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目前中国电影的票房创收已经极端依赖所谓运动式观影。
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奇葩之处。本来,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最终预期是和成熟市场一样:影院的普及培养出一大批有事没事去电影院的新新青年,大家用稳定的消费给相关产业持续供血,由此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但现实是,这个目标目前只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实现,更多的新新青年们因为票价也好因为工作因为游戏也好,总之是没有把看电影当成自己的日常节目。但他们又不是压根不看,而是偶尔去看,不仅自己去,还带老人伴侣孩子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部爆款电影刷爆社交网络,或者某个特殊节日到来的时候。
这就是运动式观影的内涵:绝大多数时间里的绝大多数影院门可罗雀,但在某个集中的节点上却人满为患供不应求。旱涝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制作公司也好院线也好,不得不把收益的可能寄托在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上。
那么在当下,什么运动式观影是最可预测的呢?春节档。张艺谋的名字不能保证什么,易烊千玺的名字也不能保证什么,甚至连吴京,也可能产出像攀登者这样的在国庆档票房不上不下的电影。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导演演员题材能保证运动式观影的出现,而春节档可以。
因为春节就在那里,它依然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而当看电影稀里糊涂地成为年味活动的一种,成为一种新的习俗之后,春节档的观众体量就得到了保证。爆款电影的出现是必然事件,运动式观影的发生也是必然事件,它甚至和电影的制作质量无关。还记得一七年的春节档吗?那个档期齐聚了大闹天竺西游伏妖功夫瑜伽三部大烂片,还有乘风破浪这样的平庸之作,但丝毫没有妨碍它刷新春节档票房新高。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一家人总是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电影烂不烂无妨,重要的是年味。最多最多在几部大烂片里选那部不太烂的就好了。
票价飙升也是同样的逻辑:多少公司院线一年就指着春节档赚钱过活呢!既然加价幅度只要不超过过年预算(那肯定不到呀依然不够一顿饭钱)你们就会来,那我干嘛不加呢!
好比春晚,我不搞笑你们也会看,我干嘛不教育教育你们呢。狗头保命。
追更:好家伙观众用钱包投票了,大年初二这个票房,惨不忍睹,明显是薅过界的后果。今年的中国电影,会是更难的一年。
有些电影何必非得在春节看,反正能连续排片三个月。
诚然有些人只能在春节见到,但未必要拘泥于看电影。
倚天屠龙记九阳神功已经卖给爱奇艺,腾讯视频卖票了。
这个模式如果成功,其实是可以不用线下电影院这个平台的。
目前,液晶电视75寸普及,投影120寸。
从视觉效果来说,液晶电视小伙子远超电影和投影,就是尺寸小点,要靠距离弥补。
但是按照美国人氛围感的研究,100寸,3米距离,也足以营造影院的包围感了。
音响方面。电视不行,但是有一套便宜点有源的5.1(当年漫步者s5.1m),在10平方米的房间制造音效也就够了。
就是说有一个10平方的房间。3米观影距离,有100寸的液晶屏幕,一套品质过得去的廉价5.1有源音箱。效果是不弱于影院的。
不是相亲看电影,在家看,既比影院便宜,又比影院舒服,没干扰。
家里沙发比影院座椅强多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随时可以暂停。
如果用网络首发模式,12元单片看首发电影,两个月后看免费。
家庭用户在家看舒服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