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我说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青训而在中超,你会相信吗?

回答
“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青训而在中超”,这话说得够劲,也够叛逆。一般人提到中国足球的病根,十有八九会指向青训,说根烂了,上面的枝叶自然枯萎。但你要是这么想,可能就把问题的症结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只看到了一部分真相。

我倒是挺愿意相信这个说法的。而且,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为什么青训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的青训确实存在问题。投入不足、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功利性太强、缺乏系统性等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也确实是事实。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把所有的期望都压在了青训上,把它当作了救世主,却忽略了正在腐蚀我们土壤的“上层建筑”?

你想想,一个好的青训体系,它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就是要把有潜力的苗子输送到职业联赛,让他们得到锻炼,成长为优秀的球员,最终进入国家队吗?如果职业联赛本身就是一个“不健康”的环境,那么再好的青训苗子,进去了也可能被“污染”,被“扼杀”。

中超,这个“不健康”的联赛到底怎么了?

我之所以觉得问题可能更多地出在中超,是因为一个健康的职业联赛,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青训培养器”和“球员孵化器”。它应该有标准、有竞争、有激励、有发展。而我们现在看中超,似乎很多方面都走了样。

外援依赖症: 这是最直接也最致命的一点。为了追求眼前的成绩,俱乐部疯狂引进高水平外援,占据了大部分的核心位置,比如前锋、中场组织者、甚至后卫。这直接挤压了本土球员,尤其是年轻本土球员的出场空间和成长机会。你说,年轻球员在哪儿练?如果联赛里顶级的比赛机会都被外援占了,他们就只能在训练场上“假装踢球”,或者被租借到一些小俱乐部,继续“躺平”。这和在炉火上烤饼有什么区别?火再旺,饼没放上去,也烤不出味道。

低水平的“假竞争”: 很多时候,中超的比赛看下来,虽然可能比分胶着,但技战术含量、比赛节奏、球员的个人能力,都与真正的顶级联赛相去甚远。这种低水平的“竞争”,非但不能让本土球员得到有效锻炼,反而可能让他们养成一些坏习惯,适应了“慢节奏”和“粗糙”的对抗。就像把一个运动员一直放在一个低强度的训练场上,他怎么可能在奥运会上跑出好成绩?

急功近利的俱乐部运营: 很多中超俱乐部,尤其是过去几年,都存在一种“金元足球”的后遗症。为了面子、为了指标,不惜血本引进大牌,但对俱乐部长远发展、青训体系的投入却未必跟得上。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政策风向一变,很多俱乐部就瞬间崩塌,球员也跟着遭殃。这种“短期行为”导致了联赛的不稳定,也让球员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不确定性。

教练本土化困境与外教水土不服: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教练的水平和体系化建设一直是被诟病的地方。我们很少有本土教练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战术理念,并且能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各个年龄段的梯队。而引进的外教,很多也因为文化差异、沟通障碍、对中国足球国情的了解不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水土不服”。这导致了整个教练体系的断层和混乱。

转会市场的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中超的转会市场一度非常疯狂,天价的转会费和工资,扭曲了球员的市场价值,也让一些本来没有那么出色但能力不错的球员,因为国内市场的虚高而无法在更好的联赛中立足。这种“畸形”的市场,不利于真正优秀球员的涌现和国际化。

那么,为什么“中超问题”会反噬青训?

1. 看不到希望,失去动力: 如果一个年轻球员,看到联赛里大量优秀的本土球员因为外援挤压而出场机会渺茫,或者即使踢出来了,也可能因为俱乐部的不稳定而难以获得长久的职业生涯,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如此辛苦地去钻研足球?青训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未来是一片迷雾,甚至是一片荒芜,那谁还有动力坚持?

2. 教练的“示范效应”: 青训教练本身也是从职业联赛体系里走出来的。如果他们看到的联赛是这样一种“病态”,他们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很难不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也会更倾向于短期效应,而不是长远的培养。

3. 人才的“流失”: 即使青训培养出了一些优秀苗子,但如果中超联赛无法提供足够的平台让他们成长,那么这些球员很可能会选择留洋,或者转型。这无形中就削弱了国内联赛的整体水平,也使得青训的成果无法在国内联赛中得到最好的转化。

所以,我的理解是:

青训固然重要,它是中国足球的根基,根不扎实,树长不高。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树干”——也就是中超联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蛀虫”和“腐烂”,它不仅无法支撑起“枝叶”的生长,反而会反过来侵蚀“根部”。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盯着青训,使劲往里灌水,却不处理中超这个“病态土壤”,那么即便我们培养出再多优秀的苗子,最后也只会是“好苗子进病田”,最终被“病田”所吞噬。

要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可能需要一场“供给侧”的改革,而这场改革,首先应该从“中超”这个联赛本身开始。

