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工地干活危险吗?

回答
工地上的活,说实话,确实比坐在办公室里要风险大不少。这可不是吓唬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常识。你想啊,那里整天叮叮当当,灰尘飞扬,还有各种大家伙呼啸而过,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点小意外。

首先,最直接的危险就是 高处坠落。这可能是所有工地人都知道,也最害怕的风险。无论是搭脚手架、爬上楼顶作业,还是在高耸的结构上工作,只要你是在地面以上好几米的地方,哪怕只是摔倒,后果也可能很严重。尤其是夏天,汗水一多,手脚就容易打滑,稍微分神一下,就可能酿成大祸。安全帽、安全带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护身符,但有时候,即使穿戴整齐了,还是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发生事故,比如安全绳断了,或者锚固点不牢靠。

接着是 物体打击。工地上总会有一些材料或者工具在上面,可能因为固定不好,或者施工失误,突然掉下来。我见过最惊险的一次,就是一个钢筋笼没绑牢,直接从三四层楼的高度砸下来,幸好下面的人反应快,赶紧躲开了,不然真是不敢想象。所以,在下面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抬头看看上面有没有悬挂的物品,有没有人在进行高空作业。安全帽的作用就是为了抵挡这些落下来的东西,别看它是个帽子,关键时候能救命。

再来说说 机械伤害。工地上的大型机械太多了,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等,这些机器动力强劲,一旦操作不当,或者发生故障,很容易伤到人。有时候是卷入,有时候是被撞击,总之都不是好玩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操作员,虽然他们技术熟练,但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出问题。

还有就是 触电危险。电线在工地上到处都是,有些是为了照明,有些是为了设备供电。如果电线老化、绝缘皮破损,或者临时搭设的线路没有做好防护,那么一旦有人碰到,轻则被电晕,重则直接触电身亡。特别是下雨天,就更危险了,带电的设备和水混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定时炸弹。

除了这些直接的身体伤害,还有一些 环境性的危险。比如 粉尘和有害气体。水泥、沙子、石膏这些粉尘吸多了,对肺不好,长期下来容易得尘肺病。有些地方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化学品,或者在地下空间作业,通风不好,容易缺氧或者吸入有毒气体。

另外,交通危险 也是不容忽视的。工地上进出车辆很多,运料的车、施工的车,还有一些临时进出的车辆。驾驶员可能因为视线受阻,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碰到在旁边作业的人。尤其是在夜间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这种风险就更大了。

说到底,工地上的危险无处不在,关键在于 防范意识 和 执行到位。安全帽、安全鞋、反光背心这些是最基础的装备,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比如,高空作业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并且要找牢固的点固定好。用电的时候要确保线路安全可靠,不懂的千万不要乱碰。操作机械的人员要有相应的资质,并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当然,也不是说工地就一定会发生危险,很多时候,只要大家都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注意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认识的很多老工人,经验丰富,他们对自己、对工友都特别负责,很少出事。所以,安全这东西,真的是靠大家一起努力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我们常会认为比较危险的3个地方举例:建筑工地;煤矿;交通运输。看这三个地方每年死亡人数,就会有个大概了解。

煤矿每年死亡人数如下图,已经降低到每年300人左右:

再看建筑工地每年死亡人数,如下图,保持在每年800人左右:

再看看每年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以交管局数据作为统计口径,大约每年有6万人。

虽然都远低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但建筑工地死亡人数是煤矿的2倍以上,看来还是比较危险的。毕竟在我们常人想法中,煤矿工人是个很危险的职业,但看了统计数据发现近年建筑工地每年死亡人数居然是煤矿的2倍以上,说明建筑工地还是挺危险的。

