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天喝两杯美式咖啡,肾脏受得了吗?

回答
关于“一天喝两杯美式咖啡,肾脏受得了吗?”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让你心中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美式咖啡里主要有哪些对身体(尤其是肾脏)可能产生影响的成分。最主要的当然是咖啡因。其次,咖啡本身也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和矿物质。

咖啡因与肾脏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它能够提高警觉性、改善情绪,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喝咖啡的原因。但从肾脏的角度来看,咖啡因确实有一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 利尿作用: 咖啡因有轻微的利尿作用。这意味着它会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尿液。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通常不是问题,身体会通过增加饮水量来弥补,形成一个自然的循环。然而,如果你本身就有脱水的倾向,或者不及时补充水分,长时间的轻微利尿可能会加重身体水分流失。

2. 血压影响: 咖啡因可能会导致暂时的血压升高。对于血压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影响通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或者对咖啡因敏感的人,每天两杯美式咖啡可能会让他们血压波动更明显,而长期的高血压是损害肾脏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肾血流量: 有研究表明,咖啡因可能对肾脏的血流量产生影响,有时会轻微收缩血管,有时又会扩张。这些影响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在健康个体身上的长期影响也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总的来说,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对于功能正常的肾脏,这种影响似乎不足以造成直接的损伤。

4. 钙的流失: 咖啡因确实会轻微增加尿液中钙的排出。但对于大多数饮食均衡的人来说,这种流失量非常小,不足以影响骨骼健康,更不用说对肾脏造成直接的“负担”。

美式咖啡的酸性与其他成分

美式咖啡主要是由咖啡豆和水组成,相较于加了很多奶和糖的咖啡,它相对“纯粹”。

酸性: 咖啡本身带有一定的酸性。虽然很多人喝了不会有感觉,但对于胃酸过多或有胃食管反流的人来说,过量摄入酸性食物或饮品可能会加重不适。但这更多是消化系统的影响,与肾脏的直接关联不大。
矿物质: 咖啡中也含有一些钾、镁等矿物质,这些通常是对身体有益的。

一天两杯美式咖啡,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风险通常是低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杯”的标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杯”的标准。一般来说,一杯美式咖啡大约是240毫升(8盎司)。而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大约在95毫克左右(这个数值会因咖啡豆、烘焙程度和冲泡方法而有很大差异)。所以,一天两杯,大概摄入190毫克的咖啡因。
适量摄入: 很多健康组织,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成年人每天摄入400毫克咖啡因通常是安全的。所以,一天两杯美式咖啡,在这个安全范围内。
健康肾脏的代偿能力: 健康的肾脏具有非常强大的代偿能力。它每天过滤约180升的血液,并且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适度的咖啡因摄入,其利尿和对血压的轻微影响,通常不会超出肾脏的处理能力。

但是,以下情况你需要特别注意:

1. 本身有肾脏疾病: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出有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肾脏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处理各种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液的能力会下降。
水分管理: 肾脏疾病患者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可能会打乱医生为你制定的液体管理计划。
电解质平衡: 肾脏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咖啡因对钙、钾等元素的影响,在肾脏功能不全时可能会被放大,导致电解质紊乱。
血压控制: 如果你患有肾脏疾病,很可能伴有高血压,这时候咖啡因对血压的影响就更需要警惕了。
总而言之,如果你有肾脏疾病,即使是一天一杯咖啡,也最好先咨询你的医生或肾脏科专家,听取他们的专业建议。

2. 对咖啡因非常敏感: 有些人即使摄入很少的咖啡因,也可能出现心悸、失眠、焦虑等不适反应。这些人可能需要减少咖啡摄入量。

3. 其他健康状况: 如果你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焦虑症等,咖啡因的影响也需要综合考虑。

4. 整体生活习惯: 咖啡因的影响也不是孤立的。如果你的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足、压力过大,那么即使适量饮用咖啡,身体整体的应激反应也可能更强。

结论:

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喝两杯不加糖奶的美式咖啡,通常情况下,肾脏是可以承受的。肾脏有强大的过滤和调节能力,适度的咖啡因摄入在其安全范围内。

但是,如果你有任何已知的肾脏问题,或者对咖啡因敏感,或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那么“一天两杯”可能就不再是“安全”的代名词了。 在这种情况下,最稳妥的做法是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健康状况、肾功能指标以及你正在服用的药物,给出最适合你的建议。

记住,身体的反应是复杂的,个体差异很大。与其依赖一个笼统的数字,不如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11世纪开始被人们煮来作饮料,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咖啡的功能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众所周知的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咖啡爱好者饮用咖啡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上班族大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上午一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下午一杯避免犯困。一天两杯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一天四杯,而既然是功能型饮品,自然有人关注其副作用。



长期喝咖啡有什么坏处;过量饮用咖啡的害处有哪些;每天一杯咖啡对身体有哪些影响,日常饮用咖啡是否影响身体健康……类似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天咱们就从成分、含量、作用等几个角度聊聊人们最关心的那些咖啡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一、咖啡致癌吗?

