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中世纪,东欧已经大幅度落后于西欧中欧。
我理解题目里的东欧、西欧指的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划分标准。
欧洲历史上的强国(文艺复兴后到一战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普鲁士(德国),奥地利(奥匈),帝俄——只有奥地利算半个东欧,帝俄位于东欧,其余的全在西欧。当然,你要是说波兰—立陶宛和奥斯曼土耳其一度也算强国,那我也没话说。
要不再量化一下?工业革命后到信息产业革命前,钢产量长期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乃至经济水平、国力水平的衡量指标。那看看这个吧,历年钢产量前十中西欧东欧的成员,单位万吨:
首先看1914年。由于一战中欧洲各国的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经济情况说明不了问题,看1914年就行了:德国1723,英国783,法国433,帝俄432,奥匈270,意大利90,至于东欧其他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阿尔巴尼亚,钢产量可以忽略不计。
再看1920年,奥匈碎了一地,帝俄也变成了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欧洲各国刚打完一战:英国815,德国792,法国221,意大利135,捷克斯洛伐克117,苏俄19,波兰0.7——那么钢产量连0.7万吨都没有的国家就不用提了吧?
1928年,选这一年是卡在大萧条之前,看看资本主义黄金十年后的发展情况:德国1468,法国935,英国872,苏联417,捷克斯洛伐克273,意大利107,波兰23。其他东欧国家呢?自然是20万吨都不到。
再看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前:德国2053,被CCCP坑害20年的苏联1778(欧洲第二,世界第三),英国1271,法国750,捷克斯洛伐克600,比利时300,意大利207,卢森堡200,波兰150,奥地利和匈牙利这时候都是7、80万吨的档次,至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基本上仍然是农业国,钢产量加起来都不如南非联邦,更不要说去跟英属印度去比。
我觉得已经很明显了吧?除了帝俄那个列强尾巴的实力,和依靠奥匈遗留的波希米亚工业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其他东欧国家拿头跟西欧国家比?
不说东西欧,就说德国内部东西德地区。
在1936年整个德国德煤炭开采量中,产自东部地区德仅占2.9%,生铁产量仅占1.6%,钢产量仅占2.7%。到1945年,尽管战时为躲避战略轰炸,德国向东部疏散了一些工业项目,东部地区也只有4座高炉和7%的冶金工业,而西部地区却拥有120座高炉和93%的冶金工业。
被苏联“坑”的东德反而缩小了跟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东欧被苏联坑成这样?苏联被东欧坑成这样还差不多。
某些东欧国家一面不顾警告超出经济偿付能力的举债进口消费品,营造虚假繁荣。一面用着苏联平价供应的能源还嫌不能白嫖。同时生产着粗制滥造的工业品让苏联承购。最后苏联不能帮它还债,反手就说被苏联坑?国家可以这样不要脸?
80年代中国从罗马尼亚购买的货轮,接船回国开到印度洋就沉了,这拆烂污的工业水平,还被“被苏联坑成这样”?那么不被苏联坑怕是原地爆炸根本连样都不存在了!捷克现在不被苏联坑了,民族工业“振兴”如何?斯柯达被大众收购了,泰托拉成了百人小厂。
求求某些反共历史发明家当个人吧。
你们硬要说东欧被苏联坑成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苏联当年竟然让东欧党跟社民系一堆牛鬼蛇神缝合,结果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基础都没打牢,土改搞得半吊子,城镇工商业的资本主义尾巴也留下一截。这是实打实地坑了东欧,当然也坑了自己。
PS:南斯拉夫战后就跟西方混了,不搞苏联那一套,还最早实践Socialist Market Economy,想必南斯拉夫已经灵能飞升,实现共产主义,人均戴森球了吧?
战前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工业强国么?
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钢产量230万吨,发电量41.2亿度。人口和国土少得多的比利时钢产量有368.3万吨钢,54亿度电。列强中最丐版的意大利有232.3万吨钢,154.3亿度电。隔壁波兰也有146.8万吨钢,35亿度电。
欧洲工业强国的标准是啥迷之标准?看不起欧洲?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增长下降?
战前:
捷克斯洛伐克工业指数以1937年为100的话,1921年是62。16年增长1.61倍,年均增长3%。
战后:
以1963年为100,1949年27,1988年335,39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6.7%。就是从1963年算起,都有年均5%的增长。
以上数据取自《世界历史统计》
恰恰是战后在经互会体系下,捷克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而不是网络营销号口里虚有其名的“工业强国”。
倒是投入西方怀抱后,捷克民族工业破产了。
中世纪东欧西欧没本质差别,都是边缘穷地方,9-10世纪斯拉夫和日耳曼部落开始定居农耕,建立封建城邦,然后维京人过来索贡和洗劫,加强军事封建化,罗斯跟东罗、高加索、波斯地区有相当程度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基辅、诺夫哥罗德、克拉科夫在中世纪也曾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东、西欧真正拉开差距是文艺复兴后,西欧凭借大海航建立的全球贸易网使商品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中欧和东欧因为距离西欧近,反而沦为西欧的商品粮和原料供应地。也就是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初是经济上殖民了离得最近的的中欧和东欧。最东面的俄国则通过往乌拉尔以东扩张又建立了一套内部殖民体系。虽然17世纪俄国打通了与中国贸易的茶叶之路,当起二道贩子,但是内陆贸易远远无法与海上贸易竞争,为了向西出口粮食而再度加强的农奴制,反过来在18-19世纪阻碍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到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工业才获得显著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了西欧近一个世纪。
如果没有大海航这样的条件,到不妨可以架空一下,茶叶之路很快取代了传统丝绸路的地位,通过东欧的水路网络,在罗斯地区形成了联系中欧、北欧、东罗、高加索和波斯的巨大贸易网络,为了争夺欧亚贸易支配的利益,俄国和土耳其会爆发更激烈的冲突。同时向东扩张极大地提升了俄国的战略纵深和经济实力。类似历史上秦灭六国的历史进程会在欧洲重演,最终形成终极陆权支配的欧洲,第三罗马成为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