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国自民党(FDP)退出牙买加联盟(Jamaika-Koalition)谈判?

回答
德国自民党(FDP)在2017年大选后退出与联盟党(CDU/CSU)及绿党组建“牙买加联盟”的谈判,这无疑是德国政治舞台上一次具有爆炸性影响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和影响深远,绝非一句简单的“退出了”就能概括。要理解它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政治格局、各方诉求以及自民党的战略考量。

背景:一场意想不到的僵局

2017年9月的大选,对于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来说并非大胜,得票率跌至近几十年来新低。同时,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异军突起,成为议会第三大党。这使得传统的“大联合政府”(联盟党与社民党SPD合作)的可能性变得不那么吸引人,或者说,SPD因过去合作中的“受挫感”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再次组建大联合政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由联盟党(CDU/CSU)、绿党(Grüne)和自民党(FDP)组成的“牙买加联盟”就成为了最有可能的选项。之所以被称为“牙买加联盟”,是因为这三个政党的代表色——黑色(CDU/CSU)、绿色(Grüne)和黄色(FDP)——恰好构成了牙买加国旗的颜色。这是一种全新的、在德国联邦层面从未尝试过的三党联盟,因此备受关注。

谈判的困难与分歧:不仅仅是“颜色”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三个政党的联盟听起来像是政治妥协和合作的典范,尤其是在一个政治碎片化的时代。然而,现实远比这复杂。联盟党是中间偏右的传统大党,绿党是环保和社会议题的倡导者,而自民党则以自由市场经济和减税作为核心诉求。这三个政党在很多关键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具体来说,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和经济政策: 这是自民党最看重也最坚定的领域。他们强烈主张大幅减税,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和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认为这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绿党和联盟党内部的一些派别对减税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增加对基础设施、教育和气候保护的投资,而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甚至可能需要增加税收或发行债券。自民党对增加公共债务的任何形式的扩充都持强硬反对态度。

气候与能源政策: 这是绿党的核心议题,也是与联盟党之间存在显著分歧的领域。绿党希望加速淘汰煤炭能源,设定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并推动绿色交通。而联盟党,特别是其巴伐利亚盟友CSU,则更注重传统产业和就业的保护,对激进的气候政策持谨慎态度。自民党虽然也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成本分摊上,他们的立场更加倾向于市场机制而非强制性法规。

欧洲政策: 尽管在欧盟层面大家基本都支持德国在欧洲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在具体如何改革欧洲经济和财政体系上,各方仍有不同侧重。自民党在某些方面(如财政纪律)的立场比默克尔政府更强硬,而绿党则更倾向于更深层次的欧洲一体化和团结。

移民和难民政策: 这是大选期间一个非常敏感的议题。联盟党在默克尔领导下承受了来自右翼的巨大压力,希望收紧移民政策。绿党则对接收难民持更为开放和人道的态度。自民党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相对温和,但与绿党相比,他们在边境管理和遣返问题上也并非没有疑虑。

内部文化和价值观: 除了具体的政策议题,三个政党在一些社会议题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差异,虽然这些差异可能不如经济和气候议题那么尖锐,但在细节的打磨和共同语言的寻找上,也构成了谈判的阻碍。

自民党的“出走”:是固执还是战略?

自民党选择退出谈判,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这一举动:

1. 原则性坚持与核心诉求: 自民党一向以其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原则为傲。在减税和财政稳健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是其党派认同的基石。他们认为,如果要在这些核心原则上做出过多的妥协,那么他们参与组阁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损害其长期的政治形象和选民基础。对他们而言,牺牲原则换取一个虚弱或不符合自己理念的联合政府,不如保持独立,等待时机。

2. 对联盟党和绿党的不信任: 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自民党可能感觉到,联盟党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犹豫不决,未能展现出足够的决心来支持自民党的关键诉求。同时,他们也可能认为绿党在很多方面过于激进,其对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自民党的理念相去甚远。双方在核心价值观和政策方向上的根本性差异,使得他们很难找到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公约数”。

