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档手动曝光,并不是所有摄影者,在所有拍摄题材下必须使用的。
一些摄影老师,逼着初学者在【全部、所有场景】下使用M档手动曝光,分别设置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是脱裤子放屁,为(显得)专业而专业的做法。
1950s年代,一般人买不起手表,也买不起闹钟、挂钟,想早起只能头一天多喝点水,用尿把自己憋醒。
1960s年代,我奶奶做饭需要盯着锅,及时把锅端下来,避免米饭糊在锅里。
1970s年代,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可以根据你要5块钱的糖,其中水果糖多少、奶糖多少,一把抓到位,结账无需找零。
1980s年代,住平房我家没有自来水,我家买了一个单缸洗衣机,每次使用我们需要把洗衣机连接上水龙头,放水的时候,需要盯着,水到合适高度,就上手关闭水龙头。
1980s年代,电饭锅可以自动在饭熟了以后关闭电源,可以在早晨出门前定好启动的时间,回家就吃热饭。
1990s年代,全自动洗衣机可以自动进水,水满了自动关闭水阀。到了2000s年代,甚至可以自动判断衣物的质料和清洁程度确定洗涤、脱水的时间。
2010s年代,买东西没有人在意零头多少,反正微信支付2.51元也很方便。iPhone 手机只需要按着右侧按钮启动siri,说:“定6:21分闹钟”,第二天除非手机没电,闹钟会自动响起,不用憋尿!
时代在进步,很多手艺人苦练很久的技艺被时代抛弃,成为行为艺术。在所有的场景下,一律手动曝光也是如此!
但是有些摄影老师捡起来了,他们以拇指食指上下翻飞设定各种没必要的数据,把自己化身为一个相机操作熟练工。显得非常专业。
他们的手指如此灵活,乃至他们使用的输入法都是必须全部字母依次输入,不靠词频记忆,不靠自造词汇,如此纯熟,令人羡慕!
别的,并不会有。
然后,本来应该沉浸于艺术构思和拍摄时机把握的精力,全都用在相机操作上了!
我们来想象一下几个场景:
酷爱手动曝光的小张新认识了一个女朋友,周末去公园照相,小张拿着新买的全画幅微单和85mm镜头,等女友在“小树林”里羞哒哒滴摆好姿势,小张按照M档手动曝光,先设定光圈f/1.4,再拨动拨轮十下,设定快门1/1000秒,拍一张看欠曝了,然后再把感光度从ISO100调节成ISO1600拨动十下,忙乎半天,女朋友的粉底被汗冲掉,面部僵硬。
等走出小树林,女友想在公主楼前面留影,小张手忙脚乱,又是三个参数十几个调节动作,把光圈调节到f/8,快门调节到1/500秒,感光度调节到ISO100
和女友一起进入公主楼室内拍照,小张又手忙脚乱,把光圈调节到f/2.8,快门调节到1/60秒,感光度调节到800……
几番忙碌,女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分手回家后一个微信拉黑。
小张又恢复了单身。
落日时分,和好基友爬楼,上到楼顶,狂风中固定好相机,调节好光圈快门感光度,正好遇到难得一见的邮轮出港,一通拍完,发现光圈和快门都忘记调整了!
灵活使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的小李新认识一个女朋友,周末去公园照相,小张拿着新买的全画幅微单和85mm镜头,等女友在“小树林”里羞哒哒滴摆好姿势,小张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感光度自动,只设定光圈f/1.4,其他不用管,咔嚓拍完,拿给女朋友看。少拨动各种参数二十多下!
等走出小树林,女友想在公主楼前面留影,小张拨动前拨轮五下把光圈调节到f/8,精心构图,拍摄
和女友一起进入公主楼拍照,小张把光圈调节到f/2.8,精心捕捉女朋友表情,咔嚓完成
愉快的下午,小李没有耗费精力在调节感光度和快门速度上,照片参数和小张的相仿,却又更多精力用在和女友交流、调整构图和捕捉视角。
不多日子,小李结婚了,看到婚礼上的摄影师手里相机的档位,他喊到,用光圈优先!
80、90年代的很多相机,都没有自动曝光,需要根据胶卷的感光度,通过估算、或者测光表测试,设定光圈、快门。尤其是正片,曝光偏差一大,就成为废片。必须要精确对待。
数码单反/微单走入老百姓家里后,测光系统越来越完善,而且使用RAW格式拍摄,有那么一档、两挡欠曝过曝,都可以通过后期软件进行最大限度的修复。ISO25600产生的噪点也可以修复。为啥还在抓拍的时候,非要一丝不句(《平老虎新潮成语字典》)地调完光圈调快门速度,调完快门速度再调整感光度……
这个时候,再执拗地使用M档曝光,一定会错过很多需要抓拍的场合。
M档手动曝光模式下,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分别设定,通常用于恒定光源光线下的主体、人工估计曝光值的场景,比如接片、景深堆栈、分身图、光绘、焰火表演、闪电拍摄、自己布光的影棚、舞台上有恒定追光灯照射的演员、光线很暗情况下的星空银河星轨拍摄,以下分别举例:
1、暗夜下的星空、升起20分钟之后的月亮: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如同一个电子秤一样,是有量程的,过于大于它的量程,或者小于量程。就需要M档曝光而不是依赖于自动曝光了。
比如,你在农贸市场买了三斤西红柿,你拎着去汽车用的磅秤看看是否缺斤少两,是得不到任何数据的!
