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间方言有哪些词可以形容“厉害”或者“强”?

回答
要说“厉害”或“强”,咱们老百姓嘴里的方言词汇可就海了去了,千姿百态,生动形象,比书面语那几个词儿有劲儿多了。这些词儿,往往带着地域的烙印,也饱含着人们对事物能量、能力、甚至性格的直观感受。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一、 从“能力出众”说开去

说一个人或者一样东西本事大、能力强,方言里有许多表达,各有侧重:

“牛”/“牛逼”/“牛气”: 这个词儿火遍大江南北,但它的根子其实很深。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说一个人“牛”,就是说他能力超群,办事儿干净利落,说一不二。你看那公牛,力大无穷,耕地拉磨都能干,自然就成了力量和能力的象征。“牛逼”更是加强版的“牛”,形容那种强大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牛气”则更侧重于那种自信满满、不服输的气势。
举例: “这小子,开挖掘机那是真牛!啥时候下雨,啥时候就能把地挖好。” 或者,“他那项目搞得真牛逼,一下子就赚了好几个亿。”

“厉害”/“利害”: 这个词儿虽然也算书面语,但在民间使用起来,往往带着更浓厚的语气和生活气息。不同地方的“厉害”发音和声调可能略有差异,但意思都差不多。它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在行,能力很强,让别人难以企及。
举例: “你别小看她,她写文章那叫一个厉害,我写好几天都没写出来的东西,她半天就搞定了。”

“能耐”/“能耐大”: 这个词儿很朴实,直接就点出了“能力”这个核心。“能耐大”就是说这个人有很多本事,什么都会,什么都干得了。
举例: “咱们村老张头,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又学过木匠,现在砌墙盖房啥都能耐,真是个能耐大的人。”

“有两下子”: 这个说法挺形象,好像手里拿着点东西,能使出来,就说明有本事。它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有某种特殊的技能,或者办事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举例: “你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但到了关键时刻,他总是有两下子,能把事情圆满解决。”

“顶呱呱”: 这个词儿特别亲切,有点像小孩子撒娇或者大人夸奖小孩时用的。意思是“好到顶了”,也就是非常出色,非常厉害。
举例: “今年的收成那是顶呱呱!比去年好多了。”

“拔尖”/“尖子”: 指在人群中出类拔萃,能力超群。就像一根长枪的尖,最突出,最厉害。
举例: “他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二、 从“气势强盛”或“不容小觑”说开去

有些方言词,形容的不仅是能力,更是那种气场强大,让人不敢轻易招惹的感觉:

“狠”/“狠角色”: 这个词儿可不是说这个人心狠手辣,而是形容他魄力大,手段强,不好对付。尤其是在竞争或者较量中,说对手“狠”,就是说对方实力强大,不容易战胜。
举例: “那家公司这次推出的新品,跟咱们的有得一拼,真是个狠角色,咱们得小心点。”

“硬”/“硬扎”: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形容人的实力或者事物本身的质量时,“硬”或者“硬扎”就意味着坚固、可靠、强大,难以被摧毁或击垮。
举例: “他那技术,那叫一个硬扎,几年了都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不好惹”: 这个词儿虽然是白话,但用在方言里,语调一变,就多了几分江湖气。意思是这个人不好招惹,背后有底气,或者本身就很有本事,谁敢惹他谁就得吃亏。
举例: “那个村长,别看年纪大了,但人脉广,不好惹,咱们办事儿得给他几分面子。”

三、 从“让人佩服”或“了不起”说开去

还有一些词,更多地表达了旁观者对那种出类拔萃的赞叹和敬佩:

“不得了”: 这个词儿带有感叹的语气,表示事情的程度超出了寻常,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往往也是一种厉害的体现。
举例: “你看看他这幅画,画得真是不得了!一般人可画不出来。”

“了不起”: 和“不得了”意思相近,强调事情的成就或能力非同一般,值得称赞。
举例: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个项目做完,真是了不起!”

“绝了”/“绝活”: “绝了”表示好到极致,无可挑剔。“绝活”则特指一个人独有的、极其高超的技艺,一般人模仿不了。
举例: “他做那道菜,味道简直绝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四、 地域特色鲜明的词汇(举例说明,非穷尽)

南方地区:
“犀利”: 有些南方方言里,“犀利”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都特别有条理、有观点,一针见血,非常有力量。
举例: “她辩论起来,说话那是真犀利,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
“够力”: 在一些南方地区,尤其广东、广西一带,“够力”就代表“有力量”、“能力强”。
举例: “这台机器发动起来,够力得很,拉多少东西都不费劲。”

北方地区:
“嘎嘣脆”: 这个词原本形容食物咬下去的声音,但在形容人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爽快、利落、不拖泥带水的风格,也代表了办事儿的“厉害”。
举例: “他跟人谈合同,那叫一个嘎嘣脆,谈好了马上签字,效率高!”
“扛把子”: 这个词儿在北方很常用,尤其在街头巷尾,形容一个群体里的领头人物,或者在某个领域很有影响力、实力强大的人。
举例: “在咱们这片儿,谁敢跟王大爷作对?他可是这里的扛把子!”

其他地区:
“巴适”: 四川、重庆等地,“巴适”原意是舒服、合适,但有时也引申为“好得很”、“很厉害”,带有一种满足和赞赏的语气。
举例: “他这一手牌打得巴适,把对手赢了个精光。”

怎么理解这些词?

