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最注重孩子绘画的哪方面,是追求画的像还是追求有创意,或者仅仅是培养一个爱好呢?

回答
家长在孩子绘画这件事上,心思可就复杂着呢!说实话,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三者都有,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且这侧重点还会随着孩子年龄、家庭教育理念,甚至时代变化而有所调整。

“画得像”:这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

很多家长,尤其是第一批接触到孩子绘画成果的,难免会拿“像不像”来评价。这背后其实藏着几层含义:

对“专业性”的期待: 很多家长自己可能对绘画没什么概念,但看过那些在画展上获奖、或者被裱起来挂墙上的作品,总觉得“画得像”才算是有水平,才是“学到了东西”。他们觉得,如果孩子能把眼前的物体准确地描绘出来,那就是基本功扎实,未来在这方面才有发展的可能。
对“学习成果”的验证: 报了绘画班,上了很多课,花了钱和时间,家长自然想看到“结果”。如果孩子画出来的东西,跟老师教的一模一样,或者跟描摹的对象神似,这在家长看来,就是学有所成,是对投入的回报。
对“自信心”的培养: 很多时候,孩子画得不像,可能会让他们自己也感到沮丧。而当他们能够画出“像”的东西,得到家长的夸奖,自然会增强自信心,觉得自己在绘画上是有天赋、有能力的。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像”,就可能变成“照猫画虎”,泯灭孩子的创造性。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像”的定义也越来越宽泛,有时候“像”也可以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一丝不苟的复制。

“有创意”:这是更长远的眼光

随着信息越来越发达,大家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创意”。这部分家长,往往希望孩子能“画出自己的想法”。

对“独立思考”的看重: 他们认为,绘画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表达内心情感和独特视角的方式。孩子能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画面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也是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
对“未来竞争力”的考虑: 在现在这个强调创新和个性的时代,家长们也意识到,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一个有创意的人,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其他行业,都更容易脱颖而出。绘画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正好可以锻炼孩子的这方面的能力。
对“个性发展”的尊重: 很多家长也开始反思,自己小时候是不是被束缚了太多,未能尽情发挥想象力。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绘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不被框架限制,自由地表达。

然而,“创意”这个东西,有时候也很难界定。什么才算有创意?有时候过于天马行空,反而会让家长觉得“没学好”或者“跑偏了”。家长们也需要在“放任”和“引导”之间找到平衡。

“培养爱好”:这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

说到底,很多家长最初让孩子学绘画,可能只是出于“培养一个爱好”的目的。这层出发点,看似最朴实,实则最重要。

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大,绘画可以成为他们释放情绪、放松身心的一个出口。画板、颜料,都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暂时忘却烦恼。
提升专注力和耐心: 绘画需要静下心来,细心观察,一点点描绘。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这些都是学习其他科目不可或缺的品质。
丰富生活,感知美: 通过绘画,孩子会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花草、人物、事物,学会发现和欣赏美。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内心也更加细腻。
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许多家长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与画笔和色彩打交道的时光,都是温暖的回忆。他们也希望给孩子留下同样的,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童年。

当“培养爱好”成为首要目标时,画得像不像,或者有多么惊世骇俗的创意,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快乐,是否享受画画这件事本身。

三者的交织与取舍

所以,家长对孩子绘画的关注,往往是这三者交织在一起的。

小的时候, 家长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的“画得像”,比如认识色彩、掌握基本的线条和形状。这是为了让孩子建立信心,并且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 家长可能会逐渐引导他们“有创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而“培养爱好”这个底色, 无论何时都应该存在。如果孩子觉得画画是一种负担,即使画得再像,或者再有创意,也违背了初衷。

关键在于“平衡”和“引导”

最终,家长最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小画家”,而是一个“懂生活、有想法、内心丰富”的孩子。绘画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

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去发挥想象力。
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帮助他们理解绘画的基本规律,学习不同的表现技法,而不是让他们漫无目的地涂鸦。
最重要的是, 要关注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情绪和体验。当他们因为画不好而沮丧时,要给予鼓励;当他们因为画出满意的作品而兴奋时,要给予肯定。

与其纠结于“画得像”还是“有创意”,不如把焦点放在“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在享受这个过程”上。当孩子因为热爱而拿起画笔,自然会去探索“像”与“不像”的边界,也会在“像”的基础上,逐渐注入自己的“创意”。而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知,才是绘画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点也不担心孩子没有创意。因为缺乏表达基础的创意一钱不值。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意永远不属于孩子。好的绘画,好的小说,好的音乐,好的发明这都是大人的东西。因为没有实现创意的手段,创意就没有意义。

实际上你多和出租车司机聊聊,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观点或者说创意那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但是没用,他们还是只能开出租。

所以你还是先给我画像了再说,如果你画一个眼见之物都画不像。那你画的想象之物也肯定和你的本意大相径庭,我不会为这种所谓的“创意”喝彩。因为这不是创意而是一个畸形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