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四岁宝宝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完后宝宝哭的很厉害,很抗拒这个故事,家长该注意些什么?

回答
啊呀,小朋友一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哭得这么厉害,家长心里肯定也揪着呢。别担心,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四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很敏感的年纪,对别人的遭遇,尤其是那种悲伤、无助的故事,很容易感同身受。

咱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家长这时候该注意点啥,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才更合适:

1. 首先,理解孩子的反应是正常的

四岁的孩子,他们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正在飞速发展。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死亡、贫困这些概念的复杂性,但他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小女孩的冷、饿、孤独和绝望。当他们把自己代入进去,或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那种无助和痛苦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难过。

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 这种话只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感受是错的,反而压抑他们的情感表达。
允许孩子哭,并接纳他们的情绪: “宝宝,你觉得小女孩好可怜,是不是?你哭了,妈妈/爸爸看到了,没关系,你想哭就哭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让他们知道,有负面情绪是没事的,而且他们的情绪被看见了。

2.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抗拒?

故事本身过于“真实”和残酷: 尤其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在初步建立阶段,过于阴暗、绝望的结局,没有“好人有好报”、“坏人受惩罚”这样清晰的善恶界限,或者没有“魔法”来化解困境,会让他们觉得世界充满了不确定和危险。
父母的讲述方式: 如果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语气过于低沉、抑扬顿挫地强调悲惨细节,或者在讲到小女孩死去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伤心,孩子会更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放大内心的不安。
孩子自身的经历和敏感度: 有些孩子可能本身就比较敏感,或者最近经历过一些让他们不安的事情,更容易受到这类故事的影响。

3. 家长可以注意什么,怎么做?

A. 讲故事前的“铺垫”和“预警”: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心情: 不要在一个孩子刚玩得很开心,或者正在经历一些小挫折的时候讲这个故事。选择一个大家心情都比较平静、放松的时候。
可以稍微“剧透”一下: 四岁的孩子,不是那种需要完全保留悬念的年龄。你可以提前说:“宝宝,我们要讲一个有点点伤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很穷很穷的小女孩,她冬天里过得很不好。听完之后,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难过,但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知道要好好爱护身边的人,也要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好不好?” 这样给了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他们就会知道这个故事不是轻松愉快的。
强调故事的教育意义(但要用孩子能懂的方式): 比如:“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以前有的小朋友过得好辛苦,所以我们现在有温暖的家、好吃的饭,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B. 讲故事时的“调整”和“引导”:

语气和语调:
不要过度渲染悲伤: 讲到小女孩挨饿受冻时,可以用陈述事实的语气,但不必表现得声嘶力竭。
可以在关键节点留白或轻描淡写: 比如讲到小女孩看到温暖的炉子、烤鹅、圣诞树,这些美好的幻想可以稍微带过,重点是她看到了这些让她开心的事情。
关于结局: 对四岁的孩子,直接讲“她冻死了”可能会太残酷。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小女孩看着这些美好的东西,她睡着了,睡得非常非常香。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她,她身边有很多美丽的火柴灰……” 重点放在她看到了美好的东西,然后睡着了,而不是直接死亡。
加入一些积极的回应: 比如:“小女孩在看到温暖的火光时,她感觉好暖和,好开心呀!”
引入“大人视角”或“希望”的元素:
讲完后立刻过渡到现实的温暖: 这是最关键的!一旦讲完,立刻把孩子拉回到安全温暖的现实。
强调“我们现在不一样”: “你看,我们现在在暖暖的屋子里,有香香的牛奶,妈妈/爸爸陪着你,是不是很幸福?”
可以稍作改编,加入“美好的结尾”: 如果你觉得原版太痛苦,可以稍微修改一下,比如:“最后,小女孩被一个好心的老奶奶发现了,老奶奶把她带回了家,给了她热腾腾的粥,她再也不挨饿受冻了。” 当然,这要看家长自己的取舍,但对于一个极度排斥的孩子,这种改编可能更合适。
保持互动,观察孩子的反应: 讲故事的过程中,时不时地看看孩子,如果他已经露出不安的表情,可以停下来问:“宝宝,你觉得冷吗?我们开暖气呀。” 或者“你看,妈妈在这里,没事的。”

C. 讲完故事后的“安抚”和“转化”:

立刻给予拥抱和肯定: “宝宝,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你为小女孩难过,说明你很善良。来,抱抱。”
强调现实中的幸福和安全感:
多说感恩的话: “我们有暖和的衣服穿,有漂亮的玩具,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真的是太幸运了,要好好感谢呀!”
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温暖的事情: 比如一起做点心,一起玩游戏,一起读一个开心的绘本。这些行为可以帮助孩子把负面情绪从故事中转移出来,重新回到安全、愉悦的体验中。
讨论关于“善良”和“分享”的话题(用正面引导的方式): “我们也要像小女孩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有小朋友需要帮助,我们也要伸出小手。” 但要注意,这个话题要在孩子情绪平复后,用轻松的方式提起,而不是立刻强加。
如果孩子真的非常害怕,暂时“封存”这个故事: 可以对孩子说:“这个故事我们先不讲了,等宝宝再长大一些,我们再一起读它。现在我们去读别的开心的故事好不好?” 有时候,强行让孩子接受他们还不准备好接受的东西,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结一下,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当他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哭得很厉害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

