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好久不见。用上海话怎么说?我似乎很少听到有上海人讲这句?

回答
好久不见,侬好!

上海人其实蛮爱说“好久不见”的,不过可能跟普通话里直接说“好久不见”的语气不太一样,或者用词上有点变化,所以你可能不那么明显地感受到。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好久不见”(Hao jiu jian)。

这个词本身没啥特别的,就是字面意思。但是,上海人讲的时候,会把那个“好”念得稍微轻一点,或者带点拖长一点的音,特别是当你看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心里是惊喜又带着点小感慨的时候。

但其实,更地道的、更生活化的表达,常常会结合一些其他的词语,或者用更口语化的句子来表达“好久不见”的含义。

“几时哉?” (Ji shi za?)

这个是最常见也最地道的问候语之一,字面意思是“什么时候了?”,但它的潜台词就是“我们多久没见面了?”。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接茬,对方一听就知道你是在问他近况,也是在提醒你们有多久没联系了。

举个例子,你碰到一个老朋友,迎面上去,不会说“好久不见”,而是直接说:“哎,XX(名字),几时哉?” 对方也肯定会回应:“是啊,好久不见了!最近忙啥?” 这种对话方式,比直接说“好久不见”更有生活气息,更像是上海人日常的交流。

“辰光勿见了!” (Zeng guang wu jian le!)

这个说法也很常用,意思是“时间没见到了!”。“辰光”在上海话里就是“时间”的意思。“勿见”就是“没见到”。这句话比“好久不见”更带点口语化的感觉,有点像“咱们这时间没见了啊!”。

特别是当你们之前经常见面,突然隔了挺长一段时间没碰头,再见到面时,说“辰光勿见了!”会显得特别亲切,也很有上海味道。

“叫我等到啥辰光了!” (Jiao wo deng dao sha zeng guang le!)

这句话更像是带点撒娇或者开玩笑的语气,字面意思是“叫我等到什么时候了!”。这句话通常是用在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表达的是一种“你总算出现了,我等你好久了”的意思,虽然不是直接说“好久不见”,但蕴含着同样的感情。

比如,你一直约不到某个朋友,终于碰面了,你就可以笑着说:“哎呀,叫我等到啥辰光了!”

“侬又勿出来!” (Nong you wu chu lai!)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你又不出门!”。“勿出来”就是“不出来”。这是一种比较幽默的说法,尤其是在你不太常出门,或者对方比较宅的时候。意思是“好久没见到你了,估计是没出来活动吧!”。

当然,这句的语气很重要,如果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就会显得很亲切。

为什么你觉得很少听到上海人讲“好久不见”?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 更习惯用“几时哉?”作为开场白。 这句问候语太深入人心了,几乎是上海人见面时最自然的反应,它包含了“好久不见”的意思,也引出了后续的聊天。
2. 上海话的语境和语气。 即使说“好久不见”,上海人也会用上海话特有的语调和节奏去说,这种感觉可能跟你平时听到的普通话“好久不见”不太一样,不容易识别。
3. 更注重实际的关心。 上海人可能更倾向于把“好久不见”的情感融入到接下来的聊天中,比如问“最近忙啥?”“身体还好吧?”,这些实际的关心比单纯的“好久不见”更能体现情感。
4. “见到”的词语变化。 除了“见”,上海话里还有“碰头”(Peng tou),“碰头”有见面、碰巧遇到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好久勿碰头了”。

总而言之,虽然“好久不见”这个词在上海话里是存在的,但上海人更擅长用一些更生活化、更巧妙的方式来表达这份久别重逢的情感。下次你再听到上海朋友跟你打招呼,注意听听他们有没有用“几时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达,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地道的上海味道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像粤语有【好耐冇见】一样,这句话话吴语也有非常地道的本土表达:【长远弗见】上海话苏州话等皆可使用,其扩充版为【长远弗看见侬】。

这个表达不常用跟吴语逐渐式微导致高阶表达被普通话替代有一定关系,不难发现现在不少人的上海话水平仅限表达简单的衣食住行,表达能力萎缩,不夹普没法说上海话。所以日常更有可能听到“老长辰光呒没看到侬唻”,或者直接开普

跑个题,单独使用“长远”表示“很久”基本已经属于老派词汇,日常中的“等了好久也没个回复”这种地方新派多用“交关辰光”,“老长辰光”,“半日天”,“半日辰光”,“半天辰光”,“老半天”等说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