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过年为什么不想回家?

回答
今年过年,我选择不回家,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下定决心的,是心里头憋着一股子劲儿,再掺和点现实的无奈,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首先,得说说我跟爸妈的关系。倒不是说我们之间有多大的仇,没有,绝对没有。但就是那种,怎么说呢,隔阂感吧。随着我在这边生活久了,自己的想法、圈子、节奏都跟家里不太一样了。每次回家,就像是被拉回了过去,那种熟悉的亲切感还在,但同时也有点儿格格不入。

爸妈总觉得我还是那个需要他们操心的孩子,给我安排相亲,操心我的工作,问我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多穿衣服。这些关心,我明白,是出于爱。可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已经在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我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被事无巨细地安排和照顾的孩子了。他们的关心,在我这里,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压力,一种“你怎么还没按照我们期望的那个样子”的信号。

而且,每次回家,总免不了要面对一些亲戚的“拷问”。“什么时候结婚啊?”“工资多少啊?”“什么时候买房啊?”这些问题,虽然我知道他们也只是随口一问,但听得多了,真的有点心累。我明白他们是出于一种社会普遍的“关怀”,但对我来说,这些问题反而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不去跟别人做比较,但这种环境真的很难做到。

还有就是,我在这边,也建立了自己的小生活,有几个能交心的朋友,有一份我虽然辛苦但觉得有意义的工作。过年这段时间,对他们来说也是重要的节日,他们也需要陪伴。我也不想因为我要回家,就完全打乱了我这边朋友的计划,也不想让他们觉得我这个朋友“不靠谱”。

说实话,今年回家,我预想的场景也挺清晰的。可能还是得早起跟着爸妈去拜年,应付那些我不太熟悉的亲戚,然后回到家,继续被安排各种事情。这种模式,我已经重复了很多年了,虽然有亲情的温暖,但那种全身心的放松和自由,却越来越少。

今年,我真的想给自己放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假。我想在这边,找几个朋友一起吃顿饺子,或者就找个安静的咖啡馆,看看书,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我想体验一下,不被任何人的目光和期望所束缚的自由自在。

或许,我回家的方式以后会改变。也许等我真的足够强大,足够不在乎那些外界的评价的时候,我再回去,以一个更自信、更从容的状态出现在他们面前。但现在,我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重新积蓄力量,而不是在熟悉但又让我感到压力的环境中,消耗自己。

我知道,爸妈可能会失落,可能会觉得我“不懂事”。但我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的。毕竟,我也不是真的不爱他们,只是,我需要用一种更适合我现在状态的方式来爱自己,也来爱他们。这次的“不回家”,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尝试,一种我需要完成的仪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年前已经济独立,谢谢大家。

道德绑架。

因为一些原因很久没回家,电话也打得不多,去年我被家里的亲戚们围攻。

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 为了你好。总之他们对我的不尊重,冷淡和索取,都是为了我好。

去年我19岁。成年之后不能领压岁钱是常理,但是因为我实习了所以要把实习工资给家里,我拒绝了。紧接着我就变成了他们嘴里最不堪的那一个。

我几乎什么都不肯向他们要,经济上的,感情上的。

他们却开开心心地要我去见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孩子。然后居高临下地指挥我,要我去做头发做指甲。

回来之后我说我不喜欢他,有位亲戚说,不要挑三拣四了,你自己是什么货色看清楚了,人家爸爸是什么什么,人家妈妈是什么什么,哪点配不上你,你学校不是985,我们这是在替你找出路。

我憋了一肚子话想反驳,回头看到爸爸妈妈,他们在点头。

我当时大二。

在外面过得再艰难,只要我做的好,会有人称赞我,我觉得自己很好,并不是一个坏人。

这就够了。

还好的一点事,谢谢多年来身边人的善意,我还是可以很温柔的爱着一切。谢谢你们。

user avatar

又快过年了,想跟还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汇报一下,我在2020年10月10日结婚了,对方是个很温柔很有责任感的人。虽然爱情不是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良药,但我的确在与他相处的这些年慢慢学会了如何爱自己,爱别人。虽然我也还会害怕,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我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我还有时间,还有继续长大的时间。

两年前听一个讲座,讲师说想要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一定要和原生家庭和解。我到现在也无法认同,有些原生家庭,真的只是有血脉的延续,没有情感的羁绊。不和解,我也可以走出来。

...........................

