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国自民党(FDP)退出牙买加联盟(Jamaika-Koalition)谈判?

回答
德国自民党(FDP)在2017年大选后退出与联盟党(CDU/CSU)及绿党组建“牙买加联盟”的谈判,这无疑是德国政治舞台上一次具有爆炸性影响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和影响深远,绝非一句简单的“退出了”就能概括。要理解它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政治格局、各方诉求以及自民党的战略考量。

背景:一场意想不到的僵局

2017年9月的大选,对于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来说并非大胜,得票率跌至近几十年来新低。同时,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异军突起,成为议会第三大党。这使得传统的“大联合政府”(联盟党与社民党SPD合作)的可能性变得不那么吸引人,或者说,SPD因过去合作中的“受挫感”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再次组建大联合政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由联盟党(CDU/CSU)、绿党(Grüne)和自民党(FDP)组成的“牙买加联盟”就成为了最有可能的选项。之所以被称为“牙买加联盟”,是因为这三个政党的代表色——黑色(CDU/CSU)、绿色(Grüne)和黄色(FDP)——恰好构成了牙买加国旗的颜色。这是一种全新的、在德国联邦层面从未尝试过的三党联盟,因此备受关注。

谈判的困难与分歧:不仅仅是“颜色”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三个政党的联盟听起来像是政治妥协和合作的典范,尤其是在一个政治碎片化的时代。然而,现实远比这复杂。联盟党是中间偏右的传统大党,绿党是环保和社会议题的倡导者,而自民党则以自由市场经济和减税作为核心诉求。这三个政党在很多关键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具体来说,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和经济政策: 这是自民党最看重也最坚定的领域。他们强烈主张大幅减税,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和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认为这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绿党和联盟党内部的一些派别对减税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增加对基础设施、教育和气候保护的投资,而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甚至可能需要增加税收或发行债券。自民党对增加公共债务的任何形式的扩充都持强硬反对态度。

气候与能源政策: 这是绿党的核心议题,也是与联盟党之间存在显著分歧的领域。绿党希望加速淘汰煤炭能源,设定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并推动绿色交通。而联盟党,特别是其巴伐利亚盟友CSU,则更注重传统产业和就业的保护,对激进的气候政策持谨慎态度。自民党虽然也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成本分摊上,他们的立场更加倾向于市场机制而非强制性法规。

欧洲政策: 尽管在欧盟层面大家基本都支持德国在欧洲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在具体如何改革欧洲经济和财政体系上,各方仍有不同侧重。自民党在某些方面(如财政纪律)的立场比默克尔政府更强硬,而绿党则更倾向于更深层次的欧洲一体化和团结。

移民和难民政策: 这是大选期间一个非常敏感的议题。联盟党在默克尔领导下承受了来自右翼的巨大压力,希望收紧移民政策。绿党则对接收难民持更为开放和人道的态度。自民党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相对温和,但与绿党相比,他们在边境管理和遣返问题上也并非没有疑虑。

内部文化和价值观: 除了具体的政策议题,三个政党在一些社会议题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差异,虽然这些差异可能不如经济和气候议题那么尖锐,但在细节的打磨和共同语言的寻找上,也构成了谈判的阻碍。

自民党的“出走”:是固执还是战略?

自民党选择退出谈判,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这一举动:

1. 原则性坚持与核心诉求: 自民党一向以其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原则为傲。在减税和财政稳健问题上,他们的立场是其党派认同的基石。他们认为,如果要在这些核心原则上做出过多的妥协,那么他们参与组阁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损害其长期的政治形象和选民基础。对他们而言,牺牲原则换取一个虚弱或不符合自己理念的联合政府,不如保持独立,等待时机。

2. 对联盟党和绿党的不信任: 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自民党可能感觉到,联盟党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犹豫不决,未能展现出足够的决心来支持自民党的关键诉求。同时,他们也可能认为绿党在很多方面过于激进,其对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自民党的理念相去甚远。双方在核心价值观和政策方向上的根本性差异,使得他们很难找到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公约数”。

3. 对未来政治格局的考量: 退出谈判并非意味着自民党将从此边缘化。相反,在经历了长期的与社民党联合执政的“被边缘化”状态后,自民党可能认为,保持在野党的身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反而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吸引那些对现有主流政党不满的选民。他们可能是在为下一次选举做长远打算,希望以一个“不妥协的原则性政党”的形象出现。

4. 避免成为“牺牲品”: 在一个由两大党(联盟党和绿党)主导的谈判中,体量较小的自民党很容易在最后时刻被边缘化,或者被迫接受一系列不利于自己的妥协。退出谈判,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境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果与影响:一个政治真空的出现

自民党退出谈判,直接导致了“牙买加联盟”的破产。这在德国政坛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德国进入了一个政治真空期,组阁陷入僵局。人们开始担忧德国是否会因此面临重新大选,这将消耗更多的政治资源,并可能让极右翼政党进一步坐大。
对默克尔的挑战: 默克尔作为联盟党的领导人,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她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来打破僵局。这无疑是对她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社民党的重新“被需要”: 最终,在多方努力和巨大压力下,社民党不得不再次考虑与联盟党组建大联合政府,尽管他们此前曾表示过拒绝。这某种程度上是自民党退出谈判造成的直接后果,迫使其他主要政党回到原点。
对三党合作模式的审视: “牙买加联盟”谈判的失败,也让人们对未来在政治碎片化时代,能否成功构建新的、非传统的三党或多党联盟产生了疑问。它暴露了在一些关键议题上,不同政党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总结

