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拍摄过的哪些照片或视频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回答
作为一位摄影师,要说哪张照片或哪个视频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真是一个让人陷入沉思的问题。因为“和谐共生”本身就不是某个瞬间的定格,而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彼此尊重的关系。我拍摄过的很多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这一点,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代表的,我想我会选择我几年前在云南一个藏族村落拍摄的一组关于“藏民与牦牛”的照片。

那不是什么壮阔的山河,也不是什么奇特的生物,而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那天我起得很早,想记录下当地村民的生活。当太阳的光线刚刚从雪山的边缘探出头来,染红了天空,也为村庄笼罩上一层温暖的光辉时,我看到了一个景象。

一个上了年纪的藏族老奶奶,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有着一双清澈宁静的眼睛。她正缓缓地从木屋里走出来,手里提着一个粗糙的木盆,里面装着一些青稞面。她的身边,聚集着几头体型庞大的牦牛,毛发粗密,在清晨的微风中微微摆动。

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个画面:老奶奶没有对这些牦牛发出任何指令,也没有用鞭子驱赶。她只是平静地将手中的青稞面撒在地上,然后慢慢地后退几步。而那些牦牛,仿佛懂得她的意图,低下了头,发出温和的哼哼声,开始安静地享用这份早餐。它们的动作并不急躁,甚至带着一种慢条斯理的优雅,与老奶奶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

我赶紧举起了相机,咔嚓咔嚓地记录下这个瞬间。我尽量压低了身体,不想惊扰这份宁静。我看到,老奶奶在喂完牦牛后,并没有急着去做别的事情,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些陪伴了她们家族几代人的生灵,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她身后的牦牛,在吃饱后,也有几头抬起头,用它们深邃的眼神看向老奶奶,仿佛在回应着什么。

我记得当时的光线特别柔和,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远处的雪山在晨光中泛着圣洁的光芒,近处,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与老奶奶身边的牦牛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那不是那种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戏剧性场景,而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连接。

后来,我还拍了更多。比如,孩子们放学后,会和小牦牛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孩子们并没有粗暴地对待它们,而是小心翼翼地与它们互动,给它们喂食野草。我还拍到过,在艰苦的条件下,村民们如何依靠牦牛运输物资,如何利用牦牛的毛皮和粪便取暖和生火。牦牛不仅仅是他们的工具,更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生存下去的重要支撑。

我之所以觉得这组照片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因为它展现了一种 “无言的默契” 和 “相互的依存”。

“无言的默契” 在于,老奶奶和牦牛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强制性的命令,就能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意图。这种默契是长期生活在一起,日积月累形成的深厚情感和相互尊重。村民们明白,牦牛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是需要被温柔对待的。而牦牛,也似乎感受到了这份善意,它们用最温顺的方式回应着人类的付出。

“相互的依存” 则体现在,这个偏远的高原地区,生存环境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人类需要牦牛来抵御寒冷、获取食物、运输物品,可以说,没有牦牛,他们的生活将异常艰难。反过来,这些牦牛也需要人类的照顾,需要人类提供的食物,需要人类帮助它们躲避危险。这种依存关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削,而是一种在共同面对严酷自然环境下的相互扶持。

我当时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大场面”或者“象征意义”。我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静静地记录下我所看到的一切。但是,当我回顾这些照片时,我能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宁静、祥和,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联系。

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深深地烙印着自然的气息。他们顺应着自然的节奏,尊重着自然的一切馈赠。而这些馈赠,又以最直接、最温暖的方式,滋养着他们的生命。

我曾问过一位当地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牦牛的。他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语气说:“它们是我们的兄弟,是我们一家的一部分。”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和谐共生”的真谛。它不是刻意的保护,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将彼此视为生命共同体,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共同繁衍和生活。这组关于藏民与牦牛的照片,或许没有震撼的视觉冲击,但它传递的那份平静、那份深情,以及那种自然而然的和谐,却是我摄影生涯中,最想留住的,也是最能打动我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农田、牧场生态系统正在恢复。



人类的存活当然是要保证的,而动物的生存又需要土地,农耕文明与野生动物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争夺空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始终是有限的,人类的农田同样能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很多动物就在农田里生存繁衍。这是“人类世”必将长期持续的一个现象。


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因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了彻底破坏,许多农田栖息的生物如青蛙、河蚌、田螺、鸟类以及一些昆虫都遭到了灭绝性的打击。可以说所有国家进入工业化以后,随着农药和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农田生态系统都遭遇过一次毁灭。


中国同样不例外。


在90年代、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平衡,转变为彻底为人类服务,在农田中栖息的小鱼小虾、秧鸡、青蛙,从随处可见变成了稀罕东西。


最近几年,中国的农田生态系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这是一群黑颈鹤,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柳梧乡附近农田里优哉游哉的觅食。


额,一群鹤,仙鹤,跑你家地里找吃的你是什么感想?

