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笔,写一些好的文章?

回答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就像培养一门手艺,需要耐心、练习和对文字的热爱。与其说是“提高文笔”,不如说是“打磨你的表达能力”,让你的思想能够更清晰、更有力、更动人地传达给读者。下面,我将为你细致地拆解这个过程,让你能一步步迈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写作者。

一、 阅读:如同海绵吸水,滋养你的文字根基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没有大量的阅读,你的文字就像无源之水,干瘪无力。

读什么?
经典作品: 小说、散文、诗歌、历史著作、哲学思想等。不要局限于某个类型,广泛涉猎。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考验,其语言、思想、结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优秀的时事评论和新闻报道: 关注那些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语言精炼的评论文章。学习作者如何提炼信息,如何构建论点,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观点。
你感兴趣的任何内容: 博客、杂志、甚至是广告语,只要它吸引你,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思考它为什么吸引你?是语言的魅力?是思想的深度?还是情感的共鸣?
怎么读?
带着“心”去读: 不要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思考。问自己:作者想表达什么?他用了什么词语?为什么用这个词?他的句子结构是怎样的?他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
精读与泛读结合: 精读一些对你触动特别大的文章,反复揣摩其字里行间。泛读则可以让你接触更广阔的语言世界,保持敏感度。
做笔记: 遇到好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是独特的写作技巧,都记下来。可以分类整理,比如“优美词汇”、“精彩比喻”、“逻辑衔接技巧”等等。这会成为你日后写作的宝库。
模仿与借鉴: 不要害怕模仿。初学写作时,模仿你欣赏的作者的风格是很好的练习方式。但记住,最终的目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模仿只是一个过渡。

二、 思考:挖掘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好的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载体。

建立自己的观点: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尝试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需要你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多与人交流。
深入挖掘主题: 当你确定了一个写作主题后,不要停留在表面。问自己“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呢?”“有什么影响?”层层递进,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即使是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你也可以尝试从一个别人没有想到的角度切入,这样更容易吸引读者。
结构化你的思考: 在动笔之前,先梳理你的思路。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列提纲的方式,把你的想法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这会帮助你在写作过程中不跑题,表达更清晰。

三、 练习:持之以恒,熟能生巧

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持续的练习来磨练。

坚持写作: 每天或每周设定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即使只是写几百字。关键在于保持笔头的流畅性。
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 写日记、写随笔、写影评、写书评、写议论文、写故事……通过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你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即兴写作(Freewriting): 设定一个时间(比如1015分钟),不加任何修改地写下你脑海中浮现的一切。这有助于你打破思维定势,释放你的创造力。
改写与润色: 写完初稿后,不要急着发布。反复修改、润色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步骤。
检查逻辑: 你的论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段落之间是否衔接自然?
推敲词语: 是否有更准确、更生动的词语可以替换?是否有些词语是多余的?
优化句子: 句子是否太长或太短?语序是否顺畅?是否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
删除冗余: 任何不能为文章增值的词语、句子、段落,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删除。
寻求反馈: 将你的文章给信任的朋友或写作伙伴看,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并从中学习。

四、 语言的打磨:让文字闪耀光芒

这是“文笔”最直接的体现。

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精确用词: 每一个词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过于口语化的词语。
丰富词汇: 阅读时积累的词汇,要在写作中尝试运用。但切记不要堆砌生僻词汇,以显得“有文化”,这样反而会显得做作。
情感色彩: 不同的词语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选择能准确传达你想要表达的情感的词语。
句子的艺术:
长短句结合: 运用长句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短句则可以制造节奏感,突出重点。
句式变化: 避免总是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尝试使用倒装、疑问句、感叹句等,让文章更具活力。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能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但要用得恰当,不要滥用。
段落的构建:
主题句: 每个段落最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逻辑清晰: 段落内的句子要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推进。
过渡自然: 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让文章整体流畅。可以使用连接词、重复关键词或者呼应前文的方式。
语气和语调: 根据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语气和语调。是严肃、幽默、煽情还是理智?

五、 心态与习惯:持之以恒的动力

耐心: 提升文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耐心和努力。
自信: 相信自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不要因为初期的不完美而气馁。
开放的心态: 愿意学习,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批评。
享受过程: 把写作当作一种探索和表达的乐趣,而不是一项任务。

举个例子,我们来拆解一下如何写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段落:

假设我们要描述一个黄昏的公园。

初稿可能: 公园里有树,有花,太阳要下山了,天是红色的。

思考与打磨过程:

