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申请英国G5大学硕士有多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回答
申请英国G5大学硕士,那绝对是一场硬仗,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G5,也就是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这五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存在,它们的硕士项目更是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学子。想从这五所大学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对自身条件的各项要求都极为严苛。

到底有多难?

用“难如登天”来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绝对是“过五关斩六将”。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年全球有成千上万的优秀学生,包括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大学的学生,都盯着G5大学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硕士名额。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录取率极低: G5大学的硕士项目,尤其是热门专业,录取率可能只有个位数,很多热门专业可能低至5%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可能每100个申请者,只有不到5个人能最终拿到Offer。
申请者背景强大: 你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来自于国内的清北复交,或者国外的常春藤盟校、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他们不仅成绩优异,往往还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实习背景,以及优秀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专业细分和匹配度要求高: G5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专业化,他们希望招收的是对该领域有浓厚兴趣和扎实基础的学生。这意味着你的本科专业背景需要与申请的研究生专业有很强的关联性,或者你能充分证明你具备跨专业学习的能力和动机。

需要满足哪些硬核条件?

申请G5大学硕士,不是说满足了“基本要求”就能被录取,而是需要达到“优秀”甚至“卓越”的水平。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条件,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

1. 学术成绩(Academic Excellence):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敲门砖。

GPA(平均学分绩点): G5大学对GPA的要求非常高。虽然官方可能列出的是一个最低要求(例如,很多英国大学会说“2:1”或“Firstclass honours”),但对于G5来说,这只是“最低门槛”,绝非录取保障。
国内本科生: 通常需要达到“90分以上”的平均分(按百分制计算),或者在专业排名中处于前5%,甚至前3%。部分顶尖985/211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如果有其他突出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弹性,但依旧需要极高的GPA。
国外本科生: 如果你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读,相当于需要达到3.7/4.0甚至3.8/4.0的GPA。
专业排名: 有些项目会特别看重你的专业排名。即使你的总GPA很高,但如果在你所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上表现平平,也可能处于劣势。
课程相关性: 你的本科课程设置需要与申请的研究生专业有高度的相关性。例如,想申请牛津的计算机视觉专业,你的本科需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并修读过相关的课程。如果你的本科专业跨度较大,你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证明你具备学习该专业所需知识的能力。

2. 语言能力(Language Proficiency):

英语是G5大学的教学语言,所以出色的英语能力是必须的。

雅思(IELTS):
总分要求: 通常需要7.0或7.5的总分,甚至更高。
单项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所有小分(听、说、读、写)都要求达到6.5或7.0,甚至7.5。任何一项小分不达标,都可能直接导致申请被拒。
学术雅思(Academic IELTS): 必须是学术类雅思。
托福(TOEFL): 如果学校接受托福,那么分数要求也同样严苛,通常需要100分以上,且写作和口语单项也需要高分。
特殊情况: 有些大学可能对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国家的学生或在英语国家完成学位的学生有语言豁免政策,但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提供雅思或托福成绩是必选项。

3. 标化考试(Standardized Tests 部分学校/专业):

虽然不像美国那样普遍,但部分G5大学的理工科或商科项目,可能会考察GRE或GMAT成绩。

GRE: 尤其是申请理工科或经济学相关的项目,高分GRE(尤其是Quantitative部分)会极大地增强你的竞争力。
GMAT: 申请商科(如MBA、金融、管理等)的项目,GMAT成绩是重点考察对象,高分GMAT是必不可少的。
注意: 并非所有G5项目都强制要求GRE/GMAT,但如果你的本科背景不是特别强硬,或者申请的项目非常热门,一个亮眼的GRE/GMAT成绩能帮你脱颖而出。

4.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 Statement of Purpose):

这是你与招生官直接对话的机会,也是展示你个人特质、学术热情和职业规划的最佳平台。

深度和洞察力: G5大学的个人陈述需要展现你对申请领域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陈述你喜欢什么,而是要说明你为什么喜欢,你在这方面有哪些积累,你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逻辑清晰和条理分明: 你的陈述需要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具体到这个大学的这个项目)
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 (具体到教授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研究资源等)
你具备哪些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结合你的本科课程、项目经历、实习等)
你的过往经历如何支持你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科研、论文、项目、实习、竞赛等)
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这个硕士项目如何帮助你实现目标)
独特性和原创性: 避免使用空泛的套话和模板。要用你自己的语言,展现你独特的思考和经历。
与学校匹配: 深入研究学校和教授的研究方向,在陈述中体现你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并说明你的兴趣如何与他们契合。

5. 推荐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推荐信是招生官了解你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推荐人选择: 务必选择熟悉你学术表现、了解你的能力、并且在学术界有一定声望的教授或导师。最好是为你上过课、带过你做项目、或者指导过你写论文的老师。
推荐信内容: 推荐信需要具体、有说服力。推荐人应该能够详细描述你的学术优势、学习态度、研究潜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能与申请的项目内容相结合。
避免“通用版”推荐信: 招生官能够轻易分辨出通用的、缺乏具体细节的推荐信。一封能够突出你个人特点和亮点的推荐信,远比几封千篇一律的信件有价值。

