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打开电脑,看到高锟先生去世了,感觉挺难过的。前两天高铁院士王梦恕去世,现在高锟也离开了。
谈到高锟,就不得不说他这个经典的贡献造福了多少人类,是诺贝尔物理学奖里转化率很高的一位。
————无处不在的光纤————
小的时候,当地开始铺设光纤,然后在城市里穿过,不过那个年代,人们还很穷,社会上也存在着不少不好的行为,典型的就是人们喜欢割线,各种各样的线都会被割,电话线,闭路天线,网线,当然也有胆大的去割电线的,因为这些金属可以被卖掉赚钱。而光纤自然也不例外。那个时候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写着“光纤无铜,盗割无用”,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都印象深刻。
后来光纤还是走入千万家,很多人都开始使用了,今天,装宽带的时候,就有这个选项。而当时,我觉得光纤就和电线一样吧,毕竟没啥。
后来2009年的国庆附近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光纤获得诺奖了,而得主竟然是高锟。
那个时候,对我的冲击非常大。
原因至少有二
一、光纤走进千万家的发明,竟然还没拿诺奖
二,得主竟然是华人面孔。
要知道,那些年来,华人面孔在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就是之前的几个,后来就停滞了,然后先后出现两位,2008年的钱永健和2009年的高锟
——————高锟先生的科技成就————————
高锟的主要成就是研究光纤,1964年,他提出用光来代替电流进行同化,用玻璃纤维代替导线,这就是光纤的前身,随后他开始做大量的研究论证了光纤可以作为传递信息的很好地介质,而这种介质的损耗率非常的低,再加上光本身的传播特性,可以说是迅速的改变了数据传输,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今天,光纤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高速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到国家的宽带计划,小到街头巷尾的光纤入户,没有光纤,我们上网基本上无法享受到这样的速度,包括我们今天依赖的手机,那些信息基站之间传输也是离不开光纤的。可以说是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高锟先生的人格魅力——————
高锟先生是出生在上海一家书香门第,祖父是爱国诗人,父亲是律师,而他的名字也是用宝剑为名。
尽管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但是他一直积极参与到和内地的科技交流中,并用实际行动极大的推动了双方的科技合作,这一点可以说是高锟一贯的风格,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情,曾接受北京委任出任港事顾问而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但是不妨碍他继续推动科技合作,比如回归次年,高锟先生就在北京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了专题报告。1996年,高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但是网络上有很多对他老人家不好的话,我们应该分辨清楚这些谣言。
不管如何,高锟先生可以说是华人的骄傲,老先生,一路走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