3. 对未来政治格局的考量: 退出谈判并非意味着自民党将从此边缘化。相反,在经历了长期的与社民党联合执政的“被边缘化”状态后,自民党可能认为,保持在野党的身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反而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吸引那些对现有主流政党不满的选民。他们可能是在为下一次选举做长远打算,希望以一个“不妥协的原则性政党”的形象出现。

4. 避免成为“牺牲品”: 在一个由两大党(联盟党和绿党)主导的谈判中,体量较小的自民党很容易在最后时刻被边缘化,或者被迫接受一系列不利于自己的妥协。退出谈判,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境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果与影响:一个政治真空的出现

自民党退出谈判,直接导致了“牙买加联盟”的破产。这在德国政坛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德国进入了一个政治真空期,组阁陷入僵局。人们开始担忧德国是否会因此面临重新大选,这将消耗更多的政治资源,并可能让极右翼政党进一步坐大。
对默克尔的挑战: 默克尔作为联盟党的领导人,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她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来打破僵局。这无疑是对她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社民党的重新“被需要”: 最终,在多方努力和巨大压力下,社民党不得不再次考虑与联盟党组建大联合政府,尽管他们此前曾表示过拒绝。这某种程度上是自民党退出谈判造成的直接后果,迫使其他主要政党回到原点。
对三党合作模式的审视: “牙买加联盟”谈判的失败,也让人们对未来在政治碎片化时代,能否成功构建新的、非传统的三党或多党联盟产生了疑问。它暴露了在一些关键议题上,不同政党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总结

德国自民党退出牙买加联盟谈判,绝非一个简单的政治事件,而是当时德国复杂政治生态下,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是自民党坚守自身原则和政治定位的体现,也是对当时政治僵局的一种选择性回应。这一举动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组阁的进程,也促使人们对德国政党政治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这起事件的启示在于,政治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的愿景和相互的信任基础上,而当核心利益和价值理念存在巨大分歧时,即使面临组阁的诱惑,坚守原则的政党也可能选择退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AFD目前没人敢和他组阁,那么第二次选举,一部分选民可能为了社会安定投联盟,还有一些纯粹为了发泄不满的票可能回归。所以第二次选举未必更差。第二次投票小党的票仓肯定会减少,更多集中几个大党里。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情况还是挺让人惊讶的,甚至有些猝不及防。虽然事前知道组阁谈判会比较艰难,但没想到直接谈崩了。另外,竟然是自民党退出,也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在三个谈判的政党中,自民党(FDP)和联盟党(Union)的执政理念更加接近,同时也有过和默克尔共同执政的经历,而绿党(Die Grüne)则偏左一些,在环保、难民等很多问题上都与另外两党有分歧。

事情过程基本上是,11月19日晚上,三个党派进行谈判的时候,自民党主席 Christian Lindner 突然宣布,我们不谈了,至此这场持续了四个星期的关于“牙买加”联盟的“试探性会谈”(即Sondierungsgespräch)宣告中止。随后,Lindner 携自民党一众大佬出席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宣布自民党退出组阁谈判,因为三个党之间无法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同时还说出了题主贴出来的那句话:Es ist besser, nicht zu regieren, als falsch zu regieren. (与其说去乱执政,还不如不去执政)。

而且,自民党今天就直接把Twitter账户的封面图片换成了这句话:


周一一大早就来了个这么大的新闻,真是刺激。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疑问:


1. 为什么是自民党退出?三个党派之前谈判进展如何了?

三个党派最主要的焦点还是难民政策。绿党坚持要接纳难民的家属来德国(Familiennachzug),但联盟党和自民党表示反对。其他的问题上,比如环保、税收等问题上,各方基本上达成了统一。而关于难民,其实也是存在谈判空间的,而且有几位政党大佬也表示,相信各方能够就剩下的问题达成妥协。可是万万没想到自民党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因为按正常的情节走的话,自民党是没有理由退出的。

所以有人就问了,自民党的退出,是因为在昨晚的谈判上因为谈的不愉快,临时起意,还是预谋已久?今天《明镜周刊》网站上一篇文章认为,Lindner这是早就预谋好了,他本来就不想执政。原因是自民党在他的带领之下刚刚复苏,但是还并非足够的好。现在执政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了,毕竟自民党已经退出组阁。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走向。

