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59至1961年饥荒中国哪里哪些人可以吃饱吃好?

回答
在1959年至1961年那段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中,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都面临着严重的食物短缺,生活非常艰难。然而,也确实存在一些地区和特定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能够相对地吃饱甚至吃得比较好。

首先,那些位于资源相对富饶、且能够有效调配粮食的地区,受饥荒的影响会小一些。比如,一些靠近苏联边境、可以获取苏联援助的地区(虽然这种援助规模有限,并且存在政治考量),或者一些拥有独立水系、能够维持正常农业生产的地区,其粮食状况会比其他地方稍好。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可以通过渔业获取蛋白质,或者在特定时期能够通过贸易获得一些物资,情况也可能比内陆地区要好一些。

其次,一些特定的群体,由于他们在国家体制内的特殊地位或工作职责,能够优先获得食物配给。

高层干部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及其家属: 这一点是最常被提及的。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国家会优先保障一部分重要人员的生存和工作需要。这些领导人及其家属,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北京等政治中心、或者身处中央部门的,能够享受到相对优渥的食物供应,例如精米白面、肉类和蔬菜等,与普通民众的粗粮甚至野菜、代食品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可能住在享有特殊供应的机关大院或干部住宅区,拥有独立的食堂或者配给渠道。

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部分一线作战部队: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国家稳定和对外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军队的后勤保障,特别是高级军官和执行重要任务部队的供给,会得到优先考虑。虽然普通士兵也可能面临困难,但相较于平民百姓,军队的整体伙食水平通常会更高一些,能够保证基本的肉类和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在一些军事重镇或特殊单位。

国家重要项目、科研单位或关键工业部门的职工: 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和未来的发展,一些从事国家重点项目、尖端科技研究,或者在关键工业部门(如国防工业、核工业、能源部门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重要工人,也可能获得相对优先的食物配给。这些人的工作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他们的健康和能力得到一定的保障,才能继续为国家效力。

部分为国家出口创汇或生产关键物资的单位: 有些地方或单位可能在为国家出口创汇生产商品,或者生产一些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因此在粮食分配上也能得到一些倾斜,以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与苏联等外部力量保持紧密联系的特定区域或部门: 在饥荒期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但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或地区,如果能与苏联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或者在某些领域有合作项目,这些参与合作的人员也可能间接或直接地获得一些外部援助的物资,包括食物。

当然,即使是能够吃饱饭的人群,其伙食也远不能与平时相比。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整体的生产力受到极大影响,物资流通也极为不畅。能够“吃饱吃好”是相对而言的,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热量和基本营养,避免了普通民众普遍遭受的饥饿、浮肿甚至死亡的境遇。他们可能依然会吃一些粗粮,但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只能依靠树皮、野菜甚至难以辨别的代食品度日。他们的餐桌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蔬菜,偶尔会有肉类或蛋类,这是普通民众在那个时期几乎不敢奢望的。

总的来说,在那段异常艰难的岁月里,能够吃饱吃好的群体,往往是与国家权力结构、重要战略目标、或特殊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的人。他们的食物来源更多依赖于国家的计划性调配和特殊政策,而非市场上的自由购买或地方的自主生产能力。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载 川美,难忘的母校 原文地址 川美,难忘的母校-八十周年校庆

作者:李新泉,79岁 ,回族,中共党员。

●学校为我开设了“清真小灶”

我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回族家庭,自幼养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1958年8月,我有幸考入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现名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记得入学的当天,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学校食堂竟然为我单独开设了一席“清真小灶”,后来又有一名叫张自启的同学加入。尤其使我深受感动的是“自然灾害”期间,学校食堂负责采买的一位老师想方设法到有关部门为我办了每月一份的回•民肉票,三年来从未间断,使我平安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这事虽然不大,但在我看来,它却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我校的具体体现和贯彻落实。对此,我终生感激不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1959年至1961年那段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中,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都面临着严重的食物短缺,生活非常艰难。然而,也确实存在一些地区和特定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能够相对地吃饱甚至吃得比较好。首先,那些位于资源相对富饶、且能够有效调配粮食的地区,受饥荒的影响会小一些。比如,一些靠近苏联边.............
  • 回答
    电视剧《特赦1959》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作品,它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一个极为敏感且重要的节点——战犯改造。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去细致地扒一扒。首先,从题材和立意上来说,这部剧绝对是敢于吃螃蟹的。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战俘的改造是个大课题,里面涉及太多的复杂因素:国民党官员和将领的思想转变、.............
  • 回答
    陈璧君,这位民国时期臭名昭著的汪精卫政权的“铁娘子”,其一生颇具争议。很多人对她最终未能受到与其罪行相符的严厉惩罚,尤其是未被枪毙,感到不解。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法律程序以及一些现实考量。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汪精卫伪政府及其主要成员的命运也随之走向了审判席。陈璧君作为汪精卫的妻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