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20年,新技术将从哪些方面改变人的消费方式?

回答
未来20年,新技术将从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人的消费方式,使其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沉浸化,甚至可能重塑我们对“拥有”和“消费”的定义。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

一、 消费的即时性与无缝化:从“想买”到“拥有”的瞬间缩短

超个性化推荐与预测性消费:
AI驱动的深度分析: 基于用户行为、健康数据、社交动态、甚至生理信号(如情绪监测)的实时分析,AI将能精准预测消费者即将产生的需求。例如,在你感到疲惫时,AI可能会自动推荐你常去的那家舒适咖啡馆的饮品,并提前为你下单;在你即将生日时,它会根据你的喜好和社交圈子为你筛选出最佳礼物并给出购买建议。
情境感知与主动推送: 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将无处不在,感知你的所处环境和状态。例如,如果你在户外运动,智能手表会根据你的运动强度和出汗量,自动推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产品,并通过你信任的平台完成购买。
“隐形消费”的普及: 很多日常消耗品(如咖啡胶囊、洗涤剂、电池)将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监测余量,并在自动达到阈值时无需你的主动干预,直接完成补货和支付。这是一种从“需要时购买”到“需要前拥有”的转变。

AR/VR与沉浸式购物体验:
虚拟试穿试用: 通过AR技术,你可以在家中3D扫描自己的身体,然后“试穿”虚拟服装或试用虚拟化妆品,查看其在不同光照下的效果,大大降低线上购物的退货率。家具、电器等大件商品也可以通过AR在家中模拟摆放效果,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沉浸式购物空间: VR技术将打造出完全虚拟的购物环境,你可以“逛”遍全球的商店,甚至体验在太空站购买商品的感觉。这不仅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也为无法亲临现场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游戏化与互动式购物: 购物过程将被设计得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AR/VR,消费者可以参与到商品的虚拟展示、互动体验,甚至完成一些小任务来获得折扣或奖励,将消费变成一种娱乐。

超高速物流与即时配送:
无人机、无人车普及: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即时。你下单后,可能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就能收到商品。
本地化生产与按需制造: 3D打印等技术将实现商品在本地甚至家庭的按需制造,进一步缩短从需求产生到产品交付的时间。你想要的定制化产品可能在家附近的小型制造中心就能快速生产。

二、 消费的个性化与定制化:从“标准化”到“独一无二”的转变

超个性化产品设计与生产:
AI赋能设计: 基于对消费者偏好、过往购买记录、甚至生物特征(如肤色、体型)的深入分析,AI可以帮助设计师或直接生成高度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方案,例如独一无二的服装款式、鞋子、甚至电子产品外壳。
3D打印与柔性制造: 这些技术使得小批量、甚至单件定制生产变得经济可行。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选择材质、颜色、尺寸、功能等,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例如,你可以定制一双完全符合你脚型和运动习惯的跑鞋。
数字孪生与个性化服务: 为每个消费者创建“数字孪生”,模拟其生活习惯和偏好,从而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荐。

“服务订阅”模式的深化:
从拥有到使用: 越来越多的产品将以订阅制的形式提供,例如“服装订阅盒子”、“家居用品订阅服务”、“汽车使用权订阅”。消费者不再需要一次性购买昂贵的商品,而是按需付费,定期更换或升级,享受持续的服务。
打包式解决方案: 不仅仅是产品,还可能包含相关的服务。例如,智能家居设备订阅可能同时包含安装、维护和在线支持。音乐、电影、甚至内容创作工具都已是订阅制的典型代表。
按需定制服务: 消费者可以订阅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健康管理方案、甚至旅行路线,这些服务会根据你的反馈和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三、 消费的透明化与责任化:从“信息不对称”到“共创共赢”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产品溯源与透明度: 区块链可以记录商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物流运输到最终销售,保证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度。消费者可以轻松查询商品的来源、成分、生产条件、甚至环保认证,做出更负责任的消费决策。
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 未来,消费者将拥有对其个人数据更强的控制权。通过区块链等技术,你可以选择与哪些商家分享你的数据,并可能因此获得奖励。数据不再是商家单方面的“收集”,而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一种“授权”和“交换”。