就算是顶级的EOS-1DX Mark III,测光能力也就是-3EV,更低就超出“量程”了,需要手动调节。
所以星空的拍摄,都是经验值的M档手动曝光
关于星空拍摄技巧,可移步:
各种星空拍摄,都是M档手动曝光
月亮升起20分钟之后,摆脱雾霾干扰,手动曝光就可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结果。
大家想一下,长焦镜头拍月亮,曝光三要素哪个最重要?
感光度先排除了
光圈也无所谓,毕竟距离38万公里,f/5.6和f/8没啥景深区别
最关键就是安全快门,比如400mm用1/500秒快门速度,配合f/5.6光圈
调节感光度,直到月亮曝光合适
我在世界各地拍摄的月升月落视频,月升时候基本是光圈优先,升起来以后或者白天月落就是M档手动曝光
2、光绘、焰火的场合:
尤其是背景是黑暗的场合,如果使用自动曝光,在光圈优先情况下,相机会自动选择了一个非常长的曝光时间来确保把黑暗的场景拍到有细节。
这个时候,一个非常明亮的光绘出现,相机还在愚蠢地长时间曝光。
类似的光绘,我都是ISO100,f/8,4秒或者8秒曝光拍摄:
3、棚拍,自己布光;演唱会,主角有恒定追光照明的:
自己布光的棚拍场景,主体亮度不会变化,所以用M档手动曝光可以保证移动机位和变焦后,主体亮度不变:
因为演唱会上有很多明亮的点光源,也有很多非常暗的背景,这个时候,数码相机如果使用点测光,不慎测光点选择了不是主角而是点光源,或者是暗背景,曝光偏差会特别大!
4、全景接片、分身图、景深堆栈等需要一致曝光的场景
如果光圈优先,就斑驳了:
接片拍摄可以参看:
景深堆栈,比如纯好奇,用f/2.0拍摄的由近及远的风景照片:
5、白天拍摄的延时摄影:
如果选用光圈优先,风起云涌,会导致画面闪烁。
下面延时摄影中,云雾和光影,我都是使用了M档曝光拍摄:
看有些回答里说,光圈优先没有+5、-5类似的大幅度的曝光补偿,那么就请列举一下,不是棚拍、不是星空拍摄时候的地景布光、不是逆光面对人造光曝光,还有那些场景,需要+5、-5类似的大幅度的曝光补偿?
摄影不是玄学。
我们来分析
只要遇到需要凝固瞬间动作、或者有意虚化运动的动作,保证安全快门,都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拍摄。
对于飞鸟、动物、赛车、体育比赛等,需要以从1/500秒,到1/100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拍摄的主体清晰。对于车辆、跑步等,我们用1/30秒左右速度来摇拍。对于瀑布、喷泉、流水、海浪,我们会借助灰镜,使用从1/15秒到若干秒的慢门来虚化。光绘、车轨,需要2-30秒的快门速度。
你确定快门速度,相机根据自动的感光度(适当照顾尽可能靠近f/8的光圈)或者你确定的感光度,自动匹配光圈值。
比如1/1000秒,凝固动作画面
1/30到1/60秒拍摄摇拍场景
1/350秒凝固
1/15秒虚化的海浪虚化效果
以上
光圈优先情况下,调节光圈数值,可以轻松控制照片清晰范围的大小。
有利“突出主题、简化画面”。
或者在夜晚、室内等暗光下,使用f/1.4-f/4等大光圈,获得更多的光线进入。
或者在光线比较暗、使用灰镜,慢门拍摄时候,使用f/11-16等小光圈减少光线进入相机。
你确定光圈数值,相机根据自动的感光度(适当照顾尽可能靠近f/8的光圈)或者你确定的感光度,自动匹配光圈值。
这一个以EOS R6为例子的视频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相机的各种模式选择,以及场景举例
这里有我关于M档手动曝光的举例说明,大家看视频更加直接。
大家都见过相机上有光圈优先AV、A档位,或者快门优先TV、S档位。
但是从来没有相机有ISO感光度优先的档位。
这说明什么?感光度并不是日常拍摄的一个重要参数。
我想了半天,只有在星空拍摄时候,感光度配合光圈会控制星星的多少。其他没有了。
当你对景深、画质没有需求时候,控制快门速度就行——快门优先!
当你对快门速度没有特殊和要求的时候,控制光圈大小就可以了——光圈优先!
当你觉着相机自动匹配的快门优先、光圈优先过曝或者欠曝了,那就可以启用曝光补偿,零点几秒就到位。
所以,其实我们在既需要某个光圈数值来虚化或者最佳光圈,又需要某个快门速度适度表现运动物体轨迹的时候,可以使用M档手动曝光+感光度自动,配合曝光补偿来拍摄!
别和我抬杠近几年出品的主流数码相机,M档手动曝光+感光度自动没有曝光补偿!
很多朋友需要经常切换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M档手动曝光
佳能EOS R、EOS RP、EOS R6、EOS R5都具备FV灵活优先拍摄模式
其实就是一个带曝光补偿的M档手动曝光,又可以随时变身为PTA不同模式
这个等我有时间详述,可能是摄影器材的一个重大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