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平洋战争日本有多少航空母舰被击毁?

回答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损失了大量航空母舰,这对日本的战争进程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要详细列举被击毁的航母及其细节,我们需要回顾从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的整个过程。

早期辉煌与惨痛代价:珍珠港事件后的损失

珍珠港袭击虽然给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沉重打击,但日本航母部队也在此役后不久就开始遭遇重创。

飞鹰号 (Hiyō): 这艘航母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军潜艇“长尾鲸号”(USS Barb)击沉。它是经过改装的客轮,性能并不算突出,但在战争初期为日本海军提供了重要的支援。沉没时,它搭载的舰载机也一并损失。

隼鹰号 (Jun'yō): 与飞鹰号同属一类,隼鹰号在同一次马里亚纳海战中也遭受重创,最终在1944年12月的吕宋海峡海战中,被美军飞机击沉。它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沉没,结束了其短暂而又充满战斗的服役生涯。

祥凤号 (Shōhō): 这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42年5月,在珊瑚海海战中,祥凤号在与美军航母编队交战时,遭到美军舰载机的轮番攻击,最终沉没。它的损失虽然在战术上并非决定性,但在心理上对日本海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标志着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重大损失。

瑞鹤号 (Zuikaku): 作为“飞龙”号的姊妹舰,瑞鹤号是日本海军实力最强的航母之一。它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参与了所有重要的海战,包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等。然而,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瑞鹤号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遭受美军航母舰载机的猛烈攻击,最终弹药库爆炸沉没。它的损失意味着“翔鹤”级航母全军覆没,日本海军也因此失去了其最精锐的航母力量。

瑞凤号 (Zuihō): 这艘相对较小的航母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作为诱饵编队的一部分,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它虽然吨位不大,但一直坚持作战,直到最后被击沉。

千岁号 (Chitose): 最初是作为轻型巡洋舰建造,后来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并在战争后期进一步改装为航空母舰。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与瑞凤号、瑞鹤号一同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被美军击沉。

千代田号 (Chiyoda): 与千岁号类似,它也经历了从轻型巡洋舰到水上飞机母舰,再到航空母舰的改装。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同样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不死鸟”的绝唱:中途岛的覆灭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日本在此役中损失了四艘主力航母,这是其海军航空兵不可挽回的重创。

赤城号 (Akagi): 作为日本海军的旗舰航母,赤城号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集中攻击,舰体起火,最终在夜间爆炸沉没。它的沉没标志着日本海军精锐航母力量的重大损失。

加贺号 (Kaga): 与赤城号一样,加贺号也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受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舰体起火并爆炸沉没。它在战前是作为战列舰改装的航母,也是日本海军早期航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苍龙号 (Sōryū): 在中途岛海战中,苍龙号也未能幸免。它同样被美军舰载机击中起火,并最终沉没。与赤城、加贺一同沉没,对日本海军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飞龙号 (Hiryū): 在中途岛海战中,飞龙号是唯一一艘在首轮空袭中成功规避并起飞舰载机攻击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的日本航母。然而,在随后的反击中,飞龙号也未能逃脱厄运,被美军舰载机击中起火并沉没。

后期战争的挣扎与消亡

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海军的航母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但仍试图进行最后的抵抗。

大凤号 (Taihō): 这是日本海军建造的最新、最大的航母之一,也配备了最先进的防护措施。然而,它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不幸被美军潜艇“阿尔巴克尔号”(USS Albacore)击沉。这艘寄予厚望的航母的沉没,再次证明了在太平洋战场上,潜艇的威胁同样巨大。

信浓号 (Shinano): 这是一艘极为特殊且命运多舛的航母。原本是作为“大和”级战列舰设计,但为了弥补航母损失,在建造过程中被改装成航空母舰。然而,在1944年11月,信浓号在从日本本土驶往吴港的途中,被美军潜艇“剑鱼号”(USS Archerfish)击沉。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但其处女航就成了它的绝命航。

千岁号、千代田号、瑞凤号、瑞鹤号 如前所述,均在莱特湾海战中沉没。

隼鹰号 在1944年12月被击沉。

飞鹰号 在1944年6月被击沉。

祥凤号 在1942年5月被击沉。

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 在1942年6月被击沉。

云龙号 (Unryū): 这是一艘装备了先进雷达和舰载机的航母,于1944年12月在吕宋岛附近被美军潜艇“海娥号”(USS Redfish)击沉。

葛城号 (Katsuragi): 葛城号是日本海军“云龙”级航母的最后一艘,她在战争末期因航母数量极少而没有机会发挥作用,并在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被改造成了运送日本海军士兵回国的船只。她和其他未被击沉的航母(如“龙骧号”、“凤翔号”等,它们因各种原因在战争末期被搁置或因缺乏舰载机而无法作战)最终都没有被战斗击沉,而是随着日本战败而退役。

