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人刚研究生拟录取,想问下大家有什么忠告或者研究生的生活是怎样的?

回答
恭喜你研究生拟录取!这绝对是个值得开心的事情,踏入人生新的篇章,多少会有点小激动,小迷茫,对吧?别担心,过来人的经验都来给你说道说道。

首先,关于“忠告”这个词,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些过来人的“碎碎念”和“经验之谈”,希望你能听进去,但更希望你自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研究生的生活,不像本科那么“放飞自我”,但也绝非“两点一线”的枯燥。它是一个高度自主,但又充满挑战的阶段。

1. 学术:你的主战场,但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导师关系: 这是你研究生生涯中最最关键的一环,没有之一。
主动沟通是王道: 导师们都很忙,指望他们主动来“手把手”教你,是不现实的。你要主动去约谈,汇报你的进度,提你的问题,甚至是在你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主动问问“老师,我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尝试XX方向?”
理解导师的“风格”: 有的导师比较“放羊”,有的则很“抓紧”。你要观察,去适应,去找到和导师最舒服的沟通方式。别因为导师一句“你做得不对”,就打击了自己的积极性。
建立信任: 诚实很重要。如果你遇到困难,坦诚地说出来,比起“瞎编”一个进度,导师更愿意帮助一个真实面对困难的学生。
学会“汇报”: 不只是“我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尝试了什么方法,下一步我打算怎么做”。这样导师能快速抓住重点,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文献阅读: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精读和泛读结合: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文献像天书,别怕。先从综述(review article)入手,了解一个领域的大致脉络。然后逐渐深入到核心的、经典的论文。
做笔记: 别光看,要记。总结思路、方法、结果,甚至是你对这篇文献的思考。我个人喜欢用电子笔记,可以搜索,可以方便整理。
“批判性阅读”: 不是所有文献都是完美的,学会辨别其优缺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才是科研的进步。
科研技能:
动手能力: 无论是实验操作、编程、数据分析,都要尽量自己动手。遇到问题,先尝试自己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学习新工具: 科研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别怕麻烦,学就是了。网上资源多的是,从入门教程到高级技巧,总能找到。
实验设计: 这是科研的灵魂。思考清楚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设计实验才能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
发表论文: 这是研究生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心态放平: 第一次投稿被拒是常态,别灰心。认真分析审稿意见,修改再投。
合作与交流: 和师兄师姐、同学多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有时候一个小的灵感就能解决一个大问题。

2. 生活:比你想的要精彩,也比你想的要“操心”

时间管理: 研究生时间“看起来”很自由,但往往一不小心就“虚度”了。
制定计划: 不要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但要有大致的规划。每周、每月,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
区分“重要”和“紧急”: 有时候看似紧急的事情,未必重要。专注于那些真正能推动你进步的事情。
学会“休息”: 持续高强度输出是不可持续的。劳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才能走得更远。
人际交往:
同学关系: 这是你研究生的“战友”,也是你最能倾诉的对象。多和同学交流,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吐槽”。
师门关系: 除了导师,师兄师姐们也是宝贵的资源。他们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你都可以从中学习。
社交活动: 别把自己封闭起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认识不同专业的人,开阔眼界。
健康:
身体健康: 别因为忙就忽视运动,吃好睡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真不假。
心理健康: 研究生阶段压力会比较大,可能会有焦虑、迷茫,甚至自我怀疑。找到倾诉的对象,保持积极的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经济方面:
奖助学金: 了解清楚学校和学院的奖助学金政策,争取拿到最高的。
合理消费: 研究生经济收入有限,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开销。

3. 心态:比任何技能都重要

保持好奇心: 这是驱动你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
拥抱不确定性: 科研过程中充满未知,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
找到自己的节奏: 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和别人攀比。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感恩: 感谢父母、导师、同学的支持,心怀感恩,你会走得更远。

一些具体到刚入学的建议:

熟悉环境: 尽快熟悉校园,找到图书馆、食堂、实验室等重要场所。
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在入学前,甚至更早,就要开始了解你的导师在做什么,有什么项目。
找一位“学长学姐”: 如果有机会,找一位你的师兄或者师姐,他们的经验会非常宝贵。
不要急于求成: 刚开始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正常的。给自己一点适应的时间。

最后,我想说,研究生生活是你人生中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你自我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别怕问问题,别怕犯错误。大胆去尝试,去探索。祝你在研究生阶段学有所成,不负韶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于个人读研经历所见所闻的一些忠告和提醒,都是比较细节的:

赞多一点继续更,写那么多没人看更扎心o(*≧д≦)o!!

