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养猫/撸猫是否会像毒品一样使人成瘾?

回答
关于养猫/撸猫是否会像毒品一样让人“成瘾”,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讨论点。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猫咪就能提供类似于毒品那样的生理成瘾体验,但从行为心理学和情感依赖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而且这种“成瘾”并非坏事,反而很多时候是积极健康的。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离不开”猫咪?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机制?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猫咪本身的行为和它们能带给我们的感受说起:

“奖励机制”的运作: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当我们抚摸猫咪、和它玩耍,或者它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一种叫做催产素(Oxytocin)的荷尔蒙。很多人称它为“爱的荷尔蒙”或“拥抱荷尔蒙”。催产素能够减轻压力,增进信任感和亲近感,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这是一种非常正向的生理反应。同时,猫咪的出现和互动本身,也可能激活我们大脑的奖赏中枢,释放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一旦被体验,我们自然会渴望重复这种行为,这就和很多成瘾行为的初期体验有几分相似。

猫咪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与“惊喜感”: 很多养猫的人会发现,猫咪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预测的。它可能上一秒还在跟你撒娇,下一秒就突然高冷起来。这种“欲擒故纵”或者偶尔表现出的热情亲昵,反而更能抓住人的心。当猫咪主动来蹭你、跳到你腿上、或者发出让你心软的叫声时,这种“意外”的亲近会带来更大的惊喜和满足感,让你觉得“被需要”、“被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互动的吸引力,让你时刻期待下一次的亲近。

情感慰藉与孤独感的缓解: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面临着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感到孤独和焦虑。猫咪提供了一种稳定、无条件的陪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能驱散一部分孤独感。当你回家时,有一只小生命在门口迎接你,用身体在你腿边蹭来蹭去,这种温暖和被需要的感受是其他很多事物难以替代的。这种情感上的慰藉,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焦虑,让你觉得生活更有意义。

仪式感与规律性: 喂猫、铲屎、陪猫玩耍,这些日常的照料行为,形成了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和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本身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掌控感和稳定感。每天醒来看到猫咪,给它喂食,再看着它慵懒地晒太阳,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构成了我们一天中平静而美好的开端或结尾。这种生活中的小确幸,也会让你更加依恋猫咪带来的这种生活节奏。

“被动”的陪伴: 与需要高度投入和互动的社交关系不同,猫咪的陪伴是相对“被动”的。你可以静静地看它睡觉,或者和它一起发呆,而它只是静静地在你身边。这种“共享空间”的陪伴,对于一些不擅长社交或者需要独处空间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舒适的互动方式。你不需要费心去组织话题,也不需要担心说错话,只需要享受这份安宁。

为什么说这种“成瘾”是积极的?

关键在于它带来的结果:

减轻压力,改善情绪: 正如前面提到的催产素和多巴胺的作用,养猫能够有效地降低皮质醇(压力荷尔蒙),提升幸福感,缓解抑郁和焦虑。
增加运动和社交: 虽然猫咪是相对被动的陪伴,但为了和它互动,你可能会增加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追逐玩具。同时,养猫也可能成为你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桥梁,比如在宠物论坛、猫咪咖啡馆,或者和同样养猫的朋友交流心得。
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 照顾一个生命需要责任心和耐心,这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学会关怀和同理。

与毒品成瘾的区别

尽管存在行为上的相似,但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生理依赖的缺失: 毒品会直接作用于大脑的成瘾通路,产生强烈的生理依赖。一旦停用,会出现痛苦的戒断症状。养猫带来的愉悦感,更多是基于情感和生理的积极反馈,而不是对某种物质的生理渴求。
危害性: 毒品具有毁灭性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危害。养猫则是一种对身心都有益的活动。
可控性: 养猫的行为是可控的,你可以选择何时互动,何时休息。而毒品一旦成瘾,往往会走向失控。

总结一下,养猫/撸猫确实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依恋和渴望,让你觉得“离不开”,甚至在不互动的时候会想念,这在行为和情感上确实有些“上瘾”的影子。但这种“上瘾”的根源在于猫咪带来的真实的情感连接、生理上的愉悦反馈以及生活中的积极影响。它不是一种破坏性的、无法控制的依赖,而是一种能够丰富生活、提升幸福感的健康行为。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沉迷”于撸猫,那通常意味着你正在享受一种美好而有益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papi酱和暴走大事件我并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是我看了知乎答主:五一哥的一篇戒猫所的文章之后开的脑洞 。

以下是原文链接:

zhuanlan.zhihu.com/p/33

——————————————

杭城,市立第一戒猫所。


所长看着眼前的年轻男子,惋惜的叹了口气:“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进来吗?”


