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电子念佛计数器是什么心态?

回答
用电子念佛计数器,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得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当时是个什么光景,这“计数器”在你手里,就变了味道。

最初的念头,或许是“求个方便,更专心”。

你想啊,以前念佛,得拨念珠,一粒一粒地数。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用心去感受每一颗珠子滑过指尖的触感,感受数字的变化。但是呢,有时候你可能在忙别的事,比如边走边念,或者在公共场合,总不能掏出个大串念珠噼里啪啦地拨吧?这时候,电子计数器就派上用场了。

它小巧玲珑,可以放在口袋里,甚至绑在手指上。你只需要轻轻一按,数字就跳上去了。这样,你就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念头本身,而不是纠结于数漏了多少,或者数准了多少。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念佛,或者想要达到某个数量目标的时候,这种方便性就显得尤为可贵。你可能觉得,“我就是想把佛号念足,不想因为数数分心,电子计数器能帮我这个忙,那挺好。”

再后来,心态就可能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有时候,这电子计数器就变成了一种“仪式感”的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量化”的体现。你可能不再满足于“随缘念”,而是希望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一天念一千声,或者一个月念三万声。这个计数器就成了你完成目标的“证据”。

你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计数器,开始念。每念一声,它就给你一个确认。当数字慢慢爬升,达到你的目标时,你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觉得“今天我又完成了一项任务”。这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上班打卡,或者完成一个游戏任务。它给你了一种即时反馈,让你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量化的、可见的。

但是,这里面就容易掺杂一点“功利心”。你可能开始更关注“数字”本身,而不是“念头”的质量。你可能为了尽快把数字“刷上去”,念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随意,甚至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这时候,计数器就从一个辅助工具,变成了一种“催化剂”,让你的念佛变得有点“赶场”的意思。你可能想着,“今天必须念够数,不然就达不到我的目标了。”

还有一种心态,可能就有点微妙了,叫做“比较”和“焦虑”。

当你身边也有人用计数器,或者你听到别人念佛的数量惊人,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计数器上的数字和别人比。一看别人念得比你多,你就开始有点“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自己的修行不够精进。

这时候,计数器就变成了一个让你不自在的“标尺”。你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对念佛本身产生动摇,“是不是我念得不够多,所以效果不好?”这种心态,其实离佛陀教导的那个“放下”的境界,就有点远了。佛陀教我们的是用心念佛,而不是攀比数量。

当然,也有很多人,用电子计数器,只是图个“自在”。

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功利心,也没有和别人比较的意思。他们只是觉得,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方便,而念佛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就像有些人用手机听经一样,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他们可能在走路、在等车、在做家务的时候,随手拿出计数器,念几句佛号。计数器上的数字变化,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记录,一个提醒,而不是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他们更享受的是那个当下,是佛号在心中回响的那份宁静,是计数器带来的那点小小的“确认感”。

总而言之,用电子念佛计数器,心态可好可坏,全看你如何去理解和使用它。

它本身是个中性的工具,你可以用它来辅助修行,让自己更专注、更持之以恒;你也可以让它变成一种负担,让自己陷入比较和焦虑。关键在于你的“心”,你对佛法有多少真正的领悟。

如果你的心是纯粹的,只是想借它来帮助自己念佛,不被杂念打扰,不担心数漏,那它就是个好帮手。但如果你的心被世俗的观念(比如数量、比较)缠绕,那即使是再好的工具,也可能变成你修行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啊,用计数器念佛,这事儿,还是得看你自己的“道心”有多坚固,有多清净了。愿你的每一次拨动,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祈愿,而不是数字的奴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计数的问题】

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什么问题呢?就是根性。凡夫看不到自己低劣,懈怠。也是最喜欢给自己找理由的,人最善于的就是给自己找开脱。容易迷惑於环境和自己的欲望中。

计数不只是计数,他有着强大的相续、增进的作用。不计数的话,凡夫之心必定流于世俗七情六欲,如此,变成了业障的增进相续。而计数者,随时拿着计数器或者念珠,一般人,尤其是没计数的,他认为计数就是记个数字而已。

岂不知,计数具有强大的摄心相续,来增进信愿行。就是说,他不只是增进念佛数量。他还是相续信愿。而拿计数器,就是利用他的攀缘性,让他经常攀缘记得我要念佛。凡夫之心,他经常想什么,就会增进什么,逐渐就会形成习惯。你天天想念佛,那你的信愿行每天就会增进,你天天多数时间想财色玩乐,你就会增进财色玩乐。

《尚书》中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约束於不离,这个就是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矣。允执厥中是成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在念佛来说,就是给自己一个约束。不约束就会趣向退转。在儒学称为趣向下流。


人心惟危?危者危险,古时也通诡。就是内心很诡诈是凡夫的心性。人之天性,爱好下流,贪图声色、货利,或在名高,或做什么都争斗的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病态,不一而足。在佛法,这些病态会迷惑他追逐世俗,不知自己随时会死,随时堕地狱。这个为什么危险,在世俗,凡夫因为各种心态而生身心之病,痛苦烦恼一辈子。