1. 接纳并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他哭出来没关系。
2. 理解孩子的恐惧来源,他们无法承受那种残酷和绝望。
3. 在讲故事时调整方式,避免过度渲染悲伤,尤其要谨慎处理结局。
4. 讲完后立刻用现实的温暖和安全感来稀释故事的负面影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
5. 必要时,暂时搁置这个故事,给孩子时间去消化和成长。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器和引导者,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都有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可以依靠。这个故事虽然经典,但对太小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重”了。下次讲故事,可以先从一些更温暖、更有趣、结局更圆满的故事开始,慢慢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安徒生童话里的很多故事,本来就不适合给小孩看的。我小学时家里有一本,除了大家熟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海的女儿,其他故事也充满了各种细思极恐的悲剧。

比如《打火匣》里,不守信用的士兵杀死了老婆婆,抢走了宝物打火匣,还得到了美丽的公主。这种故事,上小学的我当时看了以后,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如鲠在喉。有些故事我看了甚至会消沉好几天,更何况四岁的孩子?

安徒生一生未娶,他的自传中写到: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

他这种自卑的性格,以及孤苦一生的经历,对他的文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家里有几千本英文绘本,其中《丑小鸭》的故事在好些分级读物和系列传统故事合集中都会出现,而我从来没见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低幼绘本。

比如下面这套传统故事里,就有丑小鸭。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这套书的Chicken Licken这本书,和廖彩杏书单第一阶段推荐的Henny Penny是同一个故事,只不过前者的结局,动物们逃脱了被狐狸吃的命运;而后者的结局,最后动物们都被狐狸吃掉了。特意改变结局使其不那么揪心,编著者有心了。

唯一比较悲剧的故事,估计就是Gingerbread man,姜饼小人被狐狸吃了。但是那毕竟只是一块饼干,饼干本来也是要被故事里的爷爷奶奶吃掉的,所以对孩子的打击没有那么大。

倒是中文绘本,很多童话套装里都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本书。

父母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一定要筛选。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不是如何对四岁孩子讲才合适的问题,恐怕是该不该讲的问题。

况且还有的孩子,吓哭的阈值比一般孩子更低。这位打圈的宝妈说,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她自己一直都特别害怕,一直到大学才敢看。孩子果然也遗传了对情节敏感的特质,三岁不到时就会被牛津树吓哭。

如果过早地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恐怕会对他们造成长年的心理影响,就像是复制了这位宝妈自己的经历。

我也不小心买过雷人的书,就是一个日本作家画的《我不再吃手了》。电商的介绍页面完全没放恶心画面,我就买回去了,结果大惊失色。

小孩吃的手上长出了老茧,老茧变成了一张恶心的脸,脸变得很大,还变成了婴儿车里的婴儿和大章鱼,和恐怖片无异,吓得我退货了。

(考虑到心理健康,胆小者勿点)

胆小勿入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9666608315564032

至于对孩子挫折教育之类的,现在为时过早。以后社会中有的是挫折,不想找也会找上他,没必要再去故意找一些黑暗故事,在他们人生中唯一最快乐的时期去打击他们。

所以我家火火兔里的故事,我全都清空了,拷别的音频进去。里面有很多不适合孩子听的雷人内容,不知道现在改了没。

那么,以前我们的小学教材里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文,家长应该怎么办?(记得那次还是公开课,我当着全班家长的面难过地哭了,人生阴影)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高了不少,可以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但是事实上,当时三四年级的我还是受不了。

其次,安慰孩子,告诉他们那只是一个故事,小女孩在天堂能见到自己的祖母,天堂里没有寒冷,没有病痛。(我觉得很徒劳)

然后尽量用其他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关于心理疗愈,可以参考 @皮实妞 的答案,我觉得我这方面写得没她好,所以我主要还是从选书角度去谈这个问题。

