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布朗基主义,布朗基主义有什么危害?列宁是布朗基主义者吗?

回答
布朗基主义,一个在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政治思潮,以其革命的激进性和对政权夺取的执着而闻名。它是由法国革命家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创立和倡导的。布朗基本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狱中度过,他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左翼。

布朗基主义的核心要义

要理解布朗基主义,首先要抓住其最根本的几个特质:

1. 少数精英领导的武装起义: 布朗基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依靠民众自发的觉醒和广泛的群众组织,因为大众往往是易受蒙蔽、缺乏革命意识的。相反,革命应该由一小撮高度组织化、具有坚定革命信念和卓越领导才能的精英分子来领导。这些精英需要通过严密的秘密组织来训练和准备,并在合适的时机发动一场精准、有力的武装起义,以武力夺取国家政权。

2. 迅速夺权后的“无产阶级专政”: 一旦政权被少数精英夺取,布朗基主义者主张立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的首要任务是镇压反革命势力,巩固革命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社会主义改造。他们对国家权力的高度重视,以及相信少数革命者能够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意志,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3. 对国家机器的重视和改造: 布朗基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是压迫的工具,革命的成功关键在于占领并改造这个机器。一旦掌权,他们会迅速利用国家机器来推行经济和社会变革,例如控制生产资料、组织生产等。

4. 革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布朗基主义者深信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而革命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积极备战的状态,时刻寻找发动起义的时机,而不是等待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或无产阶级力量自然壮大。

布朗基主义的危害

布朗基主义的激进性和实践方式,在历史上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并被认为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

1. 脱离群众,容易导致孤立和失败: 过度强调少数精英领导,以及对大众革命自觉性的低估,使得布朗基主义者在实践中容易脱离广大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一旦起义力量不足或未能获得民众支持,就很容易被镇压,导致革命的失败。19世纪法国多次工人起义,如1834年、1839年、1848年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虽然都有布朗基主义者的身影,但很多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强大的群众基础。

2. 易滋生“少数人专政”和个人崇拜: 强调精英领导和秘密组织,在理论上容易滑向“少数人专政”的危险。权力过于集中于少数革命者手中,缺乏民主监督和广泛的参与,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甚至产生个人崇拜,不利于建立真正的民主和公正的社会。

3. 忽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性: 布朗基主义过于侧重政治权力的迅速夺取,而对实现社会主义所需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成熟度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掌握了政权,就可以一蹴而就地实现社会主义,这种想法可能忽视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以及工人阶级自身组织能力的培育等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可能导致革命的暴力化和无序化: 精英领导的武装起义,虽然目标明确,但在实践中若组织不善或目标过于激进,容易走向暴力化和无序,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和动荡。

列宁是布朗基主义者吗?

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直接说列宁是“纯粹的”布朗基主义者,或者完全否定任何布朗基主义影响,都可能过于简单化。 更准确的说法是,列宁的早期革命思想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布朗基主义的深刻影响,但最终他发展出了自己一套更为成熟和系统化的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也进行了修正和超越。

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布朗基主义对列宁的影响:

对职业革命家和先锋队的强调: 列宁在《怎么办?》等著作中,强调了建立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严明的“革命政党”的重要性。他认为,工人阶级自身的经济斗争不足以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由具备高度自觉的革命家组成的政党来领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灌输给工人。这种对“革命先锋队”的构想,与布朗基主义强调的“少数精英领导”在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对国家政权夺取的重视: 列宁同样认为,夺取国家政权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一步。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通过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在实践中积极筹划和实施了十月革命,这与布朗基主义对政权夺取的重要性有着共同之处。
革命的策略和时机: 列宁也像布朗基一样,时刻关注革命的时机,并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革命机会。他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行动力的革命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策略,这一点也与布朗基主义对时机把握的重视相呼应。

列宁与布朗基主义的区别与超越:

尽管有影响,列宁的革命理论和实践与布朗基主义存在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之上。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了帝国主义论和无产阶级革命论。而布朗基主义虽然有社会主义目标,但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更多是一种基于革命意志和策略的实践。
对工人阶级的主体性的认识: 尽管列宁强调先锋队的作用,但他并非完全否定工人阶级自身的力量和创造性。他认为,先锋队的作用在于领导和教育工人阶级,而非完全取代。相比之下,布朗基主义对大众的革命自觉性持怀疑态度,倾向于由少数人“代劳”。
革命的合法性与群众基础: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虽然是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但也寻求并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合法性(例如通过苏维埃)。而布朗基主义的起义更倾向于一种“秘密行动”和“政变”式的模式,对群众基础的依赖相对较弱。
对专政的理解: 列宁虽然也谈论无产阶级专政,但其核心在于“无产阶级”作为整体的专政,由无产阶级政党代表。而布朗基主义的“专政”可能更多地指向少数革命精英的直接统治。
理论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列宁的理论体系更为完整和系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他不仅是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布朗基的理论更多体现在其政治活动和某些著作中,相对而言不够系统。