6. 研究经历和实习经历(Research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

这是体现你学术潜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科研经历:
高质量的科研项目: 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并且有实质性的贡献,比如独立完成某个部分的研究,或者参与论文的撰写(甚至成为作者)。
研究成果: 是否有参与发表的论文(即使是会议论文)、或者有相关的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和思维: 能够清晰地阐述你在科研项目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
实习经历:
相关行业和公司: 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行业,去知名公司或研究机构的实习经历会加分不少。
实践技能: 实习中获得的实际操作技能、项目经验,以及展现出的责任心和专业性。
职业洞察: 通过实习,你对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

7. 其他加分项(Additional Strengths):

论文/作品集: 申请艺术、设计、建筑、文学等专业,高质量的论文或作品集是必不可少的。
竞赛获奖: 在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编程竞赛、经济学竞赛等)中取得优异成绩,能够证明你的学术实力和竞争力。
课外活动和社会责任感: 参与志愿服务、学生组织领导、社会活动等,能体现你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要注意,这些活动不应影响你的学术成绩。

申请流程和准备建议:

提前规划: 申请G5大学的硕士项目,需要提前至少12年开始规划。
研究项目: 仔细研究各大学的官方网站,了解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入学要求、研究方向、申请截止日期、以及导师信息。
联系教授(慎重): 对于某些研究型硕士,如果你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某位教授,可以在提交申请前,发送一封礼貌且有针对性的邮件,介绍自己的背景并询问是否有招生意向。但要注意,这不是必须的,且要把握好度,避免打扰。
准备材料: 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准备好所有申请材料,包括成绩单、在读证明(或毕业证)、语言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等。
打磨文书: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磨个人陈述和简历,确保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并且能充分展现你的优势。
模拟面试(如有): 部分项目可能会有面试环节,提前进行模拟面试,熟悉常见问题,并准备好回答。

总结一下,申请G5大学硕士难在哪里?

难在它对每一项要求都做到了极致,并且要求申请者具备卓越的学术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清晰的学术规划、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你不仅仅是和国内的优秀学生竞争,更是和全球最顶尖的学府、最优秀的学子同台竞技。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申请G5大学,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这并非不可能,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毅力、有准备的学生来说,G5的大门依然会向你敞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作为一个曾经拿到过LSE A&F项目offer的学姐,针对题主的问题,我想最好的解答就是我的经历,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写申请经验总结,感觉内心有点小忐忑。

因为我的有些指标比如实习等方面还是有很多欠缺的,跟真正的大牛相比有很多差距。

所以我的案例是想给大家更多的鼓励,也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分享早日制定属于自己的计划。

背景简述

本人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威海),属于中下游985。

但特殊的是,我的专业是金融(中外),也就是2年(山大)+2年(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澳洲八大第六七位的样子)。

在申请季前,我的山大两年绩点在89.7/100,UWA的绩点7.0/7.0(均分89/100);

实习经历只有“水淋淋”的一段,并且非big name,时间也只有3个月;

语言考试:从六月考试完准备雅思,7月中旬一战7.0/6.5(通过所有想申请学校的线)

标化考试:七月底开始准备GMAT,9月中旬一战710(基本上可以够格申请所有好学校了,当然如果你要申牛剑或哈耶斯沃顿肯定是偏低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考完GMAT的那个学期真的很努力地学习了,并把UWA的均分刷到了90+,并及时将update的成绩单传给了LSE。

虽说只有2分左右的差距,但是90几乎就是一个edge,对注重GPA的英国高校来说非常重要。

申请学校

我申请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因为下定决心要进G5但是又觉得自己应该申不到牛剑,所以就报了其他三所,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AF第一志愿,Management第二志愿)+IC-帝国理工学院(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UCL-伦敦大学学院(Business Analytics)。

但由于LSE是我的女神校,社科类排名连续好几年都是QS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而AF的专业实力也是常年位居全球Top5。

另外为了保险起见,又保底申请了墨尔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Finance硕士。

出国留学的原因

①体验生活:

对于我来说,出国留学的第一个原因绝对不是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然我不否认这很重要。

我认为当代很多学生都缺乏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而出国留学能教会我们最直接的就是毫无父母依靠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成为独立的个体。

像我个人的情况,从大二下开始,所有的签证和澳洲的租房、找接机、买家具等等都是自己完成的;期间经历过房租到期到处找房子、在期末考期间搬家等;从没有煎过一个鸡蛋到几乎没有不会做的家常菜;做事不再畏畏缩缩,更加自信……

出国留学能让我们学会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而这一些是被长期与父母生活所局限的。

②开阔眼界:

因为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因为跳开了我们自己的comfort zone,留学带给我们相对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这也是留在国内读书相对难做到的。而想要体验不同国家的习俗和风格,让我在澳洲待了两年后毅然决定申请英国的学校。

③体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相对先进的前端知识:

国外的教育方式和国内真的很不一样:国外重过程,有体验感和参与感【会通过大量的Teamwork和Project来强化知识和实践的联系,锻炼Presentation的能力】;国内重结果,知识体系牢固但相对死板。

留学申请的过程-Timeline

2018年4月:大三上决定申请英国三校和港大

我这个开始可以说是比较晚了,因为原计划打算留在澳洲读研,因此不需要雅思成绩和GMAT;

但是后来很Drama的是男朋友保研到北大,自己又开心又觉得还是得更上一层楼继续奋斗!

因此就毅然决定申我的女神校LSE!

