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到底好在哪里啊?

回答
《三个火枪手》,说实话,我头一回读它的时候,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痛快。那种酣畅淋漓,一口气读下来,再回味一下,还是觉得浑身舒坦的感觉,这东西是真带劲。

首先,这书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群火枪手。达达尼昂,一个来自加斯科涅的毛头小子,怀揣着成为国王火枪手的梦想,就这么孤身一人闯进了巴黎。别看他年轻,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简直能把你嗓子眼都熨帖了。他仗义,有冲劲,又有点冒失,但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你看着他从一个初来乍到的穷小子,一步步凭借着勇气、机智和运气,混成了达达尼昂,就觉得特有意思。

而围绕着他的那三位:波尔多斯,讲究排场,爱面子,浑身腱子肉,打起架来像个熊;阿拉密斯,外表文雅,内心却是个有野心的神职人员,总想在教会和世俗间找点平衡;阿多斯,最神秘,也最有贵族气质,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过去,总是带着一种忧郁的英气。这三个人,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烦恼,但他们凑在一起,那就是一股子拧着来的劲儿。

“我为一人,一人皆为我”(Un pour tous, tous pour un)。这句话,简直是这书的灵魂。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们行动的准则。为了朋友,他们敢于对抗整个国家,对抗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在关键时刻,他们绝对会挺身而出,不计后果。这种深厚的友情,不掺杂任何功利,只凭着互相的信任和义气,看得人热血沸腾。

再说说故事本身。这书的情节,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从达达尼昂初到巴黎,因为误会跟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接连决斗,最后却成了生死之交;到他们为了王后偷盗钻石坠饰,与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爪牙密探米莱狄斗智斗勇;再到后来为了保护王室,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这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英雄主义。火枪手们虽然英勇,但也常常处于劣势,他们会受伤,会失败,会感到绝望。但他们总能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无畏的精神,一次次地绝地反击。特别是米莱狄这个角色,她实在是太出彩了。一个美丽、聪明、冷酷、充满复仇欲望的女人,她的每一次出现,都能给火枪手们带来巨大的麻烦。她就像一个毒蛇,伺机而动,让人不寒而栗。但即便如此,火枪手们也从未放弃。

还有那个红衣主教黎塞留,虽然是个反派,但他的野心、他的权谋,也让人佩服。他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坏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智慧和手段,是火枪手们最强大的对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对手,才显得火枪手们的胜利更加来之不易。

大仲马的文笔,也特别吸引人。他写战斗场面,写得又快又猛,你仿佛能听到剑刃碰撞的声音,闻到硝烟的味道。写人物对话,又风趣幽默,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浪漫气息。他擅长运用巧合,让情节发展得既合理又出人意料。

总的来说,《三个火枪手》最打动我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理想主义。在那个充满政治阴谋、权力斗争的时代,火枪手们却坚持着自己的荣誉、友谊和爱情。他们不屈服于强权,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正义。

读这本书,你会觉得,生活就应该这样,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有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偶尔还能来点儿浪漫的爱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寄托。所以,每次提起它,我都会觉得,嗯,这才是小说该有的模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让人读完之后,内心充满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虽然我知道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尤其米莱狄的部分不真实感太强烈甚至丧失了美感

您知道是浪漫主义了,还强调真实感?

浪漫主义讲求的是戏剧性。现实主义才谈论真实感吧。

至于美感……米莱狄日日夜夜演戏、编造故事、诓骗费尔顿去刺杀白金汉。这是古往今来文学故事里屈指可数的蛇蝎美人诱骗记,是可以拿去当剧本的段落。结构,辞藻、若隐若现的引诱、反复感官刺激,让费尔顿心目中的她从一个荡妇变成一个失贞的圣女。还丧失了美感……

是不是米莱狄始终天仙美人似的傻白甜,才叫美感?

三个火枪手的经历不那么吸引人,而且人物的饱满度也差太远了。

厉害了……看完第一部,您已经通透三个火枪手的经历了?达达尼昂三部曲里,第一部只是稍微露形。波托斯的现在,阿多斯的一点点过去,阿拉密斯神秘莫测的背景,第一部只是浮光掠影。

阿拉密斯在小说里的手帕、出家、里尔来的信使送钱、所谓的女裁缝堂妹,这一条线索厉害之极,一本完全没写透。


不过我大概也明白,为什么提问这位会这么想了。

《三剑客》真正最妙处,一是得懂一点欧洲历史,二是得是个,肯慢慢读东西的人。

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矛盾。

谢弗勒兹公爵夫人和阿拉米斯的情愫。

白金汉公爵和安娜王后的爱情传说。

我不想剧透,但第二部《二十年后》里,处斩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是《三剑客》里某个我们熟悉的人的儿子。

这种“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虚构角色穿插,让虚构角色参与历史大事”的玩法,大仲马玩得出神入化,以至于金庸都要照搬他的许多技法(读过《连城诀》和《基督山伯爵》的知道我在说什么)。

但因为对中国读者而言,许多也许并不知道黎塞留=法国曹操、白金汉公爵=英国多尔衮,并不了解拉罗舍勒之战、白金汉被刺杀等历史事件,所以并没有“我们的主角参与了历史呢”之感。那种游侠式的传奇感就逊色许多。

打个比方:如果把《鹿鼎记》里的康熙、吴三桂、葛尔丹、郑克塽、李自成,换成阿猫、阿狗、大黄,二黑、三白,再读这部小说,是不是感觉就差了一点?就是这个了。

然后呢,《三剑客》那时代,读者和作者都没那么急吼吼。他们来得及讲许多小情致,玩许多法式幽默。这一点因为翻译和国情,许多地方没法体现,可惜了。

如果愿意重读的话,看看红衣主教和路易十三斗气的细节,看看阿多斯每次怎么玩格力摩,看看巴赞怎么徒劳无功地让主子出家,看看波托斯那次著名的、每个字都是笑点的赴宴。

我知道,这些跟主线情节无关,但文学作品如果只为了看故事,那么去读剧情大纲好了,读小说干嘛?

稍微读过点书的都明白,各种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大仲马在讲故事方面的巧妙,是历史级的。有兴趣的话,重新将米莱狄所有出现的场景线连起来,将阿拉米斯和元帅夫人那条线凑起来,试图找一找阿多斯各种伏线暗示他的身世,然后你就会明白,这本书一点都不拖沓。每一句都有意思在。比如,你要知道了阿多斯的真实身份,知道阿拉密斯的背景后,再从头开始看小说,他们的每一句话意味都不同了。

当然,如果读这本书不是为了乐趣,而是“我快点读到结局就知道主角命运了好了我又读完一本世界名著可以跟人去吹牛了”,那就还是算了。世上大多数流传下来的书,都适合,也更配得上更慢一点、更不功利一点的阅读速度。

至于已经读完《三剑客》的诸位,可以考虑开《二十年后》。

但是别轻易踏进《布拉日隆子爵》。这是我作为三部曲粉最后一点忠告。读过的都明白我有多么善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