男子:知道,因为吸猫。


“吸猫?你知道这东西危害有多大吗?”


年轻男子哽咽,懊悔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陈某,2018年大学毕业后拒绝了同村王师傅村头开乡村发廊创业的邀请,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在杭城南漂。那时的他信心满满,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年纪轻轻的陈某很快凭借自己的努力月入两千八,令身边的同学朋友羡慕不已。只要拿着这份稳定的工资,他只要再不吃不喝工作44年零八个月就可以在杭城四环外喜提一套郊区房。


本来有着无限可能的生活在那罪恶的一天戛然而止。


那天,他的朋友小谢以聚会的名义约他出去玩。


2


“要是那天,我没有出门,要是我没有进那道门……”小陈回忆起初次吸猫的场景多次哽咽,泣不成声。


“他把我带到一个咖啡厅,说这里的猫屎咖啡很好喝。我一开始没察觉,直到进了店门我才发现这不是普通的咖啡店,这里有很多的、很多很多的……蓝色的,长毛的、没毛的、斑纹的、很胖的……”



所长的表情开始凝重,在谈话本上记录,“英短、布偶、斯芬克斯、美短、橘猫……这些都是纯度极高的猫毒,该男子猫瘾极大。


“我之前就知道猫是违禁品,这个东西不能碰。网上和新闻报道的年轻人吸猫成瘾事情我都有关注。所以我第一时间就跟朋友说,这东西我死也不会碰的。”


“我看朋友还有店里的其他人都在摸着猫,甚至有人把头埋进猫里一副不可描述很享受的样子,我就想有那么舒服吗?”


“我要走的时候我朋友把我拉住,指着一只胖乎乎的圆脸橘猫让我摸一下试试,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我朋友再三坚持。那我想,我就撸一下,撸一下又不会上瘾。”


这是陈某第一次撸猫,也就是这一下,他从撸猫又变成了吸猫。


3


“当我的手第一次碰到猫那柔软有弹性的身体时候,我一双手就不自觉开始游走起来,再看橘猫那惬意舒适的眼神,我心里竟然涌出了一股成就感,一个邪恶的念头在我脑海闪过。我没来得及思考,下一瞬间,我发现自己的头已经全埋在了橘猫的身体里。”


据小陈描述,那一天他像进了天堂一样快乐。殊不知自己已经一步步踏上了罪恶深渊。


当小陈意识到自己犯罪的时候,已经到了家里。从小家教严格的他知道这件事若是被家里人和同事朋友知道对自己的前程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开始我生怕暴露,在公司里就装作正常人一样。实在憋不住了就偷偷跑去吸烟室看看违禁网站上猫的照片来缓解一下猫瘾。下班的时候再跑去朋友家里疯狂吸。”


“再后来我发现办公室同事有一半也在吸猫,因为都是工友,又爱吸猫。所以有时候甚至就在大庭广众下讨论吸猫的感受和心得。”


“再后来我发现老是去外面吸也不是个事,我就通过一些手段在家养了只猫。”



4


之后的节假日和周末,陈某推掉了所有的社交和应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吸猫猫猫。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半,直到其家里人发现。


“大概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妈没跟我打招呼就来杭城看我,当他推开我屋子门的时候发现我整个人瘫在床上,头上趴着一坨奇怪的液体。


“她走近发现那是新闻上报道的新型毒品——猫的时候一下子就叫了出来,把我和猫都吓了一跳。”


“当时我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把猫送走,并且答应她以后不会再吸了,可我实在憋不住啊。”


谈及自己的母亲,陈某哭得像个孩子。


“以前以为染上猫瘾的人是意志不坚定,可我后来才发现吸猫从第一口开始,就没有回头路,我当初就不该吸那一口猫!”