Christian Lindner,自民党主席


2. 其他党派什么反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参与谈判的另外两个党派当然是表示出了遗憾。默克尔说,作为总理她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竭尽全力组阁,并请大家放心。而默克尔的同盟CSU(基督教社会联盟)的主席Seehofer在发布会上感谢了默克尔在过去这四个星期里的付出。可见在关键时刻,CDU和CSU的联盟还是要坚定的站在一起的。

对于自民党来说,组阁失败他们肯定是要付直接责任的,Lindner需要承担未来或许会出现的外界的指责。但看样子他们是打算继续做反对党,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

对于其他两个没有参与组阁的政党,左翼党(Die Linke)和德国选择党(AfD)来说,估计他们会窃喜。左翼党反正是没有在联邦层面参与执政的意愿,安心做个反对党也挺好。而对于民粹政党AfD来说,组阁失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个“好事”,在组阁谈判期间,AfD就经常放出话来:你们看,这些政党谈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谈出来个所以然,这说明他们的执政能力很值得怀疑。


3. 接下来怎么办?

首先,在新政府成立之前,现有政府依旧会继续执政,也就是联盟党和社民党(SPD)组成的大联盟政府,所以不会出现议会停摆的情况。

关于组阁,这个时候德国总统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今天默克尔会去找德国总统Steinmeier商谈组阁失败的相关事宜。随后Steinmeier会对此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敦促各政党以大局为重,搁置争议,尽快组阁。

现在的局面比较复杂,也是近几次德国大选都没有出现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1)联盟党组成少数政府(Minderheitsregierung),也就是执政党的支持率和议会席位都没有超过半数。这样也可以强行组阁,北欧国家也有这样的先例,但是缺点就是政府不稳定。联盟党大选的支持率只有30%多,所以未来如果有什么决议需要议会投票,政府很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票数。即使加上绿党,支持率也就40%多,而且联盟党中的基社盟或许不太愿意与绿党组成少数政府。

(2)大联盟,即与当前的政府组成相同,联盟党与社民党执政。但问题是,社民党在大选惨败之后就已经表示,不再谋求执政,要好好当反对党卧薪尝胆。今天在组阁谈判失败之后,社民党还又一次表示:别找我们,我们可不要大联盟。其实现在社民党也承担着一定的压力,因为现在民众又把目光放到了社民党上面来,关注他们是否会改变心愿,力挽狂澜。可之前社民党已经把话都说到那个份儿上了,还能在反悔吗?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好说德国总统是否会从中调停。因为总统虽然需要党派中立,但Steinmeier在当总统之前,是社民党大佬,威望很高,或许他会起到一些作用。

