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五期(上)?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五期(上),这期节目简直就像给观众喂了一口浓烈的“情绪鸡汤”,混合着笑点和槽点,让人回味无穷。怎么说呢,它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情绪过山车”,从一开始的憋闷到中场的释放,再到最后的升华,环节安排得相当到位。

开场,依旧是那熟悉的“死亡五秒钟”采访环节。这次把焦点放在了选手们对“内卷”的看法上。我感觉这设计挺妙的,上来就抛出个让大家都心有戚戚焉的话题,瞬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看着选手们一本正经地分享自己被“卷”的经历,有的人说着说着就成了段子,有的人则把内心的焦虑写在了脸上,这种反差感本身就很有戏剧性。特别是看到一些平时嘻嘻哈哈的演员,在谈到“内卷”时那种疲惫感,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毕竟,谁不是在生活的缝隙里努力生存呢?

然后,就是正儿八经的比赛环节了。这一期,赛制上给人的感觉是“压力倍增”。虽然具体的赛制细节我们作为观众可能体会不深,但从选手们那种略显紧绷的状态就能看出来,每一场表演都关系重大。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表演吧,比如:

एखाद्या(随便举个名字,比如“小王”):他这次的段子围绕着“内卷”和“努力”展开。我记得他讲到了自己为了写好段子,反复修改,甚至牺牲了和家人的时间。这种个人经历的分享,加上他一贯的“丧”中带点哲思的风格,特别容易让人代入。他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笑话,而是那种让你在笑完之后,还能咂摸一下,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影子。他的表演,与其说是逗乐观众,不如说是在分享一种生存智慧。虽然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他的节奏有点慢,但我觉得这种慢,恰恰是他在营造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让你慢慢沉浸其中。

另一位选手(比如“老李”):他的表演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他这次的主题可能是关于家庭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他用了很多夸张的比喻和肢体动作,现场的包袱一个接一个,气氛瞬间就热烈起来。他的表演就像一杯劲儿大的白酒,直击人心,让人从一开始的紧张情绪里一下子跳出来,进入到纯粹的快乐状态。不过,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他这次的段子有些“吃老本”,或者说对特定话题的挖掘不够深入。这倒是挺真实的,脱口秀演员要不断创新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面对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时。

还有一位我特别期待的选手(比如“小红”):她这次的段子话题很新颖,可能是关于社交媒体或者某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我喜欢她敢于触碰这些比较有争议或者时效性强的话题。她的表演总是带着一种女性视角,而且非常犀利。虽然她这次的段子可能在某些地方让一些观众觉得有点过于“直白”或者“刺耳”,但我觉得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她敢于说出许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她的段子有时候需要一点背景知识或者对当下社会趋势的了解,所以可能接受度会相对分化一些。

除了选手们的个人表演,节目组在串场和点评环节也做了不少功课。主持人(比如大家熟悉的“大鹏”)的控场能力依然在线,他能很好地衔接选手们的表演,并且在点评时既有对段子的专业分析,也不乏一些幽默的互动。领笑员们的点评更是精彩纷呈。他们的观点有时候一致,有时候又针锋相对,这种碰撞本身就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我特别欣赏领笑员们在点评时展现出来的“真实”。他们不会为了顾及选手的情绪而说一些场面话,而是会直接指出段子中的亮点和不足。比如,当一个段子效果不如预期时,他们会分析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安慰。这种专业且坦诚的态度,对于脱口秀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当然,有时候一些点评也会引起争议,但这正是节目想要的效果,能够引发更多的讨论。

总的来说,第四季第五期(上)给我的感觉是:

亮点鲜明: 选手们在“内卷”这个大背景下,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现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表达。尤其是那些能够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巧妙结合的段子,让人印象深刻。

话题性强: “内卷”这个话题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讨论度,选手们围绕这个话题的各种解读,也引发了观众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节目节奏把控: 从开场的铺垫,到比赛中的起伏,再到领笑员的点评和互动,整个节目的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能够让观众持续地投入其中。

当然,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有些选手在特定话题上的挖掘力度还可以更深一些,段子结构上也可以再打磨得更精炼。一些领笑员的点评虽然精彩,但偶尔也会感觉稍显“抢戏”,压制了选手本身的光芒。

但总的来说,这一期节目是值得一看的。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笑,更是让你在笑声中看到生活的真实,看到那些隐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挣扎与智慧。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影子。

如果一定要给它打个分,我会说它是一期能让人“回味”的节目,而不是那种看过就忘的快消品。它成功地在娱乐性和话题性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下社会心态的有趣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跑个题,只是真的忍不住想说一下

漫才真的不适合用中文表演!这玩意儿就是水土不服!求求李诞真的不要再捧漫才了!

