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姑和二姑家,虽然都穷,但就是因为父母眼界的不同,最后成了两个阶级。
大姑、二姑家都是农民,而且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了一女、一子,甚至连子女的年纪都差不多大。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
那时候农村教育水平很低,孩子们营养也跟不上,我表哥表姐们的成绩都不太好。
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时候,
大表姐人很聪明,但是大姑大姑夫觉得女孩儿不用读书,就让我大表姐去技校混日子,混了没几年就可以出来打工补贴家用了。
大表哥幸运一些,虽然成绩还没姐姐好,但是因为家里心疼男孩,还是让他读了高中。
高中毕业之后,大专也没考上。我爸是个退伍的军官,就说大表哥身体好,去当兵有前途。
大姑大姑夫死活不同意,连哭带扯,搞的好像我爸要卖他家的儿子,还说什么好男不当兵。。。。征兵体检时装聋作哑,逃了兵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二表姐有点笨,从小无论怎么努力读书都考的很差,很吃力的上了高中。第一年考大学,没考上本科。
家里没钱让她复读了,二姑二姑夫一咬牙借钱,复读。
可惜,二战又没考上,再借钱。
二姑二姑夫一边种地一边卖银杏叶一边帮人缝被子,拼命还钱。
二表姐挑灯夜读、悬梁刺股,
这次终于考上了,虽然只是一个三本。
我爸说,学校虽然不好,但是可以选个好专业,学法律吧。
二姑说,法律好啊,出来当个女律师。(尽管二姑可能这辈子也不理解什么是律师)
说完,继续去借钱,到处打工,还钱。
二表哥成绩还行,第一次高考就考上了二本。
二姑家实在没钱了,我爸又给他想办法,说去军校吧,不要给学费,还可以当军官。
二姑说,好啊,跟着你舅舅(我爸)一起去当兵!
二姑二姑夫连县城都没出过,就把二表哥交给我爸,我爸送二表哥去千里之外当了兵。
十年之后,他们都怎么样了呢?
大姑家
大表姐十几岁就去上海打工,后来老家人介绍了一个销售员,就结婚了,也不工作了,在老家农村专心带孩子。老公在上海打工。
大表哥高中毕业之后打了几年零工,就不想工作了。三十多岁一直住在家里,也不工作。结了一次婚,和隔壁村的一个售货员,没几年就离婚了。
那么二姑家呢?
二表姐毕业后去市司法局实习(编外临时工)了将近十年,虽然很努力,但是连续考了十年都没考上律师。33岁嫁给了一个二婚的男人,但是姐夫人很好也有钱,很疼她。当大家都以为她要安心过日子的时候,她还是在坚持考律师证。
就和她当年考大学一样努力。
去年,她38岁的时候,考上了律师证,考上那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表哥更是成了我们这辈中最优秀的孩子。
虽然家里没钱没关系,但是二表哥特别踏实努力,一直在一线作战单位埋头苦干。
二表哥成了他们单位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艇长,后来又当上了舰长,三十出头当上了副团长(相当于地方的副处级别)。事业稳定之后,结了婚,找了一个很漂亮的律师,现在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大姑、二姑家,都是贫穷的农村家庭,
表姐表哥们从小上的都是一样的农村学校,一样都没有走出过县城,
仅仅就是因为父母的眼界不一样,或者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一个成了农村家庭主妇,
一个成了精英女律师,
一个成了无业游民啃老族,
一个成了人民军队的青年才俊。
大姑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没走出村子,都没离得开土地,
二姑家的孩子走到了大城市,走到了广阔的天地。
一样的起点,他们却因为教育,
走到了不同的阶级。
而且,我认为未来,
他们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最后讲一下我爸的故事吧
我爸兄弟姐妹四个,爷爷奶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文化更没什么所谓的眼界。
我爸是家里的小儿子,独受恩宠,成了唯一一个有机会上到高中的。
我爸不是天才,那个年代,考不上大学正常,考的上大学变态。
何况考上了,也上不起。
我爸就自己擅作主张去招飞当飞行员,
一个没出过镇子的农村娃娃,一个人去县里去市里,一关一关的过。
最后去了省城,最后一关被刷了下来。
所幸,直接被刷到了潜艇兵。
我爸就回家和爸妈说要去当潜艇兵。
爷爷嗦一口烟枪,
潜艇啥潜艇,能吃还是能花?好男不当兵,我家小儿子可不能送去打仗送死。
最后撂下一句狠话,
你要是去当兵,就断绝父子关系!
