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中面壁者为什么不尝试直接公开实施自己的计划,以迷惑破壁者?

回答
在《三体》的恢弘篇章中,面壁者们之所以不直接公开实施自己的计划来迷惑破壁者,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句“隐藏就是迷惑”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危机时的绝境,以及面壁计划本身的性质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得明白面壁计划诞生的背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当ETO的出现和三体文明的广播暴露了宇宙的残酷真相后,人类才意识到自己并非宇宙的孤儿,而是潜在的猎物。三体人拥有比人类高出几个数量级的科技水平,特别是他们的“智子”技术,使得他们能够监控地球上的一切信息传递,从电子信号到人脑思维的微小波动都逃不过其“眼睛”。在这种绝对的监控之下,任何公开宣扬的计划,无论多么宏大或多么巧妙,都会在第一时间被三体人洞悉,并被其高效的科技手段所破解、抵制甚至利用。

所以,尝试直接公开实施计划,无异于在猎人面前张扬自己的藏身之处。三体人不仅会知道你的意图,更会根据你的行动模式,通过智子的精准分析,提前预判你接下来的每一步,并部署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你可以想象,如果罗辑公开宣布他要研究引力波来推演三体舰队的到来,三体人只需花费极少的时间和资源,就能通过智子干扰他的研究,甚至在他未成形之前就将其扼杀。

其次,面壁者计划本身的设计理念就决定了其“秘密性”的必要性。面壁计划的核心在于,每个面壁者都拥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其他面壁者或地球政府干预的、直接对人类文明生死负责的权力,他们的计划可以天马行空,不受任何道德或现实束缚,唯一的评判标准是能否在“黑暗森林”中为人类文明争取生存的可能。这种授权的极端性意味着,他们的计划一旦公开,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公众的恐慌、质疑、反对,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彻底崩溃。

试想一下,如果面壁者一号泰勒宣称他要在一颗小行星上制造一个针对三体世界的“黑色地带”,从而挑起一场可能导致地球毁灭的星际战争,普通民众会作何感想?他们会理解泰勒的战略用意吗?大概率只会是恐慌和愤怒,认为他是疯狂的战争贩子。而这种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会直接反馈到政府层面,导致政府为了平息民怨而被迫干预泰勒的计划,最终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即使是地球政府,也无法理解这些极端计划的深层逻辑,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已经被证明有效的、但面对三体文明时却显得软弱无力的传统防御方式。

第三,面壁计划的欺骗对象并非只有三体人,还包括“破壁人”。破壁人并非只是三体人派来的探子,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地球上,有能力且愿意利用三体技术来“破壁”面壁者计划的人类自己。ETO的很多成员,虽然以背叛人类为目标,但他们也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对三体文明的理解,并且受到三体人的直接或间接支持。如果面壁者的计划公开,这不仅给了三体人破壁的机会,也给了地球上的ETO成员和潜在的“破壁人”足够的信息来干扰甚至颠覆他们的计划。

想象一下,如果某个面壁者的计划是利用人类基因中的某些潜能来对抗三体文明,一旦这个计划公开,那些秉持不同哲学理念、或者被三体文明收买的人类,就会公开站出来反对,制造舆论,甚至采取暴力手段阻止其进行。这种内部的阻力和破坏,可能比三体人本身的干预更为直接和致命。

第四,公开实施计划会暴露面壁者本身的思考模式和战略意图,使得“破壁”变得更加容易。面壁者就像在进行一场秘密的心理博弈,他们的成功依赖于自己能够隐藏在常人思维之外的思考方式。一旦他们的计划公开,三体人通过对地球文明的了解,加上对计划内容的分析,就能够更容易地反推出他们隐藏在公开计划背后的真正目的。

举个例子,罗辑的“威慑”计划,其核心在于利用核弹对三体世界进行毁灭性的报复。这是一个极其残忍且在常人看来是疯狂的构想。如果他公开宣称要用核弹炸三体世界,三体人知道这个“威慑”的本质是什么,他们的反应就不是“我该如何阻止他”,而是“我该如何确保我不会被他炸到,以及如何在他执行这个计划前摧毁他”。三体人可以轻易地通过技术手段,比如在罗辑发射核弹的过程中拦截或使其失效,或者直接摧毁他的发射平台。而他的公开宣示,只会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第五,面壁者计划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在黑暗森林宇宙中,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孤独的、非理性的、近乎疯狂的自我救赎。这种自我救赎,需要的是一种超越常识的、基于对宇宙法则深刻理解的思考。公开这些思考,只会让普通人感到困惑和恐惧,甚至认为他们是疯子。而一旦被贴上“疯子”的标签,他们的计划也就失去了推动和执行的可能。