先声明一下:本人从小接触日本文化,并在日本生活过5年,对于日本的お笑い也研究了快两年了。


漫才的一个特点,大家可能都了解过了,是节奏很快。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漫才的节奏那么快?

因为日语的语言问题!日语这种语言,他的音节与信息量之比很少!

换句话来说,需要许多音节才能表达一个意思。

这同样意味着,对于日语高度熟悉的观众,其实只需要听到几个关键的音节,就可以脑补出整句话的意思,剩下的精力则可以用来对演员表演情绪的理解。演员的情绪到位了,且观众进去了,就可以一浪浪地翻上去,带着观众一起嗨。

对,很像那个男人的表演。你听不懂也不需要完全听懂他在说什么,听懂个大意,然后就能一起跟着狂笑。

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Downtown教科书般的表演。关于交赎金用一种颜色套另一种颜色的包的那个,那段对白没有观众能即时理解,但是都知道什么意思。松本也表示过自己在说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而中文,信息量是很大的。中文使用相同数量的音节,能表达比日语多得多的多的意思。你按照日本的漫才节奏,那信息量就会超载,观众接受不了。

两种语言的决定性差别,对于语言类艺术表演而言来说是致命的。

这一季的漫才组合,比如肉食动物和橙色预警,他们的节奏已经放慢并且优化到适合中文的速度和节奏了,但是这就导致以漫才形式展示的喜剧包袱,反差感不强。

大家看过节目的都应该清楚了,漫才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包袱反复抛,以各种形式装傻,核心很多时候是同一个包袱。

这种连续的同一个包袱反复抛,前期笑点是包袱本身,后期笑点其实是来源于“这包袱还能这么抛?”“这槽还能这么吐?”,M-1的很多段子都是这样。

在前期情绪带进去后以很快的节奏一浪浪地冲击,很多时候真的就是控制不住的笑。

但是在节奏放缓的同时,观众的反应时间也会拉长,观众会有空档去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喜剧效果就大打折扣。

日语可以哇啦哇啦说一大段其实没说什么,主要是情绪,中文很难。比如那个男人的表演过程中掺杂了很多废话,其实起到的是同样的效果,细品。


脱口秀之所以这些年能火,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家用中文处理信息的能力上升了。这是我们语言独有的优势,就是信息量很大。传统语言表演艺术节奏很慢,因为以前只有用那种节奏才能让观众吃到信息。而目前由于信息爆炸+有字幕,中文用脱口秀的节奏传递信息大家也能接受了,不会累。而漫才的表演形式和其发源的文化、语言因素,使得这项艺术形式的魅力很难用其他语言去展示。


就先写这么多


有朋友在评论区提到了台湾的漫才组合达康,也是用中文表演的,且很好笑。

达康这个组合原本隶属于一个漫才团体叫“鱼蹦兴业”,国内有多少人知道“吉本兴业”?让这些国内说漫才的去玩玩大喜利,能玩成什么样?要是有朋友看不懂我这段话在说什么,说明你对漫才和背后的日本喜剧就是毫无了解,但这是绝大多数人。

郑鸿生先生在2021年第四期的《文化纵横》上介绍过台湾的语言情况,详细分析了台湾人的表达语言和论述语言及其从闽南语到日语再到国语的变化。这篇文章非常精彩,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台湾人的思维逻辑是日本人那一套,他们说的国语背后是日本人的思维。如果说得极端些,他们说的是“像中文一样的语言”。

有朋友说rap啊stand up comedy啊都是国外传过来的,为什么没有水土不服。

因为英语的逻辑和中文的逻辑其实是差不多的,主谓宾SVO,所以更容易改良。而日语是SOV,主宾谓结构。

喜剧的包袱大家都知道往往是在最后,英语和中文的喜剧的喜剧反差往往是客体的错位,比如经典的周奇墨的天津伯伯在美国。他的段子很多都是这种套路,赵晓卉也是这个流派的。

日语则是行为的错位,所以漫才里的吐槽役一般吐槽的是行为的不合理。这个背后的逻辑虽然硬要嫁接到中文上也不是不行,但是会大打折扣。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大家的审美都好高。我觉得都挺好的。