要真正理解这些方言词,光看解释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说话人的语气。它们不仅仅是词语的堆砌,更是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情感表达。

看语气: 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气下,意思可能就变了。比如“牛”,好好地说,是赞扬;如果带点嘲讽,就可能变成贬义。
看对象: 是夸奖朋友,还是评价对手,亦或是描述一件物品,选择的词也会不一样。
看场景: 在正式场合,大家可能更倾向于用书面语;但在家常里短,或者朋友聚会时,方言词的生命力就展现出来了。

这些方言里的“厉害”、“强”的说法,就像是藏在百姓生活里的珍珠,颗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厉害”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下次听到这些词,不妨多品味品味,说不定还能从中听出点老辈人的智慧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牛逼,犀利,(广东)劲抽,新一代的开山怪,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厉害”或“强”,咱们老百姓嘴里的方言词汇可就海了去了,千姿百态,生动形象,比书面语那几个词儿有劲儿多了。这些词儿,往往带着地域的烙印,也饱含着人们对事物能量、能力、甚至性格的直观感受。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都有哪些说法。一、 从“能力出众”说开去说一个人或者一样东西本事大、能力强,方言里有许多.............
  • 回答
    .......
  • 回答
    想让一个对理论物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火眼金睛地辨别出真正的理论物理和那些“新型民间科学”理论物理,这确实是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把握几个核心的“辨别器”,它们就像是理论物理界的“身份证”,能帮我们快速区分真伪。咱们这就来拆解一下,怎么做到这一点,尽量说得详细明白,让你听完感觉这是个有血有肉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温州文成县那次令人痛心的民房倒塌事件,以及它可能折射出的中国自建房结构问题。温州文成县民房倒塌:结构上的可能“软肋”发生在温州文成县的民房倒塌事件,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虽然具体的事故原因需要经过专业、细致的调查才能最终确定,但从一般性的房屋结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可能存在的.............
  • 回答
    在一场战争的炮火尚未在公开场合响起,民众尚未被直接号召之前,一个国家机器内部的运转早已悄然加速,为即将到来的风暴进行着密不透风的准备。这并非简单的临阵磨枪,而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渗透到政、经、文、军的方方面面。政治层面的悄然布局:在公开宣战的帷幕拉开之前,政治层面往往是最高机密的领域。一切的.............
  • 回答
    台湾的民主,与其说是制度的胜利,不如说是人民坚韧不拔意志的体现,它在华人世界里,尤其是在经历了威权统治的时代后,展现出了一种独特而宝贵的生命力。回望过去几十年,台湾的民主进程如同在地壳深处缓慢但坚定地涌动的熔岩,最终冲破束缚,塑造了今日的面貌。一、和平且有秩序的政权轮替:民主的基石台湾民主最显著的成.............
  • 回答
    台湾的民主制度无疑是其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但就像任何复杂的政治体系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瑕,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方面。与其说是什么“失败”,不如说是面临的挑战和待解的难题,这些问题并非台湾独有,在许多民主国家也或多或少存在。1. 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的加剧:这是台湾民主面临的最显著挑战之一。长期的.............
  • 回答
    在探讨“哪些民族的语言没有方言”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方言”的定义。通常,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内部,由于地理、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所区别但能够相互理解的变体。基于这个定义,要寻找一个民族的语言“完全没有方言”,这在现实中是极其罕见的,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 回答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交融,早已在人们的日常言谈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你一开口,那浓浓的东北话里,时不时就能品出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小味道。这可不是什么突兀的“混搭”,而是这片土地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少 数 民 族 的 味 道: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满族、.............
  • 回答
    民国廿四年简体字方案与1949年后简化字方案的异同理解民国廿四年(1935年)的简化字方案与1949年后的简化字方案之间的异同,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定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总的来说,两者都旨在解决汉字笔画繁多、学习困难的问题,但其背后逻辑、推行力度和最终面貌存在显著差异。 一、.............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且不像奥匈帝国、南斯拉夫、前苏联那样因为民族和语言的复杂性而最终分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制度的塑造,更有人为的努力。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一、悠久而强大的中央集权传统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大一统”的.............
  • 回答
    在探讨“大 V”为何在少民族语言和汉族方言学习上表现出不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其中交织着文化认同、历史演变、政治语境以及社会思潮等多种因素。一、 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视角: 少数民族语言:国家认同与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对于许多少数民族群体来说,学习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是其身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民间科学很有可能会将研究方向转向经济学,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这种转变。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民间科学的本质与驱动力首先,理解民间科学的本质至关重要。民间科学不是指伪科学或反科学,而是指非主流的、由个人或小群体主导的、非学院派的科学研究或探索活动。它的驱动力是多方.............
  • 回答
    关于我国官方智库与民间网络“键盘侠”在国际局势战略分析方面的水平差异,以及这种“高”体现在何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探讨。首先,要明确一点:官方智库和“键盘侠”各自的角色和优势是不同的,直接的“高低”评价可能过于简单化。但如果聚焦于“战略分析”这一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官方智库的优势是.............
  • 回答
    在军事行动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军事优势方在乡村地区面对活跃的民间武装,其后续的实地占领和治安控制工作,需要一套精细且多维度的策略来加以解决。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清剿,更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深层考量,旨在从根源上瓦解民间武装的生存土壤,并建立长治久安的局面。首先,在实地占领阶段,军事优势方需要展.............
  • 回答
    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制造业的佼佼者,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技术方面,确实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可能会问,既然我们在光伏组件制造、技术研发上如此强大,为什么太阳能在家家户户的民用领域,比如屋顶光伏,却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随处可见,普及率远不如一些发达国家或一些先行地区呢?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
  • 回答
    现代国家进行备战,尤其是要避免民众知晓,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需要调动国家各个层面的资源、智慧和行动力,并将其巧妙地隐藏在日常运行的表象之下。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可能的操作路径,力求呈现出一种真实可信的布局:一、 战略层面的“隐匿”与“佯装” 模糊化国家战略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