1、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差异,比高中和本科的差异还大,你需要尽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心态转变:高中生和大学生仍是学生,但研究生多半不算纯粹的学生了。

2、导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研究生生涯大致的状态。

导师剥削、压着不让毕业等在网络上并不少见;不过导师人好的话也值得庆幸,真正为学生好的导师还是占多数的,对于学生出去参会、学习都会大力支持。

3、暑假可以联系下导师,询问是否需要提前过去实验室学习、帮忙,是不是真想去不重要,主要是展现一下自己的态度。

4、研究方向的选择建议:“戴着镣铐跳舞”,主要考虑导师的意见,自己的兴趣为辅,最好的情形是二者兼有。

因为有些导师不满意你的选题的话,可能会从质疑发展到要求换题,哪怕到了研三都还要换。

5、一定要多读文献,最好是领域内的顶刊(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CNS),刚开始会比较痛苦,习惯就好了。

最开始一篇文章可能到处都是看不懂的词,这个时候就要动笔了,把术语和专业名词都记录下来。你要知道,一个方向的专业名词就那么些,这次记下来下次看到就认识了。

英语学习不能落下,免费领取4位名师8节直播课、免费在线模考一次、名师带练、赠送3.8G内部提分备考资料包。

6、读文献要讲究方法的,选题阶段多泛读+部分精读;选定题目后,通过摘要+关键词,选择有意思、方法新的文章精读。

7、阅读大量文献,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研究有没有人做过、有没有创新点:巨人的肩膀怎能不站?

如果你一通搜索之后,惊喜地发现这个问题完全没有人做过,那你...也不用开心得太早,一是人力所限,不能穷尽搜索,换个关键词或许就有了;二是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意义,所以才没人做。(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8、“两个尽早”。

尽早思考是否继续读博的问题。因为研二就要确定是否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尽早思考是否出国读博的问题。出国的经历对未来进高校/所还是有点帮助的。如果你想要出国,还是需要注意避坑的,要解决留学疑问可点击下方卡片免费获取定制方案和专业指导:

9、入学后可以通过师兄师姐了解一下,导师会不会让学生去参加暑(寒)期学校,这也是学习+旅游的机会。

10、参加学术会议同上,问问有没有参加会议的传统,有的话就提前准备论文吧。

参会不仅可以听听别人都做了什么研究,在交流中提升;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小旅游,因为会议之余的时间是自由支配的。这大概就是学术会议的魅力吧。

11、参加会议的时候,会议方提供的酒店都是比较昂贵的,注册费省不了,差旅费能帮导师省就适当省点吧。

12、仔细阅读一下研究生手册,看看有没有「奖助学金升降级」的规定,这可关系到钱。这对没有收入的研究生来说还是挺重要的。

13、研一主要是上课+看文献+汇报,研二主要是做研究+汇报+写小论文,研二暑假的实习具体看导师让不让,研三大概是小论文+讨论+大论文。

大概是这么一个流程,但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学校而异。

14、尽量拿出“较成熟”的东西和导师讨论,不要直接把拍拍脑袋出来的、不成熟的、漏洞明显的东西拿过去。

如果你有相同方向的博士生师兄师姐,可以和多请教他们、多和他们讨论一下,把一些问题初步排除掉,这样可以减少组会被否定、被批的频率,注意不是概率是频率。

15、如果师门氛围好的话,大胆的融入吧,你整个研究生生涯会收获很多:快乐、帮助、友情;如果氛围不太好乃至诡异的话,沉默是金。

16、不是所有导师都吃上窗台那一套的。

17、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院研究生会多半是一年制,一锤子买卖后研二就统一换新人了。如果想锻炼自己的话,研一可以加入研会试试。

18、读研时期的室友大概率不如同门/工位旁的小伙伴亲密,因为大家都只有午休、睡觉时回宿舍,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在实验室/工位上。

19、没有对象的,读硕士期间尽快找个对象吧。读博的时候更难找,进入社会了又太现实。

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 @吳长安每周都有多篇成长干货

或许你对研究生阶段干货感兴趣:

1、本人刚研究生拟录取,想问下大家有什么忠告或者研究生的生活是怎样的?