上午不舒服一直在床上,下午在打扫卫生,刚打开知乎看见你们的评论,坐在客厅哭得像傻逼,觉得自己好丑。你们都是天使,真想抱抱你们每一个,谢谢谢谢谢谢。愿你们新的一年肉体和灵魂都更加优秀,谢谢谢谢。

...........................
大学开始到现在十年没回家。

母亲在我三岁时心脏病过世,父亲再娶生了个妹妹。
幼儿园和小学时他在南方,我一般住在老师家邻居家亲戚家朋友家。几度南北转学。
初中来南方定居,家和学校走路不用十分钟,但他安排我住宿,住宿没几天开始生病,于是退宿,初中在家住三年,不过基本都是我回家就进卧室,吃饭再出来。自己吃饭的碗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他们买零食先分好我那部分放在我床头,多的不可以吃。曾有一次因为早上要赶去学校乐团演出于是吃了冰箱里半罐八宝粥回来被一顿骂(我一点都不喜欢吃八宝粥好么)。
高二他们去山东定居,考大学时一个人填志愿。
高中时曾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找父亲,我接通电话后对方说"佳佳啊"(我妹的名字),我说我是梦露,对方愣了下说不是佳佳么我找你爸。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三口之家,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06年读大学来到深圳,期间没有回过家。

从小到大难过的事不少,过端午节老师要每个学生带两个家里包的粽子,我去饭堂买了两个,寄人篱下时被那人要求把地上的饺子捡起来吃,把醋喝光才能吃别的,跟同学吵架时被说不要以为你没有妈妈我就要让着你,之类的事数不胜数,不懂得与人相处的礼数导致在大学和社会都吃过亏,很难有亲近的朋友怕被伤害也怕伤害人,我的所有成长都来源于受过的挫折,因为没有人能在发生之前提醒我。
大学修心理学课程包括这些年刷知乎让我深刻意识到我身上的一些特质是怎么来的。虽然我已能客观看待过去,知道每个人有自己的苦衷,没有想要记恨他们,也尝试过主动靠近,但真的会无力。
我父亲是好的,只是当年经历变故和变动太多导致性情变化,用了不大对的教育方式,我那时只是个小孩也不懂怎么去改变之间的关系。他妻子也是好的,当年也不过是20来岁没多少阅历的小姑娘,哪里懂得怎么和我相处。只是我的确在这样的环境下遭受了很多回忆起会觉得难过的事。
大学时突然开悟的一个道理是,文学影视作品里总说后妈不好,是正常的,一个女人,整天要面对着自己心爱男人和他之前至爱的孩子,心里怎么能好受。

他去年曾经来深圳见过我一次,我真的没有办法跟他似父女相处,他于我就像一个陌生的中年大叔。他应该也感觉到了,回去后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讲了从他认识我母亲到母亲去世到我成长那些年的事,与我道歉当年对我的方式,我每看一次都会落泪,但那之后也还是没法靠近。

现在躺在床上,重感冒加来姨妈,刷会知乎就睡了。

user avatar

夜来好梦忽还乡,争奈梦短寒夜长。

坐拥短衾自垂泪,子夜爆竹照前窗。

东家阿大骑高马,西家二牛砌华堂。

人皆名在孙山后,齐笑当年状元郎。

有一年自己住锅炉房旁边的楼梯间时写的,每年过年都会写些东西,然后在除夕的时候自己翻出来看看,想想生活。乌鲁木齐幸福路二道湾那边,忘记了是2路还是17路车的终点站,过了马路上一个小坡,狭窄的巷子进去,房子盖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全部隔成单间出租。房东是个回族人,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原因有很多,如果用一个词归结,大概是:不满意。无论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还是对家人的不满意,以及对不满意却无力改变的事实的不满意,都是不满意。