1,吴星辰。

我上次就说了,段子特别好,一开始有模仿卡姆的感觉,后面又有点呼兰的气口。那个结了婚就像戴魔戒消失的段子到一直到结束都特别好,如果呼兰来讲绝对是爆的,但吴星辰讲,就是没什么水花,好可惜。

2,肉食动物。

段子特别巧妙,有趣。一个现挂水平太高了。胖子的停顿节奏特别对。整体段子,表演非常完美。

但确实和其他人的评价标准完全不同。如果这个形式打开了受众,其实后面的市场非常大。

3,何广智

段子质量对何广智来说,其实一般,但表演太好,观众缘也太好了。那个今年多大了,大一点好,节奏和气息太棒了。其实段子有点偏题,而且有点碎。那个对冲的段子其实有风险的,没想到广智竟然第一句就讲那么响,我觉得他自己都没想到,因为其实人设是有不符的。

4,菠萝

这一组我看得特别舒服。都是很舒服的文本,比较对我的口味,让我想起第一季的感觉。

说回来。表演上问题太多了,很多地方都没讲响。段子质量不错,但感觉这些段子风格和这个场不是很合拍,好多度也没把好。感觉像是一群大学好友聊天,他是一个特别幽默的同学的那种感觉,而不是上台表演的感觉。

个人听得还是很舒服的。

5,孟川

段子质量好,表演方式不适合这个舞台,但我很喜欢。说实话,我一边做事一边放着这个,何广智的是第一遍完全没听见在讲什么的,而孟川和菠萝的段子倒完全听进去了,他们都不用花太多注意力,很多笑点也不是节奏上的,纯粹是语言和内容上的。

6,杨笠

特别想说她,感觉曾经的她回来了,而且段子质量比以前高太多了。这一期她特别坦诚,真的是把自己最隐秘的那种情绪摊开来给大家共鸣了,太有勇气了。所以宁静和杨千嬅都会赞赏,这种感觉其实是感动,就像呼兰那种准确一样,杨笠这次的准确因为是情绪的准确,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感动。这次的质量真的太好。

再说说不好,就是每个段子最后那个反转,停顿太短了,就是节奏真的差一口气,如果那一下每次都对,杨笠早就封神了,就不用承受那么多批评了。而且我发现了杨笠的个人习惯,就是故意把自己拔高身份来下评价,但这种高身份其实是立不住的,再自我推翻掉这个身份再推翻那个评价,就是一种强装权威再破掉的手法,这几乎变成杨笠的生活习惯了,平时表达也会这样,这把握不好就会变成过分的羞辱(威严没破掉),或者阴阳怪气的抱怨(怨气太重),这种手法其实才像带刺的玫瑰呢。我其实怀疑她本人就是这样的,所以她在这种手法上接话反应特别快,但她没好好打磨这种手法,导致往往包袱没抖响,价值观倒先出去了,或者怨气先出去了。当你对这种段子,不去想它的价值观或怨气,单纯想是手法的话,杨笠的话就不那么刺耳了。她段子的巧妙也显现出来了。

我其实并没感觉到好笑和表达的冲突,不知道为什么李诞抓着这个讨论,还有,大张伟的拍灯和解释行为有点针对了。


最后,这期的总结,明明说是谈恋爱,很多人说的都是婚姻,吴星辰讲婚姻,肉食动物说了恋爱结婚生子,何广智讲到了恋爱,但段子却是时尚和内部CP,菠萝和孟川都是婚姻,杨笠讲的是谈恋爱。杨笠确实是最扣题的。

user avatar

想说的先放在最前面:

李诞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脱口秀演员,但是他的确是中国一流的脱口秀导师。

其实别的几个领笑员大部分说的都是个人感受,你听完就算,但李诞说的几个点,你是要用心去听,仔细去盘的,他对国内线上脱口秀的审美和把握,是绝对一流的。

他对孟川表演没有情绪问题的指出,还有对杨笠选择的尊重,实际上都是非常精确的。

孟川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他的表演很难把他的文本效果最大化。

因为他没有真实情绪,他的演绎和程璐一样,你很难从他的表演中读出“我真的很怕老婆”或者“我压力很大真的很喜欢躲厕所”这样的情绪。

这就导致了他的文本其实需要有一部分由读者自己去脑补,这个过程其实是慢了半拍,所以李诞指出这个问题。是很专业的。

当然孟川这段文本是真的挺好笑的,有一说一,文本是真的强。

他找的男人爱躲厕所这个点太精准了,我就每天下班躲厕所,一躲一小时,我太理解这种感受了。

他聊杨笠说的这段也特别有趣。

我客观说啊。

杨笠今天的表演问题并不大。

她其实赛前那段说的挺对:

