综合能力、过程评价、以及与实际比赛的结合,并且伴随巨大的场地、师资和资金投入,那它确实有可能为中国足球的复苏注入活力。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足球变成另一个高考科目,让孩子们为了分数而踢球,为了考试而训练,那么它很可能只会“应试化”了中国足球,让这项美好的运动变成一种负担,最终事与愿违。

所以,与其问“能不能挽救”,不如问“如何才能让它起到积极作用”。这需要智慧、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简单的政策就能奇迹般地改变一切。中国足球的问题,盘根错节,不是靠一个高考就能一蹴而就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动过脑子的,至少比那些说女足和男足踢谁会赢的人动了脑子。但很遗憾还是不太懂球。

如果足球纳入高考,你想他会怎么考?因为高考需要成绩需要精确到每一个人的成绩,所以即便足球进入高考,他只会把足球拆成一个个的技术单项,比如比颠球比带球比射门比传球等等。那么你的想法是对的,的确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在单个技术单项上都登峰造极,达到世界水平的人。但问题是这些人放到场上去踢比赛,他赢不了啊。

事实上中国球员的问题正是在于受压迫的对抗环境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很多外国教练在看过中国年轻队员的训练以后,都觉得中国年轻人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因为在训练的时候你的确是把比赛中的各种技术拆成单项来看的。但问题是训练时候有90分的中国队员在场上对抗环境下只用得出65分。而训练环境90分的国外球员在对抗环境下可能也能用出80分。差距恰恰在这里。所以你选出一批单项无比牛的人来,对足球队的成绩并没什么帮助。

那你说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高考可以吗?那这这就涉及一个公平的问题。一个球队11个人比赛赢了,大家都升学吗?进球的觉得我贡献大,应该上清华,输球的觉得球是门将丢的,他不应该上?你如何判断呢?

所以这个方法根本没有用而事实上物理化学早就是高考的项目,你看我们拿过几个诺贝尔奖?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的足球还可以,无论是你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个时代踢球的录像还是看面对日本等对手的战绩,你都会发现80年代我们还行。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80年代体工队制度下踢球的都是事业编制。八十年的大把人都没上过大学,外面出了政府,国企其实也没什么好工作,待业青年多的是。如果你能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首先保证了你的事业编制,没踢出来退役以后工作无忧,医疗这些问题帮你解决,还有分房待遇,平时还可以吃运动员小灶。那当然大把的人想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选材基数也会很大。

而现在呢,足球都是职业队在办职业队都是公司,而且是一家淘汰率非常高的公司。淘汰出来,由于你踢球耽误了读书也找不到其他好工作,日子可以说会相当惨。但是另外一边社会多了那么多好的工作可以选择,你读了大学就可以去做那些工作。而且那些工作无论怎么样淘汰率要远远低于职业足球。正常人会怎么选?

