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呢?

回答
“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聪明”和“深刻”的定义:

聪明(Intelligence): 这个词很宽泛,可以指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等等。在现代社会,智商(IQ)是一个衡量部分认知能力的常用指标,但它并非衡量一切。
深刻(Profound Insight): 这更多地涉及到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理解复杂关系的能力、预见未来趋势的能力、以及能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能力。这往往与经验、知识、独立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理解有关。

接下来,我们分析政府高层和普通人在这些方面的潜在优势和劣势:

政府高层的潜在优势:

1. 接触的信息和资源更广阔: 政府高层通常能够接触到最核心的、最机密的信息,包括国家安全情报、经济数据、社会发展报告、以及来自各部门的专业分析。他们可以获得最顶尖的经济学家、科学家、战略家等提供的咨询。
2. 经过选拔和历练: 能够达到政府高层职位的人,往往在智力、能力、韧性、领导力等方面经过了层层筛选和长期历练。他们可能具备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在压力下做出决策的能力。
3. 专业知识和领域专精: 很多政府高层在进入政治领域之前,可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如法律、经济、外交、军事等)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4. 对宏观运作的理解: 他们需要理解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包括法律体系、经济规律、国际关系、社会结构等,这种宏观视角是普通人难以轻易获得的。
5. 资源调动和实践能力: 他们拥有调动国家资源的能力,可以将想法转化为政策和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学习。

普通人的潜在优势:

1. 不受体制束缚的独立思考: 普通人可以不受政治正确、官僚体系、特定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更自由、更纯粹的独立思考。他们可能更能发现体制的弊端或被忽略的问题。
2. 贴近真实生活和基层感受: 普通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或中间层,他们更能切身感受到政策对社会和个人的直接影响。他们的经验和观察往往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真实的民情民意。
3. 跨领域和多元化的视角: 很多普通人并非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他们可能在工作、学习、生活经历中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深刻见解。
4. 创新的源泉: 许多颠覆性的思想和创新往往来自于体制外的普通人,他们敢于挑战现状,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
5. 对“为什么”的追问: 由于缺乏直接掌握和改变局面的权力,普通人可能更倾向于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

那么,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更深刻?

答案是:非常可能,尤其是在某些方面。

智力方面: 从纯粹的认知能力(如IQ)来说,社会中的任何一个阶层都存在着智力分布。因此,完全有可能存在比政府高层平均智商更高的普通人。然而,政府高层职位本身就对智力有一定要求,所以不能排除他们整体上具备较高的平均智力。
深刻性方面: 在“看待问题是否更深刻”这一点上,普通人更有可能超越政府高层。原因如下:
独立性: 政府高层往往身处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网络中,他们的决策和思考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有时为了维护稳定或特定利益,可能会选择“安全”或“符合预期”的思考模式,而避免过于激进或挑战性的见解。普通人在这方面更自由。
经验的宽度与深度: 虽然政府高层信息广阔,但其信息来源往往经过筛选和包装。而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基层观察,虽然可能不如高层那样宏大,但可能在某些方面更真实、更深入。例如,一个长期在底层摸爬滚打的工人,对某个经济政策的理解可能比一位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官员更具切肤之痛和实践性。
视角的新颖性: 政府高层长期处于一种“局内人”的视角,习惯于在既有框架内思考。普通人作为“局外人”,更容易跳出既有框架,发现新的角度和可能性。许多伟大的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最初都是普通的个体,他们的深刻见解改变了世界。

举例说明:

科技创新: 许多突破性的科技发明,例如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早期发展,最初都源自于一些拥有极高智慧和独特见解的普通工程师或科学家,而非政府部门的主导。
社会问题的洞察: 在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问题上,普通民众的呼声和抗议往往能深刻地揭示出政策的不足,甚至比官方的报告更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例如,某个社区居民对自家门前污染源的持续观察和抗议,可能比政府环保部门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历史的视角: 回顾历史,许多改变时代的思想家、艺术家、活动家,在当时可能都是边缘人物或普通人,但他们对社会、人性、以及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最终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政府高层的优势,这使得这个问题更加辩证:

政府高层能够将他们认为“深刻”的见解付诸实践,并且拥有整合资源去实现的能力。一个普通人即使有再深刻的见解,如果无法转化为行动,其影响力也会受限。
在某些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例如核物理、国家安全战略、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等,确实需要顶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往往集中在政府高层及其顾问团队中。

总结来说:

