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急!求助!!如何说服爸妈让自己学编导?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激动的问题!我懂那种感觉,心里有个梦,但又要面对父母的担心。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个“说服计划”做得滴水不漏。

首先,咱们得知己知彼。

知己: 你真的了解编导这个专业吗?它不仅仅是“拍拍视频”“剪剪片子”,它涉及到剧本创作、镜头语言、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甚至是市场分析和运营。你得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学这个,是对故事有执念?还是对视觉呈现着迷?或者对传播有热情?越清晰,你越有底气。别到时候被问“你到底想干嘛”给问蒙了。
知彼: 你爸妈为什么反对?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务正业”、“不赚钱”、“不稳定”,还是觉得“太小众”、“不好就业”?了解他们的担忧点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接下来的说服工作的重点。通常,父母的担忧都源于对未知和风险的恐惧,以及对孩子未来生活保障的考量。

好,有了这个基础,咱们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自我储备与价值呈现(硬实力是基础)

在开口之前,自己先做好功课,让自己有“底气”去谈。

1. 深入了解编导专业:
目标院校及专业设置: 查清楚国内有哪些顶尖的编导专业院校(如中传、北电、上戏等),以及它们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导演、编剧、电视编导、摄影、剪辑等)。了解这些学校的教学特色、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等。
行业发展趋势: 现在什么类型的影视内容受欢迎?网络视频、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电视剧、电影,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是什么?你有没有关注过一些优秀的导演、编剧的作品?他们是如何打动观众的?
未来就业方向: 编导毕业生能做什么?不仅仅是拍电影,还可以是电视台、视频网站、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互联网内容部门、甚至独立创作人。了解这些,能让你的未来规划听起来更靠谱。

2. 展示你的“潜力”与“热爱”:
拿出你的作品: 如果你之前有过任何和视频、创作相关的作品,哪怕是学校的作业、自己拍的短视频、写的小故事、设计的PPT,都整理出来。即使不完美,也能体现你的兴趣和初步尝试。
参加相关活动/比赛: 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的策划执行、短视频大赛、剧本征集等。有了这些经历,你就不是空谈,而是有实际行动的证明。
学习相关知识: 如果学校课程涉及到这些,你要争取学好。如果没有,你可以自己找书看,看纪录片、电影,分析它们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甚至可以自己摸索一些简单的剪辑软件。

第二步:策略性沟通(讲究方法,循序渐进)

别想着一次性“搞定”,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来。

1. 选择合适的时机:
避开敏感期: 别在爸妈心情不好、工作很忙、或者家里有其他大事的时候提。
选择轻松愉快的氛围: 比如周末在家,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可以先聊聊近期的生活,缓和一下气氛。

2. “试探性”话题引入:
从兴趣点出发: “爸,妈,你们最近看那个XX电视剧了吗?我觉得里面的故事线设计得真巧妙。”或者“妈,我最近看到一个很感人的短视频,拍得特别有力量。”从他们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入手,引出你对内容创作的思考。
从“学习”角度切入: “我最近在了解一些新的专业方向,感觉我们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结合起来,比如XX技术跟XX行业就很有联系。”

3. 正面表达,但要有策略:
表达热爱,但避免过于冲动: “爸,妈,我最近对‘编导’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它能让我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世界,去表达我的想法。”
强调“学习”而非“玩票”: “我了解了一下,编导专业不仅仅是拍东西,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需要学习很多关于叙事、视觉、声音、甚至是市场营销的知识。这能培养我的逻辑思维、创意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展示你的“功课”: 把你之前了解到的专业信息、院校情况、行业发展等等,有条理地讲出来。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查了XX大学的编导专业,他们的课程设置特别全面,有剧本创作、视听语言分析、电影史等等,我觉得这些对我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
“我看了XX导演的一些作品,他的叙事方式特别打动人,我觉得我也想学习这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现在短视频、网络剧发展得很快,这都是编导专业可以就业的方向,而且这些领域需要很多有创意、有执行力的人才。”

