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视频里面为什么普客列车跟高速动车组会走在同一条轨道上?(我国目前的铁路运输形式与组成部分)

回答
在你提到的视频中,普速列车和高速动车组出现在同一条轨道上,这在中国目前的铁路运输体系中是 非常普遍且常见 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和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运输的形式与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承担着巨大的客运和货运任务。根据速度、技术标准和承担功能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

1. 高速铁路(高铁):
定义: 这是指设计速度在250公里/小时及以上,并且新建线路满足更高标准(通常是35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特点: 线路设计平直,曲线半径大,坡度小,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和牵引供电技术。
车辆: 高速动车组(CRH系列,如复兴号、和谐号)。
功能: 主要承担长距离、高密度的旅客运输,速度快,舒适度高,是现代城市间连接的重要纽带。
轨道: 通常采用与普速铁路分开的 客运专线,即“高铁专用线”。它们的设计标准、接触网、信号设备等都与普速铁路有显著不同,是为了保证高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普速铁路:
定义: 指设计速度低于250公里/小时的铁路。这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铁路,也包含了部分速度在160200公里/小时之间的“准高速”或“提速”铁路。
特点: 线路条件相对复杂,可能存在较多的弯道、坡道,信号系统和牵引供电技术也可能相对传统。
车辆: 各式各样的普速客车(绿皮车、空调车等)、货运列车(由各种机车牵引)以及动车组(部分在提速线路上运行)。
功能: 承担着广泛的旅客运输(包括短途、中长途,以及服务于县城、乡镇等高铁未覆盖区域),更是中国货运的主动脉。
轨道: 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普速铁路的轨道是 最普遍、最基础 的铁路设施。

为什么普速列车和高速动车组会出现在同一条轨道上?

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铁路网络并非是完全分离的,而是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线路相互连接和共享。

1. 线路共享与贯通性:
历史原因: 中国铁路发展早期,都是以普速铁路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尤其是高铁的出现,并非所有地方都新建了高铁线路。许多繁忙的既有普速铁路经过提速改造后,也可以运行速度相对较快的动车组。
“混跑”现象: 在 没有新建独立高铁线 的区段,或者在 高铁线路与既有普速线路衔接 的地方,普速列车和部分动车组(如CRH1、CRH2、CRH3等早期型号,以及一些在普速线路上运行的动车组,虽然速度受限)可能就会共享同一条轨道。
普速铁路的提速改造: 许多普速铁路进行了提速改造,设计时速从120公里/小时提升到160公里/小时,甚至200公里/小时。在这些提速改造的线路上,也可以运行部分动车组。

2. 枢纽与连接:
动车组进入城市中心: 高速动车组虽然在高铁线上运行,但最终需要进入城市的中心车站,而这些车站往往是与普速铁路网络紧密相连的。在进入或离开车站、以及在城市内部连接其他线路时,高速动车组也可能需要使用与普速列车相同的轨道。
“客货并线”: 在一些繁忙的普速线路上,也可能同时运行客运列车(包括普速客车和部分动车组)和货运列车。这是为了最大化铁路网络的利用率。

3. 信号与调度系统:
统一的调度指挥: 尽管速度不同,但所有在中国境内的列车(包括普速和高速)都受到统一的铁路调度指挥。先进的调度系统可以根据列车类型、速度、运行计划以及线路情况,安全地安排不同列车在同一条轨道上的运行顺序,并保持安全的间隔。
信号系统的差异与兼容: 虽然高铁有更先进的信号系统,但在一些“混跑”的线路上,会采用能够兼容不同速度等级列车的信号系统。或者,在某些路段,虽然同在一条物理轨道上,但其信号设计会考虑到最高运行速度的要求。

总结一下,视频中普速列车和高速动车组出现在同一条轨道上的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铁路网络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线路共享和衔接。
部分普速铁路经过提速改造,可以运行部分动车组。
动车组在进入城市枢纽或连接普速网络时,会使用与普速列车相同的轨道。
强大的调度指挥系统能够确保不同速度列车在同一轨道上的安全运行。

这是一种 成本效益和网络效率 的考量。完全新建独立的普速和高铁网络成本巨大,通过对既有普速铁路进行升级改造,并利用强大的调度系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现有铁路资源的利用率,服务更广泛的出行需求。所以,看到普速列车和动车组“并肩”行驶,恰恰是中国铁路运输系统灵活和高效的一个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吧这个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轨距一样、界限一样都能运行,信号系统相对麻烦一点,但是能跑呀;