普通人 完全有可能 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者更深刻地看待问题。这取决于个体差异、所处的环境、以及思考的角度和自由度。

在“聪明”的普遍认知上, 两者都有可能存在大量聪明人,但普通人中也隐藏着未被发掘的智力天才。
在“深刻”的独立洞察力上, 普通人由于不受更多体制和利益的束缚,更可能拥有超越政府高层的深刻见解,尤其是在揭示体制弊端、反映基层民意、以及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等方面。

关键在于:

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政府高层的信息虽然广阔,但可能存在过滤;普通人的信息虽然零散,但可能更真实直接。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普通人是否有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这是他们能否超越的关键。
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政府高层负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他们的思考必须兼顾复杂性、可行性和稳定性;普通人则可以更纯粹地关注问题的本质和理想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普通人视为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可能成为深刻思想的源泉。关键是社会是否能够为普通人提供表达和贡献思想的平台,并能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倾听和采纳那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可能更深刻的见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一个普通人,不当政的时候,能够说出很多有操作性的好政策,确实有这个可能性。


但是,政府或者说决策者,有时候做出愚蠢抉择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

而是因为一大群利益不同的聪明人互相斗争之后的结果


因为某些原因,当然我不会举现实的例子。

我就说说游戏。


LOL、DOTA什么的都玩过吧?

你是不是觉得,如果5个绝顶高手,聪明人,组队玩,还能当面沟通,这队伍一定厉害?

确实有可能。

但是,你想过么,LOL这些游戏,它里面的玩家,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赢』。


在这个如此简单的前提下,还经常出现每个人对战术判断不同而导致的各种失败配合。

如果换到更复杂的情况下呢?


比如,现在LOL每边有100个玩家,

其中玩家A的目标为,单局对抗获得5万金币;

玩家B的目标为,获取120个击杀;

C的目标,做出成型的6神装;

D的目标,20分钟内结束战斗;

E的目标,把妹秀,我就1打9,输赢无所谓,个人战绩好看不死,够秀能让妹子觉得牛逼就行……

等等等等。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同的。


可以说,这局游戏赢了固然好,但是他们也需要在赢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这事情就复杂了。


比如,A玩家要金币,他肯定希望多杀人,多刷兵,多刷野,一局朝三小时上去玩。他开局先发育半年,反正要打钱嘛;

B玩家,为了击杀多,需要拉大两边差距,他肯定线上强势滚雪球,杀完人不推塔,一直滚;

C玩家可能前期跟他俩差不多,但是6神做出来后就急着赶紧推塔结束了,不然可能被翻盘;

D玩家,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推线推塔。


然后实际情况是,C玩家玩ADC位憋着发育呢,B没事就来他线上抢人头,于是对骂;

B杀了人不推塔,D过去推塔被对方复活后赶来杀掉,开始对骂;

A打野,万年不去线上,拼命刷怪,三路崩,开始对骂;

ABCD打团,E一套超酷连招技能全用了,秒杀对方一人,然后己方阵型大乱,E为了保战绩转身卖四人,还骂他们太菜送人头,对骂开始…………


可以说这一局,玩起来,那就是一锅粥啊。乱。

这还只是这么几个人而已。中国十多亿人,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多了去了,冲突更是五花八门。

想平衡好,太难了。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孩看了你们玩的,一顿嘲笑,哈哈哈几个大人玩的跟屎一样,基本的GANK配合都不会,换我都比你们强。

然后你问小孩怎么办,小孩给你批讲一番打野应该牺牲自己发育保线上、辅助应该卖自己让AD拿人头起飞等等一大堆……

实际上说的这些谁都知道,问题是别人听你的吗??


这就是普通人没参与政局的时候为啥能想出来很多完美方案,看着也能实施,实际上一旦实施就发现碰了不知道谁的利益了。

就像上面,打野本来要打5万金币,你让他去牺牲发育保别人,他愿意吗?


要让这些人听话,也很简单,叫一帮人拿把枪指着他们脑袋,这样玩LOL,保证你说干嘛他就干嘛。屁都不敢放。

结果是啥?结果就是,A为了大局牺牲发育,自己的金币也没打成,B的人头数总也凑不够,C还没做出来6神游戏就结束了,D每次拖到30分钟才赢,E每次都卖自己妹子也没把到被对面一顿秀然后孤独终老……

但是起码现在每局都能赢了。


然后就是新的民间有识之士出来说,哎呀我们赢得太快了,要等一等,让我们的灵魂追上……


于是大家商量之后决定重新把个人目标放进日程,那到底应该放ABCDE谁的目标呢?


