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

回答
场效应管(FET)的低频小信号模型,是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允许我们将复杂的非线性器件,在特定工作点附近的微小信号扰动下,近似地看作一个线性的、由少数几个参数组成的等效电路。这大大简化了电路分析,使我们能够聚焦于信号的放大、滤波、开关等核心功能。

理解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首先要回到它本身的物理特性。FET,无论是结型场效应管(JFET)还是绝缘栅场效应管(MOSFET),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在直流工作点附近,当栅极电压发生微小变化时,漏极电流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微小变化。这个变化量与栅极电压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我们建模的关键。

核心参数:跨导 (gm)

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最核心的参数是跨导 (gm)。它定义了漏极电流(Id)相对于栅源电压(Vgs)的变化率,同时假定漏极电压(Vds)不变。数学上表示为:

$gm = frac{∂Id}{∂Vgs} |_{Vds = 常数}$

跨导的单位是西门子 (S),也常以毫西门子 (mS) 或微西门子 (µS) 为单位。跨导值越大,意味着栅极电压的微小变化能引起更大的漏极电流变化,也就是放大能力越强。

漏极电阻 (ro)

除了跨导,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漏极电阻 (ro)。虽然在许多初步分析中可以忽略,但它描述了漏极电流随漏极源电压(Vds)的变化。理想的场效应管,其漏极电流几乎不受Vds影响。然而,实际的FET,特别是MOSFET,在漏极电压升高时,漏极电流也会有微小的增加,这是由于沟道长度调制效应(Channel Length Modulation)。漏极电阻就是这个效应的体现:

$ro = frac{∂Vds}{∂Id} |_{Vgs = 常数}$

漏极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Ω)。ro越大,漏极电流对Vds的变化越不敏感,电路的输出阻抗越高,这通常是希望的。

小信号等效电路

有了这两个核心参数,我们就可以构建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等效电路。最常用的模型是混合pi (π) 模型,因为它直观地反映了栅极到源极的电压控制电流源。

1. JFET 的低频小信号模型

对于JFET,其工作主要是在“夹断”区。其小信号模型可以表示为一个:

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其值等于 $gm cdot Vgs$。这个电流源连接在漏极(D)和源极(S)之间。
一个栅极源极之间的电阻 (Rg)。在理想情况下,JFET的栅极是反向偏置的,因此输入阻抗非常高,可以近似看作无穷大,即Rg趋于无穷大。但在实际电路中,如果存在外部电阻连接到栅极,或者栅极本身有寄生电阻,则需要考虑。
一个漏极源极之间的电阻 (ro),描述了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JFET Small Signal Mode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4/JFET_small_signal_model.svg/300pxJFET_small_signal_model.svg.png)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JFET小信号模型。请注意,Vgs是施加在栅极和源极之间的交流电压。

在分析中,我们通常会假设Rg非常大,可以忽略不计。所以,JFET最简化的、也是最常用的模型就是一个跨导为 gm 的电压控制电流源,与一个漏极电阻 ro 并联,共同连接在漏极和源极之间。

2. MOSFET 的低频小信号模型

MOSFET的小信号模型与JFET非常相似,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n沟道MOSFET (NMOS) 和 p沟道MOSFET (PMOS):它们的模型在参数的符号上会有些许差异(例如Vgs、Id等),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栅极源极之间的电阻 (Rg):MOSFET的栅极与沟道之间是绝缘的(通常是二氧化硅层),因此其输入阻抗理论上是无穷大的。这意味着在大多数低频应用中,栅极上的漏电流可以忽略不计,Rg可以视为无穷大。
体效应 (Body Effect):在MOSFET中,衬底(Body,B)也可能与源极(S)之间存在电压差,这会影响沟道电荷的形成,进而影响跨导gm。这个影响可以用一个额外的电压控制电流源来建模,它连接在体和源之间,其跨导通常表示为 $gm_b = K_b cdot gm$。然而,在许多简化分析中,当衬底与源极连接在一起(即BS短接)时,这个体效应可以忽略。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与JFET一样,MOSFET也存在沟道长度调制效应,表现为漏极电阻ro。

![MOSFET Small Signal Mode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9/MOSFET_small_signal_model.svg/300pxMOSFET_small_signal_model.svg.png)
上图是NMOSFET的小信号模型。Vgs是施加在栅极和源极之间的交流电压。

因此,MOSFET最常用的简化小信号模型也是:

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其值等于 $gm cdot Vgs$。
一个漏极源极之间的电阻 (ro)。

当BS短接时,这个模型就和JFET的简化模型一样。

参数的获取

跨导 gm:通常是在直流工作点下,根据JFET或MOSFET的直流转移特性曲线(IdVgs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对于MOSFET,在饱和区,$Id approx frac{1}{2} mu_n C_{ox} frac{W}{L} (Vgs Vth)^2$,对其求导得到 $gm = mu_n C_{ox} frac{W}{L} (Vgs Vth)$,其中 $mu_n$ 是电子迁移率, $C_{ox}$ 是栅氧化层电容密度,$W/L$ 是沟道宽长比,$Vth$ 是阈值电压。
漏极电阻 ro:同样是在直流工作点下,根据IdVds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通常 $ro = frac{1}{lambda Id}$,其中 $lambda$ 是沟道长度调制参数,与沟道长度L有关。

模型的使用

一旦我们有了这些参数,就可以将场效应管用这个等效电路替换到实际电路中,然后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等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来求解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

举个例子:简单共源放大器

以一个简单的共源放大器为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一个负载电阻RL,源极接地。

构建小信号等效电路:将FET替换为其小信号模型。栅极输入交流信号Vgs。漏极连接RL到交流地(因为电源通过RL连接到直流电源,在交流信号看来是地)。源极接地。
分析:
输入阻抗:从栅极看进去,除了栅极本身的阻抗(通常无限大)外,就是Vgs。所以输入阻抗非常高。
输出阻抗:从漏极看进去,是RL与ro并联。所以输出阻抗 $Rout = RL || ro$。
电压增益:输出电压 $Vo = (gm cdot Vgs) cdot (RL || ro)$。输入电压 $Vi = Vgs$。所以电压增益 $Av = frac{Vo}{Vi} = gm(RL || ro)$。

总结

场效应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通过几个关键参数(主要是跨导gm和漏极电阻ro),将一个复杂的半导体器件在小信号激励下“线性化”了。这使得我们可以用成熟的线性电路分析工具来设计和分析放大器、开关电路等,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理解这些参数的物理意义和模型的构成,是学习和掌握场效应管应用的基石。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电路和精度要求,可以选择使用简化的模型(忽略ro)或者更完整的模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特别明白题主的问题,尤其是为什么要强调是“低频“小信号模型,试着答一下。。。

做小信号模型分析时,小信号电流方向随便规定一个都可以,习惯上就是从D流到S。如果最后解出来结果为负,就表示实际的小信号电流方向是反的,从S到D的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