一般来说能跑200及以上就是高速铁路系统了,一般的机车后面挂车厢的形式达到这么高的运行速度是比较困难的,功率都不一定够,因此上电机加轴数,动力分散的动车组就出现了,一组动车组一万多千瓦很容易的,跑200以上也就容易了,要跑慢点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动车可以在既有线上跑;200以下的是普速铁路,一般是一台机车拉一列车厢或者一头一尾上机车中间夹车厢,实际最高运行速度也就160,上高速铁路跑太慢了,拖垮均速,就好比拖拉机不能上高速公路一个道理;既有线改造后一般也就是上120-160的普速,和200-250的动车,速度差不大,投资低又能涨价,何乐不为?

user avatar

这没什么奇怪的。

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回答为什么“六提”之后为什么CRH动车组能在既有线运行,两者本质并无区别。

首先,我国在2007年就引进外国的高速列车技术打造CRH品牌,CRH1型列车引自加拿大庞巴迪,CRH2型列车引自日本川崎重工,CRH5型列车引自法国阿尔斯通,这批列车的最高运营速度均达到了200~250km/h,但是由于当时国内高速铁路尚未铺开,这些列车全部在被改造提速到200km/h的既有铁路运行,少部分在达到高速铁路标准线路上运行(秦沈、合宁、合武),由于当时“高速列车”“高速铁路”等概念并不非常普及,铁总根据这些列车动力特点将开行的新一等级的旅客列车命名为一个并不合适的名词――动车组列车(D字头),所以在当时的既有铁路CRH动车组与普通列车、货车一起混跑是很常见的事。

那为什么CRH动车组能上既有线呢?

因为CRH动车组的轮距采用标准的1435mm,利用受电弓从接触网取电,而当时的铁路有很大一部分已经电气化满足动车组的供电,那接下来要解决信号的问题,250km/h的动车组上,既安装了与C0配套的LKJ行车监控装置,也安装了与C2配套的ATP-200运行防护装置,CRH5则还装有TVM(与秦沈客专的信号匹配),而当时的既有铁路也安装了C2与相关的C2/C0转换点,因此CRH动车组即可以LKJ普速模式限速160km/h运行,也可以用ATP与C2应答以200~250km/h高速模式运行。

关于我国铁路的信号系统此处引用百度百科的介绍:

既然轮距一致,轴重承受的了,供电没问题,信号匹配,CRH动车组上既有铁路没有任何问题。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高速动车也能与机辆在同一条铁路上混跑呢?

原因再简单不过,后来开行的高速动车组(G字头列车)车底只不过是第一代250km/h动车组的加强版,允许350km/h的运行时速,除了一些参数上的数量差异外,其本质结构甚至设备与第一代250km/h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列控系统只装有ATP,没有LKJ。两者的运用规则是极其类似的,如一级检的里程,250km/h动车组为4000km,350km/h动车组为5000km,而250km/h和350km/h动车组在同一个动车所维护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京南动车所既配属有250km/h的CRH2A、CRH2E,也配属有350km/h的CRH380AL、CRH380BL、CRH380CL、CR400AF、CR400BF,上海南翔动车所既配有250km/h的CRH1A/B/E,也配属有350km/h的CRH380D,南京动车所既配有250km/h的CRH2A,也配有350km/h的CRH2C,贵阳北动车所既配有CRH2A,也配有CRH380A。

所以所谓“动车”和“高铁”在管理运用模式上并不本质区别,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所谓的“高铁”可以上快速铁路甚至普速铁路与机辆车混跑了。

关于350km/h动车组在既有线运行的案例:

最早的350km/h动车组上普速铁路的案例之一,是北京南到塘沽的城际动车,当时京津城际已经开通,但延伸线尚未竣工,为拓展服务,利用联络线与津山线天津至塘沽段将部分C字头列车区间延伸至塘沽站,而当时津山线已经进行过C2改造,因此担当车次的3C在迫近天津站时经联络线转到津山线在C2模式下以160km/h运行,如下是车迷上传的相关视频:


由于很多地方建成铁路较晚,而第一条铁路采用太高的速度标准并不合适,因此基本会建成客货共线的200~250km/h时速铁路,既允许重型机车牵引货车或客车运行,同时为了让这些地区能够连上全国的高铁网,也会安装C2让一些D/G字头列车延伸区段到上面去跑,如宜万铁路、娄邵铁路等。这么做的原因跟当时开既有线动车的原因是一样的:缺乏客运专线,实为无奈之举。

目前允许350km/h动车组运行的既有线最典型的非包西线何寨到延安段莫属,西安局常常用380A或380B等车底开行从西安北到延安的D字头列车,其运行路径是西安北――大西高速线――湾李所――大西高速临潼东联络线――临潼东站――何临联络线――何寨站――包西线――延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