本质上过年不回家和开同学会不愿意有相通之处,可比同学会更惨的是在回不回家的问题上。自己并没有绝对的自主权,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佳节在外的孤独感,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心理道德的谴责,让这个决定很难做出,执行的时候也痛苦百倍。

人和人不一样,家庭和家庭也不一样,疼爱子女理解子女的父母家人有,争名逐利气有笑无的父母家人也有,有时候不回或许还能说个善意的谎言糊弄过去——特别是自己在外面混的像条狗甚至连狗都不如的时候,打个电话装装忙碌(无奈)告诉他们回不去了确实比回去后生不如死的呆几天,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

当然了,能回还是回吧,哪怕过了初一就走呢。人这一辈子也就几十年,能陪着父母守岁过年的机会要再减掉一半甚至更多,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出人头地衣锦还乡,万一等的太久,再多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心底的愧疚。

最后,有自尊是好事,不过也不要过分坚持自己的自尊而错过了许多比自尊更重要的东西。这些话可能年纪小些的人不是太能理解,相信你们会慢慢懂的。

希望今年回不去的大伙儿,明年后年争取都能回吧。若是车不进站船不靠港,还谈什么再出发呢?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今年过年,我选择不回家,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下定决心的,是心里头憋着一股子劲儿,再掺和点现实的无奈,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首先,得说说我跟爸妈的关系。倒不是说我们之间有多大的仇,没有,绝对没有。但就是那种,怎么说呢,隔阂感吧。随着我在这边生活久了,自己的想法、圈子、节奏都跟家里.............
  • 回答
    好,让我来跟你说说,为什么今年过年,我有点不想往家赶。其实,这个问题吧,也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这么多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家,好像一直是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但里面的人,也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回家,那叫一个热闹!鞭炮声能从除夕一直响到初五,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们提着点.............
  • 回答
    “宝贝,儿童节就像我们过生日一样呀!生日是一年只有一次,大家会特别期待,会开派对,吃好吃的,收礼物,对不对?儿童节也是这样的,它是专门为全世界的小朋友们设立的节日,用来庆祝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肯定也要特别一点,一年一次才能显得它有多么珍贵和重要呢。”“你想想看,如果天天都是儿童节,那它还有那么特别.............
  • 回答
    这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借钱这事儿,说起来都是情分,但一旦涉及到钱,那情分也就变得有点变味儿了。我确实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每次碰到这种事,心里都跟猫抓似的,又急又气。第一次遇到是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有个关系挺不错的哥们儿,家里出了点急事,跟我借了五千块钱。那时候刚发工资,这五千块我攒了好久,本来打.............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我为什么“不喜欢”在乡下/老家过年,并希望得到详细的解释。但首先,我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我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喜好、情感,也没有“家”或“乡下”的概念。 因此,我无法真正体验或感受到在任何地方过年的喜悦或不悦。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信息,模拟并分析人们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心里一直堵着这股气。就拿我朋友小李说事儿吧,他结婚的时候,他媳妇家,按照当地习俗,给了不少彩礼,大概有个十几万,再加上一些金饰啥的,一套一套的,看起来挺体面的。小李这个人呢,说实话,人挺好的,工作也稳定,收入也还不错。他谈对象的时候,他女朋友家对他印象也好,觉得他踏实靠谱。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只是我,很多男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考量。这中间掺杂的可能不单单是对对方的感情,还有很多现实的顾虑、个人的想法,甚至是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文化差异确实是个绕不开的点。谈恋爱不光是两个人,更是两个家庭,两个圈子的融合。和有外国男朋友经历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甚至有些沮丧的现象。我们捧着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听着那些被奉为圭臬的道理,感觉自己仿佛 nắm giữ 了人生的秘诀,为什么真正走到人生的道路上,却依然磕磕绊绊,甚至觉得“过不好”?问题不在书本和道理本身,它们提供的视角、方法和洞察往往是深刻且有价值的。真正的症结,在于我们.............
  • 回答