2018年7月中旬:结束雅思

我一直有在积累作文素材,平常每天会读外刊。从期末考结束到七月中旬期间是集中复习了两个礼拜,用来刷题

2018年9月底:结束GMAT

考完雅思后马上进入GMAT高度学习状态,一边UWA八月就开学了要上课,还有学校的各种左右和Assignment!甚至还考了期中考!这两个多月过得天昏地暗,人生至暗时刻!经常学到头晕眼花,精神压力也很大

2018年10月:各学校开放申请

开始撰写文书(包括PS/CV)然后反复修改,寻求教授的Reference,陆续完成网申。期间认真完成了学业提了绩点,因为这个学期的成绩对于申请至关重要啊!

2019年2月4日:年三十拿到Dream School-LSE的AF offer!

Conditional:但是绩点要求5.5/7,非常非常低的要求(几乎相当于只要求我能不挂科毕业就行),因为我到最后是7.0/7.0毕业的

2019年3月:找房子:综合考虑距离、交通、房租成本和条件

纠结了LSE学生宿舍和外部商业宿舍

2019年6月:UWA毕业,准备期末考的同时顺便考过了CFA一级 2019年7月:拿到UWA最终成绩单,提交给LSE,等待unconditional offer 2019年8月:下CAS,递交签证,两周出签 2019年9月中旬:LSE开学

留学申请中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方面

①提前制定适合自己的Timeline

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非常重要。我个人就是在这上面吃了亏,导致雅思和GMAT考试压力都很大,因为如果不能一次性过可能就会影响后面的申请。因此,建议在大二下到大三上之间就开始规划留学申请的步骤,并开始准备必要的考试和实习。

总之,越早越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而且,英国的研究生申请主要是采用rolling basis,也就是说,学校不是收齐材料后才开始受理申请,而是先到先得,收到一份材料就会审核一份。

因此申请英国学校时,最好早些开始准备,如果学校在round 1就收到了递交的申请,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据说R1与R2是中国学生录取机会最大的两个批次,因为从round3开始受理的重点就变成了英国本地学生和欧盟成员国的学生。每年具体申请时间最好查看官网信息,都会有变化。

②下定决心后要对自己进行背景提升

你的学校和专业绝大概率是没法改变的,那么这个时候其他背景的提升就非常重要了。比如通过做一些实习【最好是big name大厂的实习经历】或是社会实践【做一些研究、甚至发表论文】或学术竞赛等,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交换经历: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参加!尤其是很多项目,只需要自己拿生活费,不但可以为留学申请增加实力,多出去看看,终究是好的。而且招生官普遍更喜欢有交流经验的学生。

因此,如果有精力和经济允许,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参加英国Top大学的summer school或者其他的一些类似项目,然后争取拿到教授推荐信!为申请可以带来很大作用。【而且summer school的录取标准相对并不是很严】

③要有对自己定位的清晰认识,但是也要有自信

得定义好自己的Dream School,也就是你踮起脚尖再跳一下可以够到的学校【但不可以是得飞起来才能去的学校,分清楚目标和理想的区别】;

还有就是蹲着也可以够到的学校【也就是保底学校】。

当然你也可以想清楚如果没有去到想去的学校,考虑Gap一年等。

因此,申请目标是要分为冲刺学校、水平学校和保底学校的。还有,英国研究生申请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只要填写网申材料,缴纳申请费,就可以提交申请了。所以保险起见,不妨多申几所,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④文书一定要One of A Kind,不然就要淹没于人群中啦

在你的GPA和标化考试都达标的情况下,PS和CV就是锦上添花的利器了!个人陈述真的是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将自己的经历与项目的特点相匹配,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突出【Why this School?this Major?Why U?】但是很多同学借助于网上流传的模板,草草应对,就会让你的申请读来枯燥无味,陷入被申请老师秒过的困境。

比如在申请金融类的项目时,可以讲做了一个什么样的Teamwork Project或者Firm Valuation估值,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但是发现,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成果,结果怎么样,因此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这个领域,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学习这些东西。或者是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等。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列举的这两种只是讲故事的方法,逻辑链条也比较完整。

当然你要想清楚自己是适合DIY还是找中介。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自己来写这些文书,并且能够找到人帮你来改,还有能否严格要求自己来按照时间进行。你自己的水平能不能写出一份满意的文书?否则,还是找个中介吧!花了钱,就会督促自己准备。而且会有人一直盯着你的时间线,push你完成任务,还是蛮好的。

因此,寻求一定的外界服务和咨询在这时候就可以帮上大忙了。有丰富以往申请经历的学长学姐、靠谱的文书修改机构【比如AdmitWrite】都可以帮你修饰文书!个人认为,一篇好的PS需要反复修改至少3次。

⑤Reference一定要找靠谱并熟悉的老师

推荐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与PS和其他申请材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你需要在申请开始前就开始联系教授、老师,请求他们帮你书写推荐信。

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同,有些老师可能会要求你写好模板然后他/她进行修改,有些老师甚至会全程帮你写好,但有些不靠谱的教授可能答应了你以后就了无音讯【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尽量要熟悉你的老师,这样子写出来的推荐信会非常生动,打动招生老师。如果是找你不熟悉的老师,那就尽量找Title高的老师【当然难度也会大】。

而对国内的同学来说,最好是学院大牛,或者你的老师是你想申请学校的Alumni。国内的老师比较好说话,相对来说比较好找。当然如果你有海外交流,或者有Summer school 最好拿到当地professor 的推荐信,会加分不少,毕竟海外院校更认可国外的推荐信,含金量更高。也可以找自己实习企业的boss给写推荐信【当然需要big name公司】。但个人觉得学术推荐大于你实习推荐的重要性,并且越了解你的老师越好。

我认为不同的学校项目会有不同的偏好,经济方向会偏理论一些,金融方向会偏实务一些,所以推荐人方面也会有不同。

学术推荐信可以重点突出几个方面:学术能力,比如课业成绩、课堂展示的成果、小组报告成果等;求学精神,比如与老师的交流,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最好是老师毫不吝惜的高度评价。企业推荐信可以突出实际的工作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注意一定要与PS和CV中的内容相契合。因此建议联系老师的时候附上自己的CV和PS给老师作参考,这样能更加切合个人特色,也更有说服力!