“我现在赢的太容易,我站在那就有人鼓掌,所以我要尽量在满足观众的同时,也取悦我自己。”

她陷入的困境有点像什么呢?像我们知乎创作者追热榜。

你不写吧?没流量。

你写吧?你自己都腻歪了。

所以只能劝自己,向钱看向钱看。

但实际上自己作为脱口秀演员的初衷,还是取悦自己。

因为如果你都不能取悦你自己,你没有那个真诚的情绪,你很难打动观众。

观众是很直观的,他们需要你真的有这种情绪,才能被你的情绪感染,进入到你的情境。

杨笠今天是在用一种比较夸张的情绪去表演一个恋爱脑的小女生。

讲一个小女生在恋爱脑的情况下会发生的各种啼笑皆非的荒诞故事。

这其实是她在上一季讲男人段子爆火之前,她经常会讲的故事。

冷知识:杨笠其实是吐槽生活中所有她觉得不正常的现象,恋爱脑她也经常吐槽,只是后面是吧,你懂得……

所以她今天是有点希望突破樊笼,可惜笑果不好。

讲完了,东西是好的,但是内容不好笑。

这是脱口秀么?是的。

但这不是线上脱口秀,这种风格,不适合线上。

所以当宁静要补灯时,李诞阻止了。

几个原因:一个是这组有菠萝,菠萝是肯定会被淘汰的,不差这五票。

二个是大张伟又开场乱拍,这里没必要补灯,平票了。

杨笠讲的内容在大张伟这一场是拿不到票的,所以三票是对的。

李诞这里也难得严肃解释了一会: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自我表达部分太重,笑点没留几个,线上观众接不住你,得特别喜欢你才能进去你的情绪。

当然他也理解杨笠的困境,还是迅速帮她找补解释清楚了。

我也能接受这个解释,她的确也不会掉到菠萝下面。

这里多说一句,我并不是不喜欢菠萝,菠萝讲的很不错。

而是说,在这个舞台,菠萝他如果没有杨波鸟鸟那种东西,他是很难赢老人的。

最后说下肉食动物那场,是真的不错,挺牛逼的。

他们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东西只要好笑,形式并不重要。

他们的装傻和吐槽的配合非常默契,两个人比吴星辰一个人词都更稳,这是大量排练造就的肌肉反射。

漫才不像脱口秀,没有铺垫,观众全程是高度集中跟着你的节奏走,掉一秒就完蛋。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就像马戏团小丑在玩抛球,看着很轻松,但只要吃一个字,忘一秒词,球掉在地上的瞬间,观众就会迅速醒来。

但他们真的表现很完美。

如果要鸡蛋挑骨头,那我觉得用手背去打断对方装傻再吐槽这个动作有时候过于重复和刻意。线上观看稍微有点影响节奏。

因为我会强迫症地想他怎么还不打断,怎么这句还不打。

我知道这是漫才固定手势,但稍微有些绵软,漫才应该是更清脆和有节奏的打断。

当然这个是观众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然后很多观众也可能好奇,为什么非得推漫才?感觉笑果在强推漫才是吧。

其实最早王建国李诞就合作过漫才,在今晚八零后,后面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他们也合作过漫才,为了垫昌叔和梓浩的漫才组合。

漫才在国内并不是刚需,但是笑果最近的演出单加了一个漫才场,李诞在最近的一届笑果训练营也表示新喜剧是绝对的风口。米未在做一档节目叫一年一度喜剧大会,主题就是新喜剧,排掉了脱口秀和相声。

李诞是表示漫才一定要做到类似脱口秀,他已经把漫才划归到脱口秀领域了。

这次脱口秀大会上,橙色预警和肉食动物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来自厦门的来疯喜剧,尤其是橙色预警,能够代表中国的漫才水平了,各地都在加紧做漫才这方面的拓展。

吴星辰其实说的很对,脱口秀是铺垫铺垫铺垫梗,漫才是梗梗梗接爆梗。

漫才的笑点平均线比脱口秀好做,只要笑点足够密集,梗本身的质量要求没有脱口秀那么高,线下看的很多漫才基本都是谐音梗乱杀,很多观众投票也基本是漫才碾压脱口秀。

其二是漫才能够分化当前喜剧市场,挖掘更多的演员,顺带吃一部分相声的市场,这才是核心目的,笑果有意完成喜剧这方面的换代。

当然,李诞的点评也是非常精确,他们配合默契,各个场景咬得很死,滴水不漏的完成了表演,所以让人没有任何空隙,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且,好笑就行了,不用管他是什么。

