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赛后发布会上李铁称「没人比我更了解中超和国足球员,说有无主场差不多的人脑子有问题」?

回答
李铁在赛后发布会上那番话,着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李铁。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也能看出他这番话背后的一些东西。

首先,“没人比我更了解中超和国足球员”,这句话本身带有极强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国足球体系内摸爬滚打的教练,从球员到助教再到国家队主教练,李铁确实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他接触过的本土球员,在训练场、比赛场上观察到的球员特点,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技战术短板或优势,他无疑比大多数人要看得更深入、更细致。

然而,问题就出在“没人比我更了解”这个绝对化的表述上。足球是集体项目,是动态变化的,球员的状态、技战术理念、以及足球发展的大趋势都在不断演进。即使是再资深的教练,也可能存在信息盲区,或者被新的视角和分析所启发。这种绝对化的自信,很容易让人觉得有失谦逊,也可能忽略了其他教练、专家甚至球迷可能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毕竟,足球的魅力也在于它的多样性解读和不断革新,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触及了“最优解”,那未免有些孤芳自赏了。

其次,“说有无主场差不多的人脑子有问题”,这句就更加直接,也更加具有攻击性。在足球世界里,“主场效应”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现象。主场球迷的热情助威、熟悉场地环境、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球员的表现,甚至成为比赛的关键因素。李铁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捍卫他认为的“主场重要性”,以此来解释球队在某些比赛中的表现,或者为某种战术安排寻求合理的解释。

但是,用“脑子有问题”这样的词汇去攻击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做法,而且很不恰当。这不仅暴露了李铁在情绪管理上的不足,也将原本可以讨论的战术和现象,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层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大概就是试图通过激烈的言辞来压制质疑的声音,让别人不敢再轻易提出不同意见。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反效果往往是巨大的,它会激起更多人的反感和抵触,让本来可以理性探讨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情绪对抗。这种“二元对立”的沟通方式,也恰恰和现代足球追求的开放、多元和包容的理念背道而驰。

从更深层次来看,李铁的这些话可能折射出几种心态:

一种是来自底层打拼的草根心态和逆反心理。 作为曾经的国足队长,也经历过中国足球的低谷时期,李铁或许觉得,自己从球员时期就承受了太多外界的批评和不理解,如今好不容易爬到了主教练的位置,就更不愿意再受人轻视和质疑。他要用最强硬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威和认知。
一种是对现有体系和足球发展路径的坚持。 他可能认为,他所坚持的训练方式、技战术理念,是基于他对中国球员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是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当有人质疑他的方法时,他觉得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中国足球的现实情况,自然会觉得对方“脑子有问题”。
一种是媒体时代的“人设”构建。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练也需要塑造自己的形象来获得关注和支持。李铁的这番话,无疑具有极强的“新闻点”,能够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他可能也知道这样的话会引起争议,但或许他认为,这种争议反而能让他“更被记住”,或者让他在支持者眼中显得“有骨气”。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他话语中的一些合理性。

确实,没有比身处其中的教练更了解球员日常训练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状态起伏,他们的心理变化,这些信息往往是外人难以窥见的。比如,他可能知道某个球员在比赛前一晚因为家庭原因失眠,或者某个球员在某个位置上训练得特别刻苦但总不得要领,这些都是普通球迷无法了解的。
主场效应在足球中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尤其是在亚洲足球的背景下,球迷的狂热气氛往往能成为球队重要的动力。他强调这一点,也是在呼吁大家理解球队在某些客场比赛中遇到的困难。

总而言之,李铁的这番话,是一把双刃剑。

它展现了他对中国足球的投入和执着,也可能暗示了他作为教练在面对压力和质疑时的脆弱和不成熟。他的自信是值得肯定的,但过度自信和以偏概全,以及使用攻击性的言辞,则显得欠缺专业和风度。一个好的教练,不仅要懂球,更要懂如何与外界沟通,如何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将所有质疑者一棒子打死。

