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更自信吗?

回答
让孩子建立自信,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就像种一棵小树苗,需要耐心、细致地呵护,慢慢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管用的方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1. 细心捕捉并放大孩子的“小成功”

咱们大人有时候太容易把孩子做到的事当成理所当然,比如自己穿好衣服、自己吃饭、认识了几个字。但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你得火眼金睛地把这些“小火花”捕捉到,然后大声说出来。

具体怎么做?
及时赞美,但要具体: 别只说“你真棒”。可以试试:“哇!你看你今天穿衣服的速度比昨天快多了,而且扣子也扣得特别整齐!”或者“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得真漂亮,尤其是这抹亮黄色,让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种具体化的赞美,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努力,而不是仅仅看到结果。
把关注点放在过程和努力上: 有时候孩子可能并没有完美地完成某件事,但他在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时候,表扬他的坚持和努力比表扬结果更重要。“我知道你为了搭这个积木塔,已经尝试了好几次了,虽然它有点歪,但你看你多坚持啊!”
让孩子自己“看见”进步: 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成长。比如,准备一个“进步本”,让孩子画下自己学会的新技能,或者写下自己最近克服的困难。时不时翻翻这个本子,让他自己感受一下“原来我进步了这么多!”

2. 鼓励孩子“试错”,而不是“怕错”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或者害怕让父母失望,所以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怕做不好。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不怕犯错的环境。

具体怎么做?
创造安全的环境: 当孩子尝试新事物,比如学骑自行车、学做一道菜、学一项新运动时,如果出现摔倒、做不好,千万别劈头盖脸地批评。要让他知道,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环节。
把错误变成学习机会: 当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打翻了牛奶,与其生气,不如冷静地告诉他:“没关系,我们一起把地擦干净。下次倒牛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杯子放稳一点。” 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也体会到犯错并不可怕。
分享你自己的“失败经历”: 别只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偶尔跟孩子聊聊你小时候做过的傻事,或者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以及你是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的。这会让孩子觉得,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能够从中汲取力量。

3. 给予孩子选择权和主导权

孩子如果总是在被动地接受安排,很难建立起对自己的掌控感。当他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并看到决定的结果时,他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具体怎么做?
从小事开始放手: 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合适的范围内),选择晚饭想吃什么蔬菜,或者选择睡前读哪一本绘本。
参与家庭事务: 让他们参与到一些简单的家务中,比如帮忙摆碗筷、整理自己的玩具,甚至一起规划周末的家庭活动。当他们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并且能为家庭做出贡献时,会有一种价值感。
尊重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提出一些想法,即使不是最好的,也尽量倾听和讨论。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4. 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习惯了帮孩子“铺路”,把所有困难都替他们解决了。但这样反而剥夺了他们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具体怎么做?
遇到困难时,先问“你有什么想法?”: 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和朋友发生冲突时,别急着冲上去替他解决。先问问他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提供支持,但不包办: 你可以引导他思考,给他一些建议,但最终的行动还是由他自己来完成。比如,如果孩子找不到要用的东西,你可以问:“你最后一次看到它是在哪里?我们一起想想它可能在哪个地方。”而不是直接帮他找。
鼓励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孩子做了决定,并承担了相应的后果(好的或坏的),这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5. 创造“你能行”的氛围,少用否定和比较

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的评价。如果你总是打击他们,他们自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
少说“不行”、“不能”: 尽量用积极的语言。“你现在还做不到,但我们可以一起练习,相信你很快就能做到的。”
停止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行比较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把关注点放在他自己和自己的进步上。
相信他们的潜力: 当你真心相信孩子能够做到某件事时,你的眼神、语气都会传递出来。这种相信,是孩子自信最坚实的后盾。

6. 鼓励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找到孩子真正热爱的事情,并支持他们去深入发展,这会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找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具体怎么做?
观察和倾听: 留意孩子平时对什么表现出热情,喜欢做什么。也许是画画、音乐、阅读、运动,甚至是拼搭积木或研究小昆虫。
提供资源和支持: 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就尽可能为他提供相关的书籍、工具、课程,或者创造参与的机会。
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在他们投入兴趣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进步和付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只是小小的进步,也值得庆祝。

7. 教导孩子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自信源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比如失败后的沮丧、被批评后的委屈。教会他们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能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具体怎么做?
情绪命名: 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时,帮他命名。“你是不是因为没抢到那个玩具,所以感到很生气?”
教导健康的表达方式: 告诉孩子,生气、难过是可以的,但不能打人或摔东西。可以鼓励他们深呼吸、画出来、或者找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发泄。
示范情绪管理: 我们自己也要做好情绪管理。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跟孩子分享你是如何调整的,比如出去散步、听音乐等。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自信,就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互动中,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看见、被支持。你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就是他们自信最好的土壤。记住,这不像完成一道数学题,有标准答案。更像是一场充满爱的陪伴和成长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小事做起吧。

俺儿子比较害羞, 或者说没有自信。他小学二年级的老师是这样鼓励他的:

“You don't have to make everything perfect.”(你不必把一切都做得完美。)

这当然是和俺的期望相违背的。

但当俺反省为啥儿子比较害羞没有自信的时候, 俺猜测也许是平时面对孩子的失败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鄙夷的表情或者尖刻的语气负面影响了他。



鼓励的力量


        任何给过你信心的人,你都欠他们很多。  Truman Capote  "虽然在我的一生中,爸爸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三十五年来, 是几句简单的鼓励的话让我铭记在心,并在关键时刻指引我前进。 我怀疑爸爸是否还记得说出这句话,但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一切。"       






鼓励可以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你行的!"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喊话能带来的温暖感觉。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有超过两成的事可追溯到很多年前,这些事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该回避鼓励他人。


单纯的鼓励是没有风险的

有些人对鼓励的积极影响持怀疑态度。典型的思维是这样的:"是啊,鼓励别人一般来说是好的,但如果鼓励别人在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上投入时间,他们会失败呢?" 但是这种情况几率非常低。导致负面结果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它与垃圾建议结合在一起。纯粹的鼓励是没有风险的, 如果不与任何形式的建议相结合,鼓励只导致一种影响:你会让那个人感觉更好。


小事很重要

鼓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它不一定是重大的努力,仍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联系越紧密,鼓励就越重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系亲属、亲密朋友和权威人士的鼓励性话语和行为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积极和显著的变化。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鼓励的人是否这方面的专家似乎并不重要。


我们有能力控制别人如何影响我们。

人们因为别人用言语或行动鼓励他们而感到鼓舞。同样,很多人也因为有人对他们的劝阻而感到气馁。但是他们设法忽视它,甚至更进一步,将负面的话语化为燃料,鼓励自己继续前进!他们都表现出有一种成长的心态: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学习新的技能,他们有能力开创自己的道路。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