单独额外说一段,那就是何广智一如既往的稳定。

我原来以为他离开了穷这个身份,会陷入瓶颈。

但他迅速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

“努力时尚的暴发户土味小伙。”

这个身份可以玩的东西就多了,包括这期的努力买名牌却被人误以为在店里打工,还有努力谈恋爱却被人安排把风。

都是把这个人设玩明白了,真的非常爆笑。

主要就先说这些吧,我是感觉这一期上内容是没问题的,就是悬念有点少,基本上分组一出来,我们都知道谁要走……

就最近哥们给我列了个单子,我也在补课。

这里也可以分享出来,B站都能找到,喜欢脱口秀的多看看,没害处:

Louis CK 《Hilarious》《Oh my god》

George Carlin 《It’s bad for you》

Jerry Seinfield 《I’m telling you for the last time》

Ellen DeGeneres 《Here and there》

Jim Jefferies 《Bare》

Chris Rock 《Bring the pain》《Big and black》

Anthony Jeselnik 《Thoughts and Prayers》

Dave Chappelle 《Equanimity》《Kill it softly》

Ali Wong 《Baby Cobra》

Bill Burr 《Walk your way out》《Paper tiger》

John Mulaney 《The top part》

Anthony Jeselnik:《Thoughts and Prayers》

Ricky Gervais 《Out of Engla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五期(上),这期节目简直就像给观众喂了一口浓烈的“情绪鸡汤”,混合着笑点和槽点,让人回味无穷。怎么说呢,它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情绪过山车”,从一开始的憋闷到中场的释放,再到最后的升华,环节安排得相当到位。开场,依旧是那熟悉的“死亡五秒钟”采访环节。这次把焦点放在了选手们对“内卷.............
  • 回答
    第四季第七期(上):熟悉的配方,新鲜的“料”,笑声依旧,思考也悄悄进场第四季《脱口秀大会》第七期(上),可以说是把“熟悉的配方”玩出了新的花样。这一场,在以往的基础上,既有我们期待的那个能让我们从头笑到尾的能量场,也开始悄悄地往里面掺了点“新鲜的料”,让笑声之余,我们也能多想那么一两分钟。一、 老将.............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二期(上):新面孔的冲击与老将的沉淀要评价《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第二期(上),我得先说,这一期的观感确实是丰富且有层次的。少了第一期那种初来乍到的摸索和新赛制的不确定性,这一期的选手们明显进入了状态,带来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段子。同时,也能感受到新老选手之间的碰撞,以及整个节目.............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九期(上),无疑是一场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又带着几分忐忑的“内卷”之战。尤其是在经过了前面几期相对平缓的铺垫后,这一期的比拼,特别是上半场,直接将观众的情绪拉到了最高点。赛程的残酷与个人的闪光首先,第九期(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赛程的白热化。随着淘汰赛的深入,每一场表演都关乎着能否继.............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八期(上):舞台上的“出圈”与“内卷”,谁能抓住机遇?第四季的《脱口秀大会》走到第八期,这几乎意味着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经过层层选拔,留下的都是顶尖的选手,而淘汰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让每一场表演都充满了看点。这一期的“上集”,可以说既有选手们“出圈”的亮眼表现,也折射出行业内部.............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上),也就是第十期。这一期可是够劲儿,一上来就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竞争的白热化程度,比前几期都高了好几个档次。整体感受:压力下的火花,有人飞升,有人挣扎总的来说,这一期的基调是“高压”。选手们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观众的期待值也拉满了,所以每一句话、每一个.............
  • 回答
    《脱口秀大会4》第一期(上):新选手“锋芒初露”,老选手“状态待定”,“喜剧效果”仍需打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开篇,总是带着一丝观众的期待与审视。毕竟,这项以“一本正经地讲段子”为宗旨的节目,已经走到了第四个年头,观众的口味早已被“磨砺”得愈发刁钻。第一期(上)的播出,如同一次“预热”,既有令人眼.............
  • 回答
    《脱口秀大会4》第五期(下):惊喜与遗憾并存,新人崭露头角,老将挑战自我《脱口秀大会4》第五期(下)的风头,无疑被几个关键词牢牢抓住:黑马的逆袭、老将的突破,以及稍显平淡的笑点。这期节目,可以说是新人崭露头角、老将自我挑战的一场精彩展示,但也夹杂着一些让人稍显遗憾的时刻。新人黑马的闪耀:让老将们也感.............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五期:笑声背后的思索,晋级战的残酷与精彩《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五期,承载着前几期积累的口碑与期待,也迎来了更为残酷的晋级赛。这一期,不仅是各位脱口秀演员们技巧与创意的较量,更是他们对生活、对社会观察的深度展现。我个人觉得,这一期的整体水准非常高,既有令人捧腹的段子,也有引发共鸣.............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三期,豆豆那一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记得当时看完,心里就一个字:绝了!