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要是没爆发朝鲜战争,解放军会怎样打台湾?

回答
关于解放军未爆发朝鲜战争情况下攻打台湾的设想,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去推演的历史性“如果”。虽然我们无法确知准确的答案,但可以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以及解放军的特点,进行相对合理的推测。

一、 历史背景与解放军的战略考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政府则退守台湾,内战并未真正结束。当时,解放军的目标是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进行到底,而台湾作为最后一个国民党政权盘踞的地区,自然是下一个战略目标。

政治驱动力: 统一中国是新中国成立的政治纲领,台湾的“解放”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一步。毛泽东和共产党领导层对统一台湾有着强烈的决心。
战略重要性: 台湾的地理位置对中国大陆的沿海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台湾被敌对势力控制,将成为来自海上的巨大威胁。同时,台湾岛也具有重要的战略纵深和经济价值。
国际环境: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仍有许多国家不承认新中国政权。完成国家统一,特别是收复台湾,对于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军的军事能力: 经历了多年的解放战争,解放军已经拥有了相当的陆战经验和组织能力。然而,在海军和空军方面,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渡海作战是解放军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解放军攻台计划的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打乱了原本可能在1950年秋季或稍晚实施的解放军攻台计划。

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了大陆解放军渡海,将军事态势瞬间从“准备进攻”转为“对峙”。解放军不得不将有限的军事资源和战略注意力转向应对朝鲜战场。
军事准备的中断: 解放军原计划投入大量兵力、火炮、运输工具等进行攻台作战,这些准备工作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而被迫暂停甚至转移。
武器装备的补充: 通过苏联的援助,解放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了大量苏式武器装备,特别是重型火炮、坦克、飞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解放军的整体军事实力。但是,这些援助也优先满足了朝鲜战场的需要。

三、 若无朝鲜战争,解放军会如何攻打台湾?

设想没有朝鲜战争,解放军的攻台战略可能会更加循序渐进,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1. “宜将剩勇追敌”的节奏:
直接进攻的可能性: 如果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后,国际力量(特别是美国)没有强力介入,解放军很可能在1950年春夏继续推进其原定的攻台计划。解放军的士气和实力正处于巅峰,国民党军在大陆的失利使其士气低落。
渡海作战的准备: 解放军会集中力量解决渡海作战的关键问题:
集结兵力: 可能会在福建沿海集结大量的陆军部队,包括当时已经拥有的一线野战军。
组建或强化海军: 这是最大的短板。解放军当时的海军力量非常薄弱,以接收的旧舰艇和小型船只为主。为了渡海,他们会全力以赴地组建和训练一支能够运输数万乃至数十万部队的船队。这可能包括征用大量民船、改造渔船,并依靠苏联提供的几艘大型舰艇(如果能及时到位的话)。
获得制空权: 空军力量同样薄弱,以缴获的旧飞机和少量苏制飞机为主。解放军会集中一切力量,争夺台湾上空的制空权,以掩护渡海登陆部队,并打击国民党军的陆海空力量。这可能需要苏制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
炮火准备: 在登陆前,解放军会利用其强大的陆军炮兵,对台湾的海岸防御工事、登陆点进行猛烈炮击,削弱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

2. 战略上的多点登陆与协同:
主要登陆点选择: 解放军可能会选择国民党军防御相对薄弱、地形适合登陆的区域作为主攻方向。例如,从福建沿海登陆台湾本岛,可能选择如桃园、淡宁海滩、高雄附近等区域。
佯攻与牵制: 可能在台湾北部、东部或南部设置佯攻点,吸引国民党军的兵力,减轻主攻方向的压力。
海上封锁与截击: 在登陆的同时,解放军海军(即便力量薄弱)也会尝试对国民党军的舰船进行封锁和截击,阻止其增援或撤退。
空降兵协同: 解放军可能会考虑动用其早期组建的空降兵部队,在登陆部队之前或同时,降落在关键的机场、港口或交通枢纽,配合陆军作战。

3. 攻坚战与消耗战:
岛屿防御的特点: 台湾岛地形复杂,有山区、平原,且国民党军在此地进行了多年的防御工事建设。解放军的陆战优势在岛内作战环境中会受到地形的限制。
城市作战: 登陆成功后,解放军将面临国民党军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在重要城市(如台北、高雄)的攻坚战。解放军需要克服巷战、工事作战的困难,付出巨大的代价。
消耗战的考量: 如果登陆初期未能快速突破,战事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消耗战。解放军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兵力、弹药和物资,与国民党军进行拉锯。