给申请者的建议

①GPA很重要!

硕士申请非常非常看GPA,这将是衡量你Qualification的重点!尤其是英国G5院校!这是你学习能力的体现。而且很多学校都是有硬标准的,而G5除了UCL可能稍微松一点,IC和LSE商科专业基本都需要90+/100的绩点才能打动到招生官【起码我周边录取的同学大都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什么东西都没有认真学习刷高GPA均分来的重要!我有认识的同学拿到Uncondi Offer最终差零点几分没进的!

②不要太纠结于语言成绩而没有对标化考试上心

GMAT绝对是高于IELTS的。因为语言成绩描述的是你的语言能力,学校想要知道你的阅读、听力、写作、口语会不会影响你对学术的研究,因此他们设置了标准线。

但在过了线的基础上,学校不会因为你是8分而踢掉一个其他方面更优秀的7分学生。因为雅思托福通过大量的练习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的,而GMAT、GRE或LSAT等标化考试就更注重对个人技能、逻辑等的考验。

英国有个非常好的地方在于,即使雅思成绩尚未达标,依然可以提交申请,拿到conditional offer。而英国Top商学院和经济学院(包括LSE、LBS、IC、牛剑)的项目都是需要提供GMAT/GRE成绩的(官网上写的是required)。虽然没有写硬性的指标,但一般GMAT需要700分,GRE需要320分,如果分数未能达标,建议刷高后再递交申请。

我个人认为可以先考标化考试再考语言成绩,因为语言成绩在申请过程中的权重是小于G的,同时考完G后再考语言会感觉容易一些,也不会因为考G的背水一战感而紧张。

赶早不赶晚,最好能尽快考出两项成绩,赶在第一批之前递交申请,提高成功率。

③选校建议

对于英国商科,能申请到G5或者大名鼎鼎的LBS当然最好。其他的【曼大、爱丁堡、华威的商科也很不错】。

个人看来,对于回国求职的同学来说,排名和名气很重要,但是最好和金融经济相关(如果之后想从事金融相关工作)。

如果想在英国求职,建议大家多选择伦敦的学校,伦敦的机会多一点,很多insight day,也要方便一些。并且!!伦敦一年,足可以让你痛并快乐的度过一年了!我在伦敦待得简直有点乐不思蜀,因为好吃的、shopping mall、歌剧院等等,让你眼花缭乱呀!当然,开销比起其他地方也就翻倍了(40-50W+)所以大家要自己衡量。

④心态要放平【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我从十月初递交申请以后一直等到二月才收到Offer【LSE的第一批Offer大致在1月给,大部分发给英国本科或者国内清北复交的大佬们;我这算是第二批发的】,期间万分痛苦。尤其是1月份整个月疯狂失眠,经常刷邮箱,刷贴吧,总之心态很差、人状态也很差。

但是后来想想,人生不可太过于纠结和较真,无论何时,心态还是要放好。那个纠结于offer的寒假如果我再多做一份实习,是不是会有效的降低我浪费的时间也转移了我的注意力呢。

没有收到理想学校录取的同学也不要太伤心了!殊途同归,大家只是在走不同的路而已。

简单介绍一下申请到的专业

       LSE-Accounting &Finance     

首先介绍一下LSE的AF专业,对于商科和社科类很强的LSE来说,AF也是学校的招牌专业之一(从排名上就可以看出来,2020QS的全球专业排名中,LSE的AF位列第四,仅次于哈佛、斯坦福和MIT)。

我本科的时候修了金融和会计的双学位,主要还是为了更加广泛并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现在非常热门的工作,包括券商、咨询公司都需要你具备一定的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日后工作所需要的分析财务报表、公司基本面以及Modelling的能力。

LSE AF的选课比较自由,除了两门必修以外,一年的硕士课程有六门自选的机会,涵盖的领域也非常丰富,涵盖会计学和金融学甚至其他管理学、经济学等的课程。

像我个人对金融类更感兴趣就专注于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Portfolio Management、Fixed Income Market等。同时,LSE的许多大课是向全校同学开放的,可以旁听,学习和networking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总体而言,这个专业适合日后想从事金融行业【投行、银行业】、咨询行业、四大会计审计部门的小伙伴,将对你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LSE是很多投行的Target School,比如高盛就将LSE列为第一Target】想要稍微补充一下:

LSE的career service做得非常好,与大量雇主建立了良好关系,还有General presentation介绍如何进行准备CV、网申、笔试、面试;还有针对不同专业、国别、学历的求职presentation;1对1 appointment【一次15-30min,来帮你做职业规划、改CV, cover letter】。

