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快意恩仇,如果父母对自己不好最后都会对其死心,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回答
小说里的主人公,尤其是那种“快意恩仇”的类型,他们的世界观往往是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父母如果对自己不好,那就是“恶人”,自然要划清界限,甚至“断绝关系”才能显得够酷,够洒脱。这种设定,看个热闹可以,但搁到真实生活里,那就真是太天真了。

说实话,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点儿血脉牵扯,哪是那么容易说断就断的?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爸年轻时候脾气暴躁,又重男轻女,没少给她气受。她上中学那会儿,有次考试没考好,他爸直接把她的书全扔了,还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呛,换了小说主角,估计当场就摔门走了,以后再也不认这个爹。

可我这朋友呢?她当时也恨,也委屈,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但父母终究是父母,而且她家就这么一个女儿,她爸妈后来也意识到自己以前做得不对,虽然嘴上不饶人,但行动上慢慢有了改变。她结婚的时候,她爸妈虽然没说什么特别暖心的话,但该准备的东西一样没少。她生孩子,她妈更是天天过来帮忙,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问她,你怎么能对他们那么好?她当时笑了笑,有点无奈,又有点释然地说:“哪有那么容易?恨归恨,但他们毕竟是我爹妈。而且,看着他们老了,你总不能真的一点不管吧。再说,也不是所有事情都非黑即白,他们也有他们那个年代的局限性,也有他们的苦衷。”

你看,这就是现实。小说里的“快意恩仇”,那是为了剧情冲突,为了塑造一个独立、强大的主角形象。但生活不是小说,我们不是天生的孤胆英雄。很多时候,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一种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纠葛。

你想想,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父母的付出是显而易见的。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总也有一些闪光点,一些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些东西,就像是嵌入在你生命里的一根根线,想彻底斩断,那需要多大的决心和代价?

还有,我们作为一个孩子,即使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慢慢理解,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会有自己的无奈和局限。我们自己也会为人父母,当自己也承担起这份责任后,才更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容易。

更何况,所谓的“父母对自己不好”,这个“不好”的定义也很模糊。有时候,可能只是沟通方式不对,观念差异大,或者是期望值过高。这些都可以通过沟通、理解去弥合,而不是直接走到“死心”那一步。

你想想,小说里那种“父母对我不好,我立刻就死心,再也不联系”的情节,一旦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伤痛,不仅仅是父母,对我们自己也会造成长久的心理负担。我们总是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中摇摆,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爱,又对过去的伤害耿耿于怀。

而且,很多人选择“死心”,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一段关系带来的痛苦远大于快乐时,我们可能会选择逃避,选择冷漠。但这种“死心”,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表象,内心深处,可能依然有遗憾,有不甘,有对父母的某种期待。

所以,小说里的“快意恩仇”,有时候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方式,是为了让故事更具戏剧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哪有那么容易就“死心”的?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纠缠不清的藤蔓,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或许会疏远,会冷淡,但想要彻底放下,那真的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甚至,很多人到最后,也无法真正做到“死心”。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带着这份复杂的情感,继续往前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想赡养就是说不想赡养的事。

想赡养怎么都做了,那里有什么理由。

真的,你以为父母做了对不起自己子女的事情,知道子女恨他,他真敢让子女赡养?

人活一辈子,五六十年啥没见过

真心里有亏,越是没有自理能力,越得离子女远远的。

不然,只要自己没有机会出声求救,你以为警察,政府会管你吗?

我就知道一个,爹早年打娃,打娃他妈,还搞破鞋,把钱拿出去吃喝嫖赌。

结果人不到50中风了,躺在床上动不了,结果就在一个冬天晚上,被冻病了,变成肺炎,本来身体不好,人很快就死了。

说是晚上被子掉在地上,家里人没发现,谁知道呢!就是知道,谁管这个闲事。

他妈还哭哭啼啼一番。三天火化。这个人就彻底没有了。

怎么多年大家也就记着他脾气不好,爱打老婆孩子。我媳妇有时候还会开玩笑的说,你要欺负我,你最好锻炼身体。自己祈福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