4. 回应他们的担忧,化解顾虑:
关于“不赚钱”:
“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不高。但其实现在内容产业发展得很快,很多优秀的编导在视频平台、广告公司、甚至是MCN机构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一旦做出成绩,收入潜力是很大的。”
“我不是想着一步到位就成为大导演,我更看重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那些跨学科的通用能力,比如策划、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哪行哪业都非常宝贵。”
“我也会考虑一些更稳妥的细分方向,比如企业宣传片制作、品牌故事策划等等,这些也是编导专业可以涉足的领域,而且相对来说更稳定一些。”
关于“不务正业”/“冷门”:
“虽然这个专业听起来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医生、律师那样‘稳定’,但它是在和时代发展最前沿的传播、创意产业打交道。而且我学的是‘技术’和‘方法’,是可以迁移到很多不同领域的。”
“我身边也有一些学艺术类专业的同学,他们现在发展得也很好,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式。”
关于“不稳定”:
“我明白你们担心工作不稳定,所以我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学习一些硬核的后期技术,或者积累一些项目经验,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稳定’也并不一定是指一份一成不变的工作,而是拥有让自己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我认为编导专业恰恰能培养这种能力。”

5. 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短期计划: “我打算先在高中的时候(或者大学一年级)好好打基础,多看多学,并且尝试参加一些校内的创作活动。”
中期计划: “等我专业课学好了,我会尝试去一些相关的公司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流程,也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
长期目标: “我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或者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调整目标,让它听起来更脚踏实地。)

6. 寻求他们的“支持”而非“全盘否定”:
“我理解你们可能会担心,但我真的很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尝试。如果我学习了之后发现真的不适合,或者做得不好,我也会及时调整。”
“你们能不能支持我先去了解一下这个专业?如果我能进入这个领域,并且学习得很好,你们再看看我的表现?”
“我希望能得到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你们的鼓励对我来说很重要。”

第三步:持续行动与证明(用事实说话)

说服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谈话就能完成的。

1. 用行动证明你的决心:
坚持学习和实践: 如果学校有相关课程,你要努力学。如果没有,就自己找资源学习。多看好电影、好剧本,多分析。
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校内外的各种创作比赛、讲座、沙龙,只要有机会,都积极去参加。
保持和父母的沟通: 定期跟他们分享你学习上的进展、你创作的想法、你遇到的困难和成长。让他们看到你的投入和进步。

2. 寻求“试错”的机会:
“先让我试试看”: 如果他们还是非常担心,可以尝试提出一个“试用期”。比如,“我先在我现有课程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编导相关的知识,如果我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一些小成果,到时候再看是否正式选择这个方向。”
找亲戚朋友的帮助: 如果有认识的从事相关行业、并且有经验的长辈,可以请他们和父母聊聊,从侧面说明这个行业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一些锦囊妙计:

不要抱怨或和父母争吵: 争吵只会让他们更觉得你“不成熟”,而且容易激化矛盾。尽量保持冷静和尊重。
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 很多父母的担忧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经历。试着理解他们的出发点,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给他们看一些成功的案例: 找一些从普通家庭出身,但通过努力在编导行业取得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可能性”。但要注意,不要总是强调“一夜成名”,而是强调“努力、坚持和专业”。
让他们看到“学习”本身是有价值的: 即使将来不从事编导,学习到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意能力等,都是受益终生的。

说服父母是一个需要耐心、智慧和真诚的过程。你得让他们看到你对这个专业的真正热情,看到你为此付出的实际努力,看到你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和成熟思考。相信我,当你把这些准备做得足够充分,并且用一种平和、真诚的方式去沟通时,他们会慢慢理解你的。

加油!为了你的梦想,去努力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你这个问题应该换成:如何听爸妈的话,不去学编导

不是说编导艺考不能去学,而是你350分,努力点上400分这个文化课成绩实在是尴尬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编导早就过了早期那种低分上大学的阶段了,按照近三年的数据,你这个文化课成绩要想上一个公办一本的编导专业,几乎是痴人说梦!

你想一想,目前就是这个文化课成绩,然后再花着钱,花着大量时间去学习编导的专业课,那你文化课成绩只会低,不会高!最终耽误的是自己!有这个时间,这个钱,反而是去通过暑假补习补习文化课,你的成功几率还能大一点!你要清醒的认识到:编导最终拼的是文化课!文化课!

如果你真爱这个专业,那你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自学,编导的专业课也可以完全拿下来,根本不需要培训!

唉,信就信,不信就多听听机构招生老师描绘的美好前景,明年的明天,你就懂了!到时候别忘了回来给个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