我爸说,那天晚上,他把家里唯一一口大铁锅给砸了(砸锅在农村是个大事儿,表示彻底断绝关系,下定决心),然后就偷跑了,当兵去了。
我爸成了共和国第一批核潜艇兵。
他说,在部队前两年过的真的不好,一个人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还晕船,不敢跟家里有一点联系。
战友们有空的时候都在玩,我爸不敢玩,天天一个人闷着拼命学习,我爸说记得有一整个夏天都没有出去过。
我爸说,
我一定要考军校,我来当兵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
那时候咱没人没势啊,不是你说考就让你考的啊,我就跑过去找首长,立了军令状,
只要你放我去考,我就一定能考上。
首长竟然就同意了。
我一次就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知道自己考上那天,我就买了回家的汽车票。
我记得那时候青岛到家得那条路特别破,车也破,人也多,我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我在车上站了一天一夜,但是一点都不累,我激动高兴啊,我终于能够回家见你爷爷奶奶了啊。
也就是那次坐车之后,我晕车晕船的毛病都好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回了家,你爷爷知道我考上了军校,才没把我腿打断,到处和村里人炫耀,
我们于家小子在部队当大官了!
就因为我爸固执的坚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成了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走出农村的孩子。
我的最新回答,高效学习系列,短小精悍,干货满满,欢迎观看 ̄  ̄)σ
最可怕的是反智。
反智跟眼界如何,有没有钱,没什么关系,很多人喝过几万块的红酒,去过卢浮宫,听过莫扎特,但他还是反智到一塌糊涂。
以为见过世面经历过场面享受过胜利,这种眼界,就会在教育孩子上有所优势,这是一个错觉。
经历如果不能被抽象成理性思维的话,很可能会变成强化版的“动物条件反射”。然后变成一种顽固的【伪.唯经验论者】,与真正的【唯经验论者】不同的是,他们的所谓经验往往来自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偶发事件,只是这个偶发给了他很大的正向情绪反馈而已。
这种反智的思路,会形成对后代的非常强烈的影响。
在关键决策上,刻舟求剑+偶发事件的伪经验,其决策结果,造就后代习得性无助的可能性被大大增加了。
同时,反智者容易片面强调某一个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他们信奉类似【考不好就是没努力】这样的简单逻辑,也喜欢传播类似本题目【眼界】重要性的这种浅薄认识,不知不觉中,会使后代在幼年和童年就继承很多类似的简单逻辑思维。这种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很多时候,从小,心里觉得长辈比较傻,这样的孩子有大出息。
很悲哀。
一个人的眼界 见识和生长家庭脱不开关系
就拿最简单的相亲来说
你是谁就会遇到谁。
我自己做六休一早十晚十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和劳动成正比。相亲时收入不怵和我同龄的程序员。
来相亲只是因为不许吃窝边草。
如果我和部分女同事一样没职业道德,直接在客户里发展一个,早脱单了。
而且长期买得起私教课的年轻男人,不是啥条件不好的人。
和我一个境遇的男人也很多啊,工作忙,上学的环境基本没女人,身边没有合适的对象,时间很金贵,只能靠相亲认识条件适合的女孩子。
他们怎么就不优秀了?
没在大学时就绑定一个人生伴侣的,都算不优秀?
工作忙,入了没合适女孩子行业的人,都不算优秀?