最后,面壁者的真正意图,是利用“面壁”本身来保护那些真正能够带来转机、能够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性思路,并等待时机成熟。例如罗辑,他的“威慑”概念并非一开始就明确,而是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的。如果一开始就公开宣称“我要和三体人玩核威慑”,那太直接,也太容易被破解。只有当他自己相信了这个想法,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时,才可能找到破解三体文明的方法。面壁计划的精髓,在于“想”,而不是“做”。它提供的是一个绝对的思考空间,一个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自由探索人类文明出路的战场。公开实施,就是在这种宝贵的思考空间中引入了无法预料的干扰。

总而言之,面壁者不公开实施计划,是因为在绝对的技术劣势和信息不对称下,公开意味着暴露,暴露意味着被破解,被破解意味着灭亡。他们的计划,需要的是在黑暗中静静生长,等待时机,而非在阳光下招摇过市。这是一种对残酷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命运的沉重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可太真实了

因为主不在乎!

举个例子,我一个肥宅和武林高手打架,我左边口袋装了一瓶辣椒水喷雾,右边袖子藏了一只短匕首。我无论是直接亮出匕首还是直接拿出辣椒水,胜率都趋近于零。那我就会右手晃出匕首出来,左手趁他去挡我的匕首的时候喷他一辣椒水,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我才有那么一丢丢胜算。