2、考上研究生的你们还快乐吗?

3、考研和保研哪个更容易?

4、为什么读博的都觉得自己很惨?

5、保研后,该怎么规划?

user avatar

忠告如下:

1.研究生不是学生,导师不是老师,同门不是同学;

2.过高的期待必然导致过大的落差;

3.过低的自我要求必然导致悲惨的结果。

4.不论如何都不要走极端,实在不行就退学,退学都不敢就直接断绝外部联系,远离那些恶魔,剩下的事情之后再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句话很适用于研究生。

5.能再研一完成的课程绝对不要拖到研二,能在研二完成小论文的绝对不要拖到研三,研究生的时间越到后面越宝贵。

6.科研是要忍耐寂寞的,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要比火影还能忍,如果不是极有才华或者背景深厚,不要轻易走上这条道路。

7.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的,不要死磕科研。

8.不要跟导师闹僵,一力降十会,你手里基本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筹码,而对方掌握你研究生生活的生死,闹崩了,要不走要不忍,别极端。

9.时刻谨记,作为研究生,你对科研只是初窥门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先把基础打好再说,不要好高骛远。

10.不要得罪学院里面那帮财务教务的老阿姨,不然有你罪受。

11.读研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人生是场长跑,读研不能帮你取胜,但是能让你在前半段多些选择,在后半段少些阻拦。

12.认真对待自己的科研成果,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造假,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关你事的倒是无所谓,他说OK就行。

13.好好锻炼身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承受压力,实在不行的时候老师看你那么壮也不太敢把你逼急。(我当年就是)

14.对未来,要有规划又时刻准备好变化,不要轻易钉死在一台路上。

15.珍惜你的异性伴侣,这个阶段以后在社会中的就没那么单纯了。

16.逢人说话留三分,不论是是有还是同门,万万不可轻易将心里话一吐为快,很多人都是这样招来大祸的。

17.平时有机会又不排斥的可以多喝就业老师的搞好关系,有用,亲测。

18.小论文被拒了不要怕,多投几次,照着意见改,只要没有根本性硬伤,总有瞎了眼的期刊会收的。

19.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维持着若即若离是最好的,太亲近和太疏远某种意义上都不好,但是这个对普通研究生来说还是太难了,经历过的应该会懂。

20.研究生其实真没啥钱的,国家补助500,老板补助看心情,随便一个23线都不够生活。

21.永远要记住,学术界是有山头的。不要拿着导师的项目或者资料问其他导师的学生甚至是导师本人,不然你会死的很惨。

22.导师间的关系不是学生能揣度和干预的,别轻易碰。

23.多手准备,不要在最后才发现啥都没有(论文和实习经历)。

先写这么多把,有人看再更,记得催更哦。


既然大家想看我就更一些,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24.理工科,尤其是工科,硕士生基本上就是廉价劳动力,要做好心理准备。

25.你的心情在相当部分导师眼里不值一提,药学会控制情绪。

26.还是那句话,要意识的你的导师是从尸山血海中混出来的老江湖,对很多孩子来说他可能会是你目前为止能直接密切接触到的顶点。力量的碾压式无情的,但是不要走极端。

27.国内理工科导师脱离科研的占相当一部分,科研上有意义的指导基本上是不用指望了,不乱指挥就谢天谢地了。

28.绝对,绝对,绝对不要轻易直博!除非你背景够硬!(素质够硬都不好使)

29.硕士期间不要寄希望与任何人能帮你毕业,师兄师弟同门导师都靠不住,只有你自己最可靠。

30.有机会多参加比赛,相对于论文,公认度高的比赛经历和奖项比单纯的论文对你的未来来说更加分(NS大佬除外)。

31.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只听知乎的,知乎现在基本就是一切专业转CS的风向。很多专业的发力期在后面,如医生、工程师、律师,而且甚少会有“35危机”。

32.情怀不能当饭吃,没有实力的情怀一文不值。

33.认识到,自己大概率是个普通人,越早分辨出来越好。

34.普通人也能有好的出路,但是路要走稳,方向要走对。

35.硕士出来就别去工地车间了,待遇再好也别去(除非家里有高层),成长不成长因人而异,但是消磨你的斗志和活力是实打实的(适用于土木和机械)。

36.科研上,先看文献再请教,没有一定的积累你问的问题会很幼稚。

37.几个关键时间点要把握好,分别是:研一下的5-6月,研二上的2-3月,研三上的9-11月。他们分别对应着你是否适合科研,该找什么实习和该找什么工作,要提前做准备(个人意见)