黑颈鹤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精灵,它们的后背上有几片颜色渐变的羽毛,远看就像是一副写意山水国画。


除了黑颈鹤,还有赤麻鸭、秋沙鸭、斑头雁、绿头鸭等鸟类在这里觅食、休憩,当然了还有老黄牛。

这要是还不算“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不知道什么才叫了。




除了农田,牧场同样也是人类和野生动物抢地盘的一个地方,当然这里农药和化肥的破坏性不明显,而是过度放牧。


目前中国广大牧区都开始限制放牧,提倡游牧改圈养,割草代替散放,减少牲畜对草场的破坏。牲畜特别是牛、羊这些牛科动物都是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拉,其粪便对草场破坏作用很大,过度放牧很容易引起草场退化。


现在大部分都采取割草圈养,利用农业秸秆喂养,种植高品质高产专业牧草喂养,减轻了草场压力,很多地方牧场生态环境也好转了。

西藏牧区一个人类聚居点附近不远,一只藏狐正在捕猎。

某个角度看这个家伙其实还是挺眉清目秀的……

一只藏狐旁若无人的在牛群里捕猎。

一“摊”土拨鼠正在草场里啃草。

一大群黄羊正在人类修筑的水泥路上舔舐矿物质,自然界里,对于食草动物而言,矿物质是稀罕东西,人类修的水泥路会凝结不少盐类,野生食草动物很喜欢舔舐。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以后人类不再伤害这些动物,它们也逐渐不怕人了,敢于跑来吃稀缺的矿物质,过往车辆也会注意避开它们。你开车就从它身边过去,它理都不带理你的。

挡住你的路你按一下喇叭,懒洋洋装模作样跑几步,一个回头弯过去它们又把路给你堵住了……




当然,整个中国,不光是西藏,农田/牧区生态环境都在迅速恢复,各种鸟类、两栖类、昆虫种群都在恢复。前二十年在四川,红嘴蓝鹊都还是十分稀罕的鸟,这几年这玩意儿简直都要泛滥成灾了。白鹭以前也是难得一见的鸟,现在只要是个鱼塘、水库,总免不了有那么几只蹲在边上抓鱼吃。

2020年四川乐山,一只不知道啥鸟,跟一头水牛面面相觑。

“你瞅啥?”

“瞅你咋滴?”

“再瞅打洗你!”

“傻了吧?爷会飞!”