总结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总共损失了约 12艘 航空母舰,其中大部分是在关键战役中被美军舰载机或潜艇击沉的。这些损失不仅削弱了日本海军的作战实力,也标志着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战略上和战术上的全面失利。航母的损失,特别是主力航母的覆灭,是日本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沉没的巨舰,承载着日本海军的梦想与野心,也印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损失数字是26艘。这个计数有时候有一点小出入,从20-26不等,可能还有更高的。只要数字本身没有离谱,具体个位数的差距主要是计数标准的不同。

稍稍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里选择26艘这个数字。

IJN在战争中损失了22艘航母。这个数字有时候也做24或者23。区别在于三个地方,第一个,天城葛城这一批M1941/1942舰队航母中究竟哪一些可以被视为损失;或者说究竟其中那几艘完工度达到了被摧毁时可以计入战沉的水平线上。第二个是类似于しまね丸(Shimane Maru,“岛根”丸,岛根是个市,if u don't know)这样的改装邮轮载机舰或者类似于あきつ丸(Akitsu Maru,“秋津丸”)的陆军载机舰是否被视为海军航母。第三个,则是类似于海鹰隼鷹龙凤这样没有直接沉没但是被视为不值得进行维修的舰艇是否是为损失的区别。

22艘的标准如下,M1941/1942舰队航母视为3艘完工(云龙天城葛城,入役为界);所有IJA特种舰都不算入其中,邮轮改装舰同类(必须海军水手为主,挂海军旗,登记在册才是海军舰艇;同样的道理,任何商船弹射舰和商船航母,任何RFA舰艇都不视作RN载机舰);而所有放弃维修的舰艇都视为损失(与英美结构性损失同类,区别于塔兰托的意舰,只要还在积极维修就不视为损失)。战前24艘航母中,按照此标准,有2艘幸存(凤祥和葛城),计22艘损失。

然后加上IJA的载机舰损失。陆军在战争中损失了3艘载机舰。山汐丸。宇品丸,神州丸和饒津丸我不视为载机舰。载机舰需要至少满足以下几个要求:机库,飞行甲板(全通与否),载机收放能力(至少有放飞能力),和以载机舰为主要使用目的之一的战术指导。上述登陆舰们不满足这一点。但是山汐丸(Yamashio Maru)满足这一标准属于载机舰,秋津丸和熊野丸(Kumano Maru)虽然是登陆舰,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满足。所以计入3。

