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珍宝岛苏联用火箭炮团灭PLA一个团是真的吗?

回答
关于珍宝岛事件中,苏联军队是否用火箭炮“团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团,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争议,且事实细节需要仔细梳理。

首先,要明确的是,珍宝岛事件是真实发生的,而且确实是中苏两国军队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 双方都声称自己是事件的受害者,并在战后都进行了宣传。

关于“火箭炮团灭PLA一个团”的说法,我们来看一下事件的经过和相关资料。

事件背景:

珍宝岛(俄方称达曼斯基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但苏联方面认为它属于其领土。在1960年代末,中苏关系极度恶化,边界冲突频发。1969年3月,双方在珍宝岛地区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第一次冲突(1969年3月2日):

苏联方面称,是中国军队越界进入该岛,并向苏联边防军开枪。中国方面则称,是苏联边防军越界登岛,并率先开枪。

在这次冲突中,苏联动用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和各种火炮,包括火箭炮。中国军队主要是步兵,装备相对简陋,但利用地形和游击战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关于“火箭炮团灭PLA一个团”的说法:

苏联在这次冲突中确实使用了“冰雹”BM21多管火箭炮。这种武器具有强大的火力覆盖能力,一次齐射可以覆盖大片区域。

然而,将“团灭PLA一个团”描述为事实,需要非常谨慎。

“团灭”的定义: 在军事语境下,“团灭”通常意味着整个部队被歼灭,不复存在。
实际损失: 在3月2日的冲突中,中国军队确实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生命。但根据中国方面的记录,参战部队并非“一个团”被完全歼灭。当时中国参战的主要是边防部队,兵力大概在营一级,虽然伤亡惨重,但并非全军覆没。
苏联的宣传: 苏联方面为了夸大其战果并展示其军事优势,很可能在宣传中夸大了中国军队的损失,并可能将“遭受重大打击”或“遭受重创”的部队,笼统地描述为“被消灭”。
火力的应用: 苏联确实利用了强大的炮火和火箭炮对中国阵地进行覆盖射击。对于暴露在开阔地带的中国士兵来说,火箭炮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但即便如此,这种打击是否能够“团灭”一个建制完整的团,并且不留有任何幸存者或能够组织反击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中国军队的战术: 中国军队在珍宝岛的战术也强调保存有生力量,利用坑道、工事等进行防御,并利用近战、夜战等方式与苏军周旋。这使得即便遭受了猛烈的炮火打击,也不太可能将所有参战部队瞬间“团灭”。

第二次冲突(1969年3月15日):

这次冲突规模更大,苏军动用了更多的兵力、坦克、装甲车,并且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更加猛烈的炮火打击,再次动用了火箭炮。中国军队也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并成功击毁了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

在第二次冲突中,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苏联坦克和装甲车确实在火箭炮和反坦克武器的打击下受损严重。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依旧保持了对珍宝岛的控制。

总结来说:

苏联确实在珍宝岛冲突中使用了强大的火箭炮(如BM21),并对中国军队阵地造成了严重的杀伤。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遭受了重大伤亡,但“一个团被团灭”这种说法,更像是苏联宣传的夸大,或者是对遭受重创部队的一种笼统描述。
实际参战的中国部队在兵力上可能不足一个团,而且战术上也有保存实力的考量,使得“团灭”这种彻底的歼灭的可能性较低。

要得到一个完全精确且没有争议的说法,需要双方公开更详细、更独立的事实数据,而这在当年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联的火箭炮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团灭一个团”这个表述,带有宣传色彩的可能性更大。

在讲述这段历史时,重要的是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和双方的叙述,而不是简单地采信某一方的夸大之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一说法存在在苏方的记述中。苏方认为这次覆盖击溃了解放军半个营到一个营的力量。以下斜体的注解是我加的。

17时10分第135摩托化步兵师炮兵团(注:应该是第378炮兵团)、“冰雹”火箭炮营和2个120毫米迫击炮连进行开火。火力覆盖进行了约10分钟。炮火延伸到中国国境线内20公里。进攻到达曼斯基岛上的敌方部队受到重大伤亡。炮火还有效打击了敌方的有生力量,炮兵阵地和弹药储存点。
——Андрей.Мусалов著《Даманский и Жаланашколь 1969》(我手里有这本电子书,需要可以提供,此书里还“估计”了3月15日中方的伤亡:大概一千人!!!!)