之前传闻说,长期喝咖啡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然而,权威杂志《Breast Cancer》在2015年发表的集结了十个欧洲咖啡消费大国,23个研究中心,共计30余万人,经历20年的数据统计,都表明这并没有科学根据。






然而很多人又说咖啡是烘焙过的,那么就一定有致癌物的存在,可是,自从人类开始用火来烤食物,就已经与致癌物打上了交道。咖啡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要远低于一顿烤肉,如果想因为喝咖啡而导致致癌物的积累,那得用浴缸去喝。

二、咖啡引起肠胃疾病?

很多人相信这个是因为喝了咖啡会拉肚子,这个我们要一项一项排查,第一,如果是奶咖,那么最大可能性是乳糖不耐受,如果是黑咖,那么首先要考虑是咖啡因不耐受。排除这两项之后,咖啡会增加胃酸的分泌,松弛食管括约肌,加重酸反流的发生,简单来说就是咖啡中的绿原酸对肠胃有刺激,所以不建议空腹喝,也不建议过量饮用,拉肚子和呕吐是很常见的。






但是很多人就认为咖啡会增加患胃溃疡的概率,所以便有了空腹喝咖啡伤胃的说法。但是,在13年一项涉及8000多人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喝咖啡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并没有关系,只要注意饮用方式即可。

三、咖啡影响心血管?

很多人喝完咖啡之后,会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甚至还会血压短暂升高,因此会担心长期饮用咖啡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在上个世纪有很多论文证明长期大量喝咖啡会导致心肌梗死风险的提升。






但后期被证实这些论文没有做空白对照,所以他的结论并不具备科学性,反而每日喝3-5杯咖啡,还会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尽量不要喝速溶咖啡,因为速溶往往用的是罗布斯塔豆,咖啡因含量高,如果实在没得选,就选包装上有“百分百阿拉比卡”说明的。如果喝阿拉比卡也会心慌,可以试试低因咖啡,如果还不行,那就别喝了。

四、喝咖啡一定失眠?

有人中午喝完咖啡,凌晨也双目炯炯,如果咖啡因不耐受到这个程度,劝你还是不要喝咖啡了。咖啡能够带来的提神效果是短暂的,它只是暂时屏蔽了你的大脑,不让大脑对你释放“困”的信号,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代谢结束后,困意也会一股脑儿的回来。



所以你并不会一直清醒,很多人适应了咖啡因之后,甚至刚喝完就会变得很困,这个时候可以短暂的打个盹儿,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精神,也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五、喝咖啡减肥靠谱吗?

这里要说一下体重到底怎么才能降下来,一定是消耗大于摄入,很多人通过节食减肥,可是由于摄于每日代谢必须的营养物质配比导致个人代谢能力下降,瘦的慢不说,可能还白挨饿。而咖啡微微有加速代谢的作用,在这其中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咖啡会增加饿的速度,且会增加水的代谢速度,所以要多喝水,来防止脱水。






另外,减肥一定要喝黑咖啡,你喝奶咖只会越喝越胖……更不用说速溶了,那里有反式脂肪、糖,怎么想都不靠谱。此外,咖啡最好的是增加多巴胺的分泌,弥补我们食物不满足的多巴胺减少,让减肥不那么痛苦了。

六、咖啡中的咖啡因不是药物吗?

很多人听到咖啡,首先想到的是咖啡因,常见于一些止痛药中,而关于咖啡因的报导,也常写着摄入超过1.2g咖啡因会引起中毒,超过8.8g有概率致死……很多人就开始恐慌,抵制咖啡的应用,可是!这个质量说的是纯咖啡因啊,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极低,一杯现煮咖啡中也就100mg而已。






还有很多“杠精”会说,“不要和我谈剂量”,摆明了耍流氓?水是人必须的物质,摄入过多一样会导致水中毒,想要喝咖啡致死一次要喝100杯左右,不等咖啡因中毒,水中毒就已经让你不省人事了。



咖啡虽然有很多的好处,能够令我们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使心情变好,身体健康,但是咖啡也不全是优点。首先咖啡会稍微影响钙的流失,奶咖的确是一个健康的选择,且黑咖和茶一样会给牙齿着色,影响美观,不过无伤大雅。

此外青少年饮用咖啡的量不宜过多,孕期也要减少饮用,咖啡因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不过谁生病的时候还喝饮料呢,开水伺候上!






总之一句话,咖啡是个好饮品,前提是它适合你,且注意用量和方式哦。

user avatar

咖啡补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