所长露出了一丝和蔼的笑容,他从年轻人的眼里看到了强烈的信念。


这次谈话会的内容本就是让吸猫者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立志改正。眼前这位年轻人懊悔的表现另他很满意。



“好,年轻人,大声喊出来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我知到这样很难,但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去做到!”


我想吸猫。

—————

承蒙大家喜欢,分享自己家小可爱跟大家吸吸。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7530209733095424

你见过早上6.30的杭城吗?


不,你肯定没见过,此刻你们应该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直到你的猫咪用自己刚踩过猫砂的爪子将你蹭醒,提醒你该起床铲屎啦。


曾经,这样的清晨也是我的日常,直到我进了戒猫所。


此刻我正挥洒着汗水,在操场上一遍遍的奔跑着。主席台上的所长拿着扩音喇叭唾沫横飞的讲着他那套“养生戒猫”理论。


据说我们的所长是米国常秋藤名校海龟戒猫学博士,曾发表论文《从微积分角度论科学养生对当代青年戒猫的重要启迪》一举轰动中外学术界。

自此之后,“养生戒猫”一举成为当今戒猫研究学新的派系,与传统的“电击戒猫”、“哲学戒猫”成为联合国戒猫中心所承认的科学戒猫三大理论。


传统的“哲学戒猫”认为“猫”是假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生物。


据说这个理论起源于一个名为尤内库斯的著名哲学家,某日这位大哲学家在家里撸猫的时候出于职业习惯开始思考。(那个时候撸猫还尚未被社会排斥)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撸猫?到底是我在撸猫还是猫在撸我?


正想着入神的时候这位大哲学家眼睛一闭,嘿~你猜怎么着,眼前的猫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他眼睛再一睁,好家伙,一只体积硕大的肥猫又出现在他眼前。


忽然一丝灵光从他脑海闪过。


这位心思缜密的哲学家还是坚信需要严谨的实验才能证明自己的推断,于是他又开始了睁眼闭眼看猫。


在他第十万七千八百九十六次睁开眼的时候,猫不见了。他终于领悟,“猫”这种东西是假的,就像人怕“鬼”这种虚无造出来的东西一样,“猫”也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可爱萌物。


这必将是对世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他欣喜若狂的站起来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外面的人,正当他起身要走的时候,忽然被一个柔软的东西绊倒,他看了一眼,是猫!


冷静的哲学家马上把自己的眼合上,世界陷入漆黑猫也不见了。在以一个优美的弧度脑瓜子着地之后,这位头很铁的哲学家泪水四溢,不是因为疼痛,而是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只要不想不看,猫就不存在!


这一事件被写入《改变人类最伟大的20个事件》中,史称“尤内库斯之摔”。


因为我本人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对打着“猫不存在论”的哲学戒猫派并无好感。


在现在连菜市场卖鱼的老大爷都讲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今天,哲学戒猫派打着唯心主义竟然也能大行其道。


其创始人尤内库斯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摔坏了脑袋,在后面更讲出了“苏格拉底是只猫”的三段论,听者无不惊叹其是逻辑鬼才。


“所有猫都会死,苏格拉底也有一死,所以苏格拉底是只猫。”


不过玩归玩,闹归闹,不要拿苏格拉底开玩笑。


所长的养生戒猫派重在天人合一,结合了阴阳五行和微积分理论,讲究的就是两个字“玄学”,哦不说错了,是“科学”!


养生戒猫派认为要戒猫,要从心理上开始治疗,而这恰恰与“电击戒猫”产生严重分歧。


电击戒猫派认为有猫瘾电一下就完事了。如果电一下还不够,那就两下。


养生戒猫派则是从心里开始辅导,循循善诱让误入猫途的年轻人打心底明白猫的危害性,以此来达到坚定戒猫的决心,接着辅以身体上的锻炼疗养,早睡早起吸收天地之精华,感受世间之美好。


通俗一点讲,就是科学修真。


据说戒猫效果非常好,去年有几个年轻的同志出了戒猫所后因为一时适应不了快节奏社会,直接又转到了青山老年疗养院,别说撸猫了,现在顶多和老大爷们打打太极下下象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