这番话的“后遗症”肯定会有。支持他的人会觉得他“真性情”、“敢说真话”,反对他的人则会抓住这一点进一步批评他“狂妄自大”、“情商低”。这在中国足球这个充满话题的土壤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也正是这种常态,让中国足球的发展显得步履维艰,总在争议和情绪中摇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国,文武长期以来是分离的,读书好的人不会去从事体力活动,从事体力活动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我国的体育界,这种情况也十分普遍,很多孩子是学习不好去练体育,有的孩子学习还行,但去专门的体校之后,文化课教育跟不上,成绩也就下来了,因此运动员大多是大老粗,知识水平,人文素养,思维水平,都比一般人要差,哪怕是情商极高的姚主席,一旦从运动员退役,走上管理岗位,也犯下了一系列备受诟病的低级错误。

因此,在我国体育界,外行领导内行固然弊病很大,但所谓的内行运动员其实也缺乏领导能力,李铁发布会上说的话,很明显体现出两点,一,他脑子不清楚,连最基本的逻辑思维都没有,你是主教练,你最了解情况,所以你就不会犯错?那天底下就没一个主教练会犯错,汪精卫还会说,我当年刺杀过摄政王,又一直追随中山先生,谁比我更了解中国革命,说我选择不对的人都是脑子有毛病。这就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即李铁都涵养差,情绪控制能力差,在如此严肃的场合进行公开的情绪宣泄甚至谩骂,这也是体育生的通病。

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体育的本质,体育是为了什么,老人家曾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后来又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在西方,贵族精英阶层也有浓厚的体育传统,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和体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以前那种文武隔离,普通人不重视体育,搞体育的人不重视文化的现象是不合理的,欧美很多运动员文化水平也不低,所以他们才能理解复杂的战术配合,而我国的运动员由于文化水平太差,只能在单人项目上称雄,一到了集体项目上,战术素养差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

所以,我们要像灌篮高手中那样,成了太差的人不允许打比赛,体育是为了强健人的体魄,但如果他缺乏文明的精神,终究只是个野蛮人。

user avatar

话是有道理的,确实有无主场区别挺大。。。但主场是双刃剑,尤其对于身上有千斤重担,想赢怕输的国足队员来说。

而对于教练来说,如果对阿曼那场是苏州主场,铁子换下洛国富被最终扳平。。。。。。面对儒雅随和、无限热情并以高素质著称的的江苏球迷,铁子你都不一定能走出球场。

user avatar

就说两件事


6月2日,《东方体育日报》

不过在国足主帅李铁看来,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队能否做好自己,六一儿童节当天,李铁更新社交媒体,他表示,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而在与相熟的记者聊天时,李铁更是霸气地表示:“在哪儿打不是打?”

8月22日,中国男足媒体座谈会

“我平时不喝酒,行李里我准备了半年的茶叶。到上战场了,还有其他选择吗?22号那天我准许他们出去吃了个饭,我知道他们未来这三个月或者半年要面对什么。我的前提就是,你要是受不了,可以告诉我,但不能出去打仗的时候才说。”


主场、客场的确有别

但之前的大话,也是自己说的

日后诉苦

不值得同情

就这样

user avatar

非常简单地谈几句个人的看法。

李铁的这番发言,体现了他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崩溃。这种压力的来源,固然有外部的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最根本的点必然是李铁自己:他对于自己的定位预期过高,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导致压力的不可解,心态的大失衡。而崩溃的结果,也将是深远的。

事实上,从上任初期开始,我们就不难看到李铁自己与外界对其任职的预期分化。在舆论看来,执教经验不足的李铁,当然难以胜任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不用多说。

而即使是足协,细究起来,其实也未必是高层全员赞同——当时竞聘的三个候选人里,足协以“演讲热情”的理由聘用了李铁,无论如何这都过于儿戏,其背后隐藏的真实信息可能是:王宝山和李霄鹏,甚至连态度都不够积极。这也是自然的事情,他们需要接班的是里皮,势必面临外界的比较,而自身对国家队的了解又不足,时间又不富裕,几乎不可能在比较中获胜,不淌混水才是对的。