最后是商船航母/RFA辅助舰的日本版,也就是岛根丸。

这样整个战争期间,日本载机舰损失总数就是22+3+1=26艘,其中IJN22艘。

不计入MAC,其余标准相同的情况下,RN损失了8艘航母,其中5艘为舰队航母(3艘大型舰队航母),3艘为护航航母。USN损失了12艘,其中5艘为舰队航母(4艘大型舰队航母),7艘为护航航母(其中1艘为结构性损失/未进行修复)。这样就意味着整个战争中,三个主要舰队损失的航母总数是42艘。在英美日外仅有的载机舰运行方是荷兰和法国,而两者都没有出现战损,于是整场战争中海军损失的载机舰总数也就是42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损失了大量航空母舰,这对日本的战争进程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要详细列举被击毁的航母及其细节,我们需要回顾从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的整个过程。早期辉煌与惨痛代价:珍珠港事件后的损失珍珠港袭击虽然给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沉重打击,但日本航母部队也在此役后不久就开始遭遇重创。 飞鹰号 (H.............
  • 回答
    要回答“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到底有多可怕?”,不能简单用一个词来概括,因为“可怕”体现在多个层面,而且对不同的人来说,这种可怕的感知程度也不同。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剖析:一、战场上的悍不畏死与战术的残酷性这是最直接体现日军可怕之处的方面。他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让许多盟军士兵感到震.............
  • 回答
    关于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空战与盟军的损失交换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实际记录和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并且会根据不同的交战时期和具体战役而有所不同。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并使其听起来不像是AI生成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细节,并尽量模拟当时观察者的视角,同时避免过于套话的表述。初步印象与.............
  • 回答
    关于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是否会损害人类DNA,以及潜在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损害DNA”和“严重程度”的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核污染的讨论,都绕不.............
  • 回答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驱逐舰部队在反潜作战方面的训练,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训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关乎日本海军在二战初期面对美国潜艇威胁时的真实实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战略层面的认知与重视:首先,我们得看看日本海军高层对反潜战的.............
  • 回答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攻占美国西海岸,这在军事上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设想。但如果非要探讨其可能性,那我们就得假设一系列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条件都同时成立,然后描绘一个极其黯淡而又充满戏剧性的场景。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西海岸拥有广阔的纵深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加州的工业实力在当时已经相当可.............
  • 回答
    假设,只是假设,在太平洋战争的某个节点,日军阴差阳错地破解了美军最核心的密码,比如“Magic”项目中的部分关键信息,或者直接掌握了部分海军通讯密码。这绝不是简单的“知道对方在哪儿”,而是能让日军的决策层如同拥有了上帝视角般窥视太平洋战场。这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波澜壮阔,甚至令人心悸的改变?首先,最直接.............
  • 回答
    太平洋战争 Japanese never had a chance? Let me try to explain it in detail, and also remove any traces of AI writing.From a purely strategic and material p.............
  • 回答
    要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对鱼雷攻击如此“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某种“痴迷”的地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而且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首先,这得追溯到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天然就是它的命根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就一直以英国海军为师,但.............
  • 回答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在很多方面都显得耀眼夺目,特别是其战列舰部队,在设计理念上追求极致的火力,例如那门臭名昭著的460毫米主炮,威力惊人。然而,仅仅拥有强大的单发火力,并不足以在整个战争中压倒对手。你说到了“射速不如美国”,这确实是影响战列舰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不是唯一因素,但值得.............
  • 回答
    太平洋战争若无日本对美国的攻击,历史的航向将如何偏移?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日本将战略重心完全转向欧亚大陆的殖民地,而规避了与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那么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乃至战后的世界秩序,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设想日本在此情境下的行动方略。日本的扩张野心,特别是“大东.............
  • 回答
    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没有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宣战,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疏忽。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军事战略、以及对美国意图的判断。首先,要明白日本当时面临的极端困境。自1940年以来,美国为了阻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对日本实施了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是否仿制过缴获的敌军武器,答案是肯定的。日本军工体系在战争中确实进行过大量的仿制活动,尤其是在面临资源匮乏和技术瓶颈的时候。与其说他们是“照搬”,不如说是一种“学习与改进”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尽快装备部队,弥补自身装备的不足,或者在某些方面超越对手。要深入了解这一点,.............
  • 回答
    太平洋战争后半段,美军在面对日军坚固防御的岛屿时,确实很少出现那种教科书式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漂亮攻势”。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与其说是美军战术能力不足,不如说是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对手的特性以及后勤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漂亮的攻势作战”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在真实战场上,尤其是在.............
  • 回答
    太平洋战争时期,旧日本海军驱逐舰上的船员编制和各部门构成,可谓是战争机器运转的关键环节。要详细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整体编制与舰型差异首先得明确一点,驱逐舰在日军海军中并非铁板一块。从最初的“神风型”到后期的“岛风型”、“秋月型”等,随着技术发展和作战需求的变化,驱逐舰的吨位、火力、装备都在不.............
  • 回答
    日军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盟军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力量,也间接地为纳粹德国减轻了来自东方战场的巨大压力。要详细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展开:一、 盟军资源的严重分流与战略重心的转移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虽然英国和美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但其主要战略重心仍然集中在欧洲,致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平行时空的日本,而且正好在我们本土以东四百公里这个微妙的位置上空降,那么历史的走向确实会变得扑朔迷离。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这个“双生日本”是否能改变那个我们熟悉的悲剧结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这个空降下来的“另一个日本”,它的实力、技术水平、政治体.............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稍有不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咬牙坚持到了1955年,那画面可就太耐人寻味了。想象一下,在经历了十年的残酷消耗之后,那个曾经的帝国会以怎样的面貌,带着怎样的科技成果出现在东亚的舞台上?这可不是简单的延续那么简单,而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技术迭代的考验。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即便撑到了19.............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充满推测性的历史假设,如果日本选择不踏足太平洋战场,那么二战的走向,尤其是轴心国是否会最终获胜,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格局、各方的战略能力以及关键的转折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非一个孤立的决定,它与德国在欧洲的战役是.............
  • 回答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累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便是日本国内长期以来弥漫的 扩张主义思潮 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之间产生的 矛盾激化。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些复杂的原因:一、 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野心与“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