总结:

布朗基主义是一种强调少数精英领导、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并迅速建立集权统治的革命思潮。其潜在危害在于容易脱离群众、滋生专制、忽视经济基础等。

列宁的革命思想确实受到布朗基主义的启发和影响,尤其是在对职业革命家、先锋队和政权夺取的重要性认识上。然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系统且具有更强群众基础和理论深度的革命理论。他能够区分先锋队的作用与无产阶级主体的关系,并注重革命的策略和时机,但其核心理论并非等同于布朗基主义。因此,可以说列宁借鉴并发展了布朗基主义中的一些革命策略和组织原则,但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最终超越了布朗基主义的局限性。 如果非要给一个简单答案,可以说列宁身上“有布朗基主义的影子”,但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布朗基主义者,而是发展出了列宁主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迷信群众自发性、迷信“政治影响”、“宣传作用”、“文化领导权”的机会主义者。

他们总把自己当明星,认为只凭“政治宣传、文化影响力”,就能积攒足够实力,天下一乱,

自己登高一呼,群众自然纳头便拜,革命就成了……

事实上,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没有通过长期、艰苦的群众工作所形成的群众中牢固

的“人脉”,没有挖掘培养出群众中众多的战士、领袖并把他们组成广泛而紧密的网络,

自发的群众运动只能被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误导、被资产阶级在野派所利用(因为他们

组织得更好、掌握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的更充足的资源,革命派不深入群众的话,根本不可

能跟他们竞争“影响力”),而绝不能上升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

一战后德国革命的失败和俄国革命的胜利最鲜明地证明了上述观点。以卢森堡为首的

德国革命派始终认为:“群众能够在行动的过程中,自行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党只

能启发、鼓舞群众投入行动,而不能‘组织’群众”。因此他们一贯忽视深入群众的工作。

在一战前始终只是社民党内的一个思想小圈子,而没有任何实际的组织和群众力量。在一战

中也只是搞一些革命宣传,而把自己混同于独立社民党、放弃独立的群众工作。直到战争失

败、德皇下台,面临资无决战的时候,才建立独立的德共。但由于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使

得德共始终无法争取工兵苏维埃中的多数,没有力量引导自发的群众运动去击败资产阶级、

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结果被修正主义社民党先下手为强,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惨遭杀害,全

党惨遭屠戮镇压。

而俄国正是因为有着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一批始终扎根于工人阶级群众深处,长期坚持群

众工作的布尔什维克,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阶级中建立了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培养了