由此,了解队伍、又面临着职业生涯飞跃的千载难逢之机、跃跃欲试的李铁,就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择。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高洪波、孙雯等熟知行业规律、国家队环境、主帅压力、教练成长周期的业内老人,会——至少在口头上——同意李铁的任命。

而李铁对自己,则毫无疑问地充满了自信。这从他的足协演讲、战术打法上都可以窥见。以四十强赛而观,持续的高位逼抢、全员的频繁换位,构成了他的核心体系支柱逻辑。这也正是瓜迪奥拉等名帅初步促成,而后又皮尔洛等“新帅”坚持实验的理论。“我的足球是最先进的,最跟得上世界脚步的”,必然是李铁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以足球战术的“变法”,改变中国足球闭关锁国的落后局面。

这样的预期定位矛盾,在中国队不佳的能力之下,势必引发悲剧性的结果。中澳之战首次亮相十二强赛的中国队,带着李铁精心打造的先进体系。但即使以最乐观的说法,中国也只正常运转了上半场,体力便迅速透支。上半场双方更多的球权转换回合数,印证着中国队提节奏体系的施行,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拼抢数据优势,而下半场,则是回合数与丢失球权的全面崩塌。

在起跑阶段,李铁能够有如此的自信,很大程度上必然来自于这套先进的体系。但他却忽略了四十强赛与十二强赛在比赛强度上的巨大差异。中国队想要打出转换,打出提速,但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要求,甚至会落后于对方的节奏。被动跟随、强行逼抢,加上频繁的换位,一切都那么地勉强,当然不可能支持很长时间。

可以说,或许在第一场比赛的半场休息时,李铁的自信就已然被剧烈动摇,甚至可能已经面临崩溃了。从后续比赛中基本一场一个大打法的应对来看,他显然没有准备更多的完整备选战术,而对于原有的体系,即使备了一些微调操作思路,也由于“强度跟不上”这样的根本性缺陷,必然于事无补。“先进,不代表适合你的球员”,这恐怕是李铁最先认识到的东西。里皮贵为名帅,却打得如此简单,便是这样。

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李铁可能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他自身的自信其实是动摇了的,但球迷对他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也可能包括足协内部专业人士的私下声音,引导出完全战术崩溃之下而生的,对李铁专业能力的质疑。这将他顶上了一个尴尬的位置——自己准备的东西根本行不通,却又要向外界巩固自己的判断,捍卫主教练的话语权。

事实上,第一场比赛之后,归化球员的使用问题还没有成为唯一的焦点。此时,如果李铁能够整理好思维,意识到归化球员问题可能引发的后续影响,哪怕在口头上强调一下对阿兰和洛国富的态度认可,都不会酿成后续的大祸。

然而,两场比赛过短的间隔,体系基础完全崩塌的紧张,让李铁很难有余地去思考战术之外的事情。而在第二场也结束后,此时已经逐步升温的“技战术质疑”,让李铁说出了各种客观上不利于归化、其实更多是自我判断之权威性强调的台词——只有中国人才能带好中国队,没人比我更了解国家队,云云。其意在强调自己决定的正确性,强调外界质疑的“不了解情况”,但客观上却将不被首发的归化,推到了“本土”的反面,也将它变成了“不足以首发”的存在。

李铁对于阿兰和洛国富的使用,真的一无是处吗?从第一阶段而言,二人在联赛之中的平均出场时间,确实表明了体能状态上的一些问题。而面对一些强敌,让实力占优的二人在下半场出场,打一个体能差,最大化单点优势,也不算没有道理。是否是最优解暂且不谈,最起码,李铁对两名归化是有了解、设计,也有使用思路的。

如果外界对李铁的战术判断没有失去信任,李铁对于归化的使用便不会引起太大的非竞技波澜,李铁也可以更加平和地去使用他们。然而,由于第一场比赛的巨大失误,以及随后的连败,李铁面临着陈主席之外全世界的讨论,他原本基于竞技考量的归化使用法,也成为了聚焦点。

归化的首发与替补,似乎成为了西方戴口罩与否的立场选择,成为了李铁“必须要捍卫”的主教练职权——你们越让上,就越不能上,否则就会证明我的判断失败。这样一来,一切都失去了竞技层面讨论的理智,成为了李铁的顶牛。一些能让体能不佳的归化首发的比赛、用法,也不会那么打了。