他这次选的切入点就很不一般,谈的是“被拒绝”。在脱口秀这个领域,大多数段子手都喜欢讲自己成功、牛逼的事,或者是在一些生活琐事里找乐子。但豆豆不走寻常路,他偏偏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失败者”的位置上,用一种近乎自.............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四期(下)的播出,可以说是一场情绪的过山车,有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也有触动心底的共鸣,更有一些选手在舞台上的成长和突破,让人印象深刻。亮点一:选手表现的“炸”与“稳”这一期,能够感受到选手们在经过前几期的磨合后,都进入了更好的状态。“炸”的选手依旧能点燃全场,而“稳”的选手则用.............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二期,新人选手小佳的登场,无疑是当晚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之一。作为新人,他能在大赛的舞台上稳住阵脚,并带来如此有个人风格的表演,这本身就值得肯定。优点: 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记忆点: 小佳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丧”和“社畜”人设。这不是那种为了“丧”而“丧”的刻意,而是在他身上.............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七期(下):笑料与深度的交锋,谁能笑到最后?第四季的《脱口秀大会》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摸索期到现在的炉火纯青,每一期都承载着观众的期待。而第七期(下),无疑是这场狂欢中又一个值得细品的节点。本期节目,延续了上半场的精彩,将笑料与思考进一步融合,几位选手在舞台上的表现,既有让人捧腹.............
  • 回答
    聊聊《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二期(下)这集,感觉就像是夏天里突如其来的骤雨,有些湿了裤脚,但也透着一股清爽劲儿。这一期,特别是下半场,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谁拿了多高的分数,而是那种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那种碰撞。选手们的表现:有惊艳,也有让人捏把汗。不得不说,这届选手真是各显神通。像晓卉,她那一贯.............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六期(下):笑点背后,那些“不够劲儿”的隐忧第四季《脱口秀大会》第六期(下),可以说是把节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也让不少观众在欢笑之余,品出了一丝难以言说的“不那么尽兴”。这一期,可以说是集中的“爆梗”与“失落”于一体,既有令人捧腹的金句,也有让人捏一把汗的“滑铁卢”。笑点:依.............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一期(下)观后感:老炮儿们的稳,新力量的冲说到《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一期(下),我心里是挺复杂的。前一阵子看完了上集,当时觉得挺不错的,有老面孔的回归,也有一些新人的亮点。这下集嘛,怎么说呢,它延续了上集的基调,但又在某些地方让我觉得“哦,原来是这样”或者“还可以更好”。老朋友.............
  • 回答
    说实话,宁静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三期的表现,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与其说“表现”,倒不如说她那股子“宁静”劲儿,彻底炸翻了全场。首先,她来参加脱口秀大会这件事本身就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我们印象中的宁静,是那个气场全开、敢爱敢恨的实力派演员,是那个在节目里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大姐大”。她怎么.............
  • 回答
    “南广智北志胜”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六期(下)的PK表现,可以说是当晚的“压轴大戏”,也无疑是整个赛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对决之一。这场PK,与其说是两个选手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表达”、“内核”与“观众连接”的精彩探讨,两位选手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大家看到了脱口秀的多样可能性.............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七期王勉、颜怡颜悦退赛事件,确实是当年一个挺让人意外和讨论度很高的话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也顺带看看王勉当时是怎么回应的。退赛原因:为什么是他们?首先得说,这次退赛不是空穴来风。在第七期节目播出之前,网上已经有一些风声了,大概就是说有选手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会退赛。.............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八期:笑点背后的思考,以及那些不容忽视的“小确丧”《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第八期,大概是许多观众心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它不像前面几期那样,节奏明快,笑点密集得让人应接不暇,而是缓缓地铺陈开来,在一次次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后,悄然塞入了几分让人若有所思的“小确丧”。这期节目的基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