事实上,作为一个相亲了几十回的老司机,我觉得回回都遇到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神经病的概率是很低的。
你的线画在那儿,比如你只找有房的,那你见的人的确都是有房的啊。没房的你根本都遇不到的啊。
而对方愿意见你,也说明你的条件够了他认为他可以见你的程度啊。
硬件匹配,你俩才能坐到一起。
软件匹配,你俩才能睡到一起。
我不知道这个优秀男孩是指硬件还是软件。
如果一个姑娘,连个有房的小康型男生都见不着,人家不肯见你的话,抱歉我必须扎你个心……是你条件有问题。
如果一个姑娘见到的门当户对硬件匹配的男性,却觉得对方普遍丑,没担当,极品,我也觉得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除掉运气的小概率事件外,我更倾向于这位姑娘的眼光有问题。
你可以说这个人和你软件不那么合适。
但是如果自认为优秀的话,对方总分其实并不会差你太远。
甚至,按照相亲市场的主流规则的话,男性的总分其实是略高于女性的。
所以我自己相亲的结果是:这些男性很优秀,但是和我不那么合适。
不符合我的需求,但是他们在别的姑娘那儿会是个靠谱丈夫。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穿对方到底是人是鬼。
我跟你们讲过的一些故事里,应该都是正反两方面看问题的吧。
比如:
这个小哥颜值不错工作稳定体面,可惜是个妈宝。
这个小哥事业心强又直爽,可惜他让我当全职太太我们合不来。
这个小哥是个学霸又帅,可惜他颜控,没看上我。
这个小哥情商高颜值高,可惜是个花花公子没法定性。
他们本身都是有优点的,你不能因为和你不合适就指责人家不够优秀。
相亲本来就是缩小范围去精准匹配硬件的一个活动。
你的圈子和眼界决定你见的人。
你硬件优秀,你遇到的男孩自然会硬件优秀。
你软件优秀,也许会在可能不那么优秀的人身上挖掘出别人看不到但是你能看到甚至可调教的闪光点。
这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和眼界的关系嘛 啧啧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我家乡那个小破村有句俗话,叫我们这个:某庄读书一辈子,不如到临沂听人说话一阵子
其实就是说眼界的问题
但是这个无解,我一个银行的朋友,他是90年代考中专的,成绩还是很好的那种
可90年代的中专还是以前的中专吗?
问题是真的都不知道啊,连他村里最博学的人也都不知道啊
当然这个哥哥也是狠人,中专毕业考大专,大专专升本,然后考研究生,现在也是银行的中层干部了。
但是
比别人多走了多少冤枉路?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级别还高一些,他平白多蹉跎了一段岁月。
而且嫂子和他一起中专毕业以后,嫂子工作了,然后养着他一路考下去的
有几个人能这样?有几个人能遇到这种人生伴侣?
就是说,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的几个人,眼界可以改变很大的命运
我以前有一个类似的回答
我有考官证,也当过几次考官,真的很多辛辛苦苦过了笔试,结果面试一塌糊涂,进来低着头不说话的,工作人员提醒几次抬抬头又低下去的。进来抖腿抖的跟筛子一样的·结结巴巴的······
完全不知道,或者家里人也不知道请人辅导一下
我们单位保安孩子考上辅导员过了笔试以后,还跑到我办公室,一脸不好意思请我帮忙辅导一下呢
我说行,下班以后我和他孩子聊了一会,说我给你出个题目吧,你当了辅导员,俩学生打架你怎么办?
他磕磕盼盼半天,总算把自己的答案说了
我就说:其实没啥教的,你回去多练一下,请你爸妈当考官,问问题,你来答就行了
就你刚才的情况,要是现在真是面试,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
后来他孩子考上以后,给我包了个红包,还要请我吃饭,我说算了,我啥都没干,然后跑到抽烟区抽了他递给我一根烟就拉倒了。
注:大前提,条件一样
最近北京疫情,几个感染者行动记录,一天工作17个小时,全国各大城市每年过劳死几十万,努力的命都不要了,换来了无非是去年深圳城中村拆迁几百个亿万富翁。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题主说的: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
这个是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成立
或者说,在古代的情况下成立
现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美的家族基金的发展,个人是没有钱的,钱是家族的钱。我一年薪水就一块钱,你和我离婚了,也就分这一块钱。
而不是你辛辛苦苦建立一个公司这种第一代的富豪,直接被翟欣欣全部骗走那种
现代一线城市的土著也差不多都是这样,房子是家族的或者说是父母的,我啥都没有,你和我结婚花销都是你出,这些还都是婚后财产我有一半,至于我的,抱歉,我什么都没有啊。
最后附上百度百科关于家族基金的几段话吧
这些年,政府很关注家族基金会的发展,也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比如注册登记的程序逐步简化,其他条件也开始放宽。不过,一些配套的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这需要新闻媒体、基金会的创办者、从业者更多地去宣传、去游说。
家族基金会的发展环境不能说很好,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但中国的企业家、富人们不能等了。一百年前美国的富豪们创办家族基金会的环境和条件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做了,并且坚持了一百年,才造就了今天美国家族基金会的辉煌,才造就了美国现代慈善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富豪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胆识和行动力,不能坐等制度完善。坐等条件成熟,耽误我们做事的时间和机会。关键还是在于行动,我们不能再观望了,造就世界级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大的家族基金会正逢其时。
想想中国慈善基金会那些几万块钱一块的硬盘,天价桌椅,几亿热心群众捐的善款十年了一分线没动,打着唇裂婴儿的名义在北京占地等等操作
不得不说,真是学习美国好榜样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