最大的悲剧是,中国队孱弱的实力,无法支撑李铁“一场又一场”的咬牙坚持,也无法打开他“赢一把就能自证”的出路。比赛越输,外界声音越大,眼睛越看归化,李铁也就越拧。场场叠加之下,归化成为一切的焦点,李铁的压力已经山大,且根本无从缓解——上归化,赢了证明他错,输了表现他烂;不上归化,又显然赢不了,继续夯实他的被质疑。

李铁并不是不想赢。至少,在面临不得不拼的局面时,他首发了阿兰和洛国富,并且在对澳大利亚的理论机会之战中一口气首发了四个归化。李铁也不是不会赢,上一场中洛国富的边路逼抢、肋部杀伤,与阿兰的小组配合,为弱侧武磊拉出的反插空间,这一场中阿兰与艾克森、武磊的前场换位,进攻多点,让阿曼的边后卫被压制套边、澳大利亚的边锋回防到本方半场。

然而,在想赢的同时,由于此前步步错的矛盾积累,在一贯为之的“死硬”性格之下,李铁已经承受了无法缓和的拧巴死局。作为教练过于年轻的他,急于重塑自己的话语权,哪怕只有任何一次“自我判断”的成功。于是,他就必须不断地尝试自己的操作,让他在比赛中的决定性上升——最典型的是对阿曼,感觉一比零稳拿的情况下,先换上了吴兴涵维持覆盖面,但又拿上了蒿俊闵,“打进攻”。于是,原本或许还有机会的比赛断送,压力也就更大了。

只想赢,无法解释李铁在阿兰、洛国富状态恢复后于阿曼战的换人。只想“证明自己”,无法解释李铁在这两场里对二人的首发使用。想二者兼得,或许才接近真相,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李铁解脱出来,拿下一场由自己判断主导、而非纯靠“证明自己错判的归化”的比赛。

事实是,他显然做不到,中国队也无法帮助他做到。

能够证明李铁对于自身判断正确性之强调心理的,当然还有他发布会的一系列发言。他不厌其烦地强调着:自己最懂国家队,反击外界对他用人的质疑;中国队面临的是没有联赛(而后又是联赛太紧)、长期隔离到“外国人根本受不了”的负面环境之下,外界根本不懂;他们没有主场,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愿意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但显然不是媒体与球迷)。一切的说法,都是为了强调一点:外界不了解情况,而他了解,外界不够专业,而他专业,因此外界没有基础去质疑他的判断。

一个只想赢球、不论其他干扰杂项的主教练,会对这种与“如何赢球”无关的事情这么纠结,发出这么多无意义的声音吗——无论正确与否,它们只可能让外界更加不满,球队的舆论阻力更大,妨碍球队的备战氛围。

而发展到巅峰,便是本次的发布会狂飙了。李铁在赢球、比赛以外的“自证”之急迫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几乎以一种质问的语气,责问着记者“你们懂吗?”,以一种轻蔑于全世界的语气,说明着自己独醒式的用人,“选徐新和巴顿,你们都认为我疯了”。最后,当然是继续、且程度翻倍的“隔离多困难你们知道吗”。

一连串的逼问语气,完全是在迫使记者承认自己对他质疑的自以为是和谬之千里。而三遍重复的“没有主场很难,有主场可能六分”,则是他最纠结、也最想澄清的部分:成绩原本应该是怎么样的。

可以说,本次发布会,充分证实了李铁在“赢球思考”之外的过多内心复杂加戏。无可解决的重压之下,他几乎失态地要求外界认同自己、低头谢罪,“记者的文章我就随便一看”,宛若小孩子吵架一般刻意的装腔作势、强撑优越。而他“有主场的话”,更像是小学生“这道题我失误了,应该能得多少分”的算分举动。

