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断臂维纳斯雕塑为什么保存这么完好?

回答
断臂维纳斯,这尊古老的美神雕塑,能够穿越千年时光,以近乎完好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艺术与人类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守护、发现与珍藏的传奇故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断臂维纳斯并非从诞生之初就少了双臂。她最初是完整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某种我们不得而知的意外,双臂在上世纪被发现之前就已经遗失了。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她“保存完好”时,更多的是指她的身体主体、面部表情以及整体姿态的完好无损。

那么,是什么让这尊雕塑能够如此完整地“幸存”下来呢?这要从她的发现之地说起。断臂维纳斯于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米洛斯岛,这个爱琴海上的小岛,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火山灰和石灰岩,这也为石雕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更关键的是,发现她时,她被埋藏在土壤之中,被认为是当地农民在耕作或建造时无意中发现的。这种“埋藏”的状态,是她得以免受外界破坏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在开阔之地,她可能早已被风雨侵蚀、被人为损毁,甚至是当作建筑材料被拆解利用。而埋在土里,虽然环境也未必理想,但至少隔绝了大部分的直接侵蚀和人为破坏。

再者,雕塑本身的材质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断臂维纳斯主体由大理石雕刻而成。大理石,特别是那种质地细腻、结构致密的大理石,本身就具有相当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虽然也可能被酸雨等侵蚀,但在埋藏的地下环境中,这些影响被大大减缓了。她能够保留下如此精美的纹理和流畅的线条,正是其材质优越性的体现。

在被发现之初,断臂维纳斯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她立刻被视为一件无价的艺术珍品。当时,法国和土耳其都在争夺这尊雕塑的所有权。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交涉和辗转,她被一位法国海军军官购得,并最终被捐赠给了法国。

正是这种“被发现”并迅速成为“国家宝藏”的地位,为她提供了最高级别的保护。一旦一件艺术品被认定为国之瑰宝,其保存和安保措施都会被提升到极致。她被运往巴黎,并在卢浮宫这个世界顶级的博物馆中展出。卢浮宫拥有悠久的艺术品收藏和管理经验,其馆藏环境经过精心控制,温湿度适宜,并有严密的安保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变化和人为的破坏。

而且,在被发现后,对她进行的研究和修复也变得非常重要。虽然她的双臂已经遗失,但科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们对她的主体部分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她的雕刻技法、历史背景以及可能的原始形态。这些研究工作,本身就包含着对她的保护和珍视。虽然也曾有人尝试为她复原双臂,但考虑到这样可能改变其历史真实性,最终还是选择了让她以“断臂”的姿态示人。这种尊重艺术品自身历史痕迹的态度,也是一种深层次的保护。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即便是“保存完好”的断臂维纳斯,也并非毫发无损。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印记,那些细微的划痕、色彩的褪去(尽管最初的色彩已所剩无几),都诉说着她漫长的旅程。但她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完好”,是因为她最核心的艺术价值——那优雅的姿态、动人的神韵、精湛的雕刻技艺——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总而言之,断臂维纳斯能够保存如此完好,是她的发现时机、埋藏环境、优良材质,以及发现后所获得的极高关注度和完善的保护措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不仅是一尊雕塑,更是一个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敬畏的文化符号,而这份“完好”,正是无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所知不多,强答一波。可能有错误,欢迎指正。


首先,断臂维纳斯应该是修复过的,出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断臂维纳斯是由六到七块大理石分开雕刻拼接成的雕像,发现的时候实际上很多部件是分开的,附近也散落着一些断片,据说面部是受损的,鼻子完全断裂,其它部分的受损程度不太清楚。从米洛斯岛运走的时候,雕像上半身和下半身,头发上部,左足的一部分,握苹果的手掌,不完整的胳膊上部断片,以及三根石柱等,这些都是分离开的,并没有拼接在一起。

其次,断臂维纳斯的还原工作很可能是存在问题的,据说原本是有左臂的一部分的,但是由于粗暴的修复工作导致这一部分永久损坏掉了。而最后是否真的还原了雕像的原本姿态也是存在争议的,至少在维基上就能找到另一版本的模拟复原图。

第三,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未必是原件,有可能是复制品,关于这一点我不是很确定,存疑(关于这个可以去看关毛的回答)。

第四,断臂维纳斯本身也不是特别古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30到100年之间,如果是秦汉时期的文物的话,大多数可能比这个要古老。

最后多说一句,关于断臂维纳斯刚出土的时候有完整的双臂,后来因故丢失的说法基本上被确认是个虚构的故事,左臂可能原本有残损的一部分留存,右臂是确定在出土的时候就不存在了的。而且,关于这尊雕像到底塑造的是不是维纳斯,也是存在争议的。