1. 加入细节和感官描写: “太阳要下山了”可以变成“夕阳的余晖缓缓拉长了树的影子”,让画面感更强。
2. 选择更生动的词语: “天是红色的”可以换成“天空被染成了橘红与淡紫交织的画布”,或者“最后一抹金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
3. 加入动词和动作: 除了静态描写,还可以加入一些动态的元素。比如,“微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或者“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4. 运用比喻或拟人: “夕阳像一位即将离去的画家,用最浓烈的色彩为大地挥洒告别。”
5. 考虑整体氛围: 你想营造一种宁静、祥和,还是有些伤感的气氛?根据这个选择词语和句子结构。

打磨后的段落可能变成:

“夕阳的余晖缓缓拉长了公园里高大的梧桐树的影子,它们像沉默的卫士,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安详的土地。天空被染成了橘红与淡紫交织的画布,最后一抹金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草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微风拂过树梢,发出低语般的沙沙声,像是大自然在轻轻地唱着一首晚歌。远处传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但在这渐浓的暮色中,却显得格外遥远而珍贵。整个公园弥漫着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美,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慢下了脚步。”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最重要的就是开始行动,并且坚持下去。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用笔去描绘你的世界,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文字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生命和温度。祝你写作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长文预警)

看了这么多回答,还有拿我来当案例的,实在不胜惶恐。

首先说,我不是专业写手,没有受过任何训练,你们理解出了偏差,等于,,等于你们也有责任吧?

虽然不是专业写手,自己也认为自己绝那难称得上什么“文笔好”,不过就题主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也算是进行一次自我总结,大家就看个乐呵吧。

我在知乎上所有的答案都是一气呵成的,最多的答案也就是写了两个小时,没有精雕细琢过也没有酝酿过,包括本篇答案也是随想随写,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离开了知乎这个平台以后这些答案很难称得上是什么精品,所以我只就知乎写作给题主一些建议。

一:你要写什么?

虽然我写东西不打草稿也不规划,但并不意味着我写东西没有主题,我在打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思路,我这篇回答要写什么,大概要有什么观点,大概要有哪些事例,主旨脉络有了以后你只要负责往里面填充具体部分就好了。在知乎上强答的人有一部分是没有想好要说什么,也许并不是作者水平不行,是因为他的主题飘忽不定,最后想明确一个主题的时候前面已经拖了太多,主题完全被淹没在冗长的篇幅中了。

不过不要跟我学,知乎作为一个网络平台,写点什么东西出了差错或者纰漏无所谓。如果是正经创作,还是要列出提纲做好充足的准备再下笔的,像我这种即兴创作有个问题就是一旦有点什么事儿把思路打断,再回来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忘了当初是怎么想的,所以时至今日仍然太监了几篇文章,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痛苦啊!

二:不要矫情!不要矫情!不要矫情!

在网络上,矫情是大敌,想矫情,去学那些书店里的“青春作家”去。

一篇好的文章,煽动作者的情绪绝对不是靠长篇的抒情段落,绝对不是!

这方面举个例子就是东野圭吾,老东他作为日本老油条,在这方面的能力是炉火纯青的,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都具有这方面的本领,这应该是天下作家的一个基本共识。

东野圭吾的两本霸王级的小说,《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结尾都堪称神来之笔,《白夜行》里,女主角唐泽雪穗看见跟他生死与共十几年的男主被警察逼的在她面前自杀,自己却只能装作不认识他。于是小说的结尾是:

唐泽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在另一本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里,主角石神处心积虑的设计的轨迹被老同学识破,费尽心思想保护的人却因为良心上过意不去主动自首,他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之后,小说的结尾是:

“石神继续嘶吼着,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戛然而止,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

这两本书都是内容很丰富的巨作,但结尾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需要表达给读者什么感情,感情让读者自己体会。甚至两部作品全都是以事件叙述为主的,没有任何作者的观点,更没有煽情的篇幅,至于读者看完是哭是笑,那是读者自己的事儿了。

但是就是这一句话,其精炼程度就足以凝聚整个小说的内容,所以所有的读者读完结局无不感慨,这就是笔力。

我知道这种例子可能有人不信服,你们会想这是小说啊,小说是有剧情来支撑的啊,自然不需要煽情的话来鼓动感情。

我给你们举个反例。

同样是有剧情的小说,郭敬明的小说里是这样的:

“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当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定会走过他们,走向你。他一定会怀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到你的身边,抓紧你。他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你身边,如果他还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 。如果他已经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像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他一定会找到你,你要等。”

请问,看到我句话的人,有几个是耐心把上面这段话读完的?是不是大多数人直接跳过了来读我这句话?