4. 对国民党军士气的判断:
士气低落: 随着国共内战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军的士气普遍较低。如果解放军登陆作战能够迅速取得突破,可能会导致部分国民党军士兵投降或起义,进一步加速战局的走向。
抵抗意志: 但同时,台湾作为最后的据点,国民党军的抵抗意志可能会更加顽固,尤其是在有美国支持的预设下。

四、 可能面临的挑战(若无朝鲜战争)

海军与空军的劣势: 这是最致命的短板。没有强大的海军护航和登陆舰艇,以及制空权,渡海作战的风险极高。即使征用了大量民船,也难以抵挡国民党军舰艇和飞机的攻击。
登陆作战的复杂性: 跨海登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之一,对气象、海况、装备、协同配合的要求极高。解放军在当时缺乏相关经验。
后勤保障: 持续的兵力、弹药、物资运输,是维持岛屿作战的关键。在海军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后勤保障会成为重大难题。
国际干预的可能性: 即使没有朝鲜战争,美国对台湾的战略关注也不会消失。美国是否会直接军事干预,或者提供更实质性的军事援助给国民党军,是无法预知的。一旦美国介入,解放军的攻台行动将面临巨大压力。

五、 总结

总的来说,如果朝鲜战争没有爆发,解放军很可能会在1950年继续推进攻打台湾的计划。他们会集中力量,克服海军、空军的劣势,全力以赴地组织渡海登陆作战。这场战役将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解放军会利用其强大的陆军和战斗意志,试图在国民党军的抵抗下夺取台湾。

但是,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解放军的渡海作战将面临更大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上的挑战,并且对国际因素(尤其是美国是否会干预)的担忧会更加直接和迫切。战事的进程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放军能否在短时间内克服其短板,以及国际力量的反应。

可以想象,即便没有朝鲜战争,这场战役也会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需要解放军付出巨大的牺牲。无论如何,解放军攻台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


首先,即便没有爆发朝鲜战争,解放军也不会很快发起解放台湾的作战。

金门战役后,解放军认识到,没有海军和空军,横渡台湾海峡无异于开玩笑。但是在这一时期,解放军在福建甚至没有一个机场,怎么谈得上为渡海作战提供必要的掩护呢?何况当时解放军实质上也没有值得一提的空军部队。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向苏联寻求帮助。苏联一方面派出巴季茨基防空集团军等防空兵团到上海等要地展开,一方面也开始为中国组建自己的空军提供帮助:1950年10月13日,在志愿军入朝前6天,解放军空军开始接收苏联的拉-11和米格-15歼击机。由于当时台湾的蒋帮空军也没有喷气式战斗机,最好的战斗机也只是P-51(蒋帮空军得到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F-84乃是1953年6月6日朝鲜停战前夕的事情了),因此解放军按部就班地对入华的十来个苏联防空部队歼击机师完成接收的话,即可在1951年6月以前得到:米格-15战斗机204架、米格-9战斗机358架,以及拉-11战斗机数百架(米格-9这种“坏”飞机,还真不是苏联“坑”给中国的_风闻社区),一跃(至少在纸面上)成为凌驾于台湾空军的强大空军。

至于海军方面,苏联并没有像空军那么庞大的援华计划。因为当时蒋帮也尚未得到美国的大批旧驱逐舰作为军事援助,所以中国的计划是通过香港以废铁的名义大量购买英国二战后淘汰下来的废旧战舰(已拆除了武备,算是废船了),在苏联帮助下利用本国造船厂快速修复和重新武装,同时在空军掩护下积极打捞1949年起义后为避免空袭而自沉的舰船、修复先后被旧日军国民党抛弃在沿海港口的旧日本海防舰,迅速组成一支千吨级护卫舰为主力的海军,跟当时同样系老旧杂牌千吨级战舰为主的蒋帮海军分庭抗礼——反正这些战舰在旧海军人员的操作下也不用执行太复杂的任务,只要护卫登陆船团就可以了。这一计划得到部分的成功,比如第一代“南宁号”(旧日本海军海防舰“满珠”号)、第一代“长沙号”(旧日本海防舰“海防112号”)、第一代“开封号”(二战时英国花级轻型护卫舰“三叶草”号)等等。这些战舰后来被称为旧杂型护卫舰,但在当时已经足以同获得大批美援之前的蒋帮海军对抗。到1952年,解放军海军已有同蒋军一战之力,如1952年5月解放军在猫头洋海战中击退了蒋帮海军。

