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平洋战争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特别重视鱼雷攻击?

回答
要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何对鱼雷攻击如此“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某种“痴迷”的地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而且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

首先,这得追溯到日本海军的传统和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日本是个岛国,海军天然就是它的命根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就一直以英国海军为师,但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他们非常看重“一击必杀”的战术,也就是所谓的“决战思想”。这种思想认为,通过一次决定性的、压倒性的打击,就能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从而结束战争。而鱼雷,在当时的海战中,就是实现这种“一击必杀”的最有效武器之一。

你想啊,一艘战列舰或者巡洋舰,它的主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命中精度受距离、天气、舰船自身晃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对方也有炮塔和装甲防御。可是一枚鱼雷,一旦被命中了,尤其是近距离命中,那造成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弹头里装的是大量的炸药,爆炸威力惊人,能够轻易地撕裂舰船的船体,甚至直接命中要害部位,比如锅炉舱或弹药库,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再者,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其海军相对于美国等强国在舰船数量上的劣势。他们不可能在军舰总数上和美国抗衡,那就得在战术上寻求突破。而航空兵,尤其是舰载航空兵,被寄予了厚望,被视为可以“以小博大”的利器。在舰载机上装备鱼雷,就等于把海军最致命的武器送上了天空,让它能够在更远的距离、更灵活的角度发动攻击,这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具体到鱼雷攻击本身,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发展过程中,对鱼雷的运用可以说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他们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如何让鱼雷的命中率更高,如何让鱼雷更难被发现和规避。

鱼雷的性能: 日本在鱼雷技术上,尤其是九一式鱼雷,在早期是相当先进的。它设计上比较轻便,适合舰载机携带,而且速度和射程都相对不错。更重要的是,九一式鱼雷具备了“自动舵”功能,可以设定航向,这大大增加了攻击的灵活性和成功率。想想看,一架飞机在高速掠过海面时,如何准确地投下一枚能自己航行的鱼雷,这是需要非常精密的计算和训练的。
战术的研究: 日本人非常重视“战术动作”。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去设计和训练各种鱼雷攻击的战术,比如“俯冲鱼雷攻击”、“水平轰炸鱼雷攻击”等等。其中,低空俯冲投雷,因为距离近,目标受到的反应时间短,而且可以利用海面的一些遮蔽,所以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一种。但这种战术也对飞行员的勇气、技术和飞机本身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失误,飞机很容易被敌舰的防空炮火击落。
昼间攻击的优势: 尽管后来也尝试夜间鱼雷攻击,但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早期,尤其是珍珠港事件,成功地进行了昼间鱼雷攻击,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低空飞行和鱼雷投射时机的精准把握。他们能够利用舰船的盲区,或者在对方防空火力尚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攻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和士气。鱼雷攻击的致命性,给日本海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优势。在战争初期,一系列成功的鱼雷攻击,包括珍珠港,极大地提升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士气,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有时甚至会转化为一种“唯鱼雷论”,认为只要有鱼雷,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然而,这种对鱼雷攻击的“偏爱”,也埋下了日后失败的伏笔。

对鱼雷的依赖: 过度依赖鱼雷,使得他们对其他攻击方式,比如高空俯冲投弹(当时日本的俯冲轰炸机技术相对落后,炸弹精度不高,加上鱼雷攻击的战术习惯,让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不足),或者利用航空炸弹进行反舰攻击的研究和训练不够充分。
战术的僵化: 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海军迅速吸取了教训,加强了对鱼雷攻击的防范。他们改进了舰船的抗鱼雷设计,增加了水上侦察能力,并且发展了更有效的防空火力。日本海军的鱼雷战术,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跟上对手的进步,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因为战术过于僵化而吃了大亏。
鱼雷自身的限制: 鱼雷毕竟是消耗品,而且制造和维护都比较复杂。在战争后期,随着日本工业能力的衰退,鱼雷的生产和供给都出现了问题。同时,美国海军也在不断改进其舰载机性能和无线电通信,使得日本航空兵的战术协同和目标选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总而言之,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鱼雷攻击的重视,是其历史传统、战略需求、技术优势和战术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战争初期,这无疑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武器和战术,让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对手的进步和自身战术的僵化,这种“偏爱”也逐渐暴露出了其局限性,最终未能帮助日本赢得这场战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鱼雷是当时的航空兵仅有的可以稳定击沉大型舰艇的手段