善导大师言:“但以娑婆苦界,杂恶同居;八苦相烧,动成违返;诈亲含笑,六贼常随;三恶火坑,临临欲入。”

道心惟微,在念佛行持中,计数看似很简单,但他的功德是很微细,微妙,含着强大的作用。他能扭转你攀缘世俗的心,让你攀缘修行。别小看这个道理。他能决定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能不能越来越有信心,能不能越来越相续。也就是说,计数与否深知可以决定你最后的往生。

故,昙鸾道绰、善导永明。极重记数。而善导大师和永明寿禅师二祖皆弥陀化身。决定可凭矣。

恋西大师言:“末世众生。障重心乱。欲向今生脱苦。舍记数持名一法。决定无门矣。”

中国古代念佛法门一开始,就实行计数,昙鸾大师一天七万,道绰大师一天六万。善导大师最忙的时候,功课也是三万,其他时间只要嘴能空出来的时候就念。莲池大师一天六万,藕益大师也是六万。法然上人六万,后来七万。

凡夫天性懈怠,容易得过且过,以我身边佛友来说吧,二十年前,我在东北时,在一个镇一起学佛的有十几位。现在所剩下的就四位,都是计数的。而那些不计数的,后期各忙各的,认识好几年了,那些计数念佛,随时随地拿着念珠的师兄们,现在每天都上万。而那些没计数、没约束念佛的。 现在基本都不怎么念佛了。

总之,对于往生,他们已经扔脑后去了。这就是计数和不计数的结果。计数他能相续你内心对佛法的增进。一般开始学佛的时候,内心有兴趣做为动力,但,人不可能总兴奋的,念佛必定逐渐归于平淡。

很多师兄,开始的时候,我就劝他们约束下自己,计数念佛。但他们当时是信誓旦旦,对自己信心十足,我一定能坚持,我有定力。认为自己一定能坚持。那么,他动力就没了。动力没了,内心的念佛思维就极其少了, 那他世俗心有强大了。

所以,基础打好,养成习惯,还有就是要增进信愿行的落实,这个很重要,否则,后期很难预料。其实,凡夫天性都是容易懈怠。结果,常的坚持几年,短的几个月。逐渐逐渐就潜移默化了。被世俗默化了。

善导大师言:“普劝众生护三业,行住坐卧念弥陀,一切时中忆地狱,发起增上往生心。”

护三业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要作恶,一个是归心念佛,不要研究世俗。两个意思其实也是一个,你一心钻在念佛上,自然会变善。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你要行住坐卧,一天到晚念佛,常思维轮回三途之苦,如此能增上往生心。

所以,昙鸾大师说,念佛法门有自动止恶修善的功能。开始提倡计数的是释迦佛,历代祖师也是以这个方式,当知祖师的最上根,但,他也必须要计数,何况凡夫。

善导大师言:佛劝专念弥陀佛名,一万、二万、三万、五万,乃至十万者,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阿弥陀佛的意思,是让我们每天尽力念,一万到十万,能念多少是多少。每天除非你不能念,这个没关系,但你能念而不念,这个就不是很顺佛意。所以。落实下来最好是一直念,能念就念,这个比较符合佛意。太忙的时候,可以暂时不念。

人生短暂,财色名利,如空华水月,何必那么喜欢?而且,一切有因果,注定不是你的,你决定得不到。如果不能往生,还会堕轮回三途。

因此,应少贪世俗,多归心念佛。这个才是智者。可以拿一串念珠,或者计数器,经常拿在手里,这样会自动提醒念佛。多念有多念的好处。

王阳明说,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但凡夫念佛,必定是在世俗人心中念佛。怎么办?那就需要约束一下自己,否则,很危险。但,此心杂於、混乱在俗世人心中,这个发心就容易危险了,容易被破坏,因为人心诡诈。平生精进念佛者,

如善导大师言:“日别念弥陀佛一万,毕命相续者,即蒙弥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

又言:“大须精进,或得三万、六万、十万者,皆是上品上生人。”

临终那痛苦,苦不堪言。懒惰的,临终一般走的很辛苦,有的被折腾几个月的病苦,天天卧在床上,吃喝也痛苦。而精进修行的,佛力加持也强大,就可以不经历这个苦,一般临终走的很舒服,预知时至,甚至可以和大家说个诗,然后盘坐往生。

还有,平时一直念佛的,他内心安和,经常很安详舒服。而每天只念一点的,必定杂乱,内心也会烦恼重。因为他总是喜欢和俗事混一起。佛愿为我们尽量相续,而计数是最完美的方式,欲必生者,当计数念佛,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

南无阿弥陀佛!

user avatar

这种戒指形状的计数器是我最喜欢的。

很方便,很好用,不显眼,可以随身携带,不小心带进厕所也不会觉得不合适,而且价格便宜,坏了丢了都不心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