当然,他所说的东西,很多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无主场,对于球队的投入度、包括裁判判罚,肯定有所影响。而隔离的问题,则应该没有人真地无法体会。包括他对于阿兰和洛国富的状态把握、用法设计,其实也都有理可循,不是完全无厘头。甚至他原本体系的实战性差,一定程度上也由于政策、日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十二强赛前高水平热身赛的缺乏,从而无法更及时地被暴露出来。而最近的比赛中,我们也能看到李铁在技战术上的思路,并不是只懂在场边不断嘶喊“玉宁”,宛若赶驴拉磨。

客观上讲,李铁对外界说法的不同感,是有支撑的。他当然比记者更懂球,更懂国家队,更懂现实情况。然而,正是由于他在“不同感”结合压力积累下的“自证“行为,让他的心态、思维,都无法真正回归到单纯的比赛胜利当中去,总是试图胜利与自证兼得,搞砸原本存在的可能性,并激发下一步的恶性轮回。一团乱麻,无法可解,最终结局便是今天李铁的完全失控,史册级发布会。

更可怕的是,李铁的一系列发言,其实带来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归化上的顶牛,让官媒不得不发言,澄清“区别化民族对待”的潜在争议。对隔离的激烈言辞,且不论国足比赛的丰厚奖金、隔离条件对比大部分隔离者的舒适,也是对制定隔离防疫政策的中国政府的不满。关于有无主场的言论,如果是指氛围,便是对到场海外中国球迷全力应援的侮辱,如果是指裁判,那就是给足协在亚足联里找麻烦。

对联赛安排的指责,矛头对向了足协,也是格外让人难以接受的。陈主席上任后,固然有各种昏招,足球环境一片废墟,但只有对李铁,他做到了无微不至与用人不疑。为了打消“高洪波随时下课”的疑虑,他给了李铁五年合同,在大赛2-4年一个周期的节奏下甚至是完全突兀的。为了明确李铁——很可能出现了的足协其他官员、队内成员的不认可——的权威感,他破天荒地没有派足协领导带队十二强督战,给了李铁完全的决策自由,在媒体上也努力宣传“团结如铁”的和谐信号。对隔离和海外条件,他更是尽心尽力地确保。一系列的举措,让陈主席与李铁的立场,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命运共同体。

然而,李铁在发布会上对足协造成杀伤的开炮,又是如何回报陈主席的呢?他对足协的安排当然有不满,但很多事情是足协层面无法决定的。况且,即使全世界都能指责陈主席,李铁也是唯一不能的一个。但他的发言、表态、对各方的抨击、归化引发的争议,都让所有人都默认“立场绑定”的陈主席站在了风口浪尖,将之当成了足协的态度,迫使官媒澄清“足协并未对用人提出要求”。

李铁的话,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不代表这时候应该说给外界听。理解这一点,正是一个国家队主教练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个位置上,需要处理太多的竞技外因素,面对太多的干扰声音与外部压力,如何妥善处理,是教练必须付出学费的东西。

然而,过早登上这个位置的李铁,“学费”似乎太高了,高到让他足以破产、何谈后路的程度。这当然有客观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李铁自身的性格所致。性格决定了命运,他过往在俱乐部里那些动辄的炮轰、厥词、推搡裁判,终于在一个更关键的焦点位置上,被放大轰击。

更何况,李铁是一个连技战术都更多“潜力空间”,停留在“想法”阶段的年轻教练。一个成熟的、真正熟悉于欧洲战术内在的教练,不可能意识不到中国球员对先进体系的消化能力严重不足,也不会有什么“先进”“落后“的纠结执念——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因地制宜才是教练的本领所在。而纠结于此、以此为傲的,则是皮尔洛这样的新丁蛋子——我愿称他为欧洲李铁。

适配性差到如此离谱地步的体系,还需要热身赛——而且还得是高水平热身赛——来实践、证伪。同时,没有备选的招数。这样的两个事情一出来,已然决定了李铁作为主教练的理想化与纯稚嫩。