其实我一点都不想挂老魍魉,但是我还是要实名反对 @真实X虚构


关于老魍魉在气候问题上的胡扯他的评论区自有人抽他,不多说。我就说一个,循环论证真运动。正常人知道的是,古希腊是受古埃及和两河共同哺育的次生文明,波斯也多多少少受两河文明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使得中亚出现了包括巴克特里亚在内的希腊化王国,后来的贵霜也受希腊文化影响,而罗马是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东罗马帝国一直维持到15世纪才灭亡。到老魍魉这呢,古埃及、两河、希腊、波斯、亚历山大、巴克特里亚、罗马,统统都是假的,贵霜不仅是真的,而且贵霜的“祖宗”才是希腊的“祖宗”。最后再颠倒过来扯“一点影子都没有”“全世界都不知道”。我不跟你谈真的还是假的,我就吐槽你的逻辑,“埃及两河希腊罗马”“一点影子都没有”“全世界都不知道”是你“考证”完“伪史”得出的“结论”,怎么可以拿回去“论证”“埃及两河希腊罗马”是“伪史”呢?你是要去证明它是假的,而不是说“因为它是假的,所以它是假的,如果它不是假的,那它怎么会是假的?”


这段简直是下限低出新境界,石头和石头是一回事?大理石和你嘴里的不知道什么石头是一回事?青铜器廉价?没记错的话初中就教过什么是莫氏硬度了吧,大理石的莫氏硬度是3,花岗岩是6-7,这能是一回事?


真实X虚构提出的三个问题,首先钢制工具并非必不可少,加工一般莫氏硬度为3的大理石或石灰石,有青铜工具和铁制工具绰绰有余,无论是用于雕塑还是建筑;其次一般来说古希腊人和印度高种姓同属地中海类型,也都属于印欧人,外貌相似非常正常;第三他对南欧气候的判断完全是臆测,在他的回答的评论区就有人指出南欧气候并不算冷,相反和印度气候还比较相似(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没有什么了解,参见他评论区下 @同志阿尔乔姆的评论 )。而且古希腊服饰也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可以参考古希腊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 - Vivian Darkbloom的回答 - 知乎zhihu.com/question/4674 这个回答,古希腊人不是只裹一层亚麻布就到处乱跑。

他列举希腊古典时代到罗马初期的雕塑和贵霜雕塑相比较,实际上贵霜雕塑受希腊化时代影响,和古典时代到罗马初期的雕塑本身风格就相近。而希腊古风时代的雕塑受埃及影响,以千篇一律的“古风式微笑”为特点,在印度-中亚则没有相似风格的雕塑,还有希腊特色的头像方碑herma,在印度-中亚也是没有的,而他对此绝口不提,故意选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样本,有误导他人之嫌。他说大理石雕像没有上色,实际上依据Vinzenz Brinkmann的研究,希腊的雕像原本是有上色的,该学者还复原了一批上色雕像,至于靠不靠谱我就不知道了。




↑古风式微笑代表作《荷犊的男子》



↑头像方碑herma



↑Gods in colors展览展出的上色雕像,据维基上说该展览现在应该正在旧金山展出,当然,这里的雕像是用石膏制作的复制品

↑古希腊人用来给大理石雕像上色的颜料


此外,近代考古学原本就是十九世纪才兴起的,他却炮制阴谋论,把古希腊文物的出土和英国殖民印度联系起来,据此认为是欧洲仿照印度伪造出希腊文明。1851年以后欧洲才通过整理翻译中国典籍知道历史上有贵霜存在,对中亚的贵霜遗物的考古发掘则更晚,他无视这种客观事实,说1821年送到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是依据贵霜雕塑所伪造,实际除了他自己的臆测外毫无根据。


对了,他还说古希腊没有石灰石雕像,如果我没弄错的话,现存最古老的希腊古风时代雕像就是石灰石材质的《克琉比斯和比同》,至于为什么古希腊那么多大理石雕像,当然是因为古希腊人控制了许多盛产大理石的地区(比如帕罗斯岛),在缺乏大理石的埃及和意大利,石灰石的雕像就要更常见一些。



↑《克琉比斯和比同》,同样能够看到标志性的古风式微笑


这个问题底下居然有说用青铜器雕刻大理石是磨铁杵的,大哥青铜不是纯铜,纯铜的莫氏硬度是3和大理石石灰石差不多一样,铜锡合金(锡青铜)的硬度根据冶炼的水平不同而不定,一般莫氏硬度在5~6.6之间,青铜一般比熟铁硬,只是青铜脆,而且越硬越脆,但是你做雕刻又不是拿去砍人。据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最高能做到莫氏硬度7,古希腊做不到这个水平做个5总是差不多的,刻个大理石还成磨铁杵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