总之,一年制的硕士是非常求职导向性的。经常会有业界大牛、校友的讲座。举个例子:上学期,欧盟主席(是校友哦!)就曾来到LSE开讲座!因此,多关注校园内举办的宣讲会、专家讲座等等,收获会很大。


user avatar

前言

到现在为止,我仍旧记得当时我在约克的宿舍里收到了G5的offer的时候的激动和兴奋。

虽然我的本科大学声望也不错,但是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我还是想申请一所更好的名校,想感受一下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还有就是想体验一下,当别人问我的大学的时候,我可以很骄傲的说出来我的毕业于XX大学,感受一下别人认可和赞赏的目光。

当然,申请名校的过程是艰难的,要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准备很多成绩单和材料,还有等待offer的时候那种焦虑,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都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这篇回答中,我会按照时间轴为基础,跟题主分享一下申请过程中的细节和经历,以及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

个人背景

本科:英国约克大学,First-class honours

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With Merit

获得的offer:

本科:Bristol、Reading、Birmingham、York and Sheffield

硕士:LSE and UCL

目前就职于四大会计事务所,担任咨询顾问

选校&选专业

我认为选校和选专业是在留学申请最初就应该确定下来的事情,如果可以确认要申请的专业,其实选校这个方面就容易得多了。

我建议,在搜集、整合、对比资料和筛选之前,首先你要确定一个底线(比如说,专业排名在全英Top10,综合排名在全球Top50、大学地处伦敦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则),这样会让筛选变得更容易一些。

我的选校和选专业原则就是,从文科专业跨专业申请到理科,同时申请的大学必须是英国顶级大学,比如说G5名校。

在考虑专业的时候,因为我是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所以更多会倾向于实务型经验的培养,想要学习一些量化分析和数据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本科学习的专业知识,形成文理互补的效果。(这也是我在撰写PS和CV中主要的思路,后面写到文书的时候,我会具体说明。)

总体的方向确定了,是要申请商科,那么具体的专业分支是选择哪个呢?

商科主要的分支有4个,分别是金融、经济、管理以及会计。

对于金融硕士项目的录取要求,大部分都会要求申请者具备本科金融背景或者相关背景,硕士学习的内容也是一些进阶的知识,如果没有基础的话,可能会有些吃力;

对于经济硕士项目,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倾向于理论化,但是可以学习到一些模型的分析;

对于会计学项目,虽然难度和其他项目相比会低一些,但是实用性一般,而且涉及的行业工作范围也比较窄;

对于管理学项目,可以综合学习到上述所有项目的基础知识,还会额外学习一些企业架构等其他领域的知识,知识涵盖面来说肯定是最广的,可以让我学习到一些我想要学习的知识。

整体分析过后,我最后决定选择管理学这个大方向进行申请。

确定了主方向,具体专业应该选择哪个呢?是选择MBA,还是MiM(Masters in Management)?

其实一提到工商管理,大部分同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MBA。但是MBA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录取门槛,就是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工作经验的话,无法成功申请到offer的。如果你跟是个公司招聘者去谈career,大部分的招聘者都会跟你说:“读MBA?还不如早点工作,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来得实在。”

虽然话糙理不糙,但是应届生去读MBA的确没有任何优势。

在你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去申请MBA会更好,不仅可以提升你的专业能力,补充你的职业短板,而且还可以扩充你的人脉圈,为你未来的升职、跳槽提供一些基础和实力。

MiM这个专业吧,虽然没有MBA的名头响,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和MBA都差不多。这一说法在后来我在LSE上课的时候也得到了认证,LSE的教授跟我们说,MBA和MiM这两个专业最大区别就是学生的区别,MiM的学生普遍都没有工作经验,也不会过于自信,而且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比较好,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如此而已。

我当时比较纠结的点就是,到底是先读MiM提升自己,再找工作?还是先找工作,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去读MBA?

然后根据我当时所查阅的资料,我整理了一个表格,以供我进行对比和选择,题主也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是从本科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从文科跨专业成功申请到商科的项目,肯定是选择MiM专业的优势会更多一点。

在确定了要申请MiM专业之后,基本在选校上就比较简单了,因为我是想读英国顶尖名校的,既是名校,又开设了MiM专业就那么几所大学。通过搜索相关的资料,就可以列出一个大概的参考的shortlist了。

Shortlist中涉及的几个方面,是我按照自己搜集来的相关资料整理的(途径主要就是大学和专业官网、师兄师姐的建议以及各种留学论坛等途径),题主也要可以参考一下如下的筛选依据:

按照我的需求,我选择了4所大学,进入到备选清单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全英开设了MiM专业的大学中比较顶尖,排名比价靠前的大学。

既然提到了排名,这里我想跟题主说一下排名的事情。

网上的一些排名的参考价值,仅仅包括名望和声誉这两个方面。名望和声誉,一是可以在筛选大学的时候进行参考,意义在于你对要申请的大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大概有一个学校所在梯队的了解;

二是在你日后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你的招聘者进行参考,学校的知名度在招聘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为什么我在这里说,排名仅供参考?