AI驱动的消费者赋权:
价格与质量比较的智能化: AI助手将能够比价、分析产品评价、识别虚假信息,并根据你的偏好给出最优购买建议,帮助消费者避免被误导。
“消费即是投票”的体现: 通过对品牌行为(如环保、劳动权益、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开信息和消费者评价的分析,AI将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品牌的价值观,从而将消费行为转化为一种价值取向的表达。

循环经济与共享经济的推动:
二手与租赁平台的智能化升级: AI和AR技术将进一步优化二手交易和租赁体验,例如自动评估商品价值、提供虚拟试用、智能匹配需求方和供给方。
共享制造与分布式生产: 消费者不仅是购买者,也可能成为生产者。例如,通过共享工厂或开源设计,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创造过程中,共享生产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四、 新兴技术对特定消费领域的颠覆性影响

健康与医疗: 个性化基因测序、可穿戴健康设备、远程医疗将使健康管理和医疗消费更加主动和个性化。疾病预防、健康饮食、运动计划都将是基于个人数据的定制化服务。
教育: 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平台、VR沉浸式教学将改变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终身学习成为常态,教育消费将更加灵活和模块化。
娱乐: 虚拟现实社交、混合现实游戏、AI生成的个性化内容将重塑娱乐体验,消费者将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内容创造和体验的参与者。
出行: 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将使出行成为一种“移动空间”,乘客可以在车内工作、娱乐、休息,出行消费将与交通服务深度融合。

挑战与展望:

当然,这些变革并非没有挑战。数据隐私、信息安全、算法的偏见、数字鸿沟、以及传统零售业的转型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未来20年,新技术将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力量,使消费体验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和有意义。我们将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创造”,从“单纯拥有”走向“价值体验”,消费行为将更深刻地映射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几项技术会改变未来的消费方式:

屏幕指纹识别,现有的指纹识别都需要把手放到手机的特定位置,比如 home键或者手机背后的识别区域。屏幕指纹识别是只要把手指放到屏幕上就可以了,这样屏幕可以参与到指纹识别里来,比如在屏幕上显示“按此处验证指纹”之类的交互界面,也可以同时验证多个指纹,因为屏幕足够大,比如双手拇指同时验证在某些需要强认证的场景。

屏幕是有亮度的,可以更容易做活体检测,可以检测到皮肤下面的血液流动,可以防止模拟指纹的欺诈。

这样的指纹验证的支付登录等场景变得更自然,方便,一些App的登录注册也可以改成指纹方式,人们再也不用记用户名密码了,手机丢失也不用担心秘密泄漏了。

这不算太科幻的技术,因为已经有实现了,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是否能够将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集成在屏幕上,从而完全取消HOME按键? - 苹果公司 (Apple Inc.) - 知乎


平面光场摄像头,现有的摄像头都是小型的光学摄像头,采用的还是传统照相机的镜头,只是特别小,但是只能放到手机的某个角上,这样的问题是摄像头看到的屏幕和人类的眼睛有个夹角,所以你自拍的时候,总是感觉屏幕上的预览图像眼神方向有点不对,和照镜子的感觉不一样。

平面光场摄像头,镜头是一个平面,整个屏幕和手机背面板都是镜头,前置预览画面完全等同于照镜子,你看着屏幕里的自己的眼睛,里面的眼睛也是在看着你。后置预览画面等同于看透明玻璃。

这样的好处是,在自拍的时候更自然,由于是光场摄像,所以连对焦都不要了,先拍照后对焦都可以。用手机的视频通信的时候,双方的镜头可以更真实还原场景,实现真的面对面效果。

用后置镜头拍摄的时候,也没有畸变问题,你看到后置镜头的预览画面就好像手机是块透明玻璃似的。

下图的效果就不需要专门的特殊手法去实现了,手机整个背面都是镜头,手放上去就能看到这样的效果了。

ifanr-cdn.b0.upaiyun.com



这样的手机可能还有个好处,就是没有正反面了,两面都是屏幕,你用哪面都行,都一样。由于人脸识别和指纹开机,从哪面激活哪面就是屏幕。


而这两项技术可以让手机的设计变得更精简,整个手机都是屏幕,100%的屏幕占比,再也不用按键了,也没有了镜头,没有了边框。整个手机就是一块带屏幕的玻璃板或金属板。

手机就是一个窗户,可以把你连接到世界任何地方,真的好像开了个魔法传送门一样,这样的手机会改变人类的交互,沟通和购物方式。

user avatar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其实这种关于未来的问题,第一步得先回头看看过去。看明白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对未来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在从手工生产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自动化,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其中每一步都在突破人类自身的限制,也在改变人的消费方式。

