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樱桃CC邀。注意到你加的三个科普话题,后文详细。
先按原题意(只有「孩子」一个话题)回答:
周末晚上睡觉前,带孩子到外面路灯下散步。让孩子反复走过一个路灯,观察自己的身影变化(暂时忽略长短以外的变化)。然后鼓励或提示孩子自己说出身影长短变化的原因(规律)。正常情况下四岁孩子在家长引导下,完全可以自己解答这个问题,比如类似:
我一走动,影子长短就会变,我不动,影不变;(顺便引导孩子正常说话)
我和路灯的距离在变,影子也跟着变:走近时影子在后,由长变短;离开时影子在前,由短变长;(倒着走的影长变化规律,孩子也能自己说出来)
我看路灯的角度在变化(相对于地面):角度小(不抬头)身后影长,反之(抬头)身后影短。
回家路上可略微扩展:
影子可以短到脚下一小片,也可以长到一眼望不到头(单个路灯时容易有发现这个现象,启发孩子想象不容易马上得到实证的自然现象:光强衰减);
想象一个比较大的物体(比如航模或者无人机)在路灯下飞舞,我们会在哪里发现它的影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想象自己不动,路灯移动的话,让孩子判断影子如何变化;回家后马上用手电筒验证。
最后奖励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别的,祝孩子晚安。
以下是正式「少儿科普」回答,希望更多的家长有耐心看下去,谢谢。
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孩子和监护人一起参与「爱科学」实验。下面的内容是写给孩子监护人的,至于怎么转换成你家四岁孩子(或三岁)能听懂的话,相信世界上只有你们能够真正做到,答题者尽量提供思路和建议,仅供参考。
初步认识影子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孩子果真好奇的话,多半会发散思维,并表现出对相关现象的持续关注和敏感,因此接连发问和反复尝试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监护人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心)和知识准备(语言表达能力)。冒号后面是监护人可能需要调用的直观信息提示,后面有知识点提示,均可直接转化为三岁以上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认知(光的衍射暂时例外)。
其中第三项中有日光灯、节能灯、LED顶灯、连续调光LED台灯更好,可观察影子从清晰到模糊到消失(无影灯)的过程。
实验报告:
可暂略。孩子上小学后,由孩子参考实验记录独立完成,并制成PPT。
故事:不久前一天下班早去书店买书,看到阅读区一小学生在一绘本上涂画并念念有词。本欲阻止,转念一想坐下轻声搭讪。孩子健谈,说是附近小学三年级,放学后有二十块钱来书店看书(座位费十八元含茶水)等家长下班来接。刚才翻看一天文学科普绘本,看到长胡子的太阳很不爽。那,太阳应该什么样?孩子想了想说,早晨上山虎,傍晚下山虎,阴天山里行,雨中朝天吼。你这是夏天的太阳?废话,冬天太阳很安静的。但这样做不解决问题啊,还可能被罚款。那怎么办?你可以给出版社写信,把你的意见告诉编辑,说不定以后的太阳就不是老头儿而改老虎了。这个靠谱!孩子说完掏出手机把版权页拍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用橡皮把绘本擦干净放回书架。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