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不尝试用电子笔取代鼠标?

回答
为什么我们不索性把鼠标这个用了几十年的老伙计换成电子笔?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意思,对吧?毕竟,电子笔在我们手里写写画画,感觉要比鼠标那个滑动的球或者激光移动起来更直接,更像我们用手做事一样。而且,现在很多数位板、触摸屏都配了电子笔,它能做的可不只是点点点。但要说完全取代鼠标,这事儿,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笔在某些方面确实比鼠标有优势。

精确度与控制力:想象一下你在画画,或者要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图标里点那个特别小的,鼠标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电子笔呢,笔尖那点接触面积,加上它模拟了我们握笔的自然姿势,在进行精细操作时,比如照片编辑里的抠图,或者CAD软件里的绘图,那真是如虎添翼。很多数位板还支持压感,你用力轻重不同,屏幕上画出来的线条粗细、颜色深浅都不一样,鼠标能做到吗?显然不能。
自然性与效率:对我们习惯用手写字、画画的人来说,电子笔的操作方式太自然了。不用刻意去适应一个“滑动”的动作,而是“指向”和“触碰”,感觉更直观,学起来也更快。尤其是在需要大量输入文字、做笔记的场景下,手写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电子笔配合输入法,甚至比打字还快,而且还能保留手写的温度。想想看,在课堂上记笔记,或者开会时快速记录要点,电子笔简直就是利器。
人体工程学:长时间使用鼠标,尤其是那些设计不佳的鼠标,很容易导致手腕疼痛,就是所谓的“鼠标手”。而电子笔的握持方式更接近我们平时握笔,如果设计得当,对分散手腕的压力,可能比鼠标更有好处。

但是,说到底,鼠标之所以能统治桌面这么多年,也不是没道理的。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电子笔在很多方面,也确实没法完美替代。

使用场景的局限性:大部分时间,我们在电脑上做什么?是画画、做设计吗?不是。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浏览网页、输入文字、管理文件、玩一些不需要精细操作的游戏。对于这些常见的操作,鼠标已经足够好用,甚至可以说非常高效。你用电子笔去点一个网页上的链接,然后滚动页面,再点另一个链接,这个过程会比用鼠标更顺畅吗?很难说。鼠标的“平移”和“单击”是为通用性设计的,它更适合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快速的区域选择和导航。
习惯与用户基础:别小看习惯的力量。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如何使用鼠标,而且市面上的绝大多数软件和操作系统,都是围绕鼠标的交互逻辑来设计的。换句话说,整个生态系统都已经为鼠标量身定做了。如果真的全面转向电子笔,那么现有的所有软件界面、快捷键、操作流程都需要重新设计和适配,这工程量太庞大了。而且,用户也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一套新的操作方式,这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鼠标的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本与普及度:虽然现在很多设备都标配电子笔,但要让所有电脑用户都标配一个高质量的电子笔,成本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电子笔也需要屏幕的支持,或者一块数位板。如果电脑没有触控屏或者你没有数位板,光有一个电子笔,它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鼠标呢?便宜的几十块就能买到,贵的高端货也价格适中,而且几乎所有电脑都自带一个接口。
非指向性操作的不足:电子笔主要还是指向性的操作,就像我们用手写字一样。但鼠标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用来指向,它还能进行一些更“粗犷”的拖拽、圈选,甚至是一些特定软件里的“笔刷”效果,鼠标也有其独特的灵活性。当然,有些电子笔也可以做到类似的功能,但通用性上还是不如鼠标。

再深入想想,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交互逻辑的设计哲学:鼠标的设计,可以说是将人类的直观感受(用手移动物体)和计算机的精确控制(光标的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妥协。它提供了一个中间层,让我们可以更“安全”地与计算机互动,而不用担心直接触碰到屏幕或者硬件。而电子笔,则更像是将人类的“书写”和“绘画”能力直接投射到数字世界,这更像是一种“自然交互”的延伸。这两者服务于不同的交互需求。
技术限制与瓶颈:虽然电子笔技术在进步,但要做到像人手一样灵活多变,能够模拟各种笔触、力度、角度变化,同时又能在各种屏幕上都拥有极佳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技术上还是有挑战的。而且,电子笔的续航、笔尖的磨损问题,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市场细分:现在的情况更像是一种市场细分。对于专业的设计师、艺术家、需要大量手写笔记的用户来说,电子笔和数位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鼠标依然是最方便、最经济、最适合他们日常使用的输入设备。两者并行不悖,各司其职,可能才是最符合现状的选择。