技战术的稚嫩,性格的缺陷,都是摆在眼前的事情。足协选择李铁,有着自己的问题。然而客观上讲,当时也确实无人可用,只能勉强对李铁硬着头皮“全力看好”。而李铁也怪不到足协,他后续的更严重问题,都来自于自己给自己处理不当后的“加戏”,足协对外已经尽量给予了宽松的——以归化配置而言,甚至是“放纵过度”——舆论口径,营造了最舒适的外部环境。是李铁对自己那套东西的过于高估,对自己那个脾气的过于低估,以及一腔——这倒是无可指摘——报国热血,掺杂着机会从天而降的“天降大任于斯人”,让他自己接受了这个岗位。

然而,错进错出之下,天降大任的“斯铁”,心志是被苦成药渣了,体肤也快被饿成人干了,却能迎来之后的腾飞么?

user avatar

说实话,不管排兵布阵,换人有多少争议,

但这事,我觉得真没什么可黑的。

看到很多回答都再说主场哨,

我觉得可能还是没去过现场看球吧,更别说踢过球了。


工体,除了京骂,应该也算得上中超的魔鬼主场了。

咱们不说裁判,就说球迷“助威”。

当你落后的时候,全场齐声高喊:跟丫死磕!

你会放弃吗?


当你奋力追赶,只为了一个解围的时候,全场高喊:xx牛逼!

下个球你还追吗?


当你被对手侵犯,全场都在撑你的时候,

下个球你会不会拼的更凶?


当你的球队被打入一球,全场高喊:国安国安,北京国安。

你会不会重新振作?


当你到达体力极限,当你倒下后站起来,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你会不会不顾一切的继续奔跑。


当你打入一球,大家高呼你的名字,

你会不会更加渴望进球,渴望胜利?