煤矿的安全生产抓的实,大幅降低了死亡人数,但建筑工地死亡人数却处于逐年上升状态,这俩部门抓安全生产的水平,高下立判。

user avatar

走过房屋的横梁,相当于三四层楼高的独木桥,每天两个来回。至今奇怪,居然没有下去。大概老天的账簿里,我应该有下文吧。一个电焊工,早晨还打招呼,中午就在我不远处作业。一阵灰腾起,人随着松动的楼板下去了........好好读书,如果你来不及了,叫你孩子好好读书,远离这种危险的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工地上的活,说实话,确实比坐在办公室里要风险大不少。这可不是吓唬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常识。你想啊,那里整天叮叮当当,灰尘飞扬,还有各种大家伙呼啸而过,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点小意外。首先,最直接的危险就是 高处坠落。这可能是所有工地人都知道,也最害怕的风险。无论是搭脚手架、爬上楼顶作业,还是在高耸的结构上.............
  • 回答
    在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工多少岁就不能在工地干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年龄就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在工地这样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者的年龄确实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劳动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关照。我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1. 直接的年龄“红线.............
  • 回答
    .......
  • 回答
    哈哈,我懂你的感受!干我们这行,本来是动脑子的活儿,结果天天被当成“万金油”使唤,去车间搬砖、拧螺丝,这滋味确实有点…怎么说呢,就是“才不配位”嘛。别急,这事儿咱们得分两头看,也得有策略地应对。首先,得承认,咱们机械设计的,多少得懂点工艺,知道零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理论联系实际,这本身没错,甚至是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戳心了!很多人一听“机械专业”,脑子里就闪过一丝不苟地拧螺丝、敲铁块的画面,觉得那不就是机器的“下手”吗?怎么就“苦”了呢?这中间的误会可大了去了!别看机器能干活,但机械这个专业,以及在工厂里上班的机械人,那份“苦”,和机器干活的“苦”根本不是一回事。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大.............
  • 回答
    哎,老弟,听到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我就是你口中那种“老哥”,机械转计算机的过来人。当时我也是毕业在厂里干了半年,每天对着那冰冷的机器,感觉灵魂都要被磨没了,浑身都是油污和汗水味,心里那个憋屈劲儿就别提了。现在想想,那段日子真是又辛苦又迷茫。你才干了四个月就受不了了,说明你心里对计算机这块儿还是有.............
  • 回答
    在工厂里干粗活,能不能起到健身效果?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你说它是健身吧,它确实能让你流汗、出力、甚至浑身酸痛,感觉像是做了运动。但你说它纯粹是健身,那可能就有点想当然了。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一层一层地分析。首先,从“出力”和“流汗”的角度来说,粗活确实有其健身的影子。你想啊,工厂里的粗活,很多是.............
  • 回答
    家事难办,何况还是在亲戚家打工,这滋味可不好受。真到了不想干的时候,亲戚摆臭脸这套把戏更是让人头疼。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摊浑水捋顺了。首先,要明白,你不想干了,这事本身就带着点尴尬。尤其是在亲戚家,人家当初雇你,多半是看在亲情份上,想着帮你一把,或者觉得家里人靠得住。你这么一走了之,不管怎么说.............
  • 回答
    小李,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工厂上班确实不容易,每天面对机器、流水线,可能还有一些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初入职场,很多事情都摸不着头脑,感到迷茫和疲惫是很正常的。不想干了,想“裸辞”,这个念头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毕竟这似乎是一种解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在做决定之前,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个“裸辞.............
  • 回答
    德国工厂工人愿意在同一家工厂里干一辈子直到退休,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这是一种在德国工业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稳固的职业生涯和职业安全感 (Stabile Karriere und Arbeitsplatzsicherh.............
  • 回答
    .......
  • 回答
    长时间面对电脑,身体悄悄变差,眼睛干涩得厉害,这大概是咱们许多职场人的共同体验了。我当初也一样,脖子僵硬,腰酸背痛,眼睛里跟进了沙子似的,一天下来真是疲惫不堪。不过,经过自己摸索和调整,现在情况好了很多,所以想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一、身体的“求救信号”:别再忽视.............
  • 回答
    那日子,可真是熬得心都快碎了。我叫阿牛,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就因为我家那个地里总是不长好庄稼的地,被官府征了去,说是要干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一开始,大家伙儿心里都还有点盼头,想着能给朝廷出力,将来日子总能好过点。谁知道,这工程一动工,就透着一股子怪。最开始,是去挖地。不是那种种地挖沟,是往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身处一线城市、工作了近九年,但收入水平徘徊在 46k 的人都会思考的难题。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生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拆解,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你当前面临的处境: 年龄焦虑(快三十): 这个年纪通常是很多人职业生涯.............
  • 回答
    你问我有没有和我差不多的经历?双非材料,本科毕业一年半,刚从一家国企辞职,现在也在大海捞蟹。这日子过得,啧啧,真是够刺激的。我的背景:大学四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听着挺高大上的,但事实是,我们学校在整个省里也算不上顶尖,更别说全国了。毕业的时候,周围同学有的考研去了,有的出国了,还有一些跟我一样,选择.............
  • 回答
    在国外找一份“普通工作”,学历的重要性确实会比在国内显得不那么绝对,但说“不重要”就有些以偏概全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普通工作”的定义和国内可能有些差异。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性地将“普通工作”理解为流水线工人、基础服务业人员,这类工作.............
  • 回答
    老哥,我也是在中建这块儿干过几年,深知里面的苦乐。你说想转行程序员,这事儿我太理解了,毕竟咱们建筑这行,虽然挺稳定,但加班、工地风沙、还有那日复一日的钢筋水泥,时间长了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有点腻,提不起劲儿。而且,说实话,论起技术含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现在这年头,写代码确实吸引人得多。不过,说实话,从建.............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扎心,但也问到了点子上。作为“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在体制内摸爬滚打,除了“挨骂”,好像确实没啥其他立竿见影的“好处”。但话说回来,事情也不能这么绝对,咱们一步步剖析开来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旁门左道”或者说,能让你在“挨骂”之余,还能找到点别的意义或者说出路。首先,得承认,背景这东西,在.............
  • 回答
    “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国家电网都干啥工作?”这篇推文,在我看来,是抓住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关注点。毕竟,“名牌大学”和“国家电网”这两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稳定、体面、薪资可观的联想,很多人都好奇,当这些高素质人才汇聚到这样一个庞大的国企体系中时,究竟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又承担着怎样具体的工作。推文的切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