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不尝试用电子笔取代鼠标?我的看法是,不是我们不“尝试”,而是目前来看,两者在很多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它们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就像我们有了钢笔,但圆珠笔和铅笔也依然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一样。未来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模糊这种界限,但就当下而言,鼠标这个老伙计,在很多人的桌面上一时半会儿还不容易被完全请下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笔更累。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我现在写回答的就是配了笔的Surface Pro 7。但是除了需要手写记录或者画图的时候,我更多的还是使用鼠标而不是触屏或者Surface Pen。

第一,是移动的距离。

有空你可以自己量一下,鼠标指针从屏幕的一头移到另一头,鼠标需要移动多远的距离。大多数人在桌面环境下使用鼠标一般设置的是800-1000CPI,我手头正在用的M590·改也是这个CPI值,系统的光标移动速度是默认的也就是在正中间,大致量了一下,指针从Surface Pro 7的屏幕最左侧移动到最右侧,鼠标只需要移动4厘米出头,而Surface Pro 7的屏幕宽度超过26cm。

这就意味着使用鼠标和使用触控笔相比,手部移动的距离只有后者的1/6不到,哪个更轻松?

另外注意这还只是Surface,一个屏幕只有12寸的小玩意儿,我抬头看了看面前27寸的显示器、对面做CAD同事的44寸带鱼屏,想想我家接着80寸电视的NUC……算了,不敢想。

第二,是姿势的问题。

用笔戳屏幕,胳膊和脖子废哪一个自己选吧。

如果是竖直起来的屏幕,OK,对脖子相对有好一些,但是这就意味着为了移动鼠标你得手持一根死重的触控笔(Surface Pen是真的重,比起纸上写字的笔实在是重量级),小臂长时间抬起在屏幕上戳戳戳戳戳,5分钟之后感觉就和搬了半天家感觉差不多,胳膊酸死。将屏幕放平,手臂不能说完全解放(参考上一条,移动范围非常大),但是至少有个支撑。但是那就意味着长时间的低头伏案,脖子很快不行。

所以我们办公室的设计师在挑选绘图设备的时候,老骨头们经常倾向于选择数位板而不是数位屏,就是因为老骨头们的骨头是真的不行了,年轻人趴在Cintiq上半天起来还能活蹦乱跳,老骨头趴在Cintiq上画图,眼睛先瞎掉,然后脖子废掉,然后埋掉。而且别忘了Cintiq边框可以开航空母舰,折叠下来胳膊肘可以支上去那种,舒适度已经很高了,换成Surface画半天图直接入土为安。

而且别忘了这还是讨论的Cintiq和Surface这种专门考虑了手写的设备,你问的是“操作系统”为什么不用笔取代鼠标,这就有些不把台式机用户当人了。。本来台式机+键鼠用着是很舒服的,高分辨率大屏离眼睛远一些,看着不那么刺眼,鼠标和键盘顺手就能够到,高度调整好就OK,胳膊肘直接架在桌面上,几乎不用发力抬起手臂,如果换成笔,那个姿势想想就累。