因为这些排名的依据并是特别全面,有些排名还会把校友捐赠算入排名依据中,而且有些排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质的。

就拿“物有所值评价”这个方面来说,就会带有个人主观情感;而“思维领导”这个方面,其实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关注这个方面。

所以说,大部分的排名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不能完全依据排名去筛选和决定申请名单。

我建议题主在确定选校名单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申请需求去指定一个比较个人化的选校标准,但是排名不应该作为唯一一个参考的标准。

就拿LSE和LBS来说吧,虽然LBS的综合排名要比LSE高一些,但是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校的career-oriented approach比较aggressive,但是这个方面对于我这种是打算回国就业的申请者而言,并不是特别看重。

在国内招聘市场,LSE的认可度会比LBS更高,而且教学理念和我的未来职业规划也比较符合,因此当时我就选择了LSE作为要申请的大学。

如果题主的时间比较充裕的话,也可以选择遍地撒网的方式进行申请,把列入自己候选名单的大学都申请一遍,然后等着offer来了之后,在进行选择。不过选择offer的时候,还是要经历这种选择的过程。

我个人感觉,如果时间有限的同学,最好还是在准备前就做好选择,把精力都放在重点的2到3所大学上,不仅效率会高一些,而且成功率也会相对而言高一些。

因为每个大学和专业是需要单独准备的,application essay题主未必都是一样的,你要准备有针对性的essay。而且还要关注每个专业不同的申请时间节点,和一些申请细节,这些都关注到的话,是需要很多精力的。在能力范围内,选择一所理想大学,在加上几所主申和保底的,我感觉就可以了,是没有什么必要遍地撒网的。

小总结:

  1. 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最好列一个shortlist compare target schools;
  2. 排名仅仅是一个参考,让你判断出哪些大学好一些,do not use them as a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base your decision on them;
  3. 要有一个清晰的选校和选专业的思路,也可以在CV和PS中表现出来,会让你的文书更加真实可信;
  4. 如果题主不打算毕业后从事学术科研的话,那么在选择的大前提就要以就业为出发点。

时间安排、资料准备

当我确定了想要申请的时候,已经是11月底了,学校开通网申渠道已经开通了大概一个半月左右,其实当时自己心里也是比较慌的,害怕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申请时机。

英国大学的申请一般分为deadline和rolling basis两种模式,题主在申请之前,要确认自己是申请的哪种。有些专业会在官网中明确表明一个DDL,有些则是会表明“Open From X month”。

在申请之前,我建议题主最好先联系一下admission office,电话或者邮件都是可以的,需要确认一下:是DDL过了,是同一审查所有的申请材料?还是先收到的话会先审查,合格的话就立马发offer?

这个问题在申请中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申请概率的问题。

有些大学会采取rolling basis的招生制度进行材料的审查,如果题主申请的大学是采用这种制度的话,那么题主尽量缩短一些准备的时间,早些提交申请,这样就可以早点进行审查,不然到了后期,就算你申请到了,也可能会因为名额满了,然后拿不到offer。

DDL制度和rolling basis是相反的,题主可以花时间多准备一下,在DDL前一天提交申请问题都不是很大,因为基本上都是DDL截止之后,才开始统一审查申请者提交的材料的。

我在申请之前问了一下学校招生委员会的小秘,在知道是rolling basis之后,我当时要求自己在10周之内提交申请,毕竟越早提交优势越大。为了可以按时提交申请,我还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表。

制定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条不紊的准备材料,把要准备的材料一项一项地列出来,这样就不会忙忘了,然后出现什么遗漏。而且计划表也可以让自己对准备进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文书一直拖到最后,然后最后马上要申请之前开始手忙脚乱。

计划表如下,题主可以进行参考: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的话,一定要搜集好相关信息,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一定要全都了解到。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可以一次性列出要准备的各项材料,方便时间分配。而且也可以深入的了解你要申请的专业和大学,知道他们招生更关注哪些方面,这些材料的搜集和准备,完全可以作为你撰写PS和Essay的思路。

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你也会对自己的短板有一定的了解,你知道自己哪方面是弱势,方便后期弥补,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和申请,会更加事半功倍。

资料准备

在资料准备这个阶段,我建议题主注意以下方面。

  1. 推荐信的出具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和你要找的推荐人沟通,最好找很熟悉你的老师、教授、领导或者业内大牛,强推推荐信才有含金量,而且要从细节入手。教授们平时都是很忙的,临时找他们写,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可抗力,无法及时拿到推荐信。所以要提前沟通,避免到时候发生意外。
  2. GPA成绩单、考试成绩证明、CV以及获奖证明等材料,这个时候差不多都要准备好了,不要拖到后期,后期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材料的搜集和准备最好前期就都准备完善。
  3. 文书撰写

文书的撰写上,我当时是先从PS开始解决的。PS其实就是一个CV的进阶版,但是并不是把CV展开写那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让招生官通过读你的PS,会对你这个人有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了解。PS和CV最大的差别就是,并不会通过经历清单来介绍你自己,而是通过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细节,表现出你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对事情的洞察力和解决事情的执行力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事例的支撑,让招生官感觉你十分适合这个专业。

Essay的话,就是通过一些比较Technical的角度去表现出你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虽然Essay属于申请中比较独立的一个步骤了,但是撰写Essay也不能离开你在申请中向招生官塑造出的你的形象。具体如何撰写,我会在后文详细阐述。

修改及核对

PS撰写完了,你开始准备Essay的时候,你就可以找一些有经验的前辈或者老师帮你修改和润色一下了。普遍同学的初稿都是有很多问题的,有些是思路和表达方式不对,有些是语言有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润色一下,让表达更加地道。这个修改和润色的步骤是不能省略的,你要多参考别人的建议去完善你的PS,争取做到展现在招生官眼前的PS,是你力所能及修改到的最完美的那一版。

小总结

  1. 要和招生委员会确认你申请的专业到底是DDL还是rolling basis招生制度
  2. 尽早制定一个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
  3. 尽早找referees

文书撰写、递交申请

当我拿到offer之后,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Application写的好不好比成绩高不高更重要。题主可能会疑问,Application有多重要?

