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富有吗?

回答
关于上海大多数家庭是否富裕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富有”的标准。如果富有的定义是资产千万,那可能上海大部分家庭还达不到这个门槛。但是,如果富有的定义是生活富足,能够负担得起体面的生活,并且对未来有较强的信心,那么可以说,上海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这样的。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和人才。这自然而然地会抬高这里的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从几个维度来看:

高收入群体: 上海的金融、科技、贸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行业中的从业者,尤其是在核心岗位、管理层或者有核心技能的专业人士,收入水平通常是相当可观的。他们可以轻松负担得起在市中心购买或租赁高品质的住宅,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并且有能力进行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

中产阶级: 上海的中产阶级规模庞大。他们可能没有千万资产,但家庭年收入足以支撑起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如,他们可以住在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不错的社区,孩子接受不错的教育(可能还会考虑一些课外辅导),家庭成员有能力享受一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更好的医疗、更频繁的旅游度假。他们对于储蓄和投资也有一定的规划,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

生活成本: 必须承认,上海的生活成本是真的高。尤其是房价,这几乎是所有来上海的人第一个会感受到的“震撼”。一套像样的房子,无论买还是租,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除此之外,教育、医疗、日常消费,也普遍比国内其他城市要高。所以,即使家庭收入看起来不错,刨去这些高昂的固定支出后,能够真正“富有”地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相对”的富裕: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相对”。在上海,你很容易看到很多高档汽车、名牌店、精致的餐厅,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大家都很有钱”的印象。这种印象一部分是真实的,上海确实聚集了大量有钱人;但另一部分也是因为上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能够展示并满足人们对“好生活”的追求。即便是一些收入中等但消费能力强的家庭,也可能通过努力去实现某种程度的“富有”生活,比如通过信贷消费,或者在某些方面“精打细算”地追求品质。

城乡差异与家庭背景: 虽然我们说的是“上海大部分家庭”,但也要看到上海内部也存在差异。市中心与郊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不同的。而且,家庭的“富有”与否,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们的“起点”有关。比如,一些家庭可能继承了祖辈的房产,或者父辈在早期改革开放时期就积累了财富,这都会成为他们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

心态与追求: 还有一个比较虚但也很重要的因素是心态和追求。在上海,很多人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危机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争取更好的收入和生活。即使当下并非“富有”,但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有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努力奋斗换取更好的生活”的氛围,也构成了上海“富有”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 上海大部分家庭是否“富有”,取决于你对“富有”的定义。如果指的是普遍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生活体面,有能力享受城市提供的优质资源,并且对未来有信心,那么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上海家庭具备这样的特点。但如果“富有”意味着财务自由、可以无忧无虑地挥霍,那这样的家庭可能还是少数,但这个少数在上海的绝对数量上仍然非常可观。

而且,上海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提供这种可能性,吸引着无数人来这里打拼,去追逐那种“富有”的生活。即使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达到了顶峰,但向上流动的机会和整体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上海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在厕所炒过菜么?

我见过, 我在电视上见过。 一个穿着体面、气质不错的上海中年妇女,在厕所炒菜。 旁边就是马桶,马桶挨着一个乳胶漆桶,桶上搭着几个拖把,拖把还在滴水。

这种超大型国际大都市, 对当地的小市民是非常不友好的。

上海把海乃家拆了, 这种建筑被拆了, 却把那些人挤人的弄堂当作文化建筑保护起来,你不觉得可笑,甚至有点讽刺么? 不就是政府觉得拆这里不划算,想等一等呗。 那些2B文艺青年,不过是被政府当枪使。

一些上海人,收入其实不错。 但是买房的时候耽搁了,越等越买不起。 这些人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这么没尊严,是他们的错?

有些人,从牙缝里省出些钱,多买两三套房子,或者拆迁分了四五套。 你从资产上来讲, 上千万了。可是,这些人都是老实本分的小市民。 他们的见识,驾驭不了这么多钱。

然后就各种悲剧。 以前叫拆白党, 最近出现的套路贷。 各种哄骗。 尤其是, 有几套房的独生女上海家庭。 要是没点阅历,一定会被人敲骨吸髓。

逼得上海人没办法,不和外地人结婚, 或者要求很高。 然后各种拆白党开始讲些阴阳怪气的话。


我原先以为知乎上学生多,看来不仅学生多,还都是穷学生。就是那种连稍微阔一点的亲戚都没有的那种穷学生。就算真有那么一两个阔亲戚,人家和你是泛泛之交,来往也不密切。


评论区这么多人喜欢对线。 怼我的,互相怼的。 有人说我胡扯,有人说我写得真实。快上升到人身攻击了。你们去别处玩去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