最后,猜猜FPS玩家会不会端着MA5来找你的麻烦。。

user avatar

用笔更累呀。坐姿相对挺直,还要移动整个胳膊。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熟手的设计师越喜欢用鼠标。往椅子上舒服的一靠,虽然面前是22寸的wacom数位屏,依然鼠标锁套,鼠标路径,各种渐变就鼠标点点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我们不索性把鼠标这个用了几十年的老伙计换成电子笔?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意思,对吧?毕竟,电子笔在我们手里写写画画,感觉要比鼠标那个滑动的球或者激光移动起来更直接,更像我们用手做事一样。而且,现在很多数位板、触摸屏都配了电子笔,它能做的可不只是点点点。但要说完全取代鼠标,这事儿,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
  • 回答
    中国足球联赛的U23政策,说到底就是想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本土年轻球员成长乏力,国家队选材面狭窄。过去,我们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比如之前的“U21球员政策”,但效果并不算理想。这次的U23政策,说是“强制性的使用”,背后也挺多故事。为啥不干脆来个“本队21岁以下不注册即可参赛”的招数呢?这想法挺有意思.............
  • 回答
    《三国志》系列游戏的能力值设定,历来以“五维”为基础,即武力、智力、统率、政治、魅力。这种设定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构成了玩家对游戏中武将能力认知的重要基石。然而,我们也不免会思考,为何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尝试“七维”甚至更多维度的能力值呢?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也并非完全没有尝试,但.............
  • 回答
    借淋巴重塑中医:一次大胆的猜想与探索中医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引人入胜,但也正是这套理论,在现代科学,尤其是西医的审视下,常常显得“玄乎”而难以捉摸。像“丹田”与“元气”这样的概念,虽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却因缺乏可量化的生理基础,而成为西医眼中“不被认可”的症结所在。然而,我们能否尝.............
  • 回答
    将中芯国际与华为进行类比,并思考为何中芯国际未被像华为那样作为“标杆”来大力宣传和积极帮助,这涉及到多个层面、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中芯国际的性质与定位的差异: 华为:消费者终端为导向的巨头,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产品直接触达消费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简直是游戏从业者每天都要面对的终极拷问之一。为什么有些游戏明明可以更好玩,却没能做到呢?答案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商业、创意、市场定位等等方方面面。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1. “好玩”的定义是模糊且主观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好玩”这东西,每个玩家心里的标准都不一样。 .............
  • 回答
    把内存、GPU和显存都集成到CPU里,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吸引人,就像把所有能想到的好东西都塞进一个更小的盒子里。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目前我们看到的还是CPU、独立显卡和独立内存的组合:1. 技术可行性与物理限制: 工艺制程的矛盾: CPU、GPU、内存(DRAM)以及显.............
  • 回答
    罗马共和国时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居民,也就是你所说的“黑人”,与罗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结构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大规模的交集,所以罗马自然也就没有去“征服”他们,更谈不上让他们充当“炮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罗马共和国时代,以及当时世界的认知和地理范围。首先,地理的隔阂是关键。罗马帝国.............
  • 回答
    您的问题中存在一些历史时间线的混淆。实际上,伊尔汗国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经解体,而明朝从未面临“收复”伊尔汗国的现实需求。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伊尔汗国的历史背景与消亡1. 伊尔汗国的建立与终结 伊尔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1264年—1335年),由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创立,统治波斯、中亚.............
  • 回答
    刘邦不自称“汉始帝”,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汉朝建立初期政治、历史定位以及他个人性格和政治智慧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始”这个字的分量。在古代,“始”往往带有开创、奠基的意义。但同时,“始”也暗示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可能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经历时间的检验。如.............
  • 回答
    大众不给国产车配6MT,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不能简单一句“不给”就概括了。这里面掺和了不少市场考量、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还有一点点“品牌策略”的影子。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前提: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车型,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车型,比如朗逸、宝来、速腾、迈腾这些,它们推出的手动挡版本,主要是为了拉低.............
  • 回答
    说NBA不好看了?这可真是个扎心的问题,因为对于很多热爱篮球的人来说,这句话可能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要说它“不好看了”,肯定不是因为突然没了篮球,而是很多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元素,现在看起来有点变了味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1. 巨星抱团,权力游戏:曾经的“一人一城”情怀.............
  • 回答
    关于易语言在国内少儿编程领域“不进军”的说法,我觉得有些片面了。 准确来说,易语言在少儿编程这个细分市场上的 存在感和影响力确实不如一些新兴的、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编程语言和平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易语言完全没有接触过或者没有尝试。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易语言的基因和定位: .............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实话,看到承太郎在那里,心里肯定会泛起一个念头:为什么波波不去搬救兵呢?毕竟,承太郎那可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啊!不过,仔细想想,波波的这个选择,其实挺有他自己的道理的,而且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比找个“外挂”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先捋清楚,波波当时是个什么状况,以及.............
  • 回答
    x86 和 MIPS 指令集之所以不兼容,就像你问为什么一辆法拉利不能直接开进一个为大众甲壳虫设计的车库一样——它们在设计哲学、目标市场、历史演进以及底层实现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可不是什么小小的“误解”,而是从根本上的“基因”不同。咱们得从头捋捋:1. 设计哲学——复杂与简单的一场“战争”: .............
  • 回答
    关于东方不败为何不杀任我行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剧情的漏洞或者他人的善心,不如说是东方不败自身复杂心境和对权力、对过往的一种微妙处理。这其中掺杂着他成为“东方不败”的过程,对日月神教的掌控,以及对个人存在的认知。首先,我们得看看东方不败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曾经是任我行的忠实下属,甚至可以说是任我行.............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谷爱凌为什么不上清华大学,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但答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最直接的原因是,谷爱凌在 2020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并且已经完成了学业。所以,她并非“选择不上清华”,而是她 选择并进入了另一所顶尖学府。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问题,涉及到上海人对家乡的情感、生活方式、职业发展、社会网络以及对未来的考量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卖掉上海的房子,去其他城市购置豪宅并安享晚年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上海人不选择这样做的一些主要原因:1. 情感与归属感:根深蒂固的“上.............
  • 回答
    2020 年的国庆中秋假期,我确实没怎么出门。一来那时疫情反反复复的,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不想给自己添麻烦,也不想给别人添堵。二来,也是因为正好有了一段难得的不用奔波的日子,我想好好在家“充充电”。这八天,我算是把“宅家”这件事发挥到了极致,但也过得相当充实。具体做了些啥呢?大概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