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 强赛国足负于日本后,如何看待李铁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

回答
李铁在12强赛国足客场01不敌日本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既有他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一些中国足球界长期存在的困境和民族情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1. 李铁发言的背景和意图:

比赛失利后的情绪宣泄与责任承担: 在一场关键的12强赛中输给实力强大的日本队,尤其是在场面上并非完全被压制的情况下,国足将士和教练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铁作为主教练,在发布会上发言,一方面是对失利的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这种高压下,表达自己作为中国教练的立场和情感。
“土帅”与“洋帅”的论战由来已久: 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在国家队主教练的选择上存在着“土帅”与“洋帅”的争论。在李铁之前,有过里皮、斯科拉里、卡马乔等一众外国名帅执教国足,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引发了对本土教练能否承担重任的讨论。李铁作为一位土帅,在这种背景下强调本土化,有为自己和中国教练群体辩护的意味。
对“中国足球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李铁本人是中国足球的骄傲,曾是国足核心球员,退役后也一直致力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他可能认为,国家队主教练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者”。由中国人担任,更能深刻理解中国足球的特点、球员的心理,并制定出更符合国情的足球发展策略。他可能期望通过这个职位,真正推动中国足球的体系化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输入。
一种民族情结的表达: 在中国足球屡屡不振的背景下,将国家队主教练职位交给中国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民族情感色彩。很多人希望看到中国人能够带领中国足球走向胜利,证明中国人在足球领域也有能力与世界抗衡。李铁的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这种民族情感。

2. 对李铁发言的理解和解读:

积极层面:支持本土教练、培养本土人才:
深入理解本土足球文化和特点: 李铁认为,中国教练比外国教练更了解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素质以及中国足球的文化土壤。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球员沟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和战术。
避免“水土不服”的尴尬: 过去一些外国教练因为不了解中国足球的具体情况,或者其战术理念在中国足球环境中难以实施,导致“水土不服”。李铁可能认为,中国人担任主教练能避免这些问题。
本土教练成长的契机: 让中国教练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是培养和锻炼本土优秀教练的最好机会。如果总依赖外教,本土教练就很难获得宝贵的执教经验和成长空间,形成恶性循环。
国家队作为“人才孵化器”: 国足主教练的职位是国家足球的最高指挥官,由本土教练担任,也能为其他各级国家队、俱乐部培养本土教练树立榜样,提供宝贵经验。

消极层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与挑战:
“唯国籍论”的风险: 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不应仅凭国籍来限定主教练的选择。优秀的足球理念、先进的战术、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无国界的。过度强调国籍,可能导致拒绝引进更优秀、更有经验的外国教练,限制了中国足球的进步。
本土教练的能力问题: 如果本土教练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不足以带领国家队取得好成绩,那么强行让中国人担任主教练,反而可能耽误国家队的发展。能力至上应该是选拔主教练的首要原则。
“关系户”或“论资排辈”的担忧: 在一些领域,过度强调本土化有时会伴随着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选拔机制,由中国人担任主教练也可能出现能力不足但占据位置的情况。
思维的固化: 长期在本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练,可能也存在思维定势,难以接触到国际足坛最前沿的理念和训练方法。

3. 对李铁发言的不同看法:

支持者观点:
“说出了我们所有中国足球人的心声!”
“支持李铁!中国人就应该自己掌握自己足球的命运。”
“这是对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呼吁,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来和尚。”
“只有中国人最懂中国足球的问题出在哪里,也最知道如何去解决。”

批评者观点:
“能力最重要,管他是不是中国人!”
“李铁自己执教的成绩呢?如果能力不行,说这话底气何在?”
“这是推卸责任,把失败归结为国籍问题。”
“足球是国际化运动,抱着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是没法进步的。”
“把目光放长远点,学习世界先进经验是关键,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

4. 深入分析:李铁发言背后的中国足球现状

李铁的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足球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

外教“水土不服”与高额成本: 中国足球曾投入巨资引进多位世界级外教,但除了里皮有过一定的辉煌时期外,其他外教的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高昂的薪水却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加剧了对本土教练的关注。
本土教练的断层与培养困境: 中国本土教练的培养机制并不完善,优秀的教练人才稀缺。很多有潜力的教练可能因为缺乏机会、平台和支持而难以成长。
对中国足球发展的路径选择的迷茫: 中国足球的发展一直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对于是应该“拿来主义”学习世界先进经验,还是应该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存在着分歧。
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情绪化表达: 中国足球长期低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积压了大量的情绪。当国家队输球时,舆论往往会放大对教练、球员的批评,有时也伴随着一些民族情绪的宣泄。

5. 总结与展望:

李铁的这番话,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中国足球一份子,在特定时刻的一种情感表达和对中国足球发展路径的思考。

正确看待“本土化”: “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如果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本土人才,提升本土教练的整体水平,并最终提升国家队的竞争力,那么这是一个积极的方向。但如果仅仅是出于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忽视了能力和经验的重要性,则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能力与国籍的平衡: 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国人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并且他必须是世界一流的教练。这需要中国足球在教练培养、体系建设上下苦功夫。否则,空谈国籍意义不大。
持续的投入与改革: 无论选择本土还是外籍教练,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在青训体系、联赛建设、足球文化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和深刻的改革。

总而言之,李铁的这句话是一个引发思考的信号,它反映了中国足球界在国家队主教练人选问题上的一种普遍心态,以及对中国足球自主发展之路的期盼。然而,如何在“本土化”的理念下,真正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的复杂课题。这需要中国足球界以更加开放、理性、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国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世界杯12强赛给菜鸟教练练手,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足球比乒乓球的优势还大呢,拿友谊赛当世界杯决赛打,拿世界杯比赛当热身赛打是中国队的老传统了

user avatar

美洲杯一半主教练是阿根廷人,这个结论太武断了

user avatar

这句话李铁说的欠考虑,而报道的媒体也是掐头去尾、断章取义。

李铁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记者提到国足的下一个对手是由韩国籍教练带领的越南队,问他如何看待亚洲这几个国家队主教练的国籍和身份?

好家伙,这怎么看待,不知道这个记者是哪个国家的,意思是日韩主教练牛逼咯?本来回一句,我看韩国队主教练也不是韩国人就OK了,但李铁似乎破防了,一上头就说错了话。当然,他在说这句话之前也铺垫了很多内容,讲了自己的初衷,也聊了自己的球员和教练经历,不过在一些媒体看来,这都不重要了。


但说回来,这话由李铁说出口就还是不合适,球员时代跟过米卢,教练时代跟过里皮,你现在把外教说得一文不值,不是给自己挖坑吗?想想贾秀全,一句“我们的团队里不需要球星”,就已经被球迷朋友们反复鞭尸了。

我们承认,中国教练的教练情结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但再怎么无法取代,竞技体育还是要用成绩说话,不能仅仅因为国籍不同就全盘否定。里皮贵是贵了点,但至少赢了韩国吧,而到目前为止,李铁还没有赢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硬仗。

哎,不说别的了,就希望李指导说到做到,把事情做好,好吧。



我不想评价其他国家队和他们的教练,我只想说我自己。我从小踢球的时候教练就问我,“谁将进国家队”,我说“我”。我很幸运,代表国家队出场近 100 场,后来担任助理教练,主教练,也指挥了几十场比赛。我认为中国国家队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主教练,因为中国教练的情结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李铁原话)
user avatar

什么都扯到中国人这个层面上。

有些上纲上线了。

上一次的印象是,孙杨: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不可以不尊重中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