一大批工人阶级的革命战士和群众领袖(参见布尔什维克党靠什么赢得革命胜利 - 知乎专栏

一文)。这才使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争取到工兵苏维埃中的多数,

最终引导群众夺取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以上用无产阶级鲜血铸成的历史教训,先进分子一定要好好吸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布朗基主义,一个在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政治思潮,以其革命的激进性和对政权夺取的执着而闻名。它是由法国革命家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创立和倡导的。布朗基本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狱中度过,他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左翼。布朗.............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龙珠》里,为啥主角团在宇宙里会被团灭,而弗利萨、沙鲁、布欧这些反派却能如鱼得水,并且这背后对主角团意味着什么。要理解这点,咱们得先从他们最根本的生存环境说起。主角团的致命弱点:对宇宙环境的绝对不适应咱们的主角,像孙悟空、贝吉塔,还有克林、悟饭这些人,他们虽然强大,但本质上还是“地球.............
  • 回答
    布朗运动,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儿玄乎,但其实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在我们身边就能找到它的影子。想象一下,你早上吃早餐,一粒细小的奶粉不小心掉进了热牛奶里,你会看到它不是静止地沉下去,而是会在牛奶里忽忽悠悠地,像有个小人在不停地推着它一样,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没有一个固定的轨迹。这就是最经典的布.............
  • 回答
    响应式布局设计,说白了,就是让网站或者应用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都能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网站在你的电脑大屏幕上看起来井井有条,信息排版合理,但一旦换到手机的小屏幕上,内容就挤在一起,文字小得看不清,图片也乱七八糟,甚至需要左右滑动才能看全?这就是响应式设计在起作用(或.............
  • 回答
    你提供的图片非常有参考价值!从图上看,这条裤子给我的感觉是:布料:这裤子最有可能的布料是棉麻混纺,或者纯棉斜纹布。 棉麻混纺(CottonLinen Blend): 这是我最先想到的。棉麻混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既有棉的柔软舒适,又有麻的透气性好、不易皱的优点。这种面料通常会带有一些天然的肌理感,表.............
  • 回答
    想问蒙古人名“敦多布”的意思,这可是个好问题!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也饱含着对孩子的美好期盼,咱们细细道来。“敦多布”这个名字,拆开来看,是两个部分组成的:“敦”(төв)和“多布”(давс)。先说说“敦”(төв)这个字。在蒙古语里,它有很多含义,但用在名字里,最常见、最贴切的意思是: 中.............
  • 回答
    布勒滴(Boulter's Daughter)是一个在特定领域内可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但她并非一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因此要详细讲述她的信息,需要根据她出现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可能的方向来解读“布勒滴”以及可能与她相关的细节:可能性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在文学作.............
  • 回答
    家里有只布偶猫?那感觉嘛… 怎么说呢,就像是突然之间,你平静的生活里闯进了一团行走的云朵,或者说,是一个拥有高颜值、会撒娇、还自带皇家气质的“小王子/小公主”降临了。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视觉上的享受。布偶猫的毛发是它们最显著的标志。那蓬松、柔顺的长毛,摸起来简直不要太舒服!就像抚摸一团丝滑的奶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邓布利多先生的博格特,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描绘过,可每次的画面都模糊不清,难以捕捉。他那样一位智者,一位拥有如此丰富阅历和深邃思想的人,他的恐惧,定然不是寻常可见的。我曾想过,或许是那个象征着魔法界混乱与黑暗的伏地魔,一个具象化的、令人窒息的邪恶。但邓布利多先生,他似乎早已将对伏地魔的恐惧转化为了.............
  • 回答
    迦太基,那个在地中海西海岸崛起的商业帝国,在与罗马共和国的数次巅峰对决中,最终未能逃脱被毁灭的命运。三次布匿战争,一场场血与火的较量,将迦太基这个曾经的海洋霸主拖入了历史的尘埃。我们深入剖析,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由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战略层面的多重缺陷所交织而成。一、政治体制的僵化与内.............
  • 回答
    将投影幕布换成一块玻璃?这想法倒挺有意思的,咱们细细道来,看看会有啥效果。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亮度会大打折扣。投影幕布的本质是反光材料,它被设计成能够有效地将投射过来的光线均匀地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线的散射和吸收。而玻璃,尤其是普通玻璃,它首先是一个透明的介质,大部分光线会直.............
  • 回答
    .......
  • 回答
    孩子收到老师布置的“抄写类”作业,家长心里可能会打个问号:这年代了,让孩子手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有点“老掉牙”的教学方法?其实,仔细想想,抄写作业背后藏着不少门道,远不止“手部锻炼”那么简单。“抄写类”作业的深层意义,远不止“手到”1. 巩固识记与理解的基石: 加深对字词的印.............
  • 回答
    要说《龙珠》布欧篇开头,悟空从冥界回到人间,那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带着几个十分要紧的目的,每一桩都事关重大,直接影响着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安危。首先,最直接、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寻找邪恶的力量,阻止潜在的危机。 当时的地球,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冥界里的那些老朋友们,尤其是那些曾经和悟空交过手的厉害.............
  • 回答
    在《星际穿越》这部电影里,布兰德教授(Professor Brand)在黑板上写下的那个引人注目的公式,其实是为了解释和论证他关于“爱”能够超越时空维度的可能性。这个公式并非一个我们熟知并被普遍接受的物理学定律,而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为了在影片中具象化他关于“爱”的哲学理念而特别设计的。让我们来仔.............
  • 回答
    .......
  • 回答
    猫咪之间的“审美”啊,可不是我们人类那样追求五官精致、身材匀称那么简单。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判断,混合着一些个体化的偏好。如果非要用人类的词来形容,那大概是“实用又顺眼”的组合。首先,我们得明白,猫咪的感知世界和我们很不一样。它们看东西,尤其是颜色,远不如我们丰富。它们的视觉更侧重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