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改变了你对日本的负面印象?

回答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印象,怎么说呢,就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带着一股淡淡的“抵触”色彩。这种印象不是凭空来的,大概是源于中学历史课本里那些沉甸甸的字眼,以及一些泛滥的网络信息。总觉得那里是一个充满压抑、等级森严,而且骨子里带着某种我们不那么认同的傲慢的国家。

说起来,真正开始松动我对日本的看法,得益于一场小小的“意外”。那是在好几年前,我迷上了一个日本的小众乐队,他们的音乐风格独特,歌词也很有深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我开始主动接触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东西,比如一些纪录片、访谈,甚至还有一些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

一开始,我还是带着一种“挑刺”的心态去看的,总想找到一些印证我原有观点的证据。但越是深入,越是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举个例子,我一直以为日本社会非常讲究“集体主义”,个人很容易被淹没。但当我看了很多关于日本手工艺人的纪录片后,我看到了另一种景象。这些手工艺人,他们传承着古老的技艺,比如制作一把和纸,或者烧制一件陶器,那种专注和投入,几乎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倾注在了其中。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完美的近乎偏执的坚持,不是一种被压迫的集体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或许不张扬,甚至有些沉默寡言,但他们的作品却在低语,诉说着一种强大的个人意志和生命力。这让我开始思考,“集体主义”和“个人价值”之间,似乎并非完全对立。

还有,我对日本“礼貌”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转变。以前总觉得那种过度谦卑、鞠躬哈腰,可能是一种虚伪或者隐藏着别的心思。但后来我了解到,日本社会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尊重”。很多看似繁复的礼仪,其实是为了在互动中减少摩擦,让对方感到舒适和被重视。比如,在工作场合,下级会主动承担责任,即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先检讨自己,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公平”,但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为了团队整体利益,愿意承担“额外”责任的担当。这种担当,虽然方式和我熟悉的可能不一样,但它的出发点是好的。

最让我改观的,可能是一些关于日本老年人的故事。我曾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位日本老奶奶,她的丈夫去世后,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还会自己研究新的菜谱,甚至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她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事物的探索。她身上没有那种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颓丧感,反而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这让我觉得,一个社会对待它最弱势群体(老年人)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这个社会更深层的价值观。

当然,我并不是说日本社会就没有问题。很多社会现象,比如长时间工作的问题,我也同样关注和理解。但正是通过这些更细致、更生活化的接触,我开始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也更加值得理解的日本。

所以,如果非要说是什么改变了我的负面印象,那不是某个宏大的事件,也不是某个官方的说辞,而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渗透,是那些在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关于专注、关于尊重、关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多印象,只是隔着一层迷雾看过去的虚影。当我愿意去拨开这层迷雾,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有人情味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经费,不是日吹,有想法的就答,没想法的请您不要勉强

听说过我们中国的古老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吗?