不过即便如此,恐怕这个位面的解放军在1952年还无法发动解放台湾的作战,因为空军要入闽作战还需要先修建鹰厦铁路。历史上鹰厦铁路是1955年开工的,1957年完工,1958年解放军就发动空军入闽作战夺取了福建制空权。这样看,在没有朝鲜战争的位面,即便中国1951年开工建设鹰厦铁路,也要1953年以后才具备解放台湾的能力。


在上述准备阶段期间,国际国内环境当然还存在诸多变数,如美国大选可能换上政见不同于杜鲁门的总统,如苏美在欧洲的对峙进一步升级(两者都很可能导致美军大力援蒋乃至主动进驻台湾),又比如台湾经济可能进一步恶化(也可能在美国的经济援助——即便在停止军事援助的时候,美国也从未停止对蒋帮的经济援助,何况蒋帮逃台到朝鲜战争爆发之间小规模军事援助也已经恢复——之下跟历史上一样恢复),等等。

撇开这些因素不提,假设一切仍然按部就班的进行,美军不对台湾进行军援或只是满足于给予台湾以“平衡大陆军备升级”的有限军援,那么解放军在此期间也不太可能什么都不做,很有可能采取某些“剪其羽翼”的行动如攻打舟山、金门,一方面削弱蒋军实力,一方面也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实战化的练兵。

最终到1955年左右,解放军调集数百架喷气式战机控制台海上空制空权,随后数百艘登陆舰、民船在几十艘二战时期的中小型战舰(甚至可能包括轻型巡洋舰)护卫下组成船团,向台湾开去。在岸边,解放军放下登陆艇、水陆两栖坦克抢滩,为20万大军开辟出登陆场。随后大批T-34/85乃至IS-2坦克也从滩头阵地向纵深开进,碾碎只有霞飞(最好情况下不会超过华克猛犬)的蒋军,引导装备着莫辛纳甘骑步枪和波波沙的解放军向台北突击。同时山上的游击队也下来接应,城市里的学生和工人们也出来带路……


你以为是那么顺利的童话故事吗?

很遗憾,金日成在发动625战役解放南朝鲜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杜鲁门政府宣布对南朝鲜没有防卫义务,跟它宣布对台湾没有防卫义务是一样的。而从地缘上来看则南朝鲜不过是一块进攻的跳板,而台湾却是防线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请问:杜鲁门既然敢于食言干涉朝鲜战争,为什么你就认为他不会干涉台海战争呢?

如果说是由于中国比朝鲜更加强大,解放军比人民军更多。那么你也得考虑到:让解放军登陆台海失败只需要出动海空军,而干涉人民军解放南朝鲜则必须出动陆军进行风险很大的登陆。因此,很容易看出美国干涉台海的风险比干涉朝鲜低、收益则远高于干涉朝鲜。

还有什么理由认为美国不可能干涉呢?

事实证明:金日成恰恰是为人民解放军趟了雷,让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到美国的保证是谎言、美国实际上决不会允许东亚各国人民彻底消灭这些反动政府。


因此,如果解放军如此按部就班地攻打台湾,结果很可能是:解放以来五六年苦心经营的海、空军损失殆尽,为解放台湾而准备的大量技术兵器和操作他们的一批最优秀的解放军指战员在海峡和滩头全军覆灭。之后美蒋可能会反攻福建,但人民解放军应该能把他们赶下海。结果双方都意识到无法改变台海现状,只得签订一个类似朝鲜停战协定的文件,划海而治。台湾分断的局面不会改变,台湾问题甚至可能反而被国际化而更显复杂。


当然,考虑到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们不太可能真的蠢到这种地步,我觉得合理的解释是:早在1950年,政治局已经把我上面的推演在沙盘上操作了一遍,随后在跟斯大林和金日成交换意见之后决定——让金日成同志先试一试吧,好歹朝鲜搞砸了还比较容易救过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