德国自民党退出牙买加联盟谈判,绝非一个简单的政治事件,而是当时德国复杂政治生态下,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既是自民党坚守自身原则和政治定位的体现,也是对当时政治僵局的一种选择性回应。这一举动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组阁的进程,也促使人们对德国政党政治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这起事件的启示在于,政治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的愿景和相互的信任基础上,而当核心利益和价值理念存在巨大分歧时,即使面临组阁的诱惑,坚守原则的政党也可能选择退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AFD目前没人敢和他组阁,那么第二次选举,一部分选民可能为了社会安定投联盟,还有一些纯粹为了发泄不满的票可能回归。所以第二次选举未必更差。第二次投票小党的票仓肯定会减少,更多集中几个大党里。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情况还是挺让人惊讶的,甚至有些猝不及防。虽然事前知道组阁谈判会比较艰难,但没想到直接谈崩了。另外,竟然是自民党退出,也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在三个谈判的政党中,自民党(FDP)和联盟党(Union)的执政理念更加接近,同时也有过和默克尔共同执政的经历,而绿党(Die Grüne)则偏左一些,在环保、难民等很多问题上都与另外两党有分歧。

事情过程基本上是,11月19日晚上,三个党派进行谈判的时候,自民党主席 Christian Lindner 突然宣布,我们不谈了,至此这场持续了四个星期的关于“牙买加”联盟的“试探性会谈”(即Sondierungsgespräch)宣告中止。随后,Lindner 携自民党一众大佬出席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宣布自民党退出组阁谈判,因为三个党之间无法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同时还说出了题主贴出来的那句话:Es ist besser, nicht zu regieren, als falsch zu regieren. (与其说去乱执政,还不如不去执政)。

而且,自民党今天就直接把Twitter账户的封面图片换成了这句话:


周一一大早就来了个这么大的新闻,真是刺激。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疑问:


1. 为什么是自民党退出?三个党派之前谈判进展如何了?

三个党派最主要的焦点还是难民政策。绿党坚持要接纳难民的家属来德国(Familiennachzug),但联盟党和自民党表示反对。其他的问题上,比如环保、税收等问题上,各方基本上达成了统一。而关于难民,其实也是存在谈判空间的,而且有几位政党大佬也表示,相信各方能够就剩下的问题达成妥协。可是万万没想到自民党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因为按正常的情节走的话,自民党是没有理由退出的。

所以有人就问了,自民党的退出,是因为在昨晚的谈判上因为谈的不愉快,临时起意,还是预谋已久?今天《明镜周刊》网站上一篇文章认为,Lindner这是早就预谋好了,他本来就不想执政。原因是自民党在他的带领之下刚刚复苏,但是还并非足够的好。现在执政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了,毕竟自民党已经退出组阁。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走向。

Christian Lindner,自民党主席


2. 其他党派什么反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参与谈判的另外两个党派当然是表示出了遗憾。默克尔说,作为总理她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竭尽全力组阁,并请大家放心。而默克尔的同盟CSU(基督教社会联盟)的主席Seehofer在发布会上感谢了默克尔在过去这四个星期里的付出。可见在关键时刻,CDU和CSU的联盟还是要坚定的站在一起的。

对于自民党来说,组阁失败他们肯定是要付直接责任的,Lindner需要承担未来或许会出现的外界的指责。但看样子他们是打算继续做反对党,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

对于其他两个没有参与组阁的政党,左翼党(Die Linke)和德国选择党(AfD)来说,估计他们会窃喜。左翼党反正是没有在联邦层面参与执政的意愿,安心做个反对党也挺好。而对于民粹政党AfD来说,组阁失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个“好事”,在组阁谈判期间,AfD就经常放出话来:你们看,这些政党谈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谈出来个所以然,这说明他们的执政能力很值得怀疑。


3. 接下来怎么办?

首先,在新政府成立之前,现有政府依旧会继续执政,也就是联盟党和社民党(SPD)组成的大联盟政府,所以不会出现议会停摆的情况。

关于组阁,这个时候德国总统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今天默克尔会去找德国总统Steinmeier商谈组阁失败的相关事宜。随后Steinmeier会对此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敦促各政党以大局为重,搁置争议,尽快组阁。

现在的局面比较复杂,也是近几次德国大选都没有出现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1)联盟党组成少数政府(Minderheitsregierung),也就是执政党的支持率和议会席位都没有超过半数。这样也可以强行组阁,北欧国家也有这样的先例,但是缺点就是政府不稳定。联盟党大选的支持率只有30%多,所以未来如果有什么决议需要议会投票,政府很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票数。即使加上绿党,支持率也就40%多,而且联盟党中的基社盟或许不太愿意与绿党组成少数政府。

(2)大联盟,即与当前的政府组成相同,联盟党与社民党执政。但问题是,社民党在大选惨败之后就已经表示,不再谋求执政,要好好当反对党卧薪尝胆。今天在组阁谈判失败之后,社民党还又一次表示:别找我们,我们可不要大联盟。其实现在社民党也承担着一定的压力,因为现在民众又把目光放到了社民党上面来,关注他们是否会改变心愿,力挽狂澜。可之前社民党已经把话都说到那个份儿上了,还能在反悔吗?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好说德国总统是否会从中调停。因为总统虽然需要党派中立,但Steinmeier在当总统之前,是社民党大佬,威望很高,或许他会起到一些作用。

(3)重新大选。这是所有党派都不愿意看到的,除了德国选择党。如果进行二次大选,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只会更高,因为上次大选,很多选民之所以把票投给德国选择党,就是因为对现有政府的不满。如果这些主流党派谈判不成,导致重新选举,那选民只会更加置疑这些党派的执政能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