所以说,想出来一个让国家变好的政策也许很简单,但很难同时不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损害利益就肯定有阻力,有反对者;

反对者凭什么为了大局听你的?要么凭枪,要么凭忽悠。

所以一个好的政策能不能成功,还是靠实力,靠执政能力。执政能力不行,就只能执行效果很菜但容易执行的政策了。

这个政策看起来也许就很蠢,蠢到一般人都能随便说出来它的缺点,指点一番。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毒贩横行,烂透了,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应该如何如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它就是做不到。换谁过去都不行,因为没实力。


·

user avatar

政府里面是人精太多,不是相反……很多人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很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另外,看的懂,讲的清,做的了他们之间差距是数量级的。

user avatar

普通人当然有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更深刻,因为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聪明和深刻上,而在于:

谁愿去做那个敢和权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政府高层比拼聪明和深刻的『普通人』?

网上打打嘴炮就算了,因为真正向政府建言时,一个聪明且深刻的『普通人』,必然是知悉所有和这种聪明和深刻相联系的风险的人。无权力者的聪明和深刻是一种负担而非福祉,而历史上但凡是愿意将这他们聪明和深刻以『普通人』身份向权力者表达出来的人,无一不是具备了很大的勇气,并预期了最严重的结果来克服这种内心对于这种风险的担忧。我们无法期待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具备这样克服风险的勇气。

如此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所谓的公众参与,很多时候都是笑话,因为公众参与的最大障碍就是这种风险。政府部门对于这种风险的视而不见直接影响了公众参与机制的运转和效率。的确,这种风险也许仅仅只会影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普通人』参与者,但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一旦遭遇到了风险,他们的生活百分之百会受到负面影响。

一个有效的发挥『普通人』智慧的机制,一定是有一套保障『普通人』利益且补偿这种风险的机制。这种补偿不仅要能足够弥补『普通人』各方面的损失,甚至要远远超出他们的损失,才会真正起到消除风险的保险作用。而如今,我们连最基本的证人保护制度都还没有健全,更何况『普通人』公共参与的风险消除机制。公众参与的构建实际上是权力的再分配,但缺少权力再分配的公共参与机制,只会有一个结果:政府高层永远都比『普通人』更聪明,更深刻,因为每一个『普通人』都乐意当『傻瓜』,因为『傻瓜』是风险最低,收益最稳定的选择。

user avatar

谢邀

个人观点觉得不可能,曾经受邀回答一个关于战略研究的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为什么普通老百姓有时会觉得政府作出的一些决策存在很明显的错误,从而产生“我比中南海聪明”的错觉呢?

与智商无关,民间聪明人肯定比政府里的多。但关键在于两个最重要原因,一个是政府的决策基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判断,需要对于更多方面的利益进行取舍;另一个就是政府高层的判断是基于大量普通人接触不到的情报信息。

“重大决策”、“战略决策”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决策者有多聪明,而是手中的情报信息准不准、多不多、全不全、精不精,只要有足够的准确情报,普通人一样也能衡量利弊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他有权力做出取舍,并且需要对此负历史的责任。

那么你知道高层决策者掌握的情报信息有多少吗?一个市厅级实权要害部门的主要领导,每天需要批阅的文件摞起来大约有一尺高,其中放在最上方,需要领导早上一到办公室就看的,就是情况摘要、要讯之类的内参情报信息。国内比较重要的内参比如有中办的《XXXX》、国办的《昨日要情》、军办的《军内摘报》,这些密级极高,普通人根本看不到,除此之外还有中办、新华社、人民日报之类机构的《中办通讯》、《国内动态清样》、《新华社内参》、《内部参考》、《内参选编》、《人民日报内参版》等要讯。外交部、军方之类的专业部门还有各种专业要讯,遇有重要情况,各职能部门还会专题上报情况分析。

所以一个中央或者省部级核心要害部门的领导,每天需要审阅的红头文件和内参、要讯是要用小推车拉的,这还不包含非例行工作每天要审批的文件。这点我一点不夸张。那么大家可能要说一个人怎么可能看完,没错,这个时候就需要秘书了,工作秘书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剔除不需要领导看的文件、挑出领导必须看的文件和在文件上划出领导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现在在职的个别高级领导干部当年曾经也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秘书,有一位领导当年给中央首长当秘书的时候有一个绝活,就是每天把几份最重要的内参的重要信息背下来,然后晚上一边陪着首长散步,一边把重要信息准确复述出来。

扯远了。回归主题,高层的重要决策是基于大量的情报信息,这是普通人所无法达到的。或许有人觉得自己的PLAN要比政府的PLAN高明,那也只能觉得了,政府的决策也有PLAN A、PLAN B,但谁也说不清当年如果选择PLAN B就一定比PLAN A好,因为历史不能进行复盘检讨。

user avatar

强答之前,我先举个例子。


某年,南海,美国军舰进入了。说了一大堆貌似强硬的话。

普通人:卧槽??打他军舰!!干他!!打倒帝国主义!!