(3)重新大选。这是所有党派都不愿意看到的,除了德国选择党。如果进行二次大选,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只会更高,因为上次大选,很多选民之所以把票投给德国选择党,就是因为对现有政府的不满。如果这些主流党派谈判不成,导致重新选举,那选民只会更加置疑这些党派的执政能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自民党(FDP)在2017年大选后退出与联盟党(CDU/CSU)及绿党组建“牙买加联盟”的谈判,这无疑是德国政治舞台上一次具有爆炸性影响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和影响深远,绝非一句简单的“退出了”就能概括。要理解它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政治格局、各方诉求以及自民党的战略考量。背景:一场.............
  • 回答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的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仅领先联盟党(由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组成)1.6个百分点,摘得桂冠。这场激烈的选战,不仅标志着默克尔长达16年的统治时代的终结,更预示着德国政坛可能迎来一次重大的格局重塑。这场胜利,对于社民党而言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翻身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 回答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钟小平近日关于“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以及“1个德国观光客相当于17个陆客”的言论,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看待这些言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言论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暗示了.............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有点戏剧性,也挺有意思的,反映出当下网络文化和一些身份认同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捋清楚这几件事儿:德国人雷克(Rick)说了“Negar Kordi 是脑残”这句话,然后Negar Kordi的粉丝们(我们姑且这么称呼)把他召唤到了知乎,希望他能跟“外国自干五”来一场“大战”。雷克.............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德国博主海雯娜(Hannah)因驳斥涉华谣言而遭遇多家外媒抹黑和网络暴力的事件,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场中信息战、意识形态斗争和网络暴力的复杂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海雯娜的身份与言论1. 身份定位 海雯娜是一位活跃在社交媒体.............
  • 回答
    关于“德国科学家称全球99.5%感染源自意大利北部新冠变体”的说法,目前缺乏明确、公开可查的学术依据或权威报道支持这一具体数据。从科学和事实核查的角度来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信息来源核实:是否真实存在该结论? 截至2023年,尚未有可靠的学术论文或权威媒体报道明确指出德国科学.............
  • 回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报道五国对华军演时,导语写为「美日印澳法,还没八国」,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倾向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1. 字面意思与表层含义: 列举参演国家: 导语直接列出了参演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 暗示“更多”或“潜在更多”: “还没八国”这.............
  • 回答
    德国向乌克兰援助2700枚“苏制防空导弹”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背后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人道主义以及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援助的背景与性质 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德国在11月2日起实施的“封城”措施以及欧洲当前的疫情现状。 德国宣布“封城”一个月(2020年11月2日起):背景、内容与影响背景:德国宣布这一轮“封城”措施,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急剧上升。进入2020年10月下旬,德国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并且.............
  • 回答
    对于德国媒体在指责中国“战狼外交”时,配图误用了“杈”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片失误,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文化误读、以及在报道中国议题时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不严谨之处。事件本身:一个象征性的误用首先,我们来看这个事件的.............
  • 回答
    德国汉学家顾彬(Joachim K. Böhm)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尤其是他对莫言、余华、王安忆的“贬低”以及对鲁迅的“抬高”,是一个在中国文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评价标准以及可能的动因。顾彬的背景和学术地位:首先,了解顾彬的身份和背景至关重要。他.............
  • 回答
    针对德国柏林一名区长不愿女友独立隔离,故意感染新冠病毒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的来说,这种做法不值得肯定,并且存在严重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事件背景(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区长身份: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一名区长,其言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监督。 女友情况: 可能是.............
  • 回答
    德国近期拦截了瑞士订购的医用手套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概述:根据报道,德国在疫情初期,特别是针对医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拦截了从中国出口到瑞士的一批医用手套。这批手套是瑞士政府通过正规渠道订购的,用于满足本国医疗体系的需求。德国的拦截行为被.............
  • 回答
    德国 11 月欧盟调和 CPI(Harmonis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HICP)同比攀升 6%,这一数字确实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并对欧盟整体的通胀形势和欧洲央行(ECB)的货币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数据.............
  • 回答
    德国柏林反防疫措施游行:一次复杂的社会现象剖析近期德国柏林爆发的反防疫措施游行,以及西方民众普遍存在的对防疫要求的抵触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关于口罩或社交距离的简单分歧,而是涉及到自由、权利、信任、信息传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碰撞。一、 柏林反.............
  • 回答
    德国伦理委员会(Deutscher Ethikrat)关于兄妹或姐弟婚姻非罪化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伦理、法律、社会习俗、科学以及人权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核心议题:非罪化而非合法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德国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并非直接推动兄妹或姐弟合法化婚姻,而.............
  • 回答
    德国大幅增加军费,这个消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它,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俄乌冲突。这场自2022年初爆发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格局,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在德国,长期以来,对军事实力.............
  • 回答
    德国外长的话,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解读。首先,它触及到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和经济定位,以及中国与欧洲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议题。“一个欧洲”原则的含义与背景当德国外长提出“一个欧洲”原则时,他很可能是在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欧洲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在外交、贸易、安全等领.............
  • 回答
    德国在2022年全面“弃核”,这无疑是近年来欧洲能源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尤其考虑到当下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化石燃料价格飙升的背景,德国的这一举措更是显得颇具争议,甚至让许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德国要在这样一个“能源不足的紧急关头”,放弃此前一直依赖的核电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能源政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