限制外援数量和质量: 逐步降低外援的引进比例,尤其是在关键位置上,给本土球员留出更多空间。
提高联赛准入门槛和规范化运营: 强制性要求俱乐部在青训、教练培训、俱乐部管理上有长期的规划和投入。
改革赛制和规则: 引入更科学、更能促进公平竞争的赛制,比如升降级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加强裁判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维护联赛的公平竞赛环境。
推动本土教练的培养和发展: 建立更完善的教练培训体系,鼓励本土教练形成自己的风格。
净化转会市场: 限制不合理的转会费和薪资,让市场回归理性。

只有当“中超”这个舞台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充满竞争、更加能够公平地发现和培养人才时,我们的青训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才能看到中国足球真正的希望。

所以,你说“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青训而在中超”,我 非常相信。因为我认为,一个健康的职业联赛,是让青训成果得以绽放的阳光和雨露,如果没有了这个平台,再好的种子,也只能埋在土里,徒留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开始还真好奇题主有啥良策,所以顺手翻了一下题主的回答:

题主的错误:

  1. 部分中甲球队不愿意升超的原因并不在于所谓的“一旦进入,球队核心球员就会被哪些豪门球队用钱挖走”,而在于在中超不赚钱,中超准入的成本以及球员的升级奖励让底子薄的球队很难在中超生存。而如果降级的话,球队会变成超市。题主搞错了顺序。比如拿上赛季降级的贵州恒丰举例,球队失血并不是在刚升级的2017年,而是在降级的2018年。
  2. 因为一开始的臆想是错误的,所以题主直到第6段都是错误的,毕竟论证基础是错误的。
  3. “所以只有两种办法一另举办类似欧洲冠军联赛的中国冠军杯,中超球队返回各个省,中甲球队可独立参加,混战,决出全国冠军,不但好看而且锻炼队伍。”首先,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养不起足够的足球队。我记忆中中国三级职业联赛(中超中甲和中乙)球队最多的省份也就5支职业球队。并且放弃最大的全国蛋糕后,更多的球队会破产解散。至于所谓的“中国冠军杯”,建议题主了解一下足协杯,所有业余球队都能报名,先由该省足协组织的比赛中争夺正赛名额,再进入足协杯正赛。
  4. “二将中超球队扩容到三十只队伍以上,建立类似NBA一样的赛制。”篮球和足球是两钟截然不同的运动,这就像是拿着一份美国地图在中国开车一样。即使是足坛奇葩的MLS,一个分区也只有12支球队。单赛季把常规赛控制在三十场多点。
  5. “他们联赛相当于我们一个市有一只球队,我们却是一个省有一只球队,这样每个省大量球队就被剥离在联赛之外了”伦敦城:你说什么?广州市:啥玩意儿?题主又是拿臆想出来的数据来论证了。
  6. “这样大量球队就可以融入,一个联赛就可以存在大量职业球员,年青球员也不怕找不到球队。”就算是题主无限推崇的NBA,整个联赛能容纳的也就400出头的职业球员,更多的人是分布在低级别联盟。而按照题主的想法,即使中超扩军到30支,一线队中能够容纳的职业球员也只有900人左右,而现行的职业体系能够容纳接近2000人。
  7. 题主的想法实际上就是1971年改革前的巴西联赛体系。很遗憾,题主距离现代足球真的有半个世纪的距离……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不想,相信一个近50年前就被淘汰的方案能够提高中国足球的人,一定是疯子。