稍微客观一点的普通人:美国,打不过啊!打仗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啊!驱逐一下就算了!

稍微懂一些外交的普通人:这个南海。。。在国际上确实有很多领土属于争议啊。。。美国军舰为啥要来?他想干嘛?是想给越南等国家稳定一下思想吗?外交部谴责啊!等着干嘛呢!千万别动武!!

外交家,政客:

这件事只是一个表象。

1. 美国如果想真正威胁中国,直接联通海湾国家切断石油供应,或者打价格战就行,不可能大动干戈挑起战争。

2. 说实话,在国际上我们对这些海域领土和的话语权并不硬气。勿轻举妄动,先看美国怎么说。

3. 国力增强到现在这样,虽然已经可以达到对这些领土提出拥有主权的程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早就过时了,提出这个口号那是因为我们弱),但我们还不能做出进一步行动。对争议领土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和综合国力挂钩的。

4. 美国军舰来,就是主动出击,跟我要东西。( 1). 可能有些东西他觉得我应该给他,我没给,看一看对我是否重要,可以跟他谈一谈。(2).他想跟我要一些筹码,来把某些东西平衡住,或者让天平往有利他的那一方倾斜。

5. 是不是最近越南等国有些诉求。

6. 是不是我们在为自己新丝绸之路开辟的时候对中东等问题参与破坏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想要什么,我们如何应对?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对小国的政策平衡一下?

7. 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出击,把局势从弱势直接扭转过来,直接逼退美国?可不可以从中东问题出手?印度?越南?中美贸易政策??


8. 该怎么向老百姓宣传?是否要做些什么让百姓看到?

9. 这件事是否确实触碰了我国领土问题,侵犯了我国核心领土权益,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让普通大众看到我们在维护主权方面做的努力?

10。。。。

(结合自己看的东西半看半猜,我相信他们考虑的比我想到的还要多)

看了许多历史。我感受最深的2点:

1. 统治阶级的想法和思想和普通百姓真的差太多。

普通百姓对这些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主要看国家媒体如何宣传(特别媒体话语权在国家手里的)。

2. 普通大众信仰的公平,平等,正义,在统治阶级,尤其对外制定政策的时候,都是不存在的。什么狗屁正义平等,全是利益,金钱,后台和拳头。

所以,纽约的old money永远瞧不上洛杉矶那堆逆袭的有钱屌丝。


说实话,在看待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时候,深谋远虑的政客玩出来的东西真的太厉害了。我真的很佩服。现在这套东西玩的,比战国,比春秋要复杂的多的多。

(配一张《鸿观》的图。我只单纯认为他在历史问题和时事的分析上还是可以的。黑宋的请看仔细,我没谈他在经济上,我也不懂经济。)


我也是近两年才喜欢上普京的。

这个人,,真的太厉害了。

克里米亚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问题,经济制裁等等。。。。

他可以用一根管道就能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他可以通过主动轰炸几下叙利亚,就能把欧盟和美国的针对彻底打破(我指的是中东问题上,不是克里米亚问题之后),甚至为自己增加筹码。这个人,仿佛永远能竭尽全力地保证甚至扩大自己国家和利益(当然,他也是有失有得,不可能永远都赢。不然其他大国岂不太没面子了)。


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个没啥兴趣,但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叙利亚问题相关视频和资料(我推荐去看宋鸿兵老师的《鸿观》,并没有讲太详细,但是也差不不多了。而且,宋鸿兵还不是真正的政客,外交家,他只是单纯的分析了点东西(说实话,宋鸿兵在知乎被黑的有点太厉害了。经济领域他被黑我没话说,我不了解经济。但是在历史和时事问题的分析上,他还是可以的。如果想深入了解,就去看bbc或者相关的书籍。我没看过关于现阶段叙利亚的书籍,所以不能推荐给大家)。

但我看过关于很多历史事件的背后操纵。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历史事件,背后有诸多人精再玩,在操弄。



