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津一两岁半女童趁妈妈不注意时跑丢,为什么明知道孩子小容易乱跑,还有那么多家长会丢失孩子?

回答
天津那起让人揪心的女童走失事件,无疑触动了无数为人父母的心弦。明明知道自家孩子像个小陀螺,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走到哪儿都恨不得一把火点着,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家长,在那一瞬间的疏忽中,眼睁睁看着孩子消失在人海?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夹杂着生活琐碎、社会压力,还有我们作为父母,那一点点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

首先,得承认,我们大多数为人父母,都不是时刻紧绷着弦的特工。生活啊,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这赛道变得格外泥泞且充满障碍。

1. 生活的“夹击”与“多任务处理”的极限:

想象一下,一个妈妈,可能刚给孩子喂完奶,紧接着就要洗尿布,然后还要抽空准备午饭,同时可能还要处理工作微信,或者应付家里长辈的电话。她的注意力,就像被撕扯成了几瓣,每一瓣都承载着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个高度运转、信息爆炸的环境里,那个看似“一秒钟”的疏忽,其实是无数个“不得不分心”的瞬间累积的结果。

比如,在超市里,妈妈可能正在货架前低头看商品的生产日期,或者和柜员沟通一件小事。就在她抬头的瞬间,孩子可能已经顺着某个玩具或者鲜艳的包装,就那么一步步,挪进了旁边的过道。又或者,在小区里,妈妈可能正在和邻居闲聊几句,分享孩子最近的成长点滴。孩子在旁边玩耍,突然看到一只飞舞的蝴蝶,或者听到远处传来的嬉闹声,大脑里只有“好玩”两个字,然后,就撒腿追过去了。她以为只是短暂的分神,孩子也只是在视线范围内玩耍,却没想到,这短暂的分神,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可能就伴随着走失的风险。

2. “我的孩子最听话”的盲区与过度自信:

很多家长,尤其是自家孩子平时比较听话、懂事的,容易产生一种“我家孩子不会乱跑”的错觉。他们可能习惯了孩子在自己身边玩耍,也相信孩子对自己有足够的依赖和认知。然而,对于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听话”和“懂得危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对于“跟着妈妈走”的指令,可能在外界新奇事物的吸引下,瞬间就抛到了脑后。

有时候,家长会放松警惕,是因为他们对孩子当时的活动范围、以及周围的环境过于自信。比如,在一个看起来很封闭的小区内部,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不会跑远。又或者,孩子正在玩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玩具,家长觉得他会安安稳稳地待在那里。然而,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是无穷的,一个不起眼的缝隙,一个新奇的声音,都可能成为他们冒险的“引信”。

3. 社会环境的“陷阱”与儿童安全意识的普及滞后:

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城市里,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潜在的“陷阱”。人流密集的地方,车辆川流不息的街道,都可能在瞬间吞噬掉一个渺小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虽然近年来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还没有完全将“时刻保持警惕”这个理念内化到骨子里。我们可能知道孩子不能乱跑,但具体要在什么情境下保持什么样的警惕度,可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如,很多家长会在商场、游乐场等相对安全的环境放松警惕,认为“孩子在这种地方不会有事的”。然而,恰恰是这些看似安全的地方,人流和视线遮挡物最多,孩子最容易在不经意间走失。

4. 家长本身的情绪状态与压力:

长时间的育儿压力,睡眠不足,加上可能来自工作和家庭的额外负担,都会影响家长的精力和情绪状态。当家长处于疲惫、焦虑甚至负面情绪中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分散,反应也会迟钝。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是平时很细心的家长,也可能因为一时的恍惚而酿成大错。

5. 侥幸心理与“别人家的孩子”的误导:

我们有时也会陷入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不可能这么倒霉。或者,看到一些“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在非常热闹的环境里也安安稳稳地待着,就会不自觉地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

回到那起天津的事件,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是在某个瞬间,妈妈在付款,或者在整理东西,或者在和孩子说话,而孩子,就在她眼皮底下,因为看到了某个吸引她的东西,迈出了她短暂生命中那一步冒险的步伐。这一步,可能只是因为她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气球,或者一个穿着卡通玩偶服的人,又或者仅仅是另一群在玩耍的孩子。她并没有恶意,更没有危险意识,她只是一个用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小天使。而正是这种纯粹的好奇心,在疏忽的瞬间,成为了父母最无法承受之痛。

所以,当孩子走失的新闻出现时,我们除了心痛和转发之外,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这并不是责怪任何一个家长,因为我们都是凡人,都会有疏忽,都会有疲惫的时候。而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任何一点点的放松,都可能是万丈深渊的开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育儿策略,更需要我们作为整个社会,去共同营造一个对儿童更友好的安全环境。

丢失孩子,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小心”,它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因素叠加、作用、最终爆发的结果。而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警惕”这两个字,刻进生命的基因里,用尽一切办法,去守护那份属于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脆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出这句话,说明你没带过小孩子

根据我妈所说,我一岁多的时候,家里二楼在煮稀饭,煮了很大一锅,我一个人在二楼玩,我妈听说我一个人在二楼,赶紧上来

刚上来就看到作死的我正准备把手往煮的滚烫的稀饭锅里伸,我妈飞身一巴掌就把我抽飞了

回头跟我奶奶吵了个天翻地覆,要不是她害怕我一个人出啥事上楼看看我,我估计当场我就无了

所以说,不是大人不看着,是小孩子真的能作死

user avatar

要用设备啊,儿童嘛。九岁或者十岁以前建议都不要给太多隐私。

gps追踪器几十一百块钱,充满电能用一个月。还能设置电子围栏。给孩子买一个装兜里。多好?