38.就业最大的建议:要不兴趣、要不专业。相信我,99%的人选这两个以外的之后职业发展都不会好的。很多人其实也不喜欢编程/互联网,为了钱而去,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拼不过兴趣党,干不赢专业派。但是要记住,专业大于兴趣。还是那句话,认清自己的水平,不要在知乎贴吧看到两个成功经历就以为自己也能成,你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和付出罢了。

39.不要酗酒,不要暴饮暴食(这个不少)。

40.985/211的不要那么乱转行,要做到有的放矢,提前准备。因为你的成本要比双非高很多。双非坑爹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但是你们的文凭已经能让你们去很多对专业要求不严格有比较不错的公司了。

先更这么多,想到再更吧。


大家这么热情,那我也应要求更新几条正能量的吧。

41.硕士在科研上要求其实不高,不用以开拓知识边界为己任,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点变化就能毕业了。

42.要学会摸鱼,会摸鱼的研究生才能比较开心的混下去,而且都混得不错。

43.研究生有很多机会是外界没有一定工作经历接触不到的,尤其是土木工程类,多多珍惜,是个很好的筹码。

44.有机会去外地/外国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的时候,放松心态,实在不行就当公费旅游了。

45.研究生文凭可以为你打开本行业99%的就业机会,社会上90%的就业机会。

46.历经读研而不疯,互联网福报很轻松。(毕竟读研007)

47.在读研时经历一个尊严和情绪的低谷对你进社会职场有帮助,尤其是对本身比较一帆风顺的孩子来说,在学校里吃亏比在社会上吃亏划算一丢丢。

48.研究生这个平台是真的可以认识很多牛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9.经济形势不好时,读研就是保存实力,减小炮灰几率。

50.读研可以有效的提高你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多几年思考你想要什么,多几年去尝试你适合做什么。这个是很多研究生在读的时候的盲点,不想虚度光阴就要做出行动。


大家好热情啊,可是比较普适性的忠告我也给不太除了,给点土木的忠告吧,也算是给师弟师妹们一点福利:

51.土木有出路,即使是今天知乎上劝退成风,你也不可否认他是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潜力的行业。

52.土木工程,硕士毕业出来就没真必要再去工地了(除非自己喜欢或家里有人),再不济去个设计院,再不行啊就去一些地方性国企里面做所谓的“技术员”,很多是真的钱还可以又不累。(这条比较争议,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写给大家,毕竟现在劝退太狠了)

53.房地产的本质不是土木,但是他离不开土木,每年比起各种金融经济杂七杂八的专业来说,土木进地产容易一丢丢。

54.土木论文是可以灌水的,而且很好灌,这里不展开,有人问在评论区写。

55.土木的研究生很苦(大部分),而且导师相对一些人文社科化工生物的要更老辣,一般的方法镇不住。

56.土木考公务员其实没啥特别优势。

57.给各位指条路,土木当前最好的归宿之一是各地的事业单位。

58.土木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可以很混,但是混过头后果很严重。

59.土木相关的工作大多与烟酒分不开。

60.做土木,牛鬼蛇神都要接触,自闭的还是不要强求了。


这里加更几条适合女生的,刚好看到一个27岁入学的女研究生问问题,顺便加更了。

61.导师不是那你爸,不是你弟,不是你男朋友,有情绪往他身上撒是没有意义的。

62.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就业优势与劣势,提早做好打算。

63.既然重返校园了,有机会找个伴侣吧,当然不强求。

64.摆正心态,导师虽然很像是“老板”,但是和真正的老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65.要有责任心,不要啥事都推给别人(男女均适用)。

66.搞科研真的是很枯燥的,不要兴冲冲进去,灰头土脸出来。

67.学校里的琐事一点不比外面少,但是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一点。

68.虽然你周边的孩子大都没啥社会经验,但并不代表人家是傻子,少点心机多点真诚。

69.27读研,风险不小,毕业就30了,做好心理准备。

70.读研期间结婚生子之类的事情会比较尴尬,国内的导师不好糊弄,碰到人好的也许会体谅你,碰到极端会让你的婚后/产后抑郁超级加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