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还在上家公司的时候,我的老板说起他跟李小加吃饭,李小加谈到蚂蚁金服,一下就出神了。我老板说,李小加那时候满脑子里面就一件事,他太希望蚂蚁金服去港股上市了。
-
四年前,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港股为什么长期被低估?
那时候的港股,估值真是低的令人出奇,整体PE8-10倍,股息能够达到6%-10%。我很好奇,也不知道为什么,来知乎请教大家,大家给了我很多理由,唯独没有告诉我,应该抄底港股。后来,还好我听了我老板的话,买了腾讯。
-
今天,港股已经很难回到PE8-10倍的阶段了,港股也越来越热闹,前有农夫山泉,今有蚂蚁金服,未来还有喜茶。一批批新经济、新消费奔去港股,这些都是好公司、好资产,他们登陆港交所,自然也会有一堆认可他们的资金/资源登陆港交所,港交所焕发新春,这就是金融行业的定理,好资产永远是皇冠上的明珠。
-
说回蚂蚁,蚂蚁贵吗?我觉得不贵。网上关于蚂蚁值多少的分析有很多,我就不赘述了,我说些有意思的别的角度吧。
首先,蚂蚁的股东很有意思,社保基金+主权基金,这叫什么?这叫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其次,蚂蚁为什么要两地上市,而且内地还是科创板,蚂蚁的资质是完全可以上主板的,主板的流动性肯定可以吃下蚂蚁,不用像科创板一样,阿里还要吃下小一半的份额。当然主板发行价格可能会受到限制,但是蚂蚁也完全可以只上港股,港股现在已经火爆到提前结束IPO了。
第三,蚂蚁的定价机构,肯定还是外资为主,外资做对标的分析是什么,蚂蚁在老外眼中,几乎等于Square + MasterCard + Equifax,这几个公司在老外的心中,不亚于中国的平安集团。如果用PS估值法去看的话,作一个横向对比,蚂蚁甚至还有一些提价的空间。
最后,蚂蚁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其实这个问题,还挺难定义的,科技公司也要做业务,金融公司也会配开发。但是,据我了解到的是,在金融行业,能够达到蚂蚁IT技术的公司,做不到蚂蚁能做的事,包括不限于规模效应和行政管制。而能够比肩蚂蚁业务规模的金融机构,他们的IT技术,还在忙着上阿里巴巴的云。
另外,我看有些人喜欢用银行的PE,去对标蚂蚁的PE,我觉得这事也挺有意思的,我的会计老师,非常厉害,给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的那种水平。他自己居然是特斯拉的粉丝,上课给我们讲案例,狂喷中国的广汽、上汽只能造轮子,造方向盘,鼓吹特斯拉是一个移动的芯片。可是,当你拿出特斯拉的估值和财务报表,和上汽、广汽对比的时候,你都会怀疑,这人到底是不是教会计的...