当时的航空兵对海打击手段有这么三种:

1 俯冲轰炸

优点:高精度打击,可以轻松扫荡上层建筑并摧毁防空火力,迅速削减目标战斗力(特别是可以迅速摧毁航母航空作业能力)。另一方面,机组生存性较高。

缺点:航弹装药量较小,多为500-1000lbs,难以对舰船造成根本性的伤害。需要说明的是,赤城号的沉没并非由于航弹直击导致。即便是殉爆引发的火灾也并未对下层舰体造成根本性的损害,事实上在弃舰之后赤城仍漂浮于水上,最后被雷击处分击沉。赤城沉没的核心问题在于制海权丢失导致联合舰队无法把赤城带回基地维修,只能击沉。

2 水平轰炸

优点:大力出奇迹,以八十番、高脚柜为代表的重型航弹打中一发轻则中破重则殉爆。受防空火力影响小,

缺点:命中完全靠信仰,基本只能炸固定靶(并且还大概率脱靶),对移动目标只有恐吓效果。中途岛海战中以B17为代表的陆航对飞龙和赤城展开的水平轰炸无一命中。

3 鱼雷轰炸

优点:从水下击沉舰艇的效率是从水上攻击效率的数倍;任何一发命中都会对舰艇完整性造成较大影响;是最有效的击沉舰艇手段。一旦命中动力系统可以轻易使目标瘫痪。

缺点:攻击效果受防空影响极大,机组存活率堪忧。对联队配合要求极高,若战术不得当效率低。特别的,对于引信品质要求高。

不难理解,受作战条例的影响,旧日海的作战目标都是以击沉敌方舰艇为先。受此目标影响,能够有效击沉舰艇的鱼雷自然成为了最受旧日海欢迎的手段。这一点也在水面舰艇的设计上也有所体现,旧日海的水雷战队思路在各国海军中也独树一帜。

总之,什么样的海军就会有什么样的武器。

user avatar

有专业的地方,但错误也有很多。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俯冲轰炸机才是坚持“中破主义”,作战目的是赶在慢吞吞的鱼雷机到来前先行瘫痪敌方主力舰只的甲板和动力,起码减少其航速。比如中途岛海战飞龙号发动的第一波攻击,命中的三枚中的一枚就在“约克城”号的烟囱里面爆炸,炸毁了船上6个锅炉中的5个,使得“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中破,航速降至6节,2分钟后丧失航行能力漂浮在海上,直到损管恢复航速,这一漂就是5个小时,为第二轮攻击的鱼雷机部队创造了机会。

为了实现“中破主义”,日军的九九舰爆是半穿甲弹和高爆弹混装,后者是为了压制舰上人员和防空武器,飞机设计指标强调续航力和投弹准确率,以飞龙号7机突防3弹命中2近失来看,当时全世界最准的俯冲轰炸机就是val式。至于对战列舰那800公斤也未必就能击沉,

珍珠港的800公斤穿甲弹属于应急产品,长门炮弹改的,总共也就临时生产了80枚,如果早做准备珍珠港的老式战列舰可能一艘也修不好,但对付新锐战列舰不殉爆的话也不一定就能击沉,这句话明显有问题。