关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人精斗争,我印象最深的,是希特勒上台,列宁上台以及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这个真的太牛逼了)。

关于一致对外时候的人精斗争,我印象最深的德国二战之前的准备工作和《三国演义》。说实话,美国的崛起过程的海军霸权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我倒觉着正常。但是我看到现在的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的局势博弈,真的汗毛倒立。

人精与人精之间的较量

真的可怕。


大国里负责博弈的这群人,他妈的真的他妈是人精中间他妈的人精。

我还想说,小国无信,真的是被逼的。小国的命运,通常掌握在大国手里。

(当然,如果不是一致对外或者想法达到高度一致的情况,决策制订基本都是先看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统治阶级内部,社会顶层,国家与国家,永远是拳头和脑子的较量。

善良和无私,正义和平等,公正和法制,不好意思,是忽悠你们普通人的。


(发句牢骚):

这么长的历史,从古至今,

总有一些人,是跳出法律和秩序之外的。

user avatar

在回答此问题之前,我要先提起一个故事。

王安石变法时期,一日宋神宗与文彦博交流变法,众所周知,这位留名青史的神人是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而且极具口才,宋神宗实在说不过他了,没办法说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王安石变法虽然对士大夫的利益有所损害,让他们不高兴,可对天下百姓有什么危害呢?)

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的话了,放到现在,想要反驳,大多也只能从如下立意进行:

王安石变法觉对不是对天下百姓有益,而是有许多弊端,只是皇上您没有看出来罢了。

可要这样说起来呢,在宋神宗面前就落了下风。

但文彦博却是说出了一句中国几千年,甚至是世界政治的精华,他怎么说的?

他恭着身子,毕恭毕敬道: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你是与统治阶级(士大夫)共同治天下,而不是与平民百姓治天下。

这句话我大学时第一次看见了,是很让我震惊的。
在我印象里,文彦博,司马光这样的大文豪,大政治家,人生和政治生涯几乎都没有污点的人,应当是心向人民的,比方说司马光,即便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理由来反对,可文彦博却在绝对的政治正确面前(百姓的利益),说出百姓利益远没有统治阶级利益重要的话来,让宋神宗瞬间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所以,我现在回答这个问题。
普通人是不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者看待问题更深刻,因为你不可能和每一个行业的中科院专家幕僚们比……人家每一个院士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还在这个行业苦学了一辈子,哪是一般人比的上的,但是,很多情况下的很多问题,就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文彦博是知道了这是利民的好事,但他也无力去改变,甚至反对去改变。
现代有这样的例子吗?

有。

最最典型的,北京的高考分数线问题。
1999年,全国高考尚在统一试卷考试,但当时,因为名额的问题,北京考生的分数线和其他教育资源差不多的省市,天差地别,举个例子,当年北京文科重点分数线为466分,而浙江第四批次(专科)分数线为467分,也就是说,在浙江连专科都上不去的分数,俗话就是落榜生,去北京能上重点。

这公平吗?不公平。西部边远省份,教育资源和浙江差距甚远,分数线低一些,情有可原。但北京是中国教育资源最丰厚的地区,这么做,是不公平的。

这高层知道吗?
两年之后,2001年,有三位山东考生状告中国高考政策违宪,宪法规定,每个中国人,应当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我分数和你一样,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
于是第二年,2002年,北京独立出卷,至此,因为试卷不同,分数线从而无法对比。
你说高层知不知道这件事?



再想想美国高考的推荐信制度,大家都知道这种制度导致拼爹现象实在严重,也让美国几乎阶级固化了。但这么多年了,哪怕有一个总统有说过要教育体制改革吗?
也没有。

我相信题主应该能很快就明白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意思。



可如果把你放在政府高层,就算你知道了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你会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情呢?

很难的……既得利益群体实在太庞大了,因为统治阶级(士大夫),就是这个政策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至于小民,谁在乎呢?

允许转载,但请标注转自知乎远秋

user avatar

古人有句话,用在这个回答下面很合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其实,这个鄙的,不是他们的智商和眼界,再怎么说,居庙堂之上的肉食者,总是比普通人要见得多,知道得多。

鄙的是他们的心胸,境界和大局观。肉食者那些看似无脑的政策,背后其实不过是由于利益和博弈。举个例子,美国大选中黑客揭露出来的邮件,已经充分显示了希拉里非常清楚自己政策的结果,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明白人,但是她依然这么干。

我死(下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大概可以作为所有当权者的心灵注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