他只说了,有些企业就是夕阳企业,有些是朝阳企业,企业是要不断创造价值的。
-
这个问题,通篇看下来,我看见好几个给富途作打新广告的知友,我很纳闷啊,富途为啥不找我呢,我好歹也是美股优秀话题,有那么几万粉丝吧,下次给我一个写软文的机会好不好,我绝对写的不比他们差。
最后,以上分析,构成投资建议,大家可以去打新蚂蚁,不过反正现在也很难打到。
1、我不知道大家的感觉和我是否类似,
知乎最近各种所谓的“财经作者”开始变多了;
很多之前活跃在贴吧和各大财经门户的股吧里的很多“托”开始活跃在知乎上;
这个问题下的答案里其实就有……
2、回到蚂蚁集团上市这件事情,其实关于其本身的业务说明和评价,
可以回去看看当时招股书的相关问题,基本都说的很清楚了;
多说一句定价的事情,
从蚂蚁获得所有审批,到24号马总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
到25号晚上财新出新闻,确定首发价格是48倍pe,市值2.1万亿(3100亿美金);
实话实说这价格不低,当然这和市场认购的火爆有关,无可厚非。
但对于如果想下手打新的人来说,
要回头去想那个被问了无数遍的问题:
蚂蚁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3、要不要上车,或者说要不要买支付宝,这个看你自己;
之前不少朋友应该参与了那个战略配售基金的认购;
关于那个战略基金:
我是觉得,如果是新玩家进场,你可以把这次的战略配售基金认购以及后续这些基金的持仓、表现等作为你更加了解A股的信息来源。
至于那10%顶格、只有在这个渠道能够买的、绑定期1年的蚂蚁股票,
我个人觉得可以稍微佛系一点,因为我上面提及的定价的问题。
4、从一级的角度看,蚂蚁集团这样的多业务模块的平台级公司其实很难用单一维度的KPI指标去衡量整体公司价值,
就像你今天没办法用单一的用户量去衡量腾讯的价值一样。
一般面对这样的复合平台,基本是采取分业务模块加总的方式衡量估值;
(目前阿里、腾讯其实都是)
拆分来看蚂蚁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两块,支付和金融;
支付宝作为起初支持淘宝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业务是其根本;
也是你我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功能;
核心KPI是用户数、DAU/MAU、支付笔数、支付金额、商家数量等。
金融业务是在支付业务基础上衍生,目前主要是三块:贷款、理财和保险;
其中贷款业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花呗、借呗;
理财业务直接是对接众多资产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销售
(最近比较热的那个战略基金配售其实就算是这块的业务);
而保险业务也更多的是和各保险公司合作。
理财业务和保险业务对于支付宝而言更类似“渠道”性质。
从20年上半年的收入构成看,支付和金融大致是1:2;
在金融业务之中,自营的微贷业务占比又超过60%……
我相信知乎上的用户,哪怕不是投资行业的人,
对于互联网行业和相关产品的理解应该还是在线的,
做出类似上面这样的基础理解应该不是难事。
5、另外一个角度,这次的标的是大部分人每天都会用到的支付宝
(竞争对手微信支付大家也是每天都在用),
能遇到这么“熟悉”的行业,实属不易了……
6、我建议不要碰A,去买点港股和美股,
而且只买你熟悉的甚至是每天用的东西;
早年我问过一个一级行业的老板他的股票配置,在那个还是美元基金为主的年代,
他就说他每年大部分钱都配给头部公司,诸如苹果、微软、Google、Facebook,剩下的微调;
稳定,即便亏也不会大亏,当然赚也不会特别多……
7、那么回到我们,中国用户的逻辑,其实就应该基础配置配腾讯、阿里;
PDD、京东、美团、网易,甚至再往后的B站、爱奇艺、百度,
这些你根据你的认知,去选择,不熟悉就不买;
而今天,基础的配置选项多了一个:蚂蚁;
前几天科技媒体深燃做了这样一张图:
根据市值,把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分了三个阵营;
而这其中,超过1000亿美金的第二阵营的未上市公司只有蚂蚁和字节了;
字节的上市计划还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蚂蚁的稀缺性已经足够明晰。
8、但我依然需要强调的是,蚂蚁此次的定价不低,是否打新还是要慎重。
而如果想打新,我建议可以试试港股:
当然A股科创有要求是2年经验+50万的门槛,
除此之外很多人分析这分析那,什么收益率,什么定价等等,其实都没必要;
买港股打新的核心原因是因为入场门槛低,且中签率相对高一些……
当然了,你如果是为长期持有,认可中国的金融科技龙头,
甚至说的更大一点在赌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支付宝确实担得起这一“定位”。
9、操作港股相对比A股麻烦一些的是开户和钱的问题;
目前的互联网券商在这些服务上已经做得非常非常傻瓜了;
当然,这些券商目前也都提供了很多杠杆工具;
比如这次富途还做了0本金的认购;
(对很多有A股投资经历的朋友来说,不妨通过零本金活动尝试一下港股打新)
当然,是否要用这些“工具”依然看你自己。
毕竟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