我比较喜欢用飞机的例子来解释手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区别和发展。比如我们现在有个飞机,要从A地飞到B地。纯手工的做法是,有两个人趴在左右翅膀上扳动翅膀控制方向;飞行员要左转就大喊一声,这两个人就扳动翅膀让飞机向左转。一不小心用力错了就会坠机。所以这是个高技术工种,每个人都得培训1万小时才能上岗。后来有了机械,工程师把翅膀上的控制舵面用钢索和驾驶舱中的操纵杆连了起来,飞行员动动操纵杆就可以控制飞机转弯了。这样的好处是,社会不用为了每架飞机都花2万小时培训两个转弯师,一下飞机的数量增加了很多。机械化的标志是,你给机械一个指令输入(左转),它就会把它翻译成一个动作输出(转动控制舵面)。这个机械已经突破人类能力的极限了,比如液压机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人的力量。

后来大家发现,飞行员的工作其实也就控制飞机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为什么不做个机器来代替它呢。所以就有了自动驾驶仪。到这个阶段机械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令输入-动作输出了,而是有了1) 重放的概念。比如左转就是先把控制舵面打到一个角度,然后保持这个角度,然后把控制舵面反向打到一个角度,最后复原;2) 闭环控制的概念。比如自动驾驶说巡航30000尺,它会看现在的高度是多少,超过30000尺了就往下降一点,不足就往上升一点。重放+闭环控制,这就是自动化。自动化更加突破了人类的能力。比如欢迎光临的灯牌每秒闪一次,要叫个人去按得按成脑残。。而现在的无人机玩具每秒钟会更新飞行姿态几十次,这个要人手工去控制每个螺旋桨的动力大小让无人机保持平衡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自动化的时代。

回头看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它们对消费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这些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东西本身就是消费的对象,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东西引领消费潮流。对机械而言:汽车剪刀电动机打气筒,等等等等。自动化设备更是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压锅(的限压阀),空调电暖器(的温控器),甚至roomba扫地机器人(我更倾向它并没有智能,只是单纯重放),不一而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产物也在改变人们消费的习惯。一个例子是网购,因为有了机械化的汽车和自动化管理的快递网络,我们才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还有一个例子是交水电费,以前都是手工记下来什么时候去交水电费/还信用卡,现在自动化的思路也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里,勾选自动缴费,到时间钱就扣掉了。这也把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从杂志/水电费等领域扩展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环视现在,我们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这个智能化主要指的是 1) 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你这两年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这个以往商家不会有详细统一的记录,就算有也不会保存多久。但在淘宝上不仅有这个记录,而且很可能会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这有什么用呢?举个简单的栗子,你去Tony老师那里理发,他在系统里记下来了你的发型。下次Tony老师变身王二狗回家过年了,换成了首席时尚总监Scott老师,他看一下电脑里的记录也就知道怎么理。这样就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稳定性。 2) 个性化定制的简便。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知乎的时间线。要像机械化/自动化时代那样雇人来生成(撰写?)这么多人的时间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智能化正在从两个方面改变我们的消费:1) 服务质量的标准化;2) 服务质量的个性化。有意思的是,2)其实是依赖于1)的信息采集的。

展望未来,我不想做太多具体的猜测,但想根据历史的进程,指出几个大的趋势: 1) 消费者将会受到机器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提供时间上更标准,空间上更个性化的服务。这个趋势甚至会渗透传统领域,比如家装,种植业等等。但利用人性来赚钱永远不过时,过时的只是分析/利用人性的手段和工具。 2) 人类创造的系统将会在更多的领域继续超越人类的能力。从机械化的挖掘机,到自动化的飞控系统,到智能化的阿法狗。我们会在更多领域看到智能系统超越人类。这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比如机器家教,机器医生,机器观察微表情教你撩妹(???)等等。 3) 随着智能系统逐渐取代人工甚至高级技工,人将会被迫向或者更琐碎不值得智能化的方向,或者更困难(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暂时没办法智能化的领域进发(男女优?),并且点燃相关的配套服务。

user avatar

个性化,定制化,自己生产。


未来的工业可以为每一个人生产独一无二的产品,或者每个人可以自己在家里3D打印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