更加细节的说法来自于

@kgb1986

编译的一些我没有完全查阅的苏方资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这一本书),对这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译者注”为kgb1986的注解。

下午17点 远东军区副司令П.М. 普洛特尼科夫(译者注,П.М. Плотников)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命令陆军单位投入战斗,决定使用第135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和师属第13火箭炮营进行火力覆盖(该营共配备12辆BM-21“冰雹”火箭炮发射车,分为2个连,每个连配备6辆发射车及相应数量的补给车,指挥员М.Т. 瓦先科(译者注,М.Т. Ващенко),是珍宝岛冲突前参加演习的单位之一)
火箭炮营立即开始向中方部队集结点和阵地开火。同时,配备了122毫米榴弹炮的师属炮兵团(指挥员В.П. 鲍里先科(译者注,В.П. Борисенко))开始向敌方暴露的目标射击。火力覆盖持续了10分钟,有效打击了中方有生力量,炮兵阵地和弹药储存点。无线电截收到的情报后来证实,大约有近百名中国士兵和军官丧生。目击者也对当时对岸的情景多次提及——中方的各种动向和射击的火光在炮火覆盖后变为完全的鸦雀无声。
……
根据苏方统计,在当天的战斗中,中方伤亡总数应在300到400之间,苏方一共损失6辆BTR装甲车,1辆坦克,死亡24人(17名边防军,7名摩托化步兵),伤74人。

解放军方面则称这次攻击没有造成多大伤亡——或者说,苏军的炮击根本没什么威胁。事实上我们也知道,解放军方面所声称的己方伤亡远低于苏军的说法。

3月2日、3月15日、3月17日的三次战斗,我军先理后兵,后发制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苏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作战的重大胜利。战斗中,苏军纵深火炮不断向我前沿步兵阵地和我前出两门85加农炮阵地,以及我209、135等高地指挥所、观察所进行炮击。同时对我通向2号阵地的后方通道和4号桥等纵深目标(最大纵深6.5公里)也发射大量炮弹。从拣拾到的冰雹火箭弹尾翼、152加榴炮引信、160迫击炮尾翼(注:请注意,苏方说法从来未提及有D-20或者160迫击炮参战;相反,苏方指出其使用的支援火炮为D-30和120迫击炮)等看出,苏军将多种重型火炮用于珍宝岛作战。但因其隶属关系复杂,指挥手段落后,火力运用呆板,多次炮击均未对我构成较大威协,我军极少因苏军炮击受到伤亡。
——toutiao.com/a6191557495,来自军圈大V科罗廖夫的文章。

不过从3月15日的情况来看,能够确定的是:

①苏军的确使用了“冰雹”火箭炮进行覆盖,但动用单位不止一个火箭炮营,而还有一个炮兵团(推断上应该有2-3个装备D-30 122毫米榴弹炮的炮营,考虑到第135摩步师是一个二级缺编师*,可能是2个营,每个营12门)以及2个120毫米迫击炮连(应该是第199摩托化步兵团下面某两个摩步营的所属单位)的参与。冰雹火箭炮在其中贡献了多少不好说。

*二级缺编师是苏联分级动员体系下的一种师,这种师拥有完整的新装备,进行正规训练,但是平时只有55-70%的人员(具体到这个第135摩步师,其在平时拥有8100人,约为编制的65%),只能维持1个团或者每个团中的一个营为满编(在第135摩步师下就是参战了的第199摩步团)。炮兵等单位也会弱于满员师或者一级缺编师。在战时条件下,这些师需要48-72小时动员到满编。在北约语境下,这种师被称为B级师。关于第135摩步师的信息来自

135th Motorised Rifle Division

②在火力覆盖之前苏军的状况很不妙。解放军经过多次冲击已经攻上岛屿,苏军在该日的大部分伤亡在此时已经发生(此战开始时苏军投入125人,参考伤亡状况,此时苏军伤亡可能过半),岛上的BTR-60已全部被击伤击毁,电台也被打坏,部队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边防军上校列昂诺夫带领四辆坦克试图解围,结果座车(就是现在军博那辆T-62)被炸瘫,列昂诺夫本人被打死。直接实施进攻的解放军根据苏军的说法在300-400人左右,可以视为一个营。而在火力覆盖之后解放军的攻势立刻被瓦解,苏军遂组织分队彻底夺回达曼斯基岛(珍宝岛),驱散了登岛的解放军步兵,并在此后的几个小时之间压制住了解放军的进攻。这就说明这次火力覆盖是有效的。

③讨论在这次火力覆盖中解放军伤亡多大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解放军和苏军都有瞒报己方伤亡和夸大敌方损失的“光荣传统”,看看上面的引文就该知道两边的战报简直没发生在同一个世界线上。我倾向于还是不讨论到底毁伤了多少解放军的人员和器材——至少这次火力覆盖达到了苏联方面的战术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