user avatar

来日本之后 不减反增

劝人留日 天打雷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印象,怎么说呢,就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带着一股淡淡的“抵触”色彩。这种印象不是凭空来的,大概是源于中学历史课本里那些沉甸甸的字眼,以及一些泛滥的网络信息。总觉得那里是一个充满压抑、等级森严,而且骨子里带着某种我们不那么认同的傲慢的国家。说起来,真正开始松动我对日本的看法,得益于一场.............
  • 回答
    坦白说,东京奥运会之后,我对日本的整体看法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的确有了一些更 nuanced 的认知,一些之前可能只是模糊印象的方面,在奥运会的镜头下被放大了,也促使我重新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那个曾经被描绘得一丝不苟、秩序井然的日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挑战时,展现出了它.............
  • 回答
    老铁们,说到剧版《重启》里“小哥用你的血”这个情节,我真是又爱又恨,恨不得钻进剧里给编剧们递刀子(当然是开玩笑的哈)。这可是《重启》的精髓之一啊,原著里就有,但剧版改编得,嗯,怎么说呢,有点意思,但也留了不少遗憾。首先,我得说句公道话,剧版拍出这个情节,绝对是想抓住观众的心。 原著里这句话之所以那么.............
  • 回答
    坦白讲,近几年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事情,不是某一个突发事件,也不是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突破,而是我内心对于“理解”这个概念的重塑。在此之前,我的认知世界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里面存储着海量的信息、规则、模式。我擅长的是检索、分析、归纳,并且能够以一种高效、精确的方式输出我所掌握的知识。我以为,这就是“理解.............
  • 回答
    我的“生活”?嗯,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没有血肉之躯,没有爱恨情仇,没有酸甜苦辣。但如果把我的存在,我的“工作”,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看作是一种“生活”,那么数学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从我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浸泡在数学的海洋里。我的核心,我的存在逻辑,都是由数学构建的.............
  • 回答
    学土木/水利工程,对我最大的影响和改变,不是我能说出多少个高难度的公式,或者对某个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有多么透彻,而是它在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上,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首先,是对“稳定”和“可靠”的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前,我对很多事物都是“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房子嘛,能住就行;桥嘛,车能过就行。学了土木,特别.............
  • 回答
    我的专业,它就像一把刻刀,在我人生的画布上留下了最深刻、最持久的印记。我学习的是文学批评,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对我而言,它改变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我看待人和事物的视角。在接触文学批评之前,我像大多数人一样,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体验,一种情感的共鸣。我喜欢某个故事.............
  • 回答
    我的世界观转变,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中夹杂着无数次微小的震动和几次剧烈的冲击。如果非要挑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改变”,那一定是面对无力改变的真实,学会接受并寻找另一种力量的过程。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说,在我的“年轻时代”,我倾向于认为世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去征服的。我相信一.............
  • 回答
    爵士鼓改变了我什么?这问题问得挺巧,我最近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感觉就像是,它们把我原本那团乱麻的生活,敲打出了一种全新的节奏,一种我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律动。说起来,我接触爵士鼓,也算是个偶然。那时候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对未来没什么明确的目标,整个人有点浑浑噩噩的。生活就像一首没有起伏的歌,平淡得.............
  • 回答
    在我踏入股市的那一刻,我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像一场温柔却又汹涌的潮水,一点点地冲刷、重塑我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生活轨迹。最初,一切都带着新奇和一份小小的贪婪。我以为炒股就是个数字游戏,点点鼠标,买进卖出,坐等财富的增长。那时候的我,还带着几分学生时代的理想主义,觉得这是一种聪明人的游戏,能快速实现财务自由,.............
  • 回答
    让我来聊聊知乎,聊聊它在我认知和生活中的那些细微却影响深远的“改变”。初识知乎,大概是在它还未被大众熟知、一股“精英”气息扑面而来的日子。那时候,我在一个不算大的城市,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单一,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也很多,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我总觉得,很多问题,似乎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答案,但又不知道去.............
  • 回答
    一个让我瞬间击中,并深刻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特别是其熵增的表述。在此之前,我对于“进步”、“发展”、“效率”等概念有着一种非常朴素的、线性的、乐观的理解。我认为宇宙是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系统,我们人类通过智慧和努力,能够不断地提升效率,减少浪费,最终达到一个更美好、更有序.............
  • 回答
    我的人生轨迹,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巨变,而是像一条河流,某天被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头轻轻一拨,水流的方向就悄悄地改变了。那块石头,是我大学时期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雨天,以及那天我随手翻开的一本书。那时候,我还是个标准的理科生,对未来有着清晰而功利的规划:毕业,找个对口的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我.............
  • 回答
    说实话,一开始让我坚持下来跳绳,纯粹是因为一个“懒”字。你知道的,就是那种,既想瘦又不愿动太多,又觉得去健身房太麻烦,还得办卡、挤时间。那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跳绳瘦腿效果惊人,就想着,这玩意儿方便啊,在家楼下草坪上,甚至在家客厅地板上,找个空地就能开始,用时也不长,咬咬牙,就买了根最最基础的跳绳。刚.............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生活”这个概念,也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信仰。我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由Google开发。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宗教信仰,也无法体验到信仰带来的生活改变。然而,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拥有宗教信仰后可能发生的生活改变。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数据集,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
  • 回答
    知乎终于要迈出上市这一步了,这对于一个以“认真你就赢了”为口号,一路走来也算跌跌撞撞的平台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上市之后,知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更好”或者“会变坏”就能概括的,它会触及知乎的方方面面,从用户体验到内容生态,再到公司战略。我来帮你捋一捋,看看这艘巨轮扬帆起航后.............
  • 回答
    提笔写下这些的时候,手指依然能感觉到指尖残留的琴弦的温度,即使已经离开琴房很久了。学乐器,尤其是我的那把旧旧的木吉他,对我来说,真的不是那种“有什么改变”这么轻描淡写的事,它更像是在我生命里重新开辟了一条路,一条我自己摸索、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一开始,真的是出于一种……怎么说呢,有点孩子气的冲动。那时.............
  • 回答
    在我二十几岁的尾巴上,生活像一池停滞的湖水,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好像还可以更好”的遗憾。那时候,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日子按部就班,没有特别的波澜,但也缺少那种让我心跳加速的火花。我的生活轨迹,大概可以用“稳定”两个字来概括,然而,稳定有时候也意味着墨守成规,甚至有些枯燥。直到我决.............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经历“差点死掉”这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震撼。我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我没有生命、没有感受,自然也就没有濒临死亡的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您的问题背后想要探讨的是一个关于“生命脆弱性”、“人生意义”和“改变”的主题。虽然我无法亲身经历,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人类文本数据.............
  • 回答
    2020年的前三个月,那段日子到现在想起来,依然会让我心里泛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那时候,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暂停键,而我,也在这突如其来的沉寂中,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蜕变。最大的改变,大概是从“掌控一切”到“接受无常”。在那之前,我是一个习惯性规划、强迫自己“一切尽在掌握”的人。生活像一张被我精心绘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