最后评价一下题主:懂得太少,想得太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青训而在中超”,这话说得够劲,也够叛逆。一般人提到中国足球的病根,十有八九会指向青训,说根烂了,上面的枝叶自然枯萎。但你要是这么想,可能就把问题的症结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只看到了一部分真相。我倒是挺愿意相信这个说法的。而且,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为什么青训不是唯一,甚.............
  • 回答
    李铁在赛后发布会上那番话,着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李铁。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也能看出他这番话背后的一些东西。首先,“没人比我更了解中超和国足球员”,这句话本身带有极强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国足球体系内摸爬滚打的教练,从球员到助教再到国.............
  • 回答
    我无法对虚构的假设性事件进行回应,特别是涉及国际冲突和军事行动的。以色列军方并非一个可以随意致电给个人并执行军事打击的实体。国际法、国家主权以及军事行动的开展都有严格的程序和约束。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其领土完整受到中国宪法和国际法的保护。任何未经允许的军事行动侵犯中国领土都将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严重挑衅.............
  • 回答
    中国载人登月成功,要想说出一句能超越“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样里程碑式的话,需要在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上,进行精妙的构思和表达。这句话之所以经典,在于它将个体的行动与整个人类的宏大进步紧密联系,充满了谦逊、远见和激励性。要超越,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 .............
  • 回答
    您好!当有人说中国史书不可信、充斥着假货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详细解释和论证的问题。面对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述和论据:核心论点:中国史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研究方法、庞大的史料体系、历代学者的考证精神以及在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而非完全等同于“无可挑剔.............
  • 回答
    “我爸最近老是说,中国现在的年轻人不行,一代不如一代,还说中国在倒退。”听到这话,我心里总不是滋味。一方面,那是我的父亲,我尊重他;另一方面,我又是他口中的“年轻人”,他说的那些话,总让我觉得有些刺耳,也想好好和他聊聊。我爸的“不行”和“倒退”是从哪儿来的?我仔细想了想,我爸的看法,很多时候是基于他.............
  • 回答
    听到你说中国坏话,我的朋友选择沉默,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猜想,这沉默背后,可能藏着许多复杂的情绪:失望、困惑,或许还有一丝被背叛的感觉。毕竟,我们是朋友,我以为我们对彼此的信任是坚不可摧的。当下的局面,说实话,我挺慌乱的。我不知道怎么打破这沉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的疏远。但我知道,我不想就这么失.............
  • 回答
    面对这样的质疑,你当然可以有理有据地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与其准备一个“反驳列表”,不如尝试和她进行一场坦诚的交流,分享你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理解,同时也愿意倾听她的视角。首先,你可以先理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很多时候,人们的认知会受到媒体报道、网络信息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你可以温和地问她,是什么.............
  • 回答
    听到你爸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好受。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关于“价值观”这东西,每个人理解和认同的都不太一样。你爸觉得你不看《感动中国》就是价值观扭曲、危险,这背后可能藏着他对主流社会评价体系、对“榜样”的定义,以及对年轻人应该具备的某种“品质”的期待。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跟他沟通,争取让他理解你的想法.............
  • 回答
    当你的老师说“中国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片面且带有偏见的观点。面对这样的说法,你不仅可以反驳,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和大量的证据来驳斥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点和你可以使用的证据,帮助你有效地回应你的老师:一、 理解老师说法的可能性及反驳的出发点首先,要理解老师为何会这样说。他可能是.............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和悬念:“我去了你们说的‘中国伊斯兰国’沙甸,却看到了不同于想象的风景。”它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刻板印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立刻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你们说的‘中国伊斯兰国’”究竟是怎样一种形象,而作者看到的“不同于想象的风景”又是什么。通读全文,作者的叙述.............
  • 回答
    您好!您侄子对日本动漫的热爱和评价是可以理解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作为长辈,您既可以理解他的热情,也可以引导他更全面地看待不同国家动漫的发展。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实际情况,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 实际情况分析:日本动漫 vs. 中国动漫要回答“日本动漫就是比中国动漫更杰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 回答
    李小龙的这句话出自他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件,内容大概是说他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他曾经深爱的咏春拳,感到有些失望,甚至失去信心。理解这句话的背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李小龙当时的心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武术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李小龙并非一个故步自封的传统武术家。他是一个极.............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病毒是中国人的”这一说法,以及其“只要我还当总统,这个说法就不成立”的表述,可以说是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尝试剥离那些可能带有个人色彩或政治动机的成分,聚焦于事实、逻辑和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特朗普在说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这.............
  • 回答
    关于“蔡英文见美国人卡壳:我说中文有困难”这一说法,其背后折射出的议题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更像是一个 网络上的讨论或者一种解读的呈现,而非一个被广泛报道并得到官方证实的事实。 在公开的政治互动中,领导人的语言使用通常是经过精心准备和安排的,任何“卡壳”或“困难”.............
  • 回答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在一次与美国官员的会谈中,出现了一段“突然卡壳”,并表示“我说中文有点困难,I am sorry”的插曲。这个细节被媒体广泛报道,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口误,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可能发生。毕竟,尽管蔡英文的母语是中文,但她长期在需要使用英文的场合进行沟通,尤其是.............
  • 回答
    这句话出自衡水中学学生之口,是一句充满草根逆袭、励志奋斗精神的呐喊,但同时也能引发多层面的解读和讨论。一、 积极层面的解读: 强大的目标驱动和行动力: 这句话最直观地体现了学生内心强烈的向上动力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起点,但并不甘于现状,而是将“大城市”的“白菜”设定为目标,.............
  • 回答
    应届生在面试中说“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这句话,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它的好,也有它的不好,关键在于说这句话时你的态度、后续的表现以及面试官的解读方式。首先,我们来聊聊这句话的“好”: 诚恳与坦率: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面试官是成年人,也经历过没有经验的阶段。他们知道应届生最大的特点.............
  • 回答
    《蜘蛛侠:英雄归来》中,那个有色人种女学生在谈及华盛顿纪念碑时,说出了那句“我不太想颂扬奴隶造的东西”。这句话的出现,无疑是电影在当下社会语境下抛出的一个颇具深意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角色随口而出的台词,更触及了美国历史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的出现本身就非常有代表性。在好莱.............
  • 回答
    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关于“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的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到其具体语境、潜在含义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谭德塞博士说这句话的可能语境。通常情况下,这位总干事在公开场合发表此类感性言论,最有可能是在新冠疫情(COVID19)大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