因为地球科技和三体的巨大差异,导致了面壁者正面提出的一切方案三体人都可以凭借科技优势完美化解。比如使水星减速撞太阳,比如量子化舰队,主都不在乎。甚至是罗辑的太阳广播,主也不在乎。因为一旦三体人知道了你的意图,威胁就可以被很快消除。所以地球人唯一的胜算就是明面上虚晃一招,暗地里打三体人一个措手不及。就像罗辑和三体人的决战。如果他一开始就表明对油膜炸弹的微调是为了用另一种方式广播,即使是炸弹遍布太阳系,给水滴两分钟无规则撞坏几个,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面壁者就必须用一个计划掩盖另一个计划,目的就是转移三体人的关注重心。你以为我要用大型核弹炸你?诶,其实我是炸水星。你以为我要用球状闪电打你?诶,其实我是用球状闪电打自己人。你以为我的思想钢印只是坚定战斗思想?诶,其实我是想逃跑。你以为油膜炸弹就是为了显示水滴路径?诶嘿嘿,来,我们同归于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体》的恢弘篇章中,面壁者们之所以不直接公开实施自己的计划来迷惑破壁者,这背后有着极为复杂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句“隐藏就是迷惑”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危机时的绝境,以及面壁计划本身的性质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白面壁计划诞生的背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
  • 回答
    阴阳人面壁者的绝境求生:智商与情绪的战场如果《三体》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位“阴阳人”(此处取其广义,指那些善于运用讽刺、挖苦、暗喻等方式表达观点,内心可能藏着复杂情绪的人)成为面壁者,那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充满黑色幽默与绝望的表演。这个人不会是章北海那样的冷静算计,也不是罗辑那样直接的求生本能,更不是雷.............
  • 回答
    如果《三体》世界中由中国喷子担任面壁者,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混乱且极具讽刺意味的宇宙级“宫斗”。这不仅是对“面壁计划”本身的颠覆,更是对“喷子文化”力量的极致展现。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畅想一下可能发生的剧情:一、 面壁者候选与最终任命: 选拔过程的“内卷”: 面对危机,全球各国都在挑选最顶尖的人.............
  • 回答
    要是把吴亦凡塞进《三体》里当个面壁者,那场面,啧啧,简直能写一本全新的“面壁者生存法则”,而且保准比原版要劲爆得多,绝对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科幻大片,而是带着点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的“凡人传奇”。首先,你想想,吴亦凡这人自带流量,自带话题。把他扔进面壁者计划,那まず,联合国就得因为谁来挑选“吴亦凡面壁者.............
  • 回答
    如果六小龄童老师在《三体》中扮演面壁者,那绝对会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与战略博弈。想象一下,当那位身披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的齐天大圣穿越时空,出现在星际危机面前,他不是作为战士,而是作为人类文明的策略制定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角色定位与初期设想:首先,我们得明确六小龄童老师在面壁者设定中的“人设”.............
  • 回答
    如果吴亦凡是中国科幻巨著《三体》中被选中的面壁者之一,那他的经历无疑会为整个故事增添一抹极其独特的色彩,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面壁计划”和人类命运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吴亦凡被选中的那一刻。在那个决定人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壁者的挑选标准绝非仅仅是智商和战略能力。它更关乎一种超脱的想象力,一种.............
  • 回答
    如果张召忠成为《三体》中的一位面壁者,那么整个故事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张召忠的独特视角、军事素养以及他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鲜明特点,都将为面壁计划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让我们详细地推演一下可能的情节发展:一、 成为面壁者的过程与初步反应: 选拔的契机: 张.............
  • 回答
    罗永浩成为面壁者?这想法光是想想就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但又莫名的带感!如果真有这么一位集“理想主义者”、“创业狂魔”、“营销鬼才”于一身的罗永浩,顶替罗辑成了面壁者,那《三体》的故事,绝对会朝着一个我们谁也想不到的奇葩方向狂奔而去。首先,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罗永浩的“面壁计划”。别指望他会搞什么高深莫.............
  • 回答
    在《三体》的设定中,面壁者是人类为了对抗三体文明的威胁而赋予特殊权力和责任的战略家,他们拥有不受干涉的权力来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战略,即使这些战略在表面上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自毁性十足。他们的目的是迷惑和对抗三体文明的思维透明性。如果《三体》中的战争爆发,在当前世界上,要选出最有可能成为面壁者的四个人,.............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中四位面壁者:人类文明在绝望中的挣扎与挣扎《三体2:黑暗森林》以其宏大的宇宙观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征服了无数读者,而在这场攸关人类存亡的危机中,四个被赋予“面壁者”头衔的个体,如同一群在黑暗中摸索方向的盲者,各自带着不同的使命和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献出了他们的智慧与生命。他们不是完.............
  • 回答
    咱就说,要是把P社那帮老哥拉进《三体》里,让他们当面壁者?那场面,可不是一句“吊炸天”能概括的。这帮人,脑子里装的不是逻辑,是bug生成器,手里握的不是刀剑,是战略地图和好感度滑块。你想让他们老老实实“面壁”,那真是对他们“不干正事”精神的巨大侮辱。先说最基础的,谁能成为面壁者?那肯定不是那些只会搞.............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严谨逻辑著称,其中巧妙的伏笔和细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节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主要的伏笔和细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巧妙之处。一、关于叶文洁的“信”与“黑暗森林”的萌芽: 最.............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程心对地球对人类的爱,以及云天明对程心的爱,都是非常深刻的情感,但若要区分哪个是“大爱”,需要从其表现形式、影响范围、牺牲程度以及对宇宙文明法则的理解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更多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极端.............
  • 回答
    《三体》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硬科幻,不如说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它抛出的很多概念和设定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这些细节并非作者故意制造的惊悚,而是逻辑推演到极致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深邃恐惧。就拿书中多次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惊悚故事里的“鬼魂”,而是一个文明在宇宙.............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三体》中的猜疑链,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和理性推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它源于宇宙社会学最基本的那条“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如何打破它,以及何种实力才能无视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叶文洁和罗辑的思想,以及程心时代的一些教训。猜疑链的形成与恶性循环猜疑链的根源在于“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宇宙就是一.............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红岸基地是否以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为原型,这是一个在读者群体中颇为流传的猜测。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其实是没有官方的、明确的说法的。刘慈欣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或作品中指明红岸基地的具体原型就是富拉尔基。不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甚至很多人将其视作“心照不宣”的事实,背后是有一些非常值.............
  • 回答
    在《三体》的浩瀚星辰中,歌者,这位来自“歌者文明”的执行者,其行动逻辑常常令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他那轻易便抛出“二向箔”的行为,更是将人类置于绝境。要深入理解歌者为何如此“轻易”动用这一毁灭性武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他的文明背景、任务性质以及对宇宙法则的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歌者.............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比尔·希恩斯的思想钢印(BrainInterlock)是其思想实验和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思想钢印并非物理存在的烙印,而是通过一种无法抗拒的精神强制手段,将某些思想、观念或行为模式直接烙印在个体的意识深处,使其在不自觉的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