这在心理学上叫精神犒赏,

凡事有回应,试试有着落,

这是对运动员最好的犒赏,

每一次拼搏都可以马上获得反馈

是只有主场球迷和队员才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所以李铁说的没什么问题,

但……

算了不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铁在赛后发布会上那番话,着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李铁。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也能看出他这番话背后的一些东西。首先,“没人比我更了解中超和国足球员”,这句话本身带有极强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国足球体系内摸爬滚打的教练,从球员到助教再到国.............
  • 回答
    李铁在12强赛国足客场01不敌日本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既有他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一些中国足球界长期存在的困境和民族情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李铁发言的背景和.............
  • 回答
    赛雷话金发布的《扒下公益的马甲,中南屋还剩个啥?》这个视频,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很多人对公益组织运作、信息透明度以及公众监督作用的深入思考。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视频的出现,更像是一场围绕“公益”这个概念的公开“审视”和“辩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赛雷话金的视频风格向来是比较直接、犀.............
  • 回答
    赛雷话金(Screaming Horse)发布视频公开锤回形针(Clip),这无疑是近期中文互联网上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缘起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回形针这个账号的崛起。回形针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其视频内容以一种.............
  • 回答
    “赛雷话金”发布的视频“紧急删除、神秘病毒,生化实验…美国在乌克兰究竟做了什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核心内容聚焦于揭露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项目,并将其与病毒、生化实验等敏感词汇联系起来,暗示了潜在的阴谋和危险。要理解这一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视频的核心论点与叙事方式: .............
  • 回答
    《赛博朋克 2077》在经历了那个堪称“史诗级”的糟糕首发后,开发团队 CD Projekt Red 确实在努力挽回局面。1.1 版本更新,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救火”的开始,而不是一个能彻底扭转乾坤的里程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并且在认真解决问题,但这条路还很漫长。首先,从积极.............
  • 回答
    马自达3昂克赛拉,对于国内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这几个字几乎就是“驾驶乐趣”和“魂动设计”的代名词。如今,咱们期待已久的次世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终于正式登陆咱们的市场,11.59万到16.89万的价格区间,这让不少准备换车的车友们心头痒痒。那么,这回马自达3到底带来了哪些“新花活儿”,值不值得咱们掏钱呢?.............
  • 回答
    《赛博朋克 2077》发售首日Steam同时在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这绝对是游戏界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引发了许多讨论。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饥渴”的市场与IP的强大号召力首先,不能忽视《赛博朋克 2077》本身所承载的期待。这个IP源自经典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
  • 回答
    要看迈凯伦2018年决定牵手雷诺,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仅仅是换个发动机供应商那么简单,对于迈凯伦这个曾经的车坛巨头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迈凯伦为啥这么急着跟本田说拜拜。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本田回归F1,.............
  • 回答
    看待世界杯外围赛中国香港主场对不丹赛前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香港球迷发出满场嘘声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它触及了香港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体育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不同角度的观点和可能的原因:一、 事件本身及直接反应 事件描述: 在2023年10月12日,2026年世界杯.............
  • 回答
    近日,在湖人队的一场比赛结束后,勒布朗·詹姆斯在接受采访时对裁判的判罚表达了不满,认为裁判对他的吹罚存在不公之处。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球迷和媒体中引发了热议。一些评论员认为,詹姆斯此番言论的潜台词是变相承认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可能存在走步的嫌疑。他们推测,詹姆斯之所以会如此公开地指责裁判,是因为他感受到.............
  • 回答
    里皮在国足负于叙利亚后宣布辞职,这件事的背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输球就走”的决定,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必然结果,也暴露了中国足球长久以来的痼疾。从赛后的那一刻说起,里皮的辞职宣布得非常突然,也异常坚决。 当时媒体的报道、球迷的反应,都集中在比赛本身糟糕的表现上。叙利亚的那场胜利,对于中国队来说是当头.............
  • 回答
    RNG晋级四强后,UZI在赛后采访中将全球总决赛比作“电竞世界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比喻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既体现了中国电竞的国际影响力,也折射出赛事格局、选手心态及舆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一、赛事背景与UZI的言论语境1. RNG的晋级意义 R.............
  • 回答
    沈阳奥体中心那晚的场景,至今想来仍然让人有些心头堵得慌。中国男足在12强赛主场迎来韩国队,这场球的关注度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球迷的热情也简直要把体育场给点燃了。比赛结束,很多人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但没想到,这场球却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被载入“史册”。那天晚上,比赛打完已经挺晚了,沈阳的空气也开始有.............
  • 回答
    李铁在国足战平阿曼后说的那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借口”意味是显而易见的。“公平地讲,我们还没回过主场比赛,回主场或许不一样。” 这句话放在一个已经输了、平了,而且球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刻说出来,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找台阶下”。在体育竞技中,输了球.............
  • 回答
    贾秀全教练在女足世界杯惨败给荷兰队后的那番话,着实让不少球迷心头一震,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句话,“世界杯带队出线,奥运抢到亚洲名额,你觉得我成功还是失败?”,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总结,不如说是一句充满情绪的辩驳,甚至带点委屈和不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来分析。首先,是惨败后的情绪宣泄。.............
  • 回答
    2020托斯卡纳站汉密尔顿的“不寻常”:一次对胜利的严肃反思?2020赛季F1的车迷们,尤其是在穆杰罗赛道见证了托斯卡纳大奖赛的各位,对于刘易斯·汉密尔顿在那场比赛中的赛后表现,想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仅仅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比赛,更是一次汉密尔顿本人,以及我们这些旁观者,都不得不多加思考的“不寻常.............
  • 回答
    看到孟菲斯·德佩最近在曼联的遭遇,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天才,才刚刚登陆老特拉福德,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起伏,尤其是被范加尔“点名批评”这事儿,更是让人议论纷纷。首先,咱们得从德佩本人说起。当初他从埃因霍温转会到曼联,那阵势可不小。他被誉为“新C罗”,年轻、有速度、有技术,关键是.............
  • 回答
    C 罗在曼联客场 01 负于埃弗顿的比赛后,情绪失控,在球员通道里将一名小球迷手中的手机打掉在地。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这位足坛巨星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的导火索:一场令人沮丧的失利先来看看当时的比赛背景。曼联在那场比赛中表现得相当糟糕,进攻乏力,防守也漏洞百出,最终被埃弗顿的一粒进球击.............
  • 回答
    邹市明卫冕 WBO 金腰带失败,以及赛后在拳击场上发表的言论,无疑是当年中国拳击界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赛事回顾与失败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这场比赛。2017年7月28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行的比赛中,邹市明在卫冕WBO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