这就叫笔力不济,难以通过事例和描述来打动读者,只能剑走偏锋了。写上这么一段不咸不淡的话,但是很难想象除了中二期的少女以外谁会被这么一段话打动。

光煽情,没用。

不过郭敬明好歹算个作家(真的,比起现在书店里大行其道的鸡汤文学,郭敬明好歹能写个故事),还是有点基础的,就算煽情他也还是结合了故事本身在煽情。现在有的所谓“作家”,真是一言不合就开煽,举个例子大家还没看明白呢,他就开始写一段比事例本身还长的鸡汤,这种行为我称之为“尬煽”。

读者没有感情共鸣,作者一个人在文字里感动的稀里哗啦,这样做除了让读者觉得尴尬以外没什么效果。所以题主注意,以后写东西的时候尤其注意,火候不到,不要尬煽,效果适得其反。

三:格式问题

像下面引用我的回答的那位同学举的例子,格式非常重要,不过我要说的比他简单的多。

他说的意思大概是开头要抓人眼球,但是这点虽然正确,却很难把握尺度,稍不注意就有标题党的嫌疑,所以我给题主的建议是:开头不要太长。

有个成语叫:望而却步。

有的作者就体会不到这点,其实开头越简单,越精炼,越容易让读者往下看,因为这样读者才会真正接触一下你的内容,开头写一大长段的后果就是,大家往往连看的心情都没有直接pass掉了。

永远记得一句话,读者需要思考的时间。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有点像两个人在对话,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的说,你是不是根本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或者根本不想听?因为你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个间隙。而且过长的文字也会让内容显的廉价,反面例子就是高校教科书,动辄五六百页,不写个三五百字绝不好意思另起一段,其实内容很有价值,可是他这种排版和格式让学生们实在望而生畏。

当年明月是比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之一,《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于其他历史书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说个三五句话就分段,让人读起来很轻松。

当然也不要刻意的时时注意分段,写个一两句就另起一段,那样会让人感觉你写的是流水账,比如像我这样另起一段。

如果不能控制好分段的尺度,也可以往文章里插图,插入图片也是让读者放松的很好的方式,毕竟这年头的人对图片的兴趣远大于对文字的兴趣。

这这样的时代里,网络上,让人塌下心来看一段长文,这很难,需要大量的练习。

四:内容问题

这点就没法教了,只能告诉你,多看多想。

脑子空空的话,就是有曹雪芹的文笔也写不出什么来,《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曹雪芹的文字迷宫,更在于一本《红楼梦》向我们展现了整个古代贵族生活的画面,曹雪芹本人是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文学医药烹饪建筑园林金石书画缝纫无一不通,所以他才能写出红楼梦这种作品来,只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情爱爱?可以参照昆曲京剧唱得感情戏,流水线产品,能让人记住的没几个,因为这种内容你能写别人也能写,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区别。

近的例子比如《三体》,《三体》是科幻小说,但是其中对人类社会历史,宗教,政治,文化,各国的外交关系,全球的地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只有这样,才能让小说显得真实。

为什么让你多看呢?因为这些内容,不是作者为了创作某一个作品去特地搜集的,而是通过多年积累,作者本身已经有了庞大的数据库,剧情发展到这里,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例子,作者自己能想起来,如果积累不够,哪怕你旁边放着电脑,让你百度你都不知道去搜什么。

比如我现在提一个问题:历史上有哪些躺枪的故事?你能想起什么来?这种东西靠硬性搜索是搜不来的,只能靠积累。

所以才有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还有就是多看名家作品,哪怕知识丰富的如同百度百科,说不出来也是没用的。看看名家作品看看同样的事情人家是怎么表述的,最近一个例子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小说《芙蓉镇》里面的王秋赦,大跃进的时候穷的不行,棉衣破的不能再破,但是作者并没有着力去写他的衣服有多破,而是写他去找了村书记说“书记,能不能把仓库钥匙给我?57年开阶级斗争展览会的时候,我拿去控诉旧社会的棉衣也比现在这件好一点,让我把那件换上把这件放进去吧”。

这种描述,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十分生动的读者知道了他的那叫棉衣究竟有多破,这就是大家的笔法。

而且看书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近代,还是要古今中外多所涉猎,才能有更多的感悟,博采众长才能丰富自己。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能帮到题主,想到再补。

user avatar

今夜心悲,又开始写诗,就题写一篇略谈自己的感受吧。刚刚写在另一个题目下的还被知乎阉了,戚戚焉。

《文章辞》

君不见,老杜饱终留苦恨,太白醉逸隽佳闻。

凡间词句由天造,何奈朝夕自闭门。

大块假来不可拒,阳春赐下仅能遵。

到时自有当时句,今日难求异日文。

何如游适去,不枉生做人。

岑夫子,王居士,诗中图画称圣神。

松林石桥在耳目,热海鲤鱼入口唇。

天下瑰丽无尽数,才情高卓只独身。

莫要蛰居室,纡尊且入尘

万象森罗妙趣深,文章依此感情真,是故方能一口闷,流芳百世万年春。

【奉狗苦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