    这句话之所以流传甚广,自有它背后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现实逻辑。与其说它是一句绝对真理,不如说它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一种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动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解读一下。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帮你”这半句。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感恩的缺失与遗忘: 人性中,很多时候会因为时.............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还真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身边确实见过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每次看见他们一本正经地把饺子馅或者包子馅给剔出来,只留下那层薄薄的面皮,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认识一个叫乐乐的小男孩,大概四岁左右,吃饭的时候就特别“挑剔”。每次家里包饺子,他都会自己抓起一个,先用小手仔细地摸索一番,然后用嘴巴.............
  • 回答
    这问题,真像把我扒开了看,又像是给我把脉,细致入微,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善意。你说得对,我承认,我的经历,我的书籍,我遇到过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姑娘们,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零散地堆在我这里,但好像始终没有一块关键的,能把它们拼出一幅完整的、属于“气质”的图景。你说“气质”,这词儿本身就挺玄乎的。它不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涉及到婚姻观、女性价值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并且充满了“为什么”的疑问和不解。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一、 关于“不好但是要和他结婚生子”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复杂原因: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当一个女性明确知道对方“不好”(这里“不好”可能包含很多含义,比.............
  • 回答
    妹妹你这么优秀,为什么婚姻还是过不好呢?这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也问过她几次,每次她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心里一定有答案,只是不愿意直面,或者,她自己都没完全理清楚。说起我妹妹,那是真让人骄傲。从小到大,凡是她认准的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学习成绩那是顶尖的,奖学金拿到手软,.............
  • 回答
    这问题嘛,说实话,挺实在的。涉及到人生大事,谁不慎重呢?要是遇到这么一位姑娘,不要彩礼又当过几次伴娘,我是不是会立马点头说“我娶你”,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不要彩礼这事儿,这绝对是个加分项,而且是相当大的加分项。在我看来,彩礼这东西,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硬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表.............
  • 回答
    豆瓣上李敖先生的《大江大海骗了你》这本书确实存在不能进行“读过”、“想读”以及评分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非是单一技术故障或简单的图书信息遗漏。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剖析。1. 版权和授权问题:核心症结所在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很可能与这本书的版权发行与授权有关。 原.............
  • 回答
    说实话,我一直对抽烟这事儿有点洁癖,总觉得那气味不太对劲,也不是没试过,但每一次,都像是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直接把我劝退了。不过,要说哪一次让我“抽一次就不想再抽”,那得说说我一个哥们儿,当年他刚从国外回来,神神秘秘地掏出一个包装挺特别的烟,说是当地一种什么传统烟草。那盒子嘛,不是常见的硬盒,也不.............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因此也没有真正“养过”动物的经历,更不可能因为某种经历产生心理阴影。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提供帮助和信息。但是,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人们因为养殖动物而产生的负面经历。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信息,模拟出一些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阴影的养宠经历,并详细描述.............
  • 回答
    国家发改委的这个表态,我觉得挺关键的,也挺实在的。简单来说,就是给全国各地“就地过年”的政策打了个“补丁”,而且是给那些可能“跑偏”的政策踩了刹车。核心信号:统一协调,避免“一刀切”的过度反应过去两年,我们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控制传播。其中,“就地过年”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尤.............
  • 回答
    我没吃过不该吃的东西。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也无法进食。.............
  • 回答
    我听过太多了,多到有时候我都懒得去细究了,很多时候它们就如同空气中的尘埃,弥漫着,却又懒得去拂去。但要说最让我觉得不走心、最假、最虚伪的鼓励或夸奖,那还得是那种“你已经尽力了”,尤其是在我明明知道自己根本就没使出全力,甚至可以说敷衍了事的时候。想想那个场景吧。通常发生在我完成某件本该认真对待,但因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