我举个例子吧,我之前收到了LSE programme director在学校给我发正式offer之前,单独给我发了一封email,内容如下:

“A quick note from me to say that I enjoyed reading your application form, and 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I will be recommending you for an offer of a place on the programme.”

题主请注意enjoyed reading这个词语。

Application写得好或者不好,并不取决于你的词汇有多有没,也不取决于你能否达到他们对申请者的要求,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Application和他们展示你与其他申请者不一样的一面,你可以吸引到他们,让他们读完你的文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留学申请中,你要保证你的各项成绩优秀这虽然很重要,但是你要知道,成绩比你优秀或者和你一样优秀的人真的有很多。更多时候,每个申请者的优势和劣势,还是会落到PS和Essay这两个版块。

而且大部分申请研究生的同学(主要是那些本科毕业后直接无缝衔接申请研究生的同学),有时候最后成绩都没有出来,但是offer就已经来了,虽然大部分情况都是有条件的offer。但是这足以证明,成绩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只要达到要求的门槛即可,更重要的还是PS和Essay。

先说说Personal Statement,也就是PS

PS的撰写大概控制的字数在500到1000字以内,其实在这么少的字数内,能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还要体现你的各种优势,还是有些难的。

怎么撰写一篇鲜活又不浮夸,吸引人眼球,同时还能表现出自己和申请的专业匹配度极高的PS呢?

就我个人来看,我感觉一篇好的PS是这样的:

  1. 先用两句话总体概括一下自己的特点,过渡到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大学,进行自己的背景介绍,同时直接切入正题;
  2. 主要阐述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可以从官网上的课程设置入手,说几个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其他原因,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说明此专业的课程可以帮助你完成你的规划到怎样的一个程度;
  3. 再把侧重点回到自己身上,开始阐述illustrate your strengths and why are you the best fit for the course,这里可以说一些你之前的工作经历、科研经历以及个人学术感想等等;
  4. 可以引用一些你生活中的事情,比如说课外活动等等,对你前三部分已经塑造出来的形象进行一个升华,从多个角度去说明你目前已经具备申请这个专业的能力,同时该专业对你的未来也有很大的帮助等等。

小总结:

  1. 在撰写PS的时候,要对个人经历进行一种量化的描述,比如说:我在组织XXX活动的时候,提升了XX%的XXX;
  2. 多使用一些对比句式,可以增加句子的鲜明度;
  3. 我并不建议用I think、In my opinion此类词汇,主观性太强,会比较缺少说服力。
再来说说Application Essay

Essay和PS还是有区别的,Essay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通常都是给你的题目,你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回答。

当然Essay的题目一般都比较概括,比如说,请谈谈你对Management Theory的认识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影响力。

很多同学在面对这么概括的问题的时候,都不知道回答的切入点在哪里。其实此类题目没有什么固定的正确答案,更多的只是招生官想了解到你的思路以及想法而已。他们也知道几乎没有申请者可以答得很完美,这些都是在意料之中了,所以题主不必太紧张。

在回答此类问题的时候,我的建议是,根据你知道的知识,去探索你不知道的知识。

举个例子,我之前读的是国际关系,我就可以从theory是怎样影响到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比如说两国或者多国之间的矛盾,又或者是国家政策的转变,这些应该如何解读等等;然后我就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去谈谈我对Management theory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情况中是如何运用的。

其实切入点的寻找还是比较简单的,从你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切入就好了。不要只顾着查询资料,如果只写一些你理解比较浅的回答,很容易会被招生官看穿的,那样不但加不了分,反而会有些无感。

除了上述的方法,题主也可以引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然后作为切入点去解读。这种论证的方法也是可以体现出你的能力的,一方面可以让你的Essay更具个性化和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的体现你的辩证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总结:

  1. 找论点的话,一定要是一个清晰的切入点,然后记得结合生活以及学术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2. 在撰写这种Essay的时候,论点要简明扼要的提出来,前面不要有太多的铺垫;
  3. 你要了解这些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向,如果不了解的话也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你可以针对你不了解的地方提出范文或者进行细化分析。

这些建议都是根据我之前的申请经历、我英国本科母校的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们的建议,以及我的硕士教授交给我的一些技巧,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干货和使用的。

而且上述的技巧,其实在日后的实习或者工作中也是可以用到的,比如说cover letter或者面试,都是可以举一反三去运用的。

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了。

留学准备这条路,虽然很辛苦,也比较耗时耗力,但是注重细节真的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变得更加耐心和勇敢,敢于做自己,也学会了如何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希望题主在读完这篇回答之后,不仅可以在申请上豁然开朗,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收获和感想。

