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国研究机构称,日本核污水 57 天将污染半个太平洋?这将对海洋生态以及周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关于德国研究机构“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具争议且在科学界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因此,在详细分析其潜在影响之前,必须对这一说法本身进行审视和澄清。

一、 审视“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可能源自哪些研究或模型。以下是一些关键点需要考虑:

模型的局限性: 任何关于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预测都依赖于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会输入大量参数,包括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排放流量、洋流速度和方向、扩散系数、海水的混合作用等。模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这些参数的输入质量和模型本身的复杂程度。 如果模型过于简化,或者使用了不准确的参数,其预测结果可能会失真。
“污染”的定义: “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氚(H3)、碳14(C14)、碘129(I129)、锶90(Sr90)等。不同的核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放射性强度以及在环境中迁移和生物富集的可能性。简单地说“污染半个太平洋”可能忽略了不同核素的扩散速度和衰减速度,以及达到何种浓度才算“污染”的关键问题。
实际排放情况: 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的排放是经过稀释的,并且在排放过程中会进一步混合。实际的扩散过程会比模型模拟更复杂,受到实时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
科学共识的缺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评估了日本的排海计划后,认为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许多国际海洋科学机构也对核污水排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虽然承认存在一定风险,但通常认为在控制范围内。“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并未得到主流科学界普遍的支持或认可。 德国研究机构的这一说法可能基于特定的模型参数或对某些特定核素的极端预测。

因此,当我们讨论“影响”时,我们应该基于更广泛的、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评估,而非可能带有偏见或过于简化的单一模型预测。

二、 潜在的海洋生态影响(基于更普遍的科学认知和假设)

即使排海后的核污水浓度经过稀释,并不会立即导致大范围的“污染”,但长期、持续的排放仍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这些影响取决于排放的规模、持续时间、核素种类以及海洋的自我净化能力。

1. 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氚(Tritium, H3): 氚是核污水中最主要的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约为12.3年。它会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容易被生物体吸收。虽然氚释放的能量较低,不易穿透生物体组织,但长期高浓度暴露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基因突变率,干扰其生殖和生长发育。
食物链富集: 理论上,氚会通过水体进入浮游生物,再传递到更高级的消费者。然而,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氚在生物体内不会发生显著的生物放大作用(bioamplification),其浓度会随着代谢而衰减。
碳14(C14): 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是远长于氚的。它会与水中的碳结合,进入碳循环,被植物和动物吸收。碳14的能量较高,可能对生物DNA造成损伤。尽管其浓度在排放水中较低,但长期排放积累可能会增加环境中的碳14水平。
碘129(I129): 碘129的半衰期长达约1.57亿年,是一种强放射性核素。它容易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并在其中积累,对甲状腺功能造成损害。虽然在处理水中含量不高,但其极长的半衰期意味着一旦进入环境,会长期存在。
锶90(Sr90): 锶90的半衰期约为28.8年,是一种β射线发射体。它在化学性质上类似于钙,容易被骨骼吸收并在其中积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对特定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岸海域和底栖生物: 核污水排放初期,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排放口附近的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如海藻、贝类、鱼类)可能会直接接触到较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
浮游生物和食物链的基石: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会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溶解的放射性核素。它们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到整个海洋食物网的稳定性。
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 鱼类通过呼吸和摄食吸收放射性物质,可能在体内积累。海洋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如果它们捕食的鱼类体内积累了放射性物质,它们的辐射暴露风险会更高。

3. 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健康: 长期、高剂量的辐射暴露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基因突变、生殖能力下降、幼体存活率降低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从而影响物种的健康和种群数量,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局部灭绝。

三、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核污水排海的影响是跨国界的,尤其对于邻近日本的东亚国家而言,其潜在影响更加直接和复杂。

1.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
辐射监测的挑战: 监测太平洋水域中极其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各国都需要加强自身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以评估核污水排放对本国水域和渔业的影响。
不确定性和恐慌: 即使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排放符合标准,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和对长期累积效应的担忧,周边国家民众可能产生恐慌情绪,影响渔业和海产品贸易。

2. 经济和贸易影响:
渔业遭受打击: 周边国家非常依赖海洋资源,特别是渔业。一旦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升高,或者消费者对海产品安全产生担忧,都会导致渔业产品销量下降,价格下跌,给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海产品禁运和贸易壁垒: 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一些国家可能会对来自日本及其周边海域的海产品实施禁运或更严格的检测措施,这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例如,一些国家已经对日本部分地区的海产品实施了进口限制。
旅游业影响: 如果公众对海洋环境安全产生担忧,可能会影响到以海洋观光为主的旅游业。

3. 健康风险担忧:
长期累积效应: 虽然短期内的辐射剂量可能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持续的排放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增加人类通过食用受污染海产品而摄入放射性物质的风险。这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的微小但长期的上升。
对沿海居民的影响: 沿海居民可能通过食用本地海产品、游泳或居住在近海区域而受到额外的辐射暴露。

4. 地缘政治和社会影响:
国际关系紧张: 日本的核污水排放计划引发了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的强烈反对和担忧,导致地区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
公众质疑和抗议: 在一些国家,核污水排放引发了广泛的公众抗议和质疑,要求更透明的信息公开和更严谨的风险评估。
科学信息传播: 科学界对核污水排放的风险评估结果不尽相同,公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产生不信任感。

总结:

关于“德国研究机构称,日本核污水57天将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我们应持谨慎态度,并认识到其可能存在的模型局限性或片面性。但无论如何,日本福岛核处理水的排放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可能对海洋生态和周边国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海洋生态方面: 长期持续排放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对食物链的稳定性和生物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尤其是一些长半衰期核素的长期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周边国家方面: 主要体现在经济和贸易层面(渔业受损、海产品禁运),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健康风险的潜在顾虑。同时,它也对地区地缘政治和国际合作带来了挑战。

目前,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密切关注福岛核处理水的排放情况,并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关键在于确保信息透明、科学评估风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我国的海洋机构为什么没有人去做类似的学术研究?