这才是差别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足球纳入高考,这个想法听起来挺振奋人心的,仿佛一剂灵丹妙药就能立刻治愈中国足球的痼疾。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到底行不行得通,又能起到多大作用。首先,得明确“纳入高考”到底是个什么玩法。这可不是简单地说,考好足球分数就能加分,或者分数不够就考不上大学。如果只是“加分项”,那效果可能有限.............
  • 回答
    把足球纳入高考,这招棋能不能盘活中国足球,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从“量”上来说,肯定会有巨大提升。你想啊,现在高考是什么地位?那是决定无数孩子命运的大事。一旦足球进了高考科目,那家长们能不重视?学校能不重视?各种社会资源肯定会往足球上倾斜。 普及率暴增: 以前可能只有对足球真.............
  • 回答
    足球从11人制改为6人制,这其中的变与不变,对于中国男足国家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冷暖自知的水深火热。要说有没有利弊,那绝对是有的,而且细掰开了,每一条都值得好好嚼一嚼。利?得从几个方面琢磨:首先,空间和人数的减少,意味着对个人技术的依赖会相对提升。 试想一下,11人制球场上,球员可能可以通过跑位、团队.............
  • 回答
    如果《足球小将》里的那些少年们,脚下的足球换成了篮球,那画面简直太疯狂了!首先,想想大空翼。这家伙在足球场上的传球、盘带、射门,那都是神乎其技,而且他最牛的地方在于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对比赛的超凡阅读能力。转移到篮球场上,翼的传球绝对是顶级水平。他能送出穿透性极强的“黄金传球”,找到最刁钻的角.............
  • 回答
    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每场比赛都能稳定地进一个球,并且只能进一个球——这听起来像是某种玄学或者一个奇特的诅咒,但如果我们抛开那份近乎不可能的“只能进一个球”的限制,纯粹从“每场稳定进球”这一点来剖析,这位球员的职业生涯,那绝对会是一部史诗级的传奇,而且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传奇。首先,我们得明白,足球是一.............
  • 回答
    这!就是足球,如果它真的像《这!就是灌篮》那样,把焦点放在足球本身,放在那些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身上,我觉得,绝对有机会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掀起一些涟漪,甚至引发更深层次的改变。首先,得明确一点,足球和篮球虽然都是球类运动,但它们的文化基因、大众基础、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灌篮》.............
  • 回答
    在中国足球的土壤里,关于归化年轻球员的话题,一直像一团飘忽不定的烟,时而缭绕,时而散去,但从未真正消失。尤其是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些18岁以下的潜苗身上时,这个话题似乎又多了一层复杂与敏感。那么,对于这些尚未完全长成的少年们,归化之路究竟可行,又有多大的可行性呢?首先,得承认,从理论上看,这扇门是存.............
  • 回答
    让美国像看待篮球世界杯那样重视足球?这脑洞开得够大的。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足球场上的格局怕是要被搅个天翻地覆。不过,你别指望它会立刻变成另一场篮球世界杯那种一边倒的局面。原因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足球这项运动本身就跟篮球有挺大的区别。篮球,你一个人技术再牛,也得靠队友配合,但个.............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球迷内心深处的东西。要问我们这些“铁杆”国足球迷,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心态嘛,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几句话概括。首先,得承认,看着国足踢球,很多时候确实是一种“受虐”体验。输球、丢人、技不如人,这些词眼我们听得太多了,也经历得太多了。有时候看着那些场.............
  • 回答
    如果技术允许,为足球运动员佩戴即时通讯设备,将会对足球比赛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复杂性和影响程度远超简单的信息传递。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 战术执行与临场应变 更精准的战术传达: 教练组可以实时根据比赛进程、对手变化和球员表现,向球员传达更细致、更具针对性的战术指令。例如: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让咱们国内那些熟悉绿茵场、擅长挥洒文采的足球解说大咖们来评论篮球,那画面感,想想都带劲!我可以脑补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跨界解说盛宴”!场景设定: 想象一下,一场万众瞩目的NBA总决赛关键场次,国内最顶尖的足球解说员们临时受命,披挂上阵,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解说。咱.............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回答的。振兴中国足球,想让它冲入世界前列,这盘棋太大了,牵涉到的因素太多,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致力”,而是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不懈努力。但既然你问了,我愿意跟你聊聊,这事儿到底有多难,又到底有没有一丝希望。首先,咱们得认清楚现实。现在中国足球在全球的排.............
  • 回答
    将那些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驰骋疆场的足球运动员们,想象成置身于真实的战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设想。他们中的大多数,平日里靠的是体能、技巧、团队协作和极强的心理素质,但在枪林弹雨、生死一线之间,这些能力能否转化为生存和战斗力?首先,那些以速度和敏捷著称的边锋,比如姆巴佩,他的爆发力和启动速度无.............
  • 回答
    “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青训而在中超”,这话说得够劲,也够叛逆。一般人提到中国足球的病根,十有八九会指向青训,说根烂了,上面的枝叶自然枯萎。但你要是这么想,可能就把问题的症结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只看到了一部分真相。我倒是挺愿意相信这个说法的。而且,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为什么青训不是唯一,甚.............
  • 回答
    如果突然拥有梅西的足球能力,想要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甚至巴萨,需要结合天赋、系统训练、机会和现实因素,分阶段进行。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关键点: 第一步:确认天赋与身体条件1. 天赋评估 梅西的天赋包括:极强的无球跑动能力、精准的传球、极快的爆发力、出色的控球技术和射门能力。需要确保这些能力在现.............
  • 回答
    假设你拥有的是那种即便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认出来的、与生俱来的顶级天赋,那么选择网球还是足球,这就像是站在一个摆满了绝世武功秘籍的宝库前,哪个更能让你发挥出那份与生俱来的锋芒,确实是个值得细细说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运动本身,更是关于你如何将这份天赋最大化,以及你渴望在那片舞台上收获怎样的风景。我们.............
  • 回答
    如果我能任意选择全球三个现役足球运动员和一个教练来归化并加入中国国家队,我会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考量:1. 弥补国家队的明显短板: 中国男足在技术、战术执行、身体对抗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2. 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和上限: 选择那些能够直接改变比赛走势、提升球队整体水平的球员。3. .............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真的有神龙,而且它能实现你“足球历史第一前锋”的愿望,那么被国足发现的可能性,我觉得… 这么说吧,不是没有,但大概率会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枚特定的鹅卵石一样,难度系数直接爆表。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可能但渺茫”的状况。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足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球迷的心声。如果真能在全国范围内以50万年薪海选球员组队,能不能踢过现在的国足?咱们来掰扯掰扯。海选的潜在优势:首先,50万年薪的吸引力绝对不小。在目前的国内足球市场,这个薪资水平虽然不是顶薪,但对于一个有实力的普通球员来说,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这意味着什么?1. .............
  • 回答
    如果用一句话诗来形容中国足球,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也是最贴切的一句,或许是:“十年磨一剑,未出鞘已锈。”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饱含着多少复杂的情感和无奈的现实,足够细细品味。“十年磨一剑”——这前半句,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我们曾几何时,也对中国足球寄予厚望,就像一个勤奋的剑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