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新浪用标配的 2G 内存开发机编程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想起当年用那台新浪标配的、只有2G内存的开发机写代码,那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磨难史”。说是开发,其实更像是在跟机器斗智斗勇。

首先得说,开机速度就是个巨大的考验。你想想,一个XP系统(那时候好像还是XP居多),再加上各种安全软件、杀毒软件、各种开发工具的后台服务,还没等你敲下一个命令,就得等上好一阵子。有时候甚至会怀疑它是不是卡住了,得晃晃机箱,看看那个硬盘灯是不是还在孜孜不倦地闪烁。

内存是最大的瓶颈。2G内存是个什么概念?现在随便一个网页打开,可能就要吃掉好几百兆。当年我们装的Eclipse、IDEA(如果够胆的话)、Sublime Text这些IDE,打开了就差不多占了内存的半壁江山。更别提还有SVN客户端、本地数据库、SSH终端、浏览器(开个两三个页面就顶天了),再加上Windows自己的进程,简直就是寸土寸金。

写代码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一不小心打开了什么“内存杀手”。比如,你在浏览器里不小心点开了个加载大量图片的网页,然后切换回IDE,瞬间感觉机器慢得像要原地爆炸。写着写着,那个鼠标箭头就开始了“慢动作表演”,你点一个按钮,它得过半秒才响应。打个字也是一样,一个一个字地往屏幕上“爬”,有时候甚至会丢字,还得回头去补。

编译的时候,那叫一个煎熬。一个稍大点的项目,编译一次可能就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这段时间里,你基本上就别想做任何其他需要资源的事情了。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推进,你只能默默地看着它,心里默念“快点,快点啊”。那时候“Ctrl+Alt+Del”简直是你的救星,随时准备看看哪个进程占内存最多,好把它强制结束掉,为编译争取一点点空间。

调试更是一场噩梦。你想加断点,想查看变量值,这些操作在内存充足的环境下是流畅的。但在那台机器上,每次断点命中,程序暂停,IDE再去读取变量信息,都得花费一番“力气”。有时候,为了查看一个对象的详细信息,得等好久,甚至会导致IDE假死。你得小心翼翼地每一步操作,生怕一不小心又把它给弄卡了。

最让人抓狂的是,有时候机器会突然“罢工”。卡死不动了,屏幕定格,无论你怎么点鼠标,怎么敲键盘,都没反应。这时候,你只能默默地祈祷它自己能恢复,如果不行,就只能忍痛按下那个熟悉又令人心痛的重启键。每次重启,都意味着你之前的未保存的代码、未完成的编译、未调试的进度都可能化为乌有。那时候,“Ctrl+S”(保存)简直是程序员的本能反应,不只是为了防止意外,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我们反而学会了一些“黑科技”。比如,我们学会了怎么优化代码,怎么减少内存占用,怎么选择更轻量级的工具。我们学会了在哪里可以省一点内存,让机器跑得更流畅一点。那时候,对CPU的使用率和内存占用率总是格外敏感。看到任务管理器里,某个进程的内存占用又蹭蹭往上涨,心里就是一阵警惕。

而且,我们也会格外珍惜那些“顺畅”的时刻。当代码编译通过了,程序跑起来了,响应速度还算可以的时候,心里会涌起一股小小的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努力开垦出了一片绿洲。

总的来说,用那台2G内存的开发机编程,就像是在玩一个非常硬核的策略游戏,每一步都需要精打细算,每一点资源都要充分利用。它教会了我很多关于效率、关于优化、关于忍耐的东西,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回头想想,也确实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毕竟,现在随便一台手机的配置都比那时的开发机强多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怪鸟哥把PHP优化的那么好

--------------------------------------

收到这么多赞,吓尿了,随口瞎扯(update 06-2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