2、今天日本排放了核污水,明天美国会不会排放?英国会不会排放?澳大利亚会不会排放?

3、日本说做了过滤处理就真处理了?日本说只含氘就只含氘?日本说500万吨就只有500万吨?

日本造假还少吗?

4、号称此次核污水排放,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背书。

相关评审专家基本都是来自于欧洲,自以为离得远,不影响他们,或是背后拿了日本的好处。

目前世界大部分的规则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这个目前没有办法。

5、别看美国现在坐视不管,将来美国的 讼棍 们一定会以花样的方式向日本索赔,狠狠敲日本一笔竹杆。

而且日本几乎肯定会向美国赔一大笔钱(上次大地震日本就向美国提供资金用于清理西海岸地震垃圾)。加拿大也许能分到一点。别的国家就别想了。

6、我上次的回答就已经说了,我国西高东低,大江大河东流入海在我国近海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近海养殖和近海打捞影响不大。

我国虽然也有近海打捞,但是数量不大,而且远海打捞一般是就近卖给相关国家的。

虽然水是循环的,但均匀分散的危害相对较轻。

危害比较大的是辐射物在物体体内的累积。

比如浮游生物被辐射了,虾吃了它们就累积到虾体内了,鱼吃了虾又累积到鱼体内,然后海豚、鲸鱼又吃鱼。

所以,等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集中的污染物越多、越集中。

而日本人自己又偏偏吃海豚和鲸鱼肉。让他们自己当 大核民族 去吧。

user avatar

但就这一次来说,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不明显。但问题是看上去日本不会收到任何处罚,而倾倒核废料不受处罚的话,你猜其他国家会怎么干?

user avatar

m.sohu.com/a/459821445_

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公开新闻。

第一,日本一直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察,而且恰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将处理后废水排入海洋。 日本不是伊朗,日本人搞搞官僚主义推诿责任可以,他现在这个体制,你让他抛开在野党、民间团体、国际社会,再来一次军部独走,那是相当不现实的。别说现在摇摇晃晃的菅义伟,就是权倾朝野的东条上等兵来,面对人家就在外海监督的航母编队,他也得怂。

第二、这些污水,是稀释过的污水。 知乎名言,“抛开计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氘氚C14有放射性没有?有!但是和太平洋里按万亿吨计量的自有量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这个排放是受国际社会监督的,福岛外面领海只有12海里,天朝科考船就去堵门监督过,并不存在什么能偷摸排的问题。bqpu.net/news/840633

第三、如果说有污染,那么按北太平洋环流,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美国,但是似乎没有听到拜登或者白宫 或者美国外交部谴责日本。睡王还没睡醒? 加利福尼亚人总醒着吧?

另外,所谓“国际社会”,到现在为止,似乎初了国内媒体,还没见哪一国出来正式抗议什么的? 如果谁看到了,可以在回复里@我 一下,感谢。

最后,对于意料之中“喝水谠”的回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里,比如我们中国,在可以排放到海洋的污水和饮用水之间还是有很大区间的。 并不是可以排放的污水就直接可以饮用。当然,如果喝水谠的祖国能够率先不向海洋排放任何污水,那贵国可以全民一人一个诺贝尔奖,不拿不痒走。

user avatar

今天看到一个给日本人洗地的理由

“130万亿吨海水,稀释500万吨的核废水,污染有多大呢,连普通的理科生也很容易计算出来,各媒体口诛笔伐,就是不肯端出数据说话”


哈哈,这理由好,化工厂向河里海里排污都可以用。往空气中直接排烟更可以用。

user avatar

一天一百多吨的水并不多。

一个一平方公里,十米深的湖就有一千万吨的水。

搞一堆大桶又占不了多少面积。

这点成本对于一个国家完全不算什么。

难道是成本全让东电承担。东电想省钱就把水倒了,日本政府闭着眼睛不管了?

且不说这事对其他国家有多损

日本渔业也受极大影响。

感觉犹如智障。

user avatar

请各位认为核废水会先污染太平洋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太乐观!

我看过几个高赞“专家”的回答,研究了洋流走向,研究了我国的地形,得出了“美国和加拿大”先受影响,而我国暂时不受影响的“乐观结论”……

拜托各位,你们不会以为日本会直接把核废水排进自己的近海吧?

如果有关注过之前新闻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福岛核电站的污水已经偷偷排放过了!而且据当时的韩媒报道,发现了偷偷在韩国近海偷偷排放核废水的日本远洋货轮!

美国人也不傻,我相信他们的海洋专家也早就评估过核废水的排放对于美国的影响!美国人真的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日本可还有大量的美国驻军呢!

请注意,日本只是说要排放,它们可没说直接排放或者如何排放,理论上来说,它们可以在任何其他势力的指使和安排下,以任何方式把核废水排放到任何他们希望排放的地方!

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使用核武器,只不过是跳过了核爆炸,直接进入放射性沾染而已!

所以,希望“专家们”不要盲目乐观,不要误导群众,能想办法把小日本从世界地图上抹去就别废话!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