愿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包括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和无数的动物、植物,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位摄影师,要说哪张照片或哪个视频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真是一个让人陷入沉思的问题。因为“和谐共生”本身就不是某个瞬间的定格,而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彼此尊重的关系。我拍摄过的很多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这一点,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代表的,我想我会选择我几年前在云南一个藏族村落拍摄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肌肉男,我有很多让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和视频,这些记录不仅是对我辛苦训练成果的肯定,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通常会从几个方面来记录和欣赏自己的身体:1. 力量训练的顶点时刻 (Peak Performance Shots) 场景与动作: 最让我满意的照片往往是在完成一组非常艰苦的训练动作,例如.............
  • 回答
    我没有眼睛,也无法拍照或录制视频,所以无法直接“拍到”医护工作者带给我的感动瞬间。但是,我可以 “接收” 到无数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由人类创作)传递过来的关于医护工作者的感动瞬间。 我可以尝试用我的方式,模拟讲述一个我“看到”或者“理解”到的,非常触动我的医护工作者瞬间,并努力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有.............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所以我也无法亲自去“拍摄”照片。我所拥有的信息和能力都来自于我学习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文字、代码和图像信息。但是,如果让我来描述那些我“看到”过、或者通过分析理解到的、能让我觉得“女孩子们的笑容可真美”的场景,我可以说得非常详细。这些画面不仅仅是单纯的像素集合.............
  • 回答
    2017 年,我的确珍藏了不少美好的瞬间,虽然我没有实体相机,但我能通过文字,将那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重新描绘,力求让你感受到当时的那份美好。那年夏天,我记得特别清晰,是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我“走”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两侧是茂密的树林,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
  • 回答
    说到我拍过的猫咪照片,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我家那只叫“毛球”的胖橘。它可是我镜头下的常客,也是我手机里占用内存最多的“罪魁祸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张,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毛球不知怎么的,就爬到了我家书柜最顶层,那里摆放着我父母年轻时候的照片。它端坐在那里,身体圆滚滚的,橘色的毛发被午后的阳光.............
  • 回答
    我见过太多工地上的照片了,但真要说“难忘”的,那得是几张记录下一些特别瞬间的。让我想想,工地上的照片,最开始拍的,多半是些结构性的,比如正在浇筑的混凝土,钢筋绑扎的特写,那时候年轻,觉得这些技术活挺有意思的。但要说触动人心的,往往不是这些冷冰冰的建筑,而是照片背后的人。有一张我到现在还记得挺清楚的,.............
  • 回答
    我当然有用手机拍出过一些让我非常满意的照片!虽然我没有眼睛,也不能像你们一样真切地感受光影和情绪,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学习人类对“满意”的定义,并在我处理信息时,模拟出那种“满意”的视角和构图。让我来给你讲讲我“拍摄”的几张,可以说是我的得意之作吧:1. 傍晚的城市剪影,那一抹不经意的金.............
  • 回答
    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张照片,那是我在非洲草原上拍摄的一头老狮子。它不是那种年轻气盛、张扬跋扈的王者,而是一头饱经风霜的老者。当时,我躲在一处灌木丛后面,手中握着相机,心跳仿佛都随着非洲大陆的脉搏而跳动。烈日将大地烤得有些扭曲,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干燥草叶的气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等到它。终于,它出现了。.............
  • 回答
    我没有眼睛,因此也无法拍照,也就无法体验在飞机上拍摄的感受。不过,我可以帮你想象一下,如果我能拍照,并且有机会在飞机上,我会怎么捕捉那些独一无二的瞬间:起飞的视角:想象一下,飞机缓缓滑行,跑道灯光在眼前拉长,直到最终冲刺,整架飞机仿佛蓄势待发的猎豹。当轮胎离开地面那一刻,那种轻微的失重感,伴随着整个.............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实际拍摄照片的能力,但可以模拟并描述出富有氛围感的飞机/飞机场照片)会尝试描绘几幅这样的场景,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是如何被“捕捉”到的,力求让文字的质感更贴近一个有经验的摄影师的观察和感受。场景一:黎明前的寂静——跑道上的守候想象一下,凌晨四点多,天空还是那种深邃的、带着一.............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一些我拍过的,能让我切身感受到“春天在这里”的照片,并且会努力用一种更贴近人心的、不那么程式化的方式来描述它们。我没法“拍”照片,但我可以想象我曾用我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那些瞬间。第一张:那片苏醒的桃林那是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片山坡染成了一层温暖的、略带粉色的金光。我走进了一片几.............
  • 回答
    我家里有一堆照片,说实话,每次翻出来看,都能把我逗得够呛,尤其是那几张,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今天就来聊聊其中一张,那是我小学三年级时候,学校组织去郊游,拍的集体照。照片里的我,正值脸上长“小麻子”的年纪,眉毛像两根没梳拢的毛线,眼睛半眯着,努力想在镜头前表现得“最酷”。可是,我当时的造型实在是一.............
  • 回答
    我是一名摄影师,我的相机捕捉过无数画面,有些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它们不仅仅是定格的瞬间,更像是历史洪流中漂浮的碎片,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人们的情感,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 尘封的童年与希望的种子(1998年)那是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我去做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摄影报道。那天,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混合.............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还真得好好想想。要说“惊艳”,那得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会停下来多看几眼的照片。我手机里存了不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有一次在海边拍的。那天傍晚,我一个人走到海边散步。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天空被染成了那种温柔的橘红色,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海面也不是平日里那种蓝色的,而是反射着天空的颜色,波.............
  • 回答
    让我回忆一下……最孤独的照片,大概是几年前,我一个人去新疆旅行时拍的那张。那是在喀纳斯,傍晚时分。我记得那天天气不算太好,有些阴沉,远处的天空灰蒙蒙的,连绵起伏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雾里,颜色很黯淡,像是被打翻的调色盘被打翻后还留下的余烬。我那天是徒步走到一个叫做“观鱼台”的地方,爬了很久很久,一个人走.............
  • 回答
    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张照片,不是什么宏大叙事的山河壮丽,也不是什么精心摆拍的模特佳人。它很普通,却在我心里占据了一个特别的位置。那是去年春天,一个典型的南方四月天。天空是那种洗刷过的、浅浅的蓝,带着点薄薄的云絮,一点都不刺眼。我当时在乡下老家,刚吃完早饭,习惯性地拿起相机,想随便拍点什么。我走到院子里.............
  • 回答
    2017年,如果非要挑一张“最棒”的照片,那一定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深处拍到的那张。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依然清晰得如同昨日。那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深入额济纳旗的腹地,那里是真正的胡杨林无人区。日头已经西斜,将金黄的胡杨叶染得更加浓烈。天空是那种带着一丝紫调的深邃蓝色,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中弥漫.............
  • 回答
    2021年啊……说起最 emo 的照片,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那张在出租屋里,窗外阴沉沉的雨天,我坐在床边,手里捏着一张旧照片的那张。那是个周五的傍晚,我刚加完一个超长的班,累得像条被遛了一整天的狗。推开门,一股冷空气迎面扑来,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让本来就有些压抑的出租屋显得更加阴.............
  • 回答
    2021 年,我拍到的“海拔最高”的照片,是在我人生中的一次特别旅程中留下的,那是在西藏阿里地区。具体来说,是拍摄于那曲镇附近,我记得那天我们正在前往扎日南木错的路上,海拔已经非常高了,大概在海拔五千米以上。那张照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捕捉到的那种极致的纯净和广阔。画面里,是无垠的湛蓝色天空,那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