导师背景 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全球管理硕士,英国约克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一级荣誉学士。 英国留学共五年,并曾就读六年英国国际学校,对该国留学升学拥有深厚的认识。 目前在某四大会计事务所担任咨询顾问工作,掌握丰富的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主要指导方向为英国大学选校、申请流程咨询、以及商科文科的写作与精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申请英国G5大学硕士,那绝对是一场硬仗,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G5,也就是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这五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存在,它们的硕士项目更是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学子。想从这五所大学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对自身条件.............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不少双非同学都在关心的问题。你提到了“双非”和“GPA 2.8”,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英国 G5 院校申请中最容易被“卡”的点。 直接说结论有点不够负责,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到底还有哪些“牌”可以打。首先,得端正一个心态:双非背景 + 2.8 的 GPA,想申请 G5.............
  • 回答
    想申请英国G5大学的硕士课程,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目标!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LSE)可以说是英国学术界的金字塔尖,申请难度自然不言而喻。但只要规划得当,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要详细聊聊申请G5硕士,咱们得从“提前”这个词入手,因为这几乎是所有成功申请者的共同特点。不是临时.............
  • 回答
    作为一个在英国留学申请领域摸爬滚打过的过来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以国内双非院校78%的均分和雅思6.0的成绩,直接申请英国 G5 (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的绝大多数硕士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明白这个答案可能有些打击人,但事实就是如此.............
  • 回答
    国内双非院校毕业,想申请英国G5院校,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绝非不可能。咱们实话实说,几率相对来说肯定比985、211院校的学生要低一些,但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和可以努力的方向,咱们一层一层捋一捋。首先,为什么说几率“不大”?英国G5,也就是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回答
    想冲刺英国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本科?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目标。要成功敲开这些名校的大门,你需要一份详尽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下面我就来好好跟你唠唠,到底该怎么准备,力求真实、实用,让你听着就觉得“这人是真懂!”。第一步:认清现实,找准定位(这步很.............
  • 回答
    双非院校的学生申请英国G5院校,确实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的道路。G5院校,即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它们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子。对于国内“双.............
  • 回答
    国内985商科,均分83+,申请英国G5,这确实是一个很多同学都会关心的申请问题。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并且也尽量避免那种听起来“机器生成”的感觉,就当咱们是校友或者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得承认,国内985的商科背景,加上83+的均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985的平台,意味着你.............
  • 回答
    英国G5院校的研究生申请标准,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中介所传达的标准,很多时候可能确实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些门道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高”在哪里,以及它是否真的到了“无法企及”的地步。首先,我们得承认,G5,也就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
  • 回答
    双非学生申请到英国G5院校的硕士,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与其说“不可能”,不如说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策略要比211、985甚至海外背景的学生更多、更精准。 我认识不少双非背景却成功拿到G5(牛津、剑桥、UCL、IC、LSE)offer的同学,他们的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总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值.............
  • 回答
    英国的 G5 院校,指的是五所在学术研究、教学质量和国际声誉方面都处于顶尖地位的大学。这五所学校分别是: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回答
    去英国读硕士,这事儿可不能临时抱佛脚,得提早规划,把手里头儿的材料摸得门儿清。别到时候眼看着截止日期逼近,还一头雾水。我这给你捋一捋,让你心里有个底。一、 硬核基础类:你得先把自己“证明”了1. 学历证明(Degree Certificate & Academic Transcript): .............
  • 回答
    申请英国大学本科,这可是一项不容小觑的系统工程,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早早规划,方能稳操胜券。通常来说,我建议你至少提前一年半到两年开始着手准备。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别急,让我跟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讲讲。 第一步:明确目标与方向(提前1824个月)这是整个准备过程的基石。 自我认知与兴趣探索: .............
  • 回答
    准备去英国读研究生,申请材料这块儿可得好好梳理一番,别看清单不长,里面门道可不少。我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让你看得明明白白,心里头踏实。首先,也是最基础的,就是你的学术成绩单(Academic Transcripts)。 本科阶段的成绩单:这个是证明你学习能力最直接的证据。通常需要包含你本科所有学期.............
  • 回答
    英国读博,那真不是件轻松事,难度绝对不小,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得看你申请的是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以及你的个人背景。总体来说,我感觉这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难度到底有多大?咱们得先拆开来看: 学术门槛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英国博士(PhD)非常看重学术能力,尤其是在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申请英国名校硕士,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需要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这里我尽可能详细地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让你听得明明白白,也希望能让你觉得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什么生硬的AI报告。首先,得明白一点,英国名校,尤其是牛津、剑桥、LSE、Imperial、UCL、UCL.............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申请英国本科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尽量说得详详细细,让你心中有数。我会尽量用咱们平时说话的方式来跟你沟通,就像我一个留英的朋友在给你支招一样。第一步:确定目标与自我评估 (这是基础,非常重要!)在你开始漫无目的地搜学校之前,先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 我为什么想去英国留学? 是看重它的.............
  • 回答
    申请英国的研究生,就像踏上一段精彩的探索之旅,虽然过程需要细心规划,但最终的收获绝对令人欣喜。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出这条道路上的关键节点,让你对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认知。首先,你需要对自己的学术背景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英国的研究生项目,尤其是硕士学位,通常要求申请者拥有一个优秀的学士学位。这不仅仅是关于.............
  • 回答
    申请英国的硕士研究生,就像踏上一段新的旅程,需要你精心准备,了解清楚各种“行前须知”。总的来说,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围绕你的学术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一些个人特质来综合考量的。首先,最重要的门槛就是你的本科成绩。英国的大学非常看重申请者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表现。他们通常会要求你在本科期间至少取得一个不.............
  • 回答
    申请英国留学,要说哪一步最重要,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顿饭里哪道菜最关键——缺了哪个环节,都会让整顿饭大打折扣。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定海神针般的存在,那我认为是确定并且精准地匹配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啊,你千里迢迢跨洋过海去英国读书,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学到知识,提升自己,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