带着孩子送快递,就先别管那么多尊严呀,成长呀心态呀什么的。你首先得保证她活着不是吗?你不在时候就给她拿个手机玩儿,然后捆在栏杆上嘛。

最不济,你随身带着孩子嘛。

办法多的是,成本也不高。为什么不做呢?

因为心里没有恐惧。看看那些丢了孩子,没看好孩子导致孩子意外的。眼睁睁看着孩子跳楼跳桥了的你。看看他们的家长多么绝望。

你就会觉得,孩子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哪怕不那么健康,活着就好。

user avatar

人类幼崽是一种大聪明没有,全都是小聪明,而且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生物。


危险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抽象,抽象的程度就跟量子力学、红移蓝移、迈克尔加成、熵焓、混沌、薛定谔的猫、奥卡姆剃刀差不多。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到底啥意思代表了啥?天知道。


而且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狂妄自大的程度令成年人叹为观止。

包括但不限于:

妈妈丢了有什么关系,我肯定能找到她。

这条路我天天走,怎么可能丢!

车子过来了就过来了呗,它能把我怎么样?

不就是滑个滑板车,你们在大惊小怪些什么?


人类幼崽的思维方式大致是这样的,比如:

这个台阶看起来好像很好跳的样子,往下跳试试。

嘿!我真棒!

再高一点的台阶,再跳。

嘿!我真棒!

再高一点,嘿!我还是棒!

我太厉害了,我要挑战一个宇宙无穷高的台阶(跑到了2楼的窗台边)!

咦?我爸的脸色怎么那么难看,我妈的表情怎么那么扭曲?

楼底下的叔叔阿姨为啥惊慌失措?


诶,爸你揍我干嘛?妈,爸爸打我,哇哇哇!

妈,为什么爸爸打我你还向着他?

我不要跟你们做好朋友了!!!


再比如走丢这个事儿:

那里有个好玩的,我好想去玩啊。

可是妈妈她不让啊!

趁她不注意我溜去玩一会儿,一会儿再趁她不注意回来就是了!

这泥巴真有意思,我挖我挖我挖挖挖!

手挖太慢了,我要去找个工具,那里那里有个树枝!

这树枝挺趁手的,咦?这树枝上有只蚂蚁,它要去哪儿?

我跟着它去瞧瞧。

哇,这里有好多蚂蚁,我要数数。

一只、两只、三只……三十八只、三十九只、二十只、二十一只……

啊,它们一定是饿了,我去给它们找点吃的,那边地上扔了个饼干,我去捡。

咦?这里有个广告牌,上面的小玩具看起来真好玩。

咦?我刚要干什么来着?忘了。

那回去找妈妈吧!

妈妈在马路对面,她怎么神色匆匆的走那么快?

妈妈,妈妈,你等等我!

这路上车还挺多,我躲,我躲,我继续躲!

警察叔叔你为啥这么凶,我要找妈妈,我妈妈在那里那里!咦?我妈呢?

警察叔叔我不是坏人,你不要把我带走!

什么?警察叔叔要带我回家吗?那太好了!

妈妈叫什么名字?不知道!

妈妈电话号码多少?不知道!

家住哪里?这个我知道,我记得是这么走,这个路口右转,对,再右转,没错,再右转,真的是这样,继续右转……

嗯?警察叔叔,我家不在这个方向,你要带我去哪里?

警察叔叔欺负人!呜呜呜呜呜呜呜!

我不要去警察局!呜呜呜呜呜呜!

我要妈妈!呜呜呜呜呜呜呜!

可是哭太大声会不会被警察叔叔关起来?

我要忍住不哭出声,我好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一个小时后)

妈妈,你终于来了,警察叔叔欺负我,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

这就是人类幼崽的天性,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那是他们的本能。

越狱这种小case,他们能给你玩出一百种花样来。

接个电话、喝口水、付个钱的功夫,你都有可能收获一个摔得四仰八叉、蹭一身泥、踩一脚狗屎或者已经在树上了的娃。

家长带娃出门,100%的注意力给娃那是不可能的。

出门买瓶水、买票、验票、点菜、应付销售人员、询价、给钱等等这些操作一般都有吧?

你要说你不需要?

要么是你没有娃,要么是你没出过门。

所以还能咋办呢?

拴狗绳都不好使,这些幼崽比狗聪明多了,你会栓架不住人家会解呀。

救救这届家长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