二战时美军的航母都是没装甲木制飞行甲板,全开放机库的简易航母,属于不正规的廉价货,日本如果也造这种航母,产量未必会比老美低。日本航母是封闭式机库钢质装甲飞行甲板,轰炸日军航母就必须去用重磅炸弹,磅数不够打不穿飞行甲板,那啥伤害也不会有,但如果打穿了飞行甲板后果就很严重,因为机库是封闭式的,炸弹一旦在机库里爆炸,冲击波不能迅速散出会在整个机库内部造成高压高温,导致机库内的弹药连锁爆炸,最终形成巨大爆轰,扭曲飞行甲板,不入港修理是修不了的,而且修理耗时长耗资大。在开战前,老美已经造了2艘高档的具有装甲飞行甲板和封闭机库的正规航母,原本就不再建造简易航母了,但战争爆发后局势严重,老美就开始清一色建造简易航母,简易航母成本低,建造周期短,而且飞机携带量大。所以老美停造正规航母,专造简易航母。日本没造简易航母主要是所在纬度高了,如果简易航母在冬季遇到风浪,海浪会直接打进机库里造成飞机结冰,所以冬季海上有风就不能用,日本海军因此就从未造过简易航母,自然也就没有考虑过造简易航母,不过简易航母有得就有失,抗风能力极差,即使在热带海域作战也出现了遭遇台风未能及时躲避造成大量飞机从机库里被吹走,以及航母飞行甲板被风浪掀掉的情况。如果美国是在加拿大的位置,也没造过简易航母,珍珠港被奇袭成功后,太平洋战争怕是就打不赢了,拼正规航母美国不可能拼出重大数量优势。

对付这种木制甲板开放机库的航母,250公斤炸弹只能在飞行甲板上捣个小洞出来,穿甲炸弹装药少,即使在机库里爆炸也没威力,美军航母机库是开放式的,聚集不起冲击波,也根本不怕炸,起火后水兵把起火的飞机推进海里就行了,所以日军99式舰爆携带的穿甲炸弹根本不合适轰炸美军的航母,只合适轰炸巡洋舰。所以实际99式俯冲轰炸机对付美国航母是炸弹带多了而不是带少了,美军航母飞行甲板是厚木板甲板,底下只有一层薄铁皮挡雨水,日军的99式舰爆就不应该继续使用250公斤穿甲炸弹,而是应该使用瞬爆炸弹,而且最好是小型多数量,带4枚60公斤炸弹或2枚120公斤炸弹丢下去,那比1枚250公斤炸弹丢下去威力大多了,因为炸弹轻,不会有太快的穿透速度,能紧贴飞行甲板底部爆炸,炸出最大的破洞,而250公斤炸弹,捣个洞下去了,反而难以破坏飞行甲板。如果日军知道了美军航母都是简易航母,那根本就不要使用99式舰爆了,全部航母的99式舰爆干脆全用0式战斗机代替,挂2个60公斤炸弹就行了,也不影响多少空战性能,丢不丢炸弹都有空战能力,这样去轰炸美军航母舰队会损失小的多威力大的多。所以日军战时应该是不知道美军用的全是简易航母,要是知道了,没准日军就赢了。60公斤炸弹去轰炸简易航母的木制飞行甲板,对飞行甲板的破坏效果会比250公斤穿甲炸弹大的多,很可能中1弹航母就无法在海上修理了,如果日军的舰爆全用0战给替换掉了,日军的攻击波空战能力就会翻倍提高,就不是1艘航母最多只能出动12架0战护航了(要留6架护卫母舰),而是一飞出去几十架0战。与美军航母相对,日军航母是装甲飞行甲板、封闭机库,被高装药的千磅炸弹一穿,冲击波密度就会大得多,就有殉爆的危险。

至于鱼雷攻击毋庸置疑在海战中肯定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就连日本陆军航空兵后期也主要进行鱼雷攻击为主的设计,比如ki67,相对于鱼雷攻击,执行的轰炸任务就少得多,而且为提高鱼雷夜间攻击、和投放鱼雷的中低空飞行能力,特别改进安装了无线电高度计和水面搜索雷达,为改善鱼雷入水角度也进行了用心设计,反倒是作为一款大型轰炸机载弹量却并不突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