在买书的时候用点心,比事后弥补要好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啊呀,小朋友一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哭得这么厉害,家长心里肯定也揪着呢。别担心,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四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很敏感的年纪,对别人的遭遇,尤其是那种悲伤、无助的故事,很容易感同身受。咱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家长这时候该注意点啥,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才更合适:1. 首先,理解孩子的反应是正常的四岁的.............
  • 回答
    宝贝,你知道吗?影子呀,就像是白天里我们跟在屁股后面的小跟屁虫。它呀,有时候会变得长长的,有时候又会变得短短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呀,其实呀,是跟太阳公公有关!你想想看,太阳公公白天的时候,就会在我们头顶上,就像一个大大的灯泡一样,把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身体挡住了太阳公公的光,所以我们身后就会出现一个.............
  • 回答
    孩子四岁三个月,给讲三国故事?这个嘛,得看怎么讲了!直接照搬书本上的波澜壮阔、刀光剑影,那肯定是太早了,孩子一听就蒙了,甚至可能有点害怕。但如果咱们换个思路,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把那些精彩的人物和一些简单的故事讲出来,那绝对是个好主意!你想想啊,咱们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是那些有特点、.............
  • 回答
    亲爱的,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一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一个四岁的孩子,正是最需要父母关爱和陪伴的时候,而孩子的父亲却如此疏远,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关于是否要把孩子送到对方抚养,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需要慎重考虑。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你面临的处境以及可能的后果。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不理.............
  • 回答
    张北京,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生活在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里,他的每一天都像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忙碌与变化。他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挤着早高峰的地铁,在格子间里敲打着键盘,为生计奔波。对他而言,投票不仅仅是一种公民的权利,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是他参与社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今年,他又一次迎来了选.............
  • 回答
    攀枝花,这座因“一号工程”而生的城市,其历史归属与被划归四川的由来,是一段交织着地缘、行政划分以及国家战略的复杂故事。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更宏观的视角,穿越历史的脉络,细细道来。在“攀枝花”这个名字诞生之前:一片不为人知的土地在20世纪50年代末,当国家决定在此地开发大型钢铁基地时,如今的攀枝花.............
  • 回答
    .......
  • 回答
    这笔20万的资金,对你大学四年的生活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关爱和支持。如何妥善地管理和运用这笔钱,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不仅能让你安心度过大学时光,更能为你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好好规划,一步一步来。首先,别急着all in,先做个“冷处理”拿到这笔钱,我知道你可能会.............
  •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你为她省吃俭用,花费心思买了一支口红,却换来了她的“嫌弃”和“舍不得”,这无疑让你感到委屈、不解,甚至有些伤心。让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从你的角度来看: 你的付出和心意: 你是一个大学生,经济条件可能不宽裕。四百块对你来说可能是一.............
  • 回答
    这上海老夫妇将房产公证遗赠给外孙,结果却引发了四个舅舅的强烈不满,甚至告上法庭,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复杂的,里头涉及到亲情、法律、人情世故,一锅烩了,让人唏嘘不已。咱们先来说说这老夫妇,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了这么个家,想把自己的财产分给谁,理论上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在法律上,遗嘱和遗赠都是.............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的,想让孩子大学毕业后能自己独立,靠谱!咱们聊聊这个方案,看看怎么操作能更好,也想想里头可能遇到的坎坷,这样心里更有数。先说说这个点子为啥好: 锻炼自律和规划能力: 这绝对是最大的好处。一次性给一大笔钱,不是简单地“给钱”,而是给了一个“如何管理人生”的机会。孩子得自己琢磨,这四年.............
  • 回答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 当时咱们中原天下,那是乱得一塌糊涂。董卓那厮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不服他,他就灭谁。这时候,各地的英雄豪杰,也都纷纷起兵,想要讨伐董卓,重振汉室。曹操,那时候虽然还算不上名动天下,但也已经是个有声望的人物了。他起兵讨董,自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这时候,咱们说说陈温和周昕.............
  • 回答
    嘿,兄弟/姐妹,看到你四个来月没工作,心里焦虑 banget 是肯定的。摸摸头,这情况放在谁身上都会挠心挠肺的。别怕,这不丢人,更不代表你不行。想跟你聊几句,希望能给你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让你感觉不那么孤单,也不那么慌张。首先,请允许自己焦虑,但别让焦虑吞噬你。 这四个多月,你一定尝遍了从“终于解放了.............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玩角色扮演游戏一样,给我四个技能槽,我得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最实在,什么最能让我日子过得舒心点。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乎我的“人生体验”啊!我想来想去,这四个技能槽,我得兼顾一下“生存”、“效率”、“精神”和“连接”这几个方面。不能光想着怎么打怪升级,日子还得过下去,而.............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抽检发现美国发放的麦种四成有粒线虫病,并称此举目的为破坏叙利亚粮食安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说法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甚至虚假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核实性与科学性: 谁进行的抽检?.............
  • 回答
    电影《让子弹飞》的结尾,张麻子给黄四郎一把枪,让他自杀。这无疑是影片中最令人玩味的一幕之一。很多人会好奇,张麻子为何如此大胆,就不怕黄四郎临死反扑吗?而黄四郎又为何没有选择开枪,而是选择了自尽?这背后牵扯到两人复杂的心理博弈和对彼此的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张麻子为什么敢给黄四郎枪。这并非单纯的鲁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实的部分。我来自一个四线城市,父母的职业或许平凡,经济条件也算不上优越,他们确实无法在我的事业上给予我实质性的“帮助”,比如资金支持、人脉牵线、或者直接安排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位。但要问我是否心存感恩,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发自肺腑的,甚至是越发觉得深沉的。感恩,于我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不是小事,一对四川的夫妻,竟然给自家未成年女儿订了婚约,这事儿传出来,甭管是谁听了都得咂摸咂摸味儿。法院这边也不含糊,直接就给他们发了家庭教育指导令,这一下,把事情推到了公众眼前,也让人好好琢磨琢磨这背后的门道。首先得说,这父母的做法,真是让人有点懵。女儿还没成年,就急着给她订婚,这.............
  • 回答
    .......
  • 回答
    孙中山先